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了22發穿甲彈,「厚甲輕刀」的戰列巡洋艦

2021-01-10 ALEX俊赫

【話說軍世】戰列巡洋艦的興盛時代主要集中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只有德國和美國建造了5艘戰列巡洋艦,真正「高光」的則是德國戰巡擊沉英國航空母艦那一次,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巡的高光時刻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說有一艘戰巡曾硬抗22發戰列艦主炮級別穿甲彈,並倖存了下來。

「厚甲輕刀」的戰列巡洋艦:碾壓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

自戰列艦進入無畏艦時代後,戰列巡洋艦也應運而生,英國和德國兩國開始了「互為對手」的造艦比拼,艦炮和防護都以對方新式戰艦為目標,1911年德國在馮·德·坦恩號和兩艘毛奇級戰列巡洋艦之後,又建造了一艘新的戰巡:塞德利茨號。

在尺寸上,塞德利茨號比前型艦毛奇級做了放大,長度達到了200.6米,比毛奇級長了14米,寬度和吃水相差不算多,在最大排水量上,塞德利茨號為2萬8550噸,比毛奇級大了3150噸,增加了不少,最大功率達到6萬7000馬力,也比毛奇級增加了1萬5000馬力,最大航速提升1節,達到26.5節,試航時還曾超過29節。

在裝甲防護上,塞德利茨號延續了德國戰列巡洋艦一貫重視防護設計的傳統,主裝甲帶最厚處為300毫米,比毛奇級提升了約30毫米,在主炮塔防護上基本保持一致,最大防護厚度為250毫米,甲板裝甲最大為65毫米,水密艙隔板裝甲最大厚度也都是150毫米。

同樣是1911年開工的英國瑪麗女王號戰列巡洋艦,主裝甲帶最厚處為9英寸(約229毫米),炮塔指揮塔等位置的防護數據也要小於塞德利茨號,不過其裝備了13.5英寸主炮(約343毫米),艦炮口徑更大,與德國戰巡「厚甲輕刀」的思路有很大區別。

塞德利茨號擁有5座雙聯裝主炮塔,與毛奇級一樣,都是10門280毫米50倍徑主炮,12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12門88毫米防空副炮,主炮塔的布局也比較具有當時的特色,艦體中部的兩座主炮塔,採用的是左右斜向對稱的布置方式。

作為戰列巡洋艦,在艦艇的實力排行上,是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的,也曾客串過海戰主力的裝甲巡洋艦,在面對火力更強,防護能力更高的戰列巡洋艦時,並沒有招架之力,這一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部也提體現很明顯,1915年的多格爾沙洲海戰中,德國布呂歇爾號裝甲巡洋艦很快被英國戰巡擊傷,最終身中100多發炮彈和7發魚雷沉沒。

挨了22發大口徑穿甲彈,兩次海戰都被廢掉主炮塔的戰列巡洋艦

同樣是在1915年1月24日的多格爾沙洲海戰中,英國和德國的艦隊都是以戰列巡洋艦為主力進行戰鬥的,這次海戰也被認為是1年後日德蘭海戰的前奏,海戰中,由於通信密碼早早被獲取,德國3艘戰巡對戰英國5艘戰巡,塞德利茨號是德國艦隊的旗艦。

戰鬥中,塞德利茨號被英國艦隊旗艦獅號戰巡的343毫米主炮彈擊中,後部主炮塔火藥被引燃引發巨大爆炸,導致兩座主炮全部失靈,危急時刻,緊急注水滅火逃過了一劫,當然,英艦獅號也並不「好過」,挨了德艦德弗林格爾號的3發炮彈,一發打中前彈藥庫,一發擊穿艦體,導致左舷主機停機,也是依靠緊急注水才躲過一劫。

不過在這次海戰後,德國海軍明顯吸取了教訓,改進了戰艦的彈藥儲藏室和彈藥輸送通道的防護,避免發生大火危及到重要的彈藥庫,而英國海軍則並沒有在意,這也是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戰巡迅速沉沒的原因之一。

日德蘭海戰發生在1916年,5月31日下午時,15時49分時,6艘英國戰列巡洋艦和5艘德國戰列巡洋艦率先開打,15分鐘後英艦不倦號被德國戰巡擊中了3次撤離發生殉爆沉沒,而僅僅過了21分鐘,被塞德利茨號和德弗林格爾號集中主炮射擊的英艦瑪麗女王號,因為主炮塔被擊穿,也因為彈藥庫殉爆發生了可怕的大爆炸,迅速沉沒了。

而當時已經及時趕到的英國海軍第五戰列艦分艦隊,也沒能救到瑪麗女王號,此時的德國戰巡塞德利茨號,也已經被擊中了多次,其中包括被瑪麗女王號的343毫米主炮彈集中,被廢掉了一座主炮塔。

而新加入戰局的英國戰列艦,戰力遠超德國戰艦,裝備了15英寸(381毫米)主炮的新式英國戰列艦,對於德國戰艦們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混戰中,塞德利茨號還被命中了一枚魚雷。

雖然,德國戰列艦隊的到來壓制並擊傷了英國戰列艦們,不過隨後的戰鬥中塞德裡茨號和其他德國戰巡們,還是再次與英國艦隊遭遇,並被多次命中。

最終塞德利茨號身中22發大口徑穿甲彈,其中包括343毫米主炮彈4發,381毫米主炮彈一發,這發381毫米炮彈擊穿了塞德利茨號的主炮塔正面裝甲,而海戰後的塞德利茨號不僅5座主炮塔全部被都失靈了,船艙也進水達到5300噸,達到了最大排水量的近五分之一。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艱難的「回家囧途」,無奈的自沉之舉

不過這艘戰艦還是在於艦隊失散的情況下,艱難的返回了德國本土,過程中還曾遭遇了8級大風,讓這艘已經千瘡百孔的戰艦雪上加霜,以至於前來救援的德國救援艦船,甚至航行到了塞德利茨號的上風處,利用自身艦體儘可能為其為遮擋風浪。

因為進水的原因,塞德利茨號吃水已經達到了13.5米,遠超原本9.29米的吃水深度,這造成了該艦無法跑得太快,因為跑到22節時,海水甚至會漫過艦艏樓,因此只能以15節以下的速度返航。

因此在該艦返航途中,看起來更像是一艘早期甲板距離水面很近淺水重炮艦,也很像是現代的半潛船,不過這艘戰艦還是堅持到了最後,並以倒車姿態駛入了船塢,還獲得了「不沉戰艦」的讚譽。

不過日德蘭海戰後,德國海軍水面戰艦再無大動作,直到一戰結束,塞德利茨號和中的德國戰艦們一起,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集體自沉了。

相關焦點

  •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炮彈567公斤,海戰中瘋狂「挨揍」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13.5英寸主炮,炮彈567公斤 1909年,英國開工了獅級戰列巡洋艦的首艦,雖然這型戰巡的設計中 這型艦炮的長度為15.43米,重76噸,炮彈重567公斤,炮管壽命為300至350次全裝藥射擊,在20度仰角時,發射穿甲彈最遠射程達到23.8公裡,射速為每分鐘2發,不過實際戰鬥中
  • 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的區別是什麼?
    問 網友提問: 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的區別是什麼?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8000噸,火炮口徑不得超過6.1英寸。但有個附加條款,締約國認為其國家安全受到影響時,可建造排水量為1萬噸的巡洋艦。後來,為防備日本、義大利,締約國將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放寬到45000噸,主炮口徑增加到16英寸。 另外,從各自任務的角度看,戰列艦是主力艦,巡洋艦的使命是為戰列艦提供護衛,主要承擔反潛、護航、巡邏、警戒等任務。
  • 「併兼有兩者所長,卻破綻百出」——「獅」號戰列巡洋艦
    「獅」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隨之應運而生,併兼有兩者所長。英國海軍在老式裝甲巡洋艦的基礎之上加長擴大艦體,發展出了戰列巡洋艦的概念,如1908年服役的「無敵」號戰列巡洋艦。和「無畏」號戰列艦的面世一樣,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建造工作也是在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海軍上將的倡導和推動之下步入正軌的。費舍爾認為無論是在戰術還是戰略方面,戰列巡洋艦都將會比戰列艦更有所作為。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在丹麥海峽遭遇戰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海戰中發揮非常出色,一發380mm主炮炮彈擊穿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甲板裝甲,由此殉爆了彈藥庫,一舉擊沉了英國海軍引以為豪的滿載排水量4.8萬餘噸的巨艦,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同時重創了英國海軍最新服役滿載排水量4.4萬餘噸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
  • 二戰蘇聯基洛夫巡洋艦的大刀,海軍假日時,特殊的180口徑艦炮
    都知道義大利維內託級使用的380艦炮是著名的嗑藥炮,而嗑藥炮的特點就是火炮的身管壽命短,而毛子最初開發的B-1/K型180毫米火炮的身管壽命只有10發,沒錯就是10發,打完10發炮彈這款艦炮就廢了。這樣的數據當然不可能被接受,不過當時蘇聯已經從義大利引進海軍的軍艦及其建造技術,所以在義大利的幫忙下這款180艦炮的身管壽命提到了320發左右。
  •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和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對空性能比較
    所謂條約時代,是指《華盛頓海軍條約》與《倫敦海軍條約》,由於1937年元旦開始這兩個條約將要失效,英國希望在排水量和炮口直徑上還要加以限制,因為英國自己在巡洋艦上面佔有巨大優勢,但得不到各國認同。英國海軍本想在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上裝大一點口徑艦炮,但由於經費和時間問題,最後擔任過海軍大臣的邱吉爾選定了350主炮安裝在「喬治五世」級上,希望能夠趕在1937年前服役。
  • 大洋上的巨無霸 深度解析: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需要噸位、尺寸介於戰列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之間,並且能夠有效的對抗潛在的敵人—重巡洋艦。新的軍艦被命名為「大型巡洋艦」,它將是重巡洋艦分隊的領艦,也可以編入航母戰鬥群中,使航母免遭敵方重巡洋艦的攻擊,同時還能用艦炮為航母提供對空防禦。 1940年,大型巡洋艦方案定型,代號為CB。1940年9月,美國海軍向紐約造船廠發出訂單,建造6艘大型巡洋艦。
  • 詳解二戰日軍大和級戰列艦及其戰史
    200發) 大和級戰列艦九四式四十六釐炮使用的九一式穿甲彈(現在江田島海上自衛隊幹部學校內展示的戰艦「大和」使用的460毫米九一式穿甲彈),九一式穿甲彈具有出色的水下性能,炮彈的背帽頭部被設計成平面
  • 海軍條約時代的產物,薄皮大餡的英國巡洋艦,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如果提起重型巡洋艦,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那些有名的戰艦,比如說美國的德梅因級重型巡洋艦、德國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等等。作為噸位僅次於戰列艦的戰艦,重型巡洋艦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可以單獨行動,也是進行艦隊決戰時的主力艦船。
  • 「北方孤獨的女王」,「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儘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海軍全軍覆沒,消失殆盡,但德國在重工業製造方面的確有他獨到之處,二戰前建造的軍艦都是同級艦中的精品,比如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德國仔細研究了《和約》的限制,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結合海軍的戰術需求精心設計建造了3艘德意志級裝甲艦又稱袖珍戰列艦。即"德意志"號(後更名為"呂佐夫"號)、"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雖然艦型噸位稍小,但速度比傳統的戰列艦快,防禦能力和火力又比巡洋艦強;隨後德國設計建造2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其設計延續了袖珍戰列艦的思路並有改進。
  • 三易其主的七炮塔神教——阿金庫爾號戰列艦
    阿根廷「裡瓦達維亞」級戰列艦裝備12門阿根廷從義大利訂購了4艘加裡波第級裝甲巡洋艦,一躍成為南美海軍的翹楚,作為應對,智利從英國訂購了兩艘戰列艦,用於對付阿根廷海軍中的裝甲巡洋艦,1908年阿根廷又向美國訂購的兩艘裡瓦達維亞級戰列艦
  • 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別 巡洋艦和驅逐艦有什麼不同
    目前,巡洋艦這個艦種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消亡了。雖然現在還有巡洋艦,也只有俄羅斯一家有。與巡洋艦相似的是驅逐艦,二者不容易區分。那麼,巡洋艦和驅逐艦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看看吧!  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別  1、性能不同:巡洋艦是一種火力強、用途多,主要在遠洋活動的大型水面艦艇
  • 戰艦世界閃擊戰:R系T10巡洋艦「蚺」國服首發,福利同步開啟!
    巨蟒入海,掀起驚濤駭浪為對抗M系的布魯克林輕型巡洋艦和阿拉斯加大型巡洋艦,R系推出了B65計劃,試圖研發出具備強力指揮設施和匹敵鯉級戰列艦火力,綜合實力超越甲型巡洋艦的「超甲型巡洋艦」,而蚺正是基於這一計劃改進而來的重型巡洋艦。
  • 微軟創始人熱衷找沉船 尋到被擊沉77年日本戰列艦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2月7日報導稱,由已故企業家保羅·艾倫發起的探險行動發現了日本戰列艦「比睿」號。    報導稱,大約1年前,日本研究人員通過聲吶在距離「比睿」號1942年沉沒地點不遠處發現了沉船。1月31日,研究船「海燕」號確認了具體位置。
  • 二戰最弱的新式戰列艦:主炮口徑最小,裝甲不如戰巡
    【話說軍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列艦在技術層面走上了巔峰,不過在戰術層面卻走下了「神壇」,說到二戰時最「弱小」的戰列艦,很多人會想到德國袖珍戰列艦,不過該艦定位很特殊,1940年2月就被變回重巡洋艦了,因此,實際上應該是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 儘管小氣,但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
    沒想到在1927年6月20日召開的英美日海軍會議上,美國根本不鳥英國,大艦該怎麼限制就怎麼限制,巡洋艦基本放開,美國自己大造特造,他不能落後於英國。全部安裝在8座雙聯裝炮塔中;炮長7米,重4.362噸,射速12枚/分鐘,射程21400米,射高15000米;防空武器有4座八聯裝的40毫米「砰砰」炮和Mk I 20管防空火箭發射裝置;「砰砰」炮可靠性差,總是卡殼出故障;防空火箭基本沒什麼用,後來取消了;2、裝甲防護方面「喬治五世國王」級的裝甲防護採用了集中防禦理念,海軍方面要求在15000至30000米距離上381毫米穿甲彈對
  • 巡洋艦和驅逐艦有哪些差別?
    不管發生什麼變化,只要是同一時期、同一國家建造的巡洋艦,噸位和火力都比驅逐艦要大。儘管現代驅逐艦不斷地大型化,以至於長得像巡洋艦,但巡洋艦的地位卻遠遠高於驅逐艦,這不僅體現在船體外部,也體現在船體內部,甚至連巡洋艦艦長的軍銜也高於驅逐艦。
  • 大艦巨炮-無畏艦時代(英國篇):七炮塔的「阿金庫爾」號戰列艦
    阿金庫爾號戰列艦原是巴西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訂購的「裡約熱內盧」號戰列艦,1911年9月在阿姆斯特朗船廠開工,1913年1月22日下水。這艘軍艦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10月,當時巴西議會通過一項增加28艘戰艦法案,以奪回因1889年革命而失去的南美海軍第一大國的地位,其核心是3艘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