最好的大米是什麼——《舌尖上的中國》這樣描述

2021-01-09 惠人美食

作為現代人們生活中的主要主食——米飯

如果問一句「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可能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能回答這個問題。

「晶瑩剔透,色澤潔白。」

「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穀。」

這些話全都是體現在《舌尖上的中國2》中,對五常大米的描述。

俗話說得好,

「中國大米看五常,五常大米亂天下。」

雖然兼有「五常大米香天下」和「天下大米亂五常」的名聲,可名氣越大,緋聞自然也就越多。

太多人關注五常大米,不少人也曾詆毀過,實際上他們吃到的卻並不一定是正宗的。

這兩年五常大米口碑打出去了,可仍有不和諧的聲音。行業內造假現象嚴重,不良商家唯利是圖,只做一錘子買賣,摻假米降低成本價格,敗壞大米名聲,亂象層出不窮。

去年年初,五常市長曾在工作報告中說,

「持續加強對五常大米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域外冒充五常大米行為。」

從農戶到政府,從上到下,幾乎這許多人都像走出這本地米賣不出高價,外地人買不到真米的怪圈。究其根本,到底什麼才是導致亂象的原因?

說這之前,問個問題——什麼才是正宗五常大米?

大眾對五常大米有一個嚴重誤區!

那就是覺得產自五常的大米就叫五常大米。

純正的五常大米卻不僅僅限於地域這一個條件,能稱得上正宗五常大米的,只有稻花香2號。而且,還是要真正生長在五常產區,用的是地表水灌溉的稻花香種。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稻花香被田永太培育出來之後,就被廣泛種植在五常的大片田地裡。

無論是本地農村還是城裡,之前央視記者去暗訪五常的時候,就得到了當地人的忠告:

「要到農民手裡去買稻子,送到米廠盯著他們磨出來。」

講句實話,就是本地人想吃純正五常大米也並非易事,除非是種地的農民,他們手裡才有資源。

五常當地有24個鄉鎮,可以看成是24個獨立產區。因為晝夜溫差、氣候條件、光照時間、灌溉水源、土壤肥質等因素的差異,產出的大米品質也會略有不同。

五常大米真的貴

五常大米品質好毋庸置疑,但價格卻很貴。

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了吧。稻花香這個品種雖然好吃,可品種毛病確實多。容易倒伏,出米率低,一年在五常這地只能吃一茬米。沒啥東西是十全十美的,稻花香好吃,缺點是比普通水稻成本高,稻種貴,出米只有5個。這也讓稻花香在產量上跟普通大米一比,不具備優勢,還不能大規模用增產化肥和農藥,免得壞了品質。

今年東北破天荒颳了三次颱風,雖然對產量影響不大,但很多水稻倒伏嚴重。地裡機器下不去,只能用人工收割。人工收割的水稻味道更好,但人工收割的成本比機器收割高了一倍。每畝地從300塊漲到600塊。

造假問題嚴重

作為本地農民,王曉斌說:

「純五常稻花香十塊錢一斤是成本價,外地賣的那些四五塊錢一斤的都不是真的。」

外地「調和米」、「洗澡米」冒充五常大米,在當地已是公開秘密。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類似的話,

「根據XXX分析,五常大米市面上年產量至多105萬噸,實際銷量卻足足有1000萬噸。」

這樣的產銷比,似乎吃不到純正的五常大米是正常的。畢竟十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能買到真米。

五常大米貴,是因為稻花香從根上就貴,種子需要特殊採買。儘管稻花香的稀缺性算優勢,可在跟外地水稻價格戰中卻處於劣勢。前兩年秋收,應該說正是賣米的好時候,農民都等著一年的盈頭。

結果在家等著,家裡的大米卻一直沒人收。眼看外地車呼啦啦往五常拉稻子,一車能裝個三三十噸,自家大米卻只能在家堆著,心裡那滋味別提有多難受了。

外地稻子價格每斤1.8元,對本地稻花香價格簡直是致命打擊!不少農戶的稻花香,價格一路暴跌,從每斤2.8壓價到每斤1.4元,最後比外地稻子便宜才算賣掉出手。

有人說,難道等一等不行嗎?等市場價格回升了再賣?當然可以,可實際情況不允許。

絕大多數農民都是欠著明年的債還今年的款,一家老小等著餬口,稻子要是真堆在家裡變不成錢,等成了陳米跟外地稻子一比就更不值錢了,怎麼還能等呢?所以很多包地大戶甚至賠了數十萬元。

去年打下的糧,現在還沒賣掉,這也是一些農戶家裡的常態,全都放在倉庫生灰。本來不捨得賤賣,想等價格回升出手,沒想到最後砸手裡了。

很多農戶等不起,為了下一年春耕,必須要換舊帳帶新款,不得不馬上賤賣。

怎麼買純正五常大米

王曉斌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

「五常大米口感跟外地米就是不一樣。煮出來的米飯泛著油光,吃起來軟糯又有嚼勁,剩飯不會回生。」

這短短的一句話,算是說了許多五常大米的特點。

口感好,有嚼勁,剩飯不回生。

和水蜜桃、大閘蟹等農產品不一樣,水稻是不能直接賣的,必須要拉到加工廠進行脫粒磨米,變成大米後包裝售賣。農戶是沒有什麼人脈和途徑的,在當地米廠面前,就是實打實的弱勢群體。

自己耕種出來的五常大米,作為品牌推廣出去,名氣變大,反而給眾多勾兌米做了嫁衣。

這兩年五常當地造假現象日益嚴重,單單肉眼來看,業內人士也已經分辨不出來了,這,就是現狀。現在能信任的,就是去黑龍江當地專業的質檢局檢測,通過檢測,擁有質檢報告的,才能稱得上是正宗的五常大米。

利字當頭,別的話就不多說了。

在五常大米中摻雜其他品種的大米,或者是龍洋,或者是長粒香,按照不同的比例定價。在其他品種的大米中添加香精,增加香氣,給陳米打蠟,勾兌後的陳米充滿香味,表面透亮光滑,這一般消費者能分得出來?

農民辛苦一年,除了種地也不會別的,就指著這點大米賺辛苦錢,結果卻因為外地米價格戰,自家大米砸在手裡也沒有米企來收,米販子更是漫天吆喝定價格。而那些米販子拿到真米後,往往會轉手給收購商,他們將米拉到加工廠,摻雜不同比例的其他品種,而這些米大批量分到大眾餐桌上。

現實情況是,中間商環節出現的問題,敗壞了五常大米的名聲。

消費者痛罵農民沒良心,花了冤枉錢買不到好大米。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真正在家種地的農民,有口難言,銷路閉塞,真米沒有渠道賣,心中五味雜陳。相反,調和米卻賣到飛起,更可悲的是,消費者瘋狂搶購三四塊錢一斤的大米,還堅信自己買到的就是「純正」的。

對消費者來說,不太可能千裡迢迢來五常當地,為了點大米直接來農戶的田間地頭,農戶也不可能直接去消費者小區售賣。這兩年直播行業興起,網絡平臺發展,很多農戶其實也盼著大米能有個好去處。

作為消費者,想吃一口純正五常大米真就這麼難?

試想一下,當自己把精挑細選的大米做成香噴噴的米飯,送到自己心愛的人面前,可卻不知道這是一碗勾兌香精、摻了陳米黴米的劣質米……香精,說好聽點是調味劑,說白了卻是化學成分。

偶爾吃點沒影響,可大米偏偏是每天都要入口的口糧。長期吃下去,會是個什麼後果?

真正的五常大米,晶瑩剔透,質地堅硬,色澤清透亮白。米粒均勻,味道醇厚綿長,芳香四溢。

做好的大米飯口感極好,吃到嘴裡清淡略甜,綿軟略粘,芳香爽口。飯粒的表面油光豔麗,最重要的是米飯不掛碗,剩飯不回生,可以說是追求品質生活的人們米飯首選。尤其適合腎臟和腸胃比較嬌弱的老人小孩長期食用。

文章結尾,打個廣告,不喜勿噴。

給大家誠心推薦這家五常大米,好米從播種生產、收割加工再到最後的包裝銷售,全程可靠看得見。農民伯伯自產自銷,去掉中間環節,最大程度保證價格和品質,吃這樣的米,才放心!

感謝大家抽出寶貴的幾分鐘認真讀完這篇文章,如果還有哪裡不懂,歡迎交流,共同探討~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舌尖上的中國》告訴你答案!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條件已經好了很多,大家在平時的時候對於飲食這方面也是越來越注意了,所以說很多人在平時都會做營養豐富的美食,但是大家在選擇原材料的時候也是非常注重的,選擇一些好的材料才能夠做出營養健康的食物,就像是大米飯一樣,大米是我們經常吃的一個主食,如果大米選擇好的話,做出來的米飯就會香氣四溢
  • 視頻「舌尖上的中國」被評為十大知識傳播事件
    此外,「舌尖上的中國」、「領海基線」、「黃金大米」等熱點事件被評為2012年度十大知識傳播事件。「希望通過十大知識傳播事件的發布,幫助人們化解各種『知識盲點』,深入認知當前社會熱點背後所蘊含的知識和價值。」 互動百科CEO潘海東表示。
  • 稻花一號五常大米 打造舌尖上的品質
    ,皇家有雲「非此米不能進食」,五常大米名滿天下。訂購會上河南省商務廳原副巡視員、河南省餐協專家委員會主席郭京普致辭,稻花1號五常大米作為中國五常大米的新銳品牌,自上市以來,深受連鎖餐飲品牌和家庭消費的熱烈歡迎,並引領行業升級換代,不斷替換普通五常大米,成為「河南連鎖餐飲100
  • 真正的五常大米什麼味?一起來探訪五常
    「太多人吃過五常大米卻又沒吃過五常大米。」這句話看似是病句,但卻又是事實。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呢?因為太多人買過包裝上印有五常大米字樣的米,至於裡面裝的是什麼米?這個問題就複雜了。可是五常卻又是實實在在的種植稻花香,因此現在五常大米的包裝上印有稻花香也是國家許可的。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有些南方地區也能買到印有「稻花香」的大米。《舌尖上的中國》上介紹,「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穀。」
  • 五常大米多少錢一斤?3步讓你買對香飄博鰲論壇的五常大米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將五常大米的清香吹向全中國。在海南博鰲舉辦的2020年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中,五常大米更是作為品鑑專用米,受到盛會嘉賓們的一致好評。尤其是特邀嘉賓,格力集團總裁董明珠,親自動手用電飯鍋煲煮五常大米,並且誇讚五常大米:開蓋顆粒分明,香氣撲鼻,這餐五常大米飯,你們吃完一定念念不忘。世上大米千千萬,為何五常大米這麼受追捧?今天我們來科普一下好大米。
  • 關於五常大米——農戶手中的好米都去哪兒了?
    文章開頭不避諱,自家就是種五常大米的,感興趣可以自行搜索。為什麼要談五常大米?原因其實很簡單。作為一檔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攝製組,用了非常極致的話語來描述了五常大米,並給五常大米下了定義。「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穀。」
  • 網上「舌尖體」走紅:以動人語句描述做蛋炒飯
    網上「舌尖體」走紅:以動人語句描述做蛋炒飯 2014-05-20 10:24:39來源:揚子晚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隨著《舌尖2》的熱播,不僅吃貨們看得口水直流,其中高大上的解說詞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爭相效仿。
  • 《舌尖上的中國》唯美呈現臺灣蘭嶼「飛魚季」
    中國臺灣網5月4日消息 臺灣蘭嶼的飛魚,不但是當地達悟族人的傳統食物,每年3到6月的飛魚季,更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色彩。據臺媒報導,最近央視熱播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就特別前往蘭嶼拍攝,用水中攝影,呈現捕捉飛魚的景象。
  • 舌尖上的中國 廚房使用暖氣片推薦
    慧聰供熱採暖網 民以食為天,關注舌尖上的味蕾,關注廚房的鍋碗瓢勺,是中國人生活當中的重要方面。《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在即,受到萬眾矚目,目前在新浪微博上的熱度指數已經攀升至110多萬。在舌尖當道之際,廚房用暖氣片有哪些特點,更成為消費者選購產品、進行家裝的重點問題。
  • 你真的吃過五常大米嗎?
    因為太多人買過包裝上印有「五常大米」字樣的米,至於裡面裝的到底是什麼米,人們往往不得而知,這個問題也就變得複雜了。什麼是五常大米?稻米的原產地是中國,種植歷史起碼達到了七千年以上,我國屬於農業大國,種植技術也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五常大米作為稻米的後輩,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渤海國時期,那個時候當地就已經有人在種植水稻了。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十年間吃遍美食,告訴你什麼是人間美味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擁有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穿越四季,我們即將看到美味背後人和自然的故事。每當《舌尖上的中國》背景音樂響起,主持人濃厚低沉的嗓音開始念稿,我就不由自主的舔了舔舌頭,防止自己的口水流下來。
  • 五常大米如何煮出最好的口感?
    作為五常大米從業者,經常會碰到朋友們買五常大米,卻對大米不滿意的現象。也有從業者不能正確面對顧客對實際遇到的困難發生的質疑。以下文字主要從煮飯方面探討如何煮飯,如何讓大家從五常大米正確認知角度完成。先來說點前提。以下文字建立在大家購買的大米是五常大米的基礎上。大米參考標準國家執行標準GB/T19266。
  • 用衛生紙測試大米是謊言,認準大米上的白點,輕鬆選出噴香好大米
    對於北方人來說小麥的麵食肯定是主要的,但是對於我們長江以南的人來說,我們都是吃大米長大的,對大米深受青睞,尤其是貢米,中國最好吃的大米有哪些?很多人卻不了解,中國地大物博,產米之地隨處可見,每個地方的大米亦有其特點,什麼地方的大米最好吃,大家可能心裡都有評價,今天就介紹幾種被廣泛認可的好吃大米。
  • 仿照《舌尖》解說詞的「舌尖體」文字走紅網絡
    近期,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一種仿照《舌尖》解說詞的「舌尖體」文字也悄然走紅網絡。  《舌尖》解說詞獨特的文字表達方式,令不少觀眾印象深刻。比如很平常的曬魚乾,到了《舌尖》裡卻是「陽光以最明亮最透徹的方式,與鮮嫩的魚肉交流,這是達悟人與上天和大海的約定」。
  • 舌尖上的粽子,怎麼吃最健康——附各類粽子熱量表
    舌尖上的粽子,怎麼吃最健康——附各類粽子熱量表 2020-06-25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從《舌尖上的中國》談飲食文化的傳播意義
    【摘要】從某種意義上看,《舌尖上的中國》猶如一場文化儀式,讓我們經歷了一次難忘的儀式洗禮。透過日常美食的儀式鏡像,我們看到的是蘊藏在中國文化深處的遺傳密碼和文化圖景,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倫理道德、價值信仰、審美情趣最生動的展現。
  • 南方孩子第一次吃東北大米什麼感受?有人連吃三碗飯
    記者:王妮娜在知乎上,有一題主提問:「好奇,南方的孩紙第一次吃到東北大米是什麼感受?」這一提問,有43萬人瀏覽,下面有幾百條留言。知乎截圖 一個網名叫「fangl」的網友表示:「我和同事老李各自端了一盤飯菜,找了一個位置坐下,陽光從窗口照進來,米飯晶瑩透亮,外面罩著一個金色的光環。
  • 李子柒視頻太亂,《舌尖上的中國》太文藝,跟著媽媽學作文,靠譜
    也許有的家長說,既然李子柒所拍視頻不適合小學生練習觀察能力,那就跟《舌尖上的中國》學。是的,《舌尖上的中國》的構思和拍攝要嚴謹得多,是專業的水準,但是依然不適合小學生,因為《舌尖上的中國》過於文藝化,雖然表現的是「舌尖上」的美食,但表現的卻是「舌尖下」的文化,小孩子基本上是不能真正理解的,也是脫離兒童認知能力發展階段的。
  • |舌尖上的中國|臘八粥|臘八蒜|臘八豆腐|大蒜|...
    如果奧運會上能把「吃」納入比賽項目的話,真不是我吹牛,中國國家隊在這個項目上拿金牌比桌球還要穩那麼一手。在中國,"吃"可以用來形容一切。工作不叫工作叫飯碗、嫉妒不叫嫉妒叫吃醋。拿人好處叫吃回扣,佔人便宜叫吃豆腐。以為沒錢了就沒法吃了?圖樣圖森破,我們還有「吃土」。
  • 舌尖上的乳名爆紅各地網友神接力 福州:小魚丸
    最近微博上興起學明星用食物給孩子取小名,全國各地網友神接力,玩出「舌尖乳名」系列,進入高潮狀態,從東北到福州再到廣東,各個城市都有了自己的版本。看完這些版本,真的要笑抽了。福州媽媽歡樂曬「舌尖乳名」「小魚丸真的有人叫!我兒子的幼兒園小班,就有兩個孩子叫小魚丸,都是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