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夾子》是柴可夫斯基三大經典芭蕾舞劇之一、俄羅斯芭蕾學派的典範,不僅每年聖誕和新年盛演不衰,更是無數次吸引世界範圍的編導改編重現。
蘇州芭蕾舞團也有一版《胡桃夾子》。和常規的舞劇不同,這一版《胡桃夾子》將主角換成了原本是反派的小老鼠,描繪了小老鼠瑪麗在聖誕之夜的「黃粱一夢」。
1月21日-22日,這一創新版《胡桃夾子》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登臺,在鼠年的末尾,獻上一部以小老鼠為主角的童話芭蕾。
蘇州芭蕾舞團《胡桃夾子》 攝影@舞蹈中國-劉海棟小女孩瑪麗抱著心愛的胡桃夾子進入了夢鄉,夢中,成群結隊的玩具兵與老鼠們展開了激戰……在舞劇原來的故事裡,老鼠常被塑造成反面形象。有一天,蘇州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李瑩的兒子突然問,「媽媽,老鼠為什麼是壞的?」從米老鼠、精靈鼠小弟到料理鼠王,在中外卡通動畫裡,老鼠無不以「可愛」行走天下,李瑩突發奇想,讓瑪麗搖身一變,成了一隻可愛的小老鼠。
於是,故事變成了這樣:聖誕派對到了,大小老鼠們紛紛聚集到小老鼠瑪麗家,「聖誕老人」——魔法師叔叔帶來了許多魔術和禮物。瑪麗抱著胡桃夾子進入夢鄉,貓王率領貓群來偷聖誕禮物,瑪麗寡不敵眾,胡桃夾子神奇地變活了,帶領著小老鼠和瑪麗與貓王殊死搏鬥。瑪麗與胡桃夾子成了好朋友,告別了雪花世界,開始了通往「糖果世界」的奇幻旅程。
為了滿足孩子們的觀賞心理,舞臺設計也充滿了童趣。在小小的老鼠眼裡,高跟鞋猶如一個大滑梯,積木仿佛是一張大桌子,因此,舞臺上會出現許多尺寸誇張的大道具,大滑梯、大懷表、大本書……和一隻只小小的老鼠,形成詼諧的對比。
蘇州芭蕾舞團《胡桃夾子》 攝影@舞蹈中國-劉海棟踩著柴可夫斯基音樂的旋律,黑白巧克力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西班牙舞,香濃撲鼻的咖啡跳起了迷人的阿拉伯舞,還有飄著茶香的中國功夫茶舞,散著伏特加酒香的俄羅斯舞,以及荷蘭牛奶、奧地利花蜜和糖果仙子的棒棒糖雙人舞……這些藏著不同民族風情的舞蹈,配上各國絢麗多彩的服飾,不要說孩子,即便是成人觀眾看了,也會童心大發。「當我們創新的角度超越了別人時,觀眾可能就會從這個角度來認識你。」談及《胡桃夾子》,李瑩說道。
作為《胡桃夾子》的編導,李瑩、潘家斌就像芭蕾舞壇的「神鵰俠侶」。兩人都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在海外旅居跳舞多年後,回國組建了蘇州芭蕾舞團,共任藝術總監。
「小舞團、大舞劇」,蘇州芭蕾舞團2007年成立後,始終堅持創排獨具中國文化內涵與審美的芭蕾作品,先後創作了《羅密歐與朱麗葉》《人偶情緣》《西施》《胡桃夾子》《卡門》《灰姑娘》《唐寅》《天鵝湖》共八部大型舞劇、《柴可夫斯基的吉賽爾》《囍》《蕭邦的詩》《邂逅搖滾》等現代芭蕾小作品、《皮囊》《月下》《山海經之神殤》等三部現代舞作品,以及具有蘇州風韻的舞蹈《蘇繡》《傘》《楓橋夜泊》等。
蘇州芭蕾舞團《胡桃夾子》 攝影@舞蹈中國-劉海棟(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