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禪心,人人可成佛 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說:10種人正好念佛 | 文 三隻眼讀史
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佛的本意是講「放下」,佛在我心中,我即是佛。不要把佛與神通混為一談,佛其實就是「覺悟」了的人,所以我們常說,佛門本無門,門在人心中。原始佛釋迦牟尼並不主張神話「佛」,只是後來的佛教為了引導信徒民眾,把佛的形象化成為泥胎偶像,塑造成了神。人是人,神是神,佛學是一門學問,念佛是一種能改變人的心靈思想的方法。佛是本質,是念佛人的心,金剛經說: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曉事理、超脫生死、品格高尚的人,由於這樣的人心性高潔,淡化得失,很少有煩惱,放得下「執念」,人人可以立地成佛。
為何要學佛法?因為我們想成為「佛」一樣的人,念佛即是學習契理契機之法。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雲說: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緻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
善導大師出生於隋朝,少年出家,唐朝貞觀年間接受念佛往生的法門,在長安廣泛弘法,寫了十萬餘卷《阿彌陀經》,畫淨土變相壁畫300幅,心不念名利,以乞食為生,粗衣淡飯持戒精嚴,對人慈愛寬恕,他開示眾生時,舉出10種人正好念佛。
一、出家人
既已削髮為僧,割恩斷愛,住清淨修行之地,受萬人供奉,無憂無慮,沒有羈絆,正好發心念佛。
二、在家女流
古代女流之輩,足不出戶,無身勞神役,不掙錢養家,有大把清靜無聊的時間,很適合念佛。
三、聰明人
世人聰明難,而又常被聰明誤,哪知「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如果肯以聰明的智慧,尋求佛法哲理,研究念佛宗旨,藉一佛而證淨心,即事念而達理念,豈不快哉。
四、愚痴人
人無論智慧和愚蠢,然而佛性如一。愚痴之人往往心直,知識見聞不多,容易生信起行,努力加持,終獲成功。有詩寫道:「修行如駕上灘舟,暫歇篙時便下流。若不從茲勤努力,幾時撐得到灘頭。」
五、富貴人
今生富貴都從前世修來,當知娑婆福樂,終不久長。「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富貴人正好趁此衣食無憂之時,一心念佛種好自己的福田。
六、貧寒人
今生貧寒都有因果,往昔不肯布施修福,所以今世飽受眾苦,理當念佛,使下世可以永離貧寒之苦。
七、老年人
善導和尚開示說: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八、少年人
年華少壯,沒有老病之憂,正好發心念佛,慎勿蹉跎歲月,虛度時光,「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九、有子之人
孩子長大成人了,家業已有所託,正好放下千念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十、無子之人
既然無子,負擔不重,一向清閒,正好夫婦同修,稱念彌陀,融入佛的大家庭。
其實,按照善導大師的觀點,就是只要常懷清靜慈悲心,人人均可修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