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禪心,人人可成佛 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說:10種人正好念佛

2020-12-04 百家號

只要有禪心,人人可成佛 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說:10種人正好念佛 | 文 三隻眼讀史

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佛的本意是講「放下」,佛在我心中,我即是佛。不要把佛與神通混為一談,佛其實就是「覺悟」了的人,所以我們常說,佛門本無門,門在人心中。原始佛釋迦牟尼並不主張神話「佛」,只是後來的佛教為了引導信徒民眾,把佛的形象化成為泥胎偶像,塑造成了神。人是人,神是神,佛學是一門學問,念佛是一種能改變人的心靈思想的方法。佛是本質,是念佛人的心,金剛經說: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曉事理、超脫生死、品格高尚的人,由於這樣的人心性高潔,淡化得失,很少有煩惱,放得下「執念」,人人可以立地成佛。

為何要學佛法?因為我們想成為「佛」一樣的人,念佛即是學習契理契機之法。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雲說: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緻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

善導大師出生於隋朝,少年出家,唐朝貞觀年間接受念佛往生的法門,在長安廣泛弘法,寫了十萬餘卷《阿彌陀經》,畫淨土變相壁畫300幅,心不念名利,以乞食為生,粗衣淡飯持戒精嚴,對人慈愛寬恕,他開示眾生時,舉出10種人正好念佛。

一、出家人

既已削髮為僧,割恩斷愛,住清淨修行之地,受萬人供奉,無憂無慮,沒有羈絆,正好發心念佛。

二、在家女流

古代女流之輩,足不出戶,無身勞神役,不掙錢養家,有大把清靜無聊的時間,很適合念佛。

三、聰明人

世人聰明難,而又常被聰明誤,哪知「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如果肯以聰明的智慧,尋求佛法哲理,研究念佛宗旨,藉一佛而證淨心,即事念而達理念,豈不快哉。

四、愚痴人

人無論智慧和愚蠢,然而佛性如一。愚痴之人往往心直,知識見聞不多,容易生信起行,努力加持,終獲成功。有詩寫道:「修行如駕上灘舟,暫歇篙時便下流。若不從茲勤努力,幾時撐得到灘頭。」

五、富貴人

今生富貴都從前世修來,當知娑婆福樂,終不久長。「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富貴人正好趁此衣食無憂之時,一心念佛種好自己的福田。

六、貧寒人

今生貧寒都有因果,往昔不肯布施修福,所以今世飽受眾苦,理當念佛,使下世可以永離貧寒之苦。

七、老年人

善導和尚開示說: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八、少年人

年華少壯,沒有老病之憂,正好發心念佛,慎勿蹉跎歲月,虛度時光,「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九、有子之人

孩子長大成人了,家業已有所託,正好放下千念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十、無子之人

既然無子,負擔不重,一向清閒,正好夫婦同修,稱念彌陀,融入佛的大家庭。

其實,按照善導大師的觀點,就是只要常懷清靜慈悲心,人人均可修成佛。

相關焦點

  • 淨土宗: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
    我們要有自知之明。就好像有人掉在水裡了,有兩個人同時都看到了,都想救落水的人,但這兩個人都不會遊泳。有一個慈悲心很切,看到人在水裡掙扎,不顧自己不會遊泳,就「撲通」一下跳下去救人,落水的人一看有人來了,就緊緊地把他抓住,這樣兩個人都沉下去同歸於盡了。
  • 彌陀贊——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一、佛教經典與念佛法門。1、《大集經》雲:「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往生淨土」。2、《佛說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發展與傳承
    廬山東林寺被譽為淨土宗祖庭之一。此後,有曇鸞於北方超化寺等地專修淨業,傳龍樹菩薩大乘難行、易行二道之說,主張以彌陀如來本願力為根本。曇鸞以後有道綽,曾講《觀無量壽經》200餘遍,並勸人用麻豆計數,精進念佛。自己日誦佛號七萬遍。著《安樂集》2卷,立聖道、淨土兩門,指出末法時代對大部分眾生而言淨土念佛法門是當生了生脫死的唯一出離之路。
  • 淨土宗:為什麼要一門深入的念佛
    念佛當一門深入念佛要達到淨念相繼,就應一門深入,《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皆雲「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要「一向」,即一個方向,始終指向一個目標,堅持一個法門,盡形壽地念。念佛要專精,最忌諱的是夾雜、間斷、種種法門齊修。善導大師強調專修。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淨土宗
    在大藏經中,專談淨土以及帶說淨土的經論,有數百種之多。印度著名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均有淨土論著,解釋與弘揚淨土法門。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淨土宗獨尊念佛,以之為一代佛教歸宗結頂之法,所謂「《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
  •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善導大師是「得道」高僧,曾兩次證得三昧──觀佛三昧和念佛三昧,恐怕在中國佛教史上,只此一人而己。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的始創者,是依淨土三經及相承祖師的論注,集淨土宗理論的大成者。但善導大師處事嚴謹,在《觀經疏》玄義分之「後跋」,即云:「竊以真宗叵遇,淨土之要難逢。」
  • 慧淨法師:信佛念佛的人,應知蓮花5種德行,信受彌陀救度!
    蓮花五德蓮花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佛經將蓮花譬喻佛,所以最能代表佛教的花,就是蓮花,尤其是淨土宗也稱蓮宗,極樂世界亦名蓮花藏世界,阿彌陀佛與清淨大海眾菩薩,也都乘坐蓮花,而且只要在娑婆世界念佛,極樂世界便開一朵蓮花。如法照大師所說:「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還到此間迎。」
  • 佛說:吉祥善生世,能益於人天!念佛人送你天下最美的吉祥語
    每逢佳節,都會讓人想起佛經中的許多美妙的吉祥語、祝福語。無論是在世間打拼的人,還是準備解脫輪迴的修行人、念佛人,都應該常常學習佛法,這裡有無窮的智慧,有無窮的快樂,有無窮的寶藏,在此國慶佳節之際,把吉祥送給大家,祝福中國,國富民強,世界和平!
  • 【今日功德九億倍】曾造重大惡業,至心懺悔念佛能往生淨土嗎?
    ——《佛說無量壽經》緣起 漢朝傳入中原的淨土思想,自慧遠大師、善導大師、承遠大師、法照大師、少康大師、延壽大師、省常大師、祩宏大師、智旭大師、行策大師、實賢大師 、際醒大師至印光大師,代代相傳,形成我國淨土宗十三祖譜系。
  • 淨土宗:乘佛願力往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入大乘正定聚
    稱性宣說,指示西方,建立淨土與名號之相狀,側重於「妙境界相」 (有) 。這裡也就顯示出淨土法門與通途八萬四千法門的不共之處,常表達為「勝異方便」「特別法門」或「正門」。例如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大師就把淨土一法稱之為「正門」,而把通途法門稱為「門餘八萬四千」——正門之餘。
  • 念佛成佛,念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看大師怎麼說
    念佛成佛,念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看大師怎麼說。我們都知道淨土念佛,一般念的都是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一般也是西方淨土。那麼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觀世音菩薩,很久前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廣度眾生,以菩薩示現,倒駕慈航。
  • 淨土宗要略:往生淨土以信、願、行為三要素
    非信無以發願,非願無以導行,非行不足滿所願,證所信,三者缺一不可。 信:信娑婆之苦,極樂之樂,信念佛能往生。 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淨土得生與否,全視願力之真切與否,即信而發願,起真實修行。 行:此行專指念佛法門。
  • 「古今佛門高僧大德」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淨土聖賢錄》
    【高僧大德】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淨土聖賢錄》袾宏。字佛慧,號蓮池,杭州仁和沈氏的子弟。年十七歲,中秀才,以學問德行著稱。鄰居有一位老婦人,每日念佛號數千,袾宏問她是何緣故,老婦人說:『我的先生持佛名號,臨命終毫無病苦,與人拱手作別而往生,因此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
  • 且看善導大師說
    專與雜 是淨土法門的分水嶺善導大師說 :「餘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餘」就是善導和尚自稱。我近來親自見到,親自聽到,「諸方道俗」,各地出家人、在家人,「解行不同」,他們對於佛法的理解不一樣,對於淨土門的理解也不一樣。
  • 師父說:學習淨土教法的人,都應該看看這部根本經典!
    《無量壽經》作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所有學淨土教法的人,無論如何都應該去看一看。否則,說自己是淨土行者,連《無量壽經》講的什麼都不知道,就有點名不符實了,至少要了解一下四十八願。有些人說:「我念《佛說阿彌陀經》就可以了。」
  • 陳劍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鬚髮菩提心
    彌陀淨土法門是屬於大乘佛法,因而,求往生淨土者鬚髮大心、菩提心。蓮宗九祖蕅益智旭(1599-1655)曾說:「不為生死,決不能發起大心。不發大心,決不能開發正眼。」蓮宗十二祖徹悟禪師(1741-1810)亦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兩位蓮宗祖師皆有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則鬚髮菩提心的見解。
  • 淨土宗中不會正確念佛也解脫不了,解脫必須是真正會念佛的人
    很多的人在念佛想通過念佛號,來達到讓佛祖來接引的目的。可是好多人對淨土宗中的法捨去了很多,認為只要念佛就能解脫。我記得即便在淨土宗中也有觀想的修法,好像是彌陀十六觀,時間太久了記不清楚了,有知道的人可以在評論中表達出來。
  • 慧淨上人:平生業成與臨終助念(上)
    因此,淨土宗的特色就是「平生業成」,在我們平生還沒有臨終之時,我們往生的業因已經圓滿成就了;有了這個業因,自自然然就會獲得往生成佛這個果,這個叫做「平生業成」。這樣的特色是淨土宗特有的,如果是靠自力修行,就沒有這樣的特色。2.第十八願這種「乃至十念」的根機,並沒有說一定要平生,或者說一定要臨終。
  • 印光大師說:念佛人肯盡孝道,便可入聖賢之例,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是陝西人,鄉音很重,講經說法時,很多聽眾很難聽懂大師的家鄉話,這反而成就了大師給我們留下了以書信形式寶貴的《印光大師文鈔》。現在資訊發達,印光大師的著作已經被信眾有簡有廣的掛在網上,建議大家多讀大師的原著。
  • 定業真的不可轉嗎,有兩個故事截然相反,那念佛帶業往生怎麼說呢
    可以說過去世是從無始劫,無始劫我們造作了很多善的業和惡的業,當然也有不善不惡的業。所以有善惡,我們就會受到善報和惡報。但是這兩種不管是善的還是惡的,都是業力。如果定業不能轉,我們就沒法出離六道輪迴,更別說成佛了。所以念佛法門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勸我們具足信願念佛,就可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