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 | 威連
編輯 | 森淼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之下,國內絕大多數行業都陷入了半停擺狀態,作為「百年大計」的教育行業,也到了前所未遇的歷史關頭。
1月27日,教育部發布《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與此同時,各地部門也紛紛出臺停止校外培訓機構集中培訓課程的政策,學生們的鼠年寒假變得無比漫長。
河南駐馬店地區,學生正在上「直播課」
面對延期開學、暫停線下培訓的緊急號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衝擊。不難想像,這場疫情災難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招生、續費乃至退費問題,進而也將從根本上影響著整個教培市場的走向。
不過,這也讓近年來興起的在線教育平臺有了秀肌肉的機會。為了助力學生「停課不停學」,包括新東方在線、好未來、網易有道、VIPKID、跟誰學等在內的國內多家教育企業,正爭相為各個學齡的學生開通免費在線教育課堂。
而放眼全國,當幾乎所有的學校和培訓機構都打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時,競爭也變得尤為激烈,一場史無前例的「線上拉新戰」也正式打響。
「SARS危機」重演
教培行業再次面臨衝擊
對於教培行業來說,過去的2019年可謂是多事之秋,欠薪、倒閉甚至跑路現象層出不窮。其中,有著「英語培訓四巨頭之一」稱號的韋博英語突然「爆雷」,整個教育市場為此風聲鶴唳。
而面對當下嚴峻的疫情形勢,原本就生存艱難的培訓機構無異於雪上加霜。機構紛紛暫停授課,或將線下課程轉移到線上,勢必會影響到其自身的運營模式、人員安排以及薪資設置等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大大小小几十萬家教培機構,上千萬的教育從業者,僅新東方、好未來等國內規模前5名的K12校外培訓機構,就有超過3300個學習中心,此次大規模的停課,對該行業造成的影響可以說難以估量。
好未來線下班轉移到線上(來源:好未來公眾號)
一方面,在這段幾乎處於停擺的特殊時期裡,機構的場地租金、員工工資等基本的運營開支並沒有大幅減少。儘管萬達等多家房產企業宣布給機構減免租金,但在嚴峻的形勢下,這一善舉也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另一方面,被迫停課的線下教學培訓機構,也正在面臨擠兌退費的危機。倘若疫情遲遲未解除,極有可能會出現2020年第一波教育機構的「退費潮」,中小機構將面臨生存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K12領域之外,一些極度依賴線下場地訓練,比如涉及舞蹈、體育等非升學剛需的素質教育機構而言,此次疫情極有可能會給它們帶來「滅頂之災」。
事實上,這種行業內的災難在2003年「非典」期間就曾出現過。據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回憶,2003年4月,隨著「非典」的爆發而出現了學員退費潮,而新東方當時已經把預付款花到了夏天,情況十分嚴峻。最終,俞敏洪靠著借來的2000萬元才渡過危機。
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同樣給新東方帶來了生死考驗。近日,俞敏洪在其個人公眾號「老俞閒話」中透露:新東方地面課堂全面停課,上百萬寒假班的學生面臨不能上課的局面。如果新東方全部停課退費,新東方就只能關門大吉。
圖片來源:老俞閒話公眾號
行業巨頭尚且如此,更多的中小教培機構則只能是無力回天。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了解到,面對持續不斷的運營成本,以及遙遙無期的停課政令,部分機構已經做好了裁員準備。更有教培行業創始人直言,如果疫情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公司估計將撐不過3個月。
停課不停學
在線教育賽道掀起網課熱潮
疫情當下,多家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施以援手、慷慨解囊,向武漢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的中小學生捐款、捐物、捐課。
1月24日,網易有道精品課宣布開始向武漢市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寒假直播課程,並在29日將範圍擴展至全國中小學學生。此外,針對此次面向全國的免費線上直播課程,網易有道還同步增設500萬元全勤獎學金。
1月26日,好未來教育集團決定設立1億元抗擊疫情專項基金,其中8000萬元用於教育專項,最大程度幫助湖北及全國疫情地區的孩子們「停課不停學」。隨後,旗下品牌學而思網校更是宣布將上線全年級全學科免費直播課,直至疫情結束。
新東方免費同步課課程表
1月26日,新東方集團宣布向湖北省紅十字會捐款2000萬元,用於武漢及湖北省的疫情防治工作;同時,向全國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旗下專業在線教育平臺「新東方在線」所有春季班直播課程。
1月29日,猿輔導宣布將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鞏固預習課;同時整合公司全部優質教育資源,開放旗下猿輔導網課、猿題庫、小猿搜題、小猿口算、斑馬AI課等產品的核心功能……
部分教育企業捐助情況(來源:億歐網)
除上述教育公司外,包括騰訊教育、掌門教育、松鼠AI、嘰裡呱啦、作業幫、等眾多教育公司都進入了捐課行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近百家在線教育機構在通過捐贈免費課程的方式幫助學生和家長們全力抗「疫」。
可以看出,疫情之下的教育行業已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經過這一輪大規模的使用和體驗之後,在線教育或將邁上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近年來,在線教育可謂是風口行業,根據MobTech大數據,2019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接近4億,然而另一個現實是,備受資本熱捧的在線教育始終沒有迎來爆發,大量公司依然處於燒錢階段。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下,在線教育的普及率從20%不到快速替代地面教育。並且,由於現金流周轉好以及教育抗周期的優勢,在線教育的參與主體逐漸增加,新的拓客機會也隨之而來。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線上教育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期,甚至還有人認為,隨著疫情的爆發,在線教育領域將會如同「非典」時期的網購一樣,迎來教育界的阿里巴巴和京東。
捐錢又捐課
做慈慈善更在做生意
對於教育機構這樣的捐課行為,社會基本上是一致拍手叫好,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教育機構做慈善是真,可一場疫情也改變不了其逐利的本性:捐錢、捐課終究還是一門線上生意。
的確,免費贈課既能拉新又能在特殊的窗口期培養用戶習慣,因此各個線上機構反而很樂於這種「賠本買賣」。「這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低成本獲客的好機會,我們不做就會被同行搶走了」,有教育機構的創始人直言不諱地表示。
一直以來,在線教育都存在獲客成本高的問題。據新東方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線下機構的付費用戶獲客成本大約在500-1000元,線上機構的獲客成本則在3000元以上,線上一對一機構的獲客成本更是高達5000-15000元。
而造成獲客成本畸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資料顯示,在2019年的暑期奪客大戰中,僅猿輔導、學而思網校、作業幫三家頭部企業的廣告投放就飆升至30億元人民幣;今年春節,猿輔導更是投入巨資成為2020年「央視春晚特約合作夥伴」。
如今,在線教育機構在疫情之下祭出了免費送課這一招,不失為一種變相的營銷獲客手段。疫情之下,以往線上教育獲客難、獲客成本高的窘境在這個特殊時期變得「迎刃而解」。
目前來看,已經有不少企業嘗到了送課的「甜頭」,尤其是對新東方等頭部教育企業來說,免費服務所帶來的增長已經很直觀地體現在了股價之上。
新東方在線股票走勢(來源:東方財富)
從最近幾天美股、港股的表現來看,受延遲開學消息影響,教育板塊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其中,多數教育股出現下跌,而在線教育股表現搶眼,新東方在線在1月29日盤中一度漲逾11%,創歷史新高。除此之外,好未來、跟誰學等美股上市公司股票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多家投行給予「買入」評級。
2月3日,A股迎來2020年首個交易日,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下醫藥股大幅上漲,而緊隨其後的便是在線教育板塊。數據顯示,在線教育概念股方直科技當日高開6.28%,截至上午收盤,該股在大量買單搶籌下封上漲停板。此外,昂立教育、全通教育、佳發教育、立思辰等股價也有所拉升。
2月5日,截至A股上午收盤,在線教育板塊上漲超5%,板塊內集體上演漲停潮,全通教育、高樂股份、和晶科技、華平股份、世紀天鴻、崑崙萬維、昂立教育、世紀天鴻、方直科技、二三六等多隻個股漲停,天喻信息等漲超8%。
資本助陣
「裸捐模式」是否長期利好?
在線教育企業們不惜砸重金抗「疫」,其目的自然是為了用戶增長,然而「燒錢模式」帶來的一時流量能否轉變為疫情結束後的增長動力,現在來看還不得而知。
儘管各家企業不遺餘力地捐課以求獲得更多的「疫後用戶」,但與線下教培機構遇到的問題一樣:持續不斷的運營成本能否支撐企業平穩渡過這場還在不斷擴散的疫情?面對此前報讀寒假班學生的退費問題,機構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儲備?
從行業角度看,在線教育當下的上漲只是特殊時期的產物,由於疫情的影響,港股美股的教育板塊已經跌至低位,而在線教育板塊卻能獨善其身,在於其天然地規避了人群聚集所帶來的風險。
但顯然,這種特殊時期下的特殊需求帶來的畸形爆發並不一定能持續,隨著疫情危機的解除,地面教育自然還會捲土重來佔領高地。所以,線下教育機構的短暫利空,並不意味著在線教育的長期利好。
事實上,由於資本的短期逐利性、教培隊伍的參差不齊,以及市場競爭的激烈,一些急於求成的捐助企業,已經將絕大部分的注意力用在了獲客增長上,重營銷、輕服務、輕慈善的傾向極為明顯。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如何保障在線教學的質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則需要優化課程資源,包括組織名師上直播課,創新在線教育模式,增加在線教育的個性化、互動性等。
教育是一個用成績說話的行業,「口碑為王」已經成為業界的普遍共識。從近年來行業的發展來看,那些不注重教學質量,只想通過燒錢營銷而迅速佔有用戶、佔領市場的網際網路策略並不適用,過度營銷無異於飲鴆止渴。
總的來看,由於資金和資源的優勢,頭部企業通過免費送課的方式擴大用戶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衝線下課程暫停的影響;相反,更多的中小機構或許會受到接下來退費潮的影響而難以為繼。
但不論如何,行業的集中度都將會加速提升。
總結
在2019年底新東方的創新創業大會上,俞敏洪斷言2020年教育機構會迎來大面積洗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預言竟會以疫情災害的方式出現。
無論是從慈善角度還是從行業發展角度看,線上機構紛紛捐款、捐課的行為都值得大加讚揚,一個新的機會擺在了所有教培工作者的面前。只不過,這對教培行業的運營模式、組織能力以及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還在繼續,我們應該向每一個伸出援助之手的教培機構致敬,同時也為每一個認真做教育的培訓企業去加油,一起努力度過這個開頭並不太順遂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