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布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此前,中組部研究室(政策法規局)副主任(副局長)徐文秀撰寫的《做人做事做官二十忌二十悟》,受到社會歡迎,引發強烈共鳴,文章也在微信圈被熱議和傳播。
最近,徐文秀又先後發表了《年輕幹部「八缺八不缺」》《年輕幹部「九要九不要」》,文章非常精闢,極具啟發性和穿透力,特刊發推薦。
年輕幹部是事業薪火相傳、接續發展的承載者,是「中國夢」的追夢尋夢圓夢者。
與「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上一代相比,這一代年輕人「生於改革開放,長於民族復興」,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他們身上既有不可比擬的長處和優勢,又有不可忽視的短板和劣勢。
如何在揚長避短的同時,儘早儘快地揚長「補短」,做到「缺什麼補什麼」,知道「要什麼不要什麼」顯得尤為重要。
「八缺八不缺」
觀察當下一些年輕幹部,大致有這麼「八缺八不缺」,不妨對號入座,抓緊「拾遺補缺」:
一、不缺學歷缺閱歷
眼下的年輕幹部學歷早已經不是問題,學士、碩士、博士大有人在,比比皆是,高學歷也可謂普遍現象,然而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幹部依然不少,他們缺乏基層一線的摸爬滾打,缺乏急難險重事件的不斷歷練,閱歷、經歷的缺位,是「致命傷」,遇到一些重大的突發性事件往往容易心中無數、沒招沒譜,甚至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有的甚至成了只會處理文件而不善處理事件的「稻草人」。
二、不缺思想缺感情
年輕幹部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思路開闊,他們大多受過很好的教育,理論水平較高,有思想、有見地。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有思想當然是好事,問題是,不少年輕幹部長時間「宅」在高樓大廈,「躲」於深宅大院,或「浮」於文山會海,與基層幹部群眾漸行漸遠,感情越來越淡薄,與群眾隔有一堵無形的「離心牆」,以致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麻木不仁,視群眾的冷暖與己無關、袖手旁觀。
這種感情的缺損已經越來越影響到黨群、幹群關係,局限了年輕幹部說話辦事的立場、方法和態度,使得不少年輕幹部即使走近群眾卻走不進群眾,面對面卻很難心貼心。
三、不缺幹勁缺韌勁
年輕幹部大都有激情、有幹勁,但凡事業心責任感強和有抱負的都想趁年輕多幹事、幹成事,有火一般的熱情和很強的衝勁。
但是,也要看到有些年輕幹部激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旦碰到困難、遭受挫折、面對矛盾時,一旦受到委屈、遭遇不公、陷入困境時,則很容易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棄,心理承受力和抗壓力顯得脆弱,很難始終保持「精神不倒」,缺乏一種堅持和堅守,缺乏一以貫之、一抓到底和一往無前的大無畏氣概。
四、不缺知識缺文化
年輕幹部知識層次高、知識面廣,有的說起新名詞、新概念頭頭是道,但近年來因言惹禍、因行失範的卻不在少數,「雷人」「雷語」頻現,讓人大跌眼鏡,有的還時不時耍威風、擺闊氣,「衙內」氣、貴族氣很重,原因就在於這些人身上雖不缺知識但缺文化。
知識是學來的,文化是修來的、悟來的,是「骨髓裡的東西」,它比知識更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有知識不等於有文化。
年輕幹部如果缺少文化修養、文化涵養和文化素養,不能夠有學識、有見識、有膽識,那麼雖有知識,也走不遠、飛不高。
五、不缺想法缺辦法
講思路一套又一套,可謂振振有詞,有的不但有想法,而且也有說法,這樣的幹部不可謂少。但是,這些思路和想法如何既與中央精神對標,又與基層實際對接,更能解決問題、務實管用,則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人有兩次素質上的飛躍,一次是把想法變成說法,另一次是把說法變成辦法,不少年輕幹部還是停留在第一次飛躍上,如何實現第二次飛躍,還需假以時日。
六、不缺能力缺魅力
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輕幹部很能幹,也很有魄力,多謀善斷,才氣高、本事大,但卻很難讓人親近,不能使人心服口服、心悅誠服,難以有很強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缺少一點氣場。
究其原因是人格魅力不夠,換句話說是個人品格、形象作風包括性格有缺損,而人格魅力恰恰是一個人最好的本錢,是擁有底氣的重要資本。
可以說,當下年輕幹部不缺才氣但缺底氣,不缺本事但缺本錢,一句話就是不缺能力缺魅力,這不能不說是年輕幹部的一種結構性缺陷。
七、不缺活力缺定力
在幹部隊伍中年輕幹部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一個群體,他們朝氣蓬勃、奮勇爭先、動力十足,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然而,他們又往往容易分心走神,內心的堅強和篤定不夠,往往容易被幹擾、受影響、遭裹挾,自覺或不自覺地會「跟著感覺走」,有的還擋不住誘惑、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經受不住各種風險、危險的挑戰與考驗。在涉及個人名利問題上少了「定海神針」,在紛繁複雜、眼花繚亂的社會裡,顯得心浮氣躁,缺乏一種從容和淡定,特別是在個人遭受委屈、不公時,缺乏一種忍耐、忍讓和忍受,吃不了虧、受不了氣等。這都是內心定力不足的表現。
八、不缺情感缺情懷
情感更多是個人化的一種自發性心理情緒,情懷則是更高層面的一種自覺性理想抱負和追求。
一些年輕幹部個人情感豐富,甚至被「七情六慾」所惑所擾所困,跳不出來走不出去,很重要的原因是少了一些「家國情懷」,人生站位不高,思想立意不深,不是民為重、家為輕,事業為重、名利為輕。「家國情懷」的淡化和缺失,是一種責任感、使命感的淡化和缺失,是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精神的淡化和缺失。多一些情懷和情操,就會少一些個人的卑瑣和私利,多一些高尚和大氣。
以上這「八缺八不缺」既是橫在一些年輕幹部面前的一道道坎,又是豎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道門,跨過去了就躍上了新的臺階,轉過身了就進入了新的境界,確可對照補之去之。
「九要九不要」
年輕幹部的成長、成熟和成才,有其內在的特點和規律。「九要九不要」,和年輕幹部探討成長的路徑。
一要立長志不要常立志
對於年輕人而言,立志始終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未來是從夢想起步的,人生是從抱負啟航的。古人云「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無志,非人也」,「胸有凌雲志,無高不可攀」,「志不強者智不達」,等等,說的都是志向之重要。
立志很重要,而立什麼志和怎麼立志同樣重要。
現實中,有的人今天立志做這個,明天立志做那個,朝三暮四、見異思遷,特別是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便改弦更張,「另起爐灶」;還有的一上路就想飛,不想從零做起,更不想從小事做起,一起步就奔「小目標」,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年輕幹部立志一忌不切實際,二忌缺乏定力。 應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應「跳起來摘桃子」,不能蹦起來根本夠不著,做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既志存高遠,又不好高騖遠。要立長志,不可以常立志,倘若一會兒躊躇滿志、豪情萬丈,一會兒又偃旗息鼓、鬥志全無,只會落個「白日忽蹉跎」。
二要昂揚不要張揚
昂揚向上、朝氣蓬勃是年輕人的特質。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年輕幹部更是精神煥發的一個群體,始終保持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精氣神,才能有幹事創業的良好狀態和風貌。「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昂揚是一種激情,更是一種意志,它「像山洪、像裂帛」,能給人以鼓舞、激勵和振奮。
但是,有的年輕幹部往往把握不好情緒,以致囂張、傲慢,目空一切、趾高氣揚,表現成為表演、表態成為表功、宣傳成為宣揚,結果把自己推上了「火焰山」,成了「眾矢的」「出頭鳥」。
年輕幹部愛表現沒事也沒錯,但如果愛表演愛作秀則是大忌。 一方面要昂揚向上,另一方面又得夾著尾巴做人,低調不張揚,謙和沒傲氣。昂揚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張揚則是夭折毀滅的開始。
三要自信不要自負
青年毛澤東有句名言:「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作為年輕幹部,擁有滿滿的自信,便鼓起了人生航船的風帆,甚至平時說話時底氣十足,做事時勁頭十足,燦爛的笑容、輕盈的步伐便是自信的表現。 不過,年輕幹部切忌過於自信。過於自信便是一種自負和盲目。 有的人,往往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不能正確對待組織、對待群眾、對待自我,常常自我感覺良好,剛愎自用、自以為是,聽不進意見,看不起他人,等等。
自信是成功的起步,自負是成功的止步。「自信是英雄的本質,自負是愚人的特徵。」年輕幹部要想幹成功事、做成功人,就得自信但不自負。
四要自我不要自私
崇尚自我、實現自我是年輕人這一群體普遍認同的, 應該說,這無可厚非。作為年輕幹部,搞一些自我設計,表達自我訴求,追求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也是理所當然,因為個體「全面自由的發展」是社會全面進步的條件。但是,在注重自我發展的過程中,有些年輕幹部容易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逐漸滑向自私自利的泥潭。
他們中有的自我意識膨脹,整天琢磨著自己的「升降去留」,只顧自家一畝三分地,只掃自家門前雪,打著自己的如意小算盤,有時甚至到了斤斤計較、錙銖必較的地步。在名利面前一馬當先、爭先恐後,而對他人和集體的利益漠不關心、高高掛起,對有可能觸及個人利益的事避之唯恐不及,明哲保身,不敢擔當、不願作為,這些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現。
自私的人也許會在一時一事上佔到便宜,但失去的是長遠發展,而且他們不會有真正的朋友。「為一身謀則愚。」 自私是真正的愚蠢,年輕幹部一旦自私自利則變得渺小而猥瑣,也就飛不起來了。
五要優秀不要優越
人生一世,優於別人,越過他人,乃人之嚮往,追求卓越也是年輕人的天性,可喜可嘉。可 年輕幹部優秀不優秀不是自己說出來的,也不是宣傳報導寫出來的,更不是靠他人吹出來的,而是擼起袖子加油幹「幹」出來的。
出成績才能出形象,創一流方是真優秀。年輕幹部最忌滋長驕傲自滿情緒,飄飄然、昏昏然,內心有一種「我最好」「我最行」的優越感。有優越感的人往往孤芳自賞,覺得自己「高大上」,看高自己、瞧低他人,孤芳自賞、自視清高,結果常常以高傲、固執,甚至蔑視、歧視等不適當方式待人接物。優越感實際上是一種輕浮、無知,優越感強的人,容易脫離群眾、失去朋友,久而久之會畫地為牢、自我囚禁。
人可以高人一籌,不可以高人一等。
六要能吃苦不要怕吃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成功都是從千辛萬苦中走出來的。俗話說:「只要能吃苦,黃土變成金。」天上不會掉餡餅,從來沒有也不會有一點苦都不吃,便可以輕輕鬆鬆、敲鑼打鼓獲得成功的。「爛石生好茶。」一個人年輕時多吃些苦,多經歷些磨難,人生之路才會更穩健。年輕幹部應到基層一線去摸爬滾打,到「吃勁」崗位上去勞筋骨苦心志,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去經風雨見世面。然而,有些年輕幹部吃苦可以,卻吃不得虧;受累可以,卻受不得氣。有的人雖然工作上呱呱叫,但只要吃點虧、受點氣便嗷嗷叫。這樣的人也許幹得了一些事,但成不了大器。其實,吃虧是福,受氣是歷練。人的格局往往是委屈撐大的,人的境界常常是磨難鑄就的。 不怕吃虧的人終究不會吃虧,不怕受氣的人終究會揚眉吐氣。
七要嚴謹不要拘謹
一般人都會覺得,年輕人毛毛糙糙、大大咧咧,粗枝大葉、丟三落四情有可原、在所難免。 其實不然。現實中大凡嚴謹細緻的年輕幹部,往往會頗受青睞,被高看一眼、厚愛一分、重用一把,成為「香餑餑」。那些「言有物而行有格」的年輕幹部,在人們眼裡更加踏實可靠、老實可信。可靠、可信的人,才堪當大任,而那些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只滿足於「差不多」、不管「差多少」的年輕幹部,往往會被晾在一邊,最終被邊緣化。年輕幹部就是要從細枝末節處一點一滴做實做穩做好,不輕於易、不疏於細,有「工匠精神」「繡花功夫」,唯此才能成為可以放心託付的人。當然,提倡嚴謹不意味著時時處處謹小慎微。這種「拘謹」好比「踩著刀尖走路」,沒有做人的磊落與灑脫。倘若過于謹小慎微,則缺乏銳氣、朝氣和生氣,少了活力和激情,思想的翅膀會因此折斷,創意的火花會因此熄滅。年輕幹部可以老成持重,不可以老氣橫秋。
八要「墩苗」不要去「拔苗」
年輕幹部如果想把自己打造成棟梁之才,「墩墩苗」是必經之路。現在不少年輕幹部不缺學歷缺閱歷,不缺知識缺經驗,不缺想法缺辦法。這閱歷、經驗和辦法怎麼來?得到實踐中去「墩墩苗」。莊稼幼苗長勢快,若不多「墩苗」一天就要長一大截。這樣過快的長勢會使根扎得不深、莖稈長得不壯,大風一吹就倒。所以,「墩苗」就是接地氣、養靜氣、長才氣。把基礎打牢,才能讓後面的路走得更穩更遠。但是,現在有些年輕幹部往往「下得去」卻「待不住」,一時「幹得好」卻很難一直「幹得好」,常常耐不住寂寞、擋不住誘惑、坐不住冷板凳,總想走捷徑儘快「冒出來」。有的一心渴望被上級部門「看中」,有的滿心期待一朝考試遠走高飛,有的則「下去」純粹是為了鍍金。
好苗子就要多「墩墩苗」,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拔苗非但不能助長,夭折卻是遲早的事。
九要有書卷氣不要有書生氣
書卷氣與書生氣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年輕幹部要想融入基層、 融入社會、融入群眾,書卷氣少不得,書生氣要不得。
「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書卷氣的人,大多博覽群書、見多識廣,既注重讀書,又在乎修身。然而,有些年輕幹部卻不這樣,有的常常混跡於酒肆、茶樓,或泡在牌桌、麻將桌邊,身上多了些「豪氣」、江湖氣,乃至痞氣和匪氣。書卷氣折射出修養、涵養、素養,透視出高雅、文雅、優雅,既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品質。我們倡導年輕幹部有書卷氣,但不贊成他們有書生氣。「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只會「處理文件」而不會「處理事件」,常生活在真空裡而不是生活在現實裡,有的甚至就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 這樣的書生成不了大事,也成不了大器,難以大用,更難以重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