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吃!我們何時才能停止吃塑料?!

2021-01-08 擺脫塑縛

隨著全球飲食習慣的改變,塑料跟食品包裝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比如超市包裝、即食食品等,沒有人知道我們每天到底攝入了多少塑料微粒,而這些物質似乎跟人們的健康狀況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塑料與人們的食品和健康,有著怎樣的關係和發展。

除了食品包裝,農業用塑也是塑料垃圾強有力的生產源

保鮮膜包裹的黃瓜、裝在一次性碗裡的即食沙拉、一人份包裝的即食餐: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塑料包裝的食品。人們採購食品的場所從本地市場裡的攤販轉移到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種類豐富的加工食品的超級市場。這些過程中,塑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圖源 | unsplash

超市全年都會供應同樣的食品,且不受地域限制。包裝不僅能保鮮,還方便長途運輸。此外,許多發達國家消費者都希望備餐的時間越短越好:方便最重要。德國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48%的人認為能夠輕鬆快捷地準備飯菜十分重要。為滿足這一需求,食品行業提供了預先切好並烹飪過的食材,全部用塑料包好。

目前,全球各國的城市居民和獨居者都越來越多。中產階級的飲食習慣正在改變,這些趨勢擴大了超市和包裝行業的市場份額。食品行業使用的包裝數量多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美國大視野研究有限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估計,2017年食品包裝行業市值達到2779億美元——預計2018年將增長5%以上。歐洲也表現出類似的趨勢:2018年食品行業使用包裝超過1.13萬億件,最常見的包裝自然是塑料。歐洲環境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EUROPEAN ENVIRONMEN TAL POLICY)的一項分析支持了這些發現:海洋中的大部分塑料垃圾都是廢棄的食品包裝。

圖源 | unsplash

但包裝並不是唯一的元兇。農業是歐洲排名第六的用塑大戶:全球農業每年使用約650萬噸的塑料。對水果和蔬菜生產來說,似乎很難想像沒有了塑料會怎樣:灌溉系統、溫室大棚都要用到塑料。塑料網能夠防止鳥類靠近果樹和灌木叢,農用塑料地膜可以提高土壤溫度,延長生長期——例如可以將蘆筍的收穫期提前。

圖源 |《塑料圖集》P20

塑料微粒正在悄無聲息襲遍全球

關於土壤、牲畜和食物中塑料微粒的辯論才剛剛開始。關於塑料和塑料微粒對土壤造成的損害,目前研究相對較少。德國的柏林自由大學和萊布尼茨淡水生態與內陸漁業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對海洋中塑料微粒的研究要比土壤的相關研究早大約10年。據估計,全球每年生產的4億噸塑料中約有三分之一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在土壤或內陸水域中。就此推算,土壤中塑料汙染的程度是海洋的4到23倍。塑料微粒不僅改變土壤結構,而且影響從微生物到蚯蚓等生物的生境,這些生物對保持土壤肥力非常重要。此外,塑料微粒還會吸附某些類型的有毒物質。

人類將汙水汙泥作為肥料施在土地上,導致數十萬噸塑料微粒被散播到世界各地的土壤中。汙泥來自工業和城市地區的廢水處理場。在德國,處理廠從廢水中過濾掉90%的塑料微粒,這些微粒則留在了汙泥中。三分之一的城市汙泥會被用作農田肥料:以3年為一個單位,每公頃土地能夠施加多達5噸的汙泥肥料。這些塑料微粒可能會被風吹起,擴散並飄向遠方。阿爾卑斯山的偏遠地區也檢測到了塑料微粒:可能就是被風吹過去的。

圖源 |《塑料圖集》P21

塑料微粒對人體的潛在影響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研究。然而,眾所周知,塑料會隨著食物和飲料進入人體。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2019年的一項研究估計,人類每周可能攝入多達5克的塑料——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另一項加拿大的研究發現,長期飲用塑料瓶裝水的人每年喝下大約13萬顆塑料微粒,飲用自來水的則只有4000顆。這些數字令人擔憂,但科學家們並未提到可能產生的健康影響。目前還不清楚攝入的塑料是否會進入血液,進而進入內臟器官。它們很有可能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

添加劑危害人體健康,信息透明需做好

利用石油製造塑料這一過程需要加入各種添加劑,而這些添加劑都對健康有害。

它們逐漸逸出,積累在食物、室內空氣和灰塵中。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與從不吃學校午餐的孩子相比,經常吃學校午餐的孩子更容易接觸到鄰苯二甲酸鹽(食品容器中使用的增塑劑)。針對美國孕婦的一項血液研究檢測到了56種不同的工業化學品,其中許多來自塑料製品或塑料生產工藝。可能還存在其他未被發現的化合物。

德國的研究發現,兒童尤其容易受到可能損害生殖健康的增塑劑的影響。相對於他們的體重,兒童比成人吸入更多的空氣,代謝率也更高,離地面更近,經常在地板上玩耍,因此更容易接觸到汙染物。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內分泌幹擾物——包括各種增塑劑在內的一組物質。

這些化合物與天然激素類似,會破壞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平衡。許多疾病和代謝紊亂都和激素活性物質有關,如乳腺癌、不孕不育、性早熟、肥胖、過敏和糖尿病等。沒有人知道我們到底通過消費品接觸到了多少化學品。消費者幾乎不可能辨別產品中含有的高風險化學品。大多數零售商也不知道自己賣的產品含有什麼:信息要麼在漫長而曲折的供應鏈上丟失了,要麼被製造商以「商業機密」為藉口刻意隱藏起來。因此,公開塑料中所使用的化學品,以及塑料製成品中確切的化學成分刻不容緩。

圖源 |《塑料圖集》P16

信息透明將有利於循環經濟的發展。目前,業界的材料再利用方式是將其製成玩具和食品容器等物品。這些物品中可能含有很高的有害成分,對人類和環境的健康而言並不是最優方案。來自19個歐洲國家的環保組織研究發現,每4件由回收塑料製成的產品中就有1件含有對健康有害的阻燃劑。回收品中的毒素主要來自回收的廢舊電器。

回收過程中,拆解汙染材料的工人受到的危害尤其大。如果生產者能承擔起廢物處理的責任,有毒物質的這一循環就會被打破。眾所周知,投入什麼就會產出什麼,因此,應該徹底避免在塑料中使用有毒物質。

對付塑料垃圾,目前還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

全球來看,塑料的回收利用發揮的作用很小。其實目前塑料還根本談不上回收利用,有的只是開環回收或降級回收。一塊塑料每回收一次,質量就會下降,因此回收了幾次之後,就會進入垃圾填埋場或焚燒爐。所以,我們所說的塑料回收實際上只是將最終丟棄的時間延後了而已。

圖源 |《塑料圖集》P17

面對不斷增多的塑料垃圾,城市和政府不得不用焚燒的方式來處理,但這不過是把問題轉移到了其他領域。焚燒造成的排放中含有二惡英以及汞、鉛、鎘等金屬。不僅是工人和附近社區受到的影響格外嚴重,有毒物質還能擴散到很遠的地方,並在土壤和水中積聚。再加上焚燒塑料會產生劇毒的副產品,最終進到灰塵或汙泥中,帶來新的廢物處理問題。塑料如果最後流落到填埋場、洞穴、農田和溼地中,就會對環境和健康造成長期威脅。露天焚燒則問題更為嚴重,在廢棄物缺乏有序管理的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這種做法很常見。

解決塑料生產、使用和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健康影響,需要整個供應鏈都採取行動。可以明確的是,成功的關鍵在於透明度。

*文章來源於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發布的《塑料圖集》中的《健康:食品化學》、《食品:美味佳餚》,小標題系小編撰寫;

相關焦點

  • 我們何時才能停止吃塑料?
    隨著全球飲食習慣的改變,塑料跟食品包裝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比如超市包裝、即食食品等,沒有人知道我們每天到底攝入了多少塑料微粒,而這些物質似乎跟人們的健康狀況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塑料與人們的食品和健康,有著怎樣的關係和發展
  • 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20世紀被稱為最偉大的一種發明,毫無疑問肯定是塑料了,因為塑料的出現,幾乎解決了人類生活中方方面面。比如一次性的塑料杯,塑膠袋都是家家戶戶需要購買的產品。
  • 泰迪吃了塑料有事嗎?泰迪吃了塑料怎麼辦
    泰迪吃塑料的話是有事的,塑料是比較難排出體外的,如果泰迪是經常吃的話那對身體是不好的,狗主人要注意及時地幫助泰迪解決。狗主人如果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的話那下面就來分享幾點幫助泰迪解決的方法給狗主人借鑑。1·多給泰迪餵食蔬菜以及補充水分狗主人如果發現泰迪吃塑料的話那在飲食上要注意調整,這時候就先不要給泰迪餵食狗糧了,這樣泰迪是比較難將塑料排出來的,狗主人可以給泰迪多餵食些蔬菜以及補充水分,如菠菜、白菜等,蔬菜中的粗纖維可以幫助泰迪將塑料排出,同時狗主人也可以給泰迪多餵食些水果和補充水分,這樣對泰迪的排便也是有幫助的
  • 別給「農作物吃塑料」的危害留下機會
    在實驗中,無土栽培的生菜、側根發達的小麥以及生長範圍遍及全球的玉米都已被證實,可以吸收微塑料顆粒。 「農作物吃塑料」的研究成果,讓我們驚出一身冷汗:「農作物吃塑料」其實就等同於「人們吃塑料」,而「塑料吃進肚子裡」的危害顯然是不小的。
  • 我們竟吃下這麼多塑料?
    你願意吃塑料嗎? 泰國曾經有一個廣告,用塑料做的壽司,在短片中,壽司小姐在街頭放了一盤壽司請路人免費品嘗。路過的人看到有壽司試吃,不少人都停下來腳步。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文/羊城晚報記者 楊輝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  在中國國內,黃粉蟲實際上類似蠶,人類可以直接食用,炒著吃,也可以用來做飼料,黃粉蟲作飼料餵養的蠍子、蜈蚣、蛤蚧、蛇、熱帶魚和金魚,不僅生長快、成活率高,而且抗病力強,繁殖力也大大提高。養殖黃粉蟲十分容易,養殖戶可用新鮮燕麥、小麥糠、蘋果養殖。  驚喜  蟲子真的吃掉了塑料!
  • 有一種蟲子吃塑料——不信來看
    每年,平均每人使用200多個塑膠袋,如果通過垃圾填埋,可能需要100至400年才能降解。塑料廢物的處理成為塑料產品受到爭議的焦點,今天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蠕蟲,有可能幫助人類擊敗塑料廢物。  在歐洲,蠟蛾的幼蟲作為優質魚類誘餌或飼料出售,到了野外,蠕蟲生活在蜂蠟上,使他們成為養蜂人的禍害。
  • 魚吃塑料人吃魚 繞了一圈人類「自食其果」?
    海洋中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已被發現正在大量吞噬塑料微粒,科學家們對此感到非常擔憂。與在海洋食物鏈中發揮的至關重要作用相比,鳳尾魚(Anchovies)更為人所熟知的是充當比薩餅中的關鍵調料。現在科學家已證實這些小飼料魚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較大影響和令人不安的新行為,即鳳尾魚吃微小的海洋塑料微粒。
  • 魚吃了微塑料,人吃了這條魚,會中毒嗎?
    通常情況下,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被稱為微塑料。近幾年,微塑料日益受到學術界和社會公眾的關注。國內外相關研究團隊已在淡水、深海、土壤,以及北極海冰、積雪、空氣,甚至食物中發現了微塑料。 那麼,怎樣理解微塑料存在的現狀及潛在危害?如何減少微塑料?
  • 養的牛為啥吃土 吃塑料 吃沙子?這樣解決 牛異食癖
    有一位想來三農學校學習養殖技術的養殖戶向我講了這樣一個情況,「他家養了20多頭牛,每年牛犢下的也不太好,牛也不長膘,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下生不久的小牛犢總愛吃土、吃塑料,也有個別母牛有這樣的情況。這讓他非常困擾,因為已經有好幾個牛犢因為吃土和塑料死亡了,說到這裡,養殖戶的語音明顯有些激動,可還是壓抑著說:「也不是沒試過換換飼料,或者找獸醫諮詢治療,可都沒有用,就因為這事,我每年都損失好十來萬,這可不是小事啊!」我幫他聯繫了三農學校的專家,在經過一系列的了解之後,專家確定了牛犢與個別母牛吃土的原因,是因為當地的土壤缺硒導致的異食癖!
  • 水果何時吃沒有時間表 每天最佳吃半斤
    但當你正準備大快朵頤的時候,可能會有些小插曲發生:有人會提醒「飯前空腹時別吃水果,傷胃」;有人卻認為「飯後吃水果,水果會被先前吃的食物阻滯在胃裡發酵,引起腹脹、腹瀉」;還有些說法令人忐忑,「上午吃水果吃的是金,中午到下午3點吃的是銀,3點到6點吃的是銅,晚上6點以後吃連鉛都不如」……  面對各種不同的水果食用「時間表」,我們還能不能快樂地吃水果了?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在中國國內,黃粉蟲實際上類似蠶,人類可以直接食用,炒著吃,也可以用來做飼料。養殖黃粉蟲十分容易,養殖戶可用新鮮燕麥、小麥糠、蘋果養殖。大功臣:「可消化最難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其他相對容易降解的塑料,理論上黃粉蟲同樣可以消化。」而以聚苯乙烯為食物來源的黃粉蟲與正常取食的黃粉蟲一樣健康,其排洩物還能用於農作物土壤育肥。
  • 血癌的兄弟癌症;麵包蟲吃塑料不吃毒素;五彩斑斕的黑
    有研究、有活動、有觀點、有槽點,還有相關留學信息哦 為您未來留學提供一份參考 白血病與維爾姆斯腫瘤是兄弟關係 隨著胚胎的發展,體內細胞必須學習如何處理數千個基因,每個細胞都帶有詳細的基因表達「手冊」(DNA),手冊概述了哪些基因應該被表達,在何種程度上以及何時表達
  • 吃海鮮等於吃塑料?因為吃海鮮,人體每年或攝入5.5萬微塑料!
    該項研究表明,微塑料已廣泛存在於環境中,而且早已進入了人類生活,進入了人類的食物鏈。 塑料製品對人類是福是禍 今天,塑料瓶(袋)幾乎被視為惡魔的化身。一般來講,一個塑料瓶平均需要700年的時間才能降解,此外,80%的塑料瓶是無法回收的。
  • 鯨魚吞吃塑料桶被卡住,海洋塑料汙染觸目驚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海下攝影機拍下的一組照片顯示了一個驚人的影像:一隻正在捕食的抹香鯨將一隻塑料桶當做了食物吞進了嘴裡,但是隨後,這個藍色的塑料水桶卡住了抹香鯨的嘴,無法吐出更無法下咽。這個令人心碎的畫面提醒著我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汙染正給我們的海洋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英國南極考察隊曾發現一隻死亡的信天翁,信天翁是一種大型海鳥,這次死亡的是一隻幼鳥。科學家發現,它的死因來自於食物——儘管信天翁有著能把吃下去的無法消化的食物吐出來的能力,但是一根塑料籤無情的刺穿了它的腸,最終導致了幼鳥死亡。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蟲子 可降解所有塑料
    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楊軍教授介紹,2013年全球消費2.99億噸塑料,其中聚苯乙烯類塑料佔7%,每年消耗約2100萬噸,常見的塑料飯盒、咖啡杯等可承受開水溫度的材料即為聚苯乙烯。權威的調查已經表明,聚苯乙烯這種塑料在土壤、汙泥、腐爛垃圾,或糞肥微生物群落裡,4個月僅降解0.01%-3%的範圍。每年全世界有4000萬噸的廢棄塑料在環境中積累, 中國每年約有200萬噸廢棄塑料丟在環境裡。
  • 一隻小海龜與它的104片塑料,令人心痛,塑料汙染何時才能解決?
    小海龜死後,他們解剖了這隻海龜,赫然發現它的肚子裡早已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塑料製品碎片,從氣球到瓶標不等。他們表示:「看到這一幕真的是令人心碎。但這些年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我們還是很欣慰可以讓人們看到這個畫面,希望它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 「科普」魚吃了微塑料,人吃了這條魚,會中毒嗎?
    微塑料分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前者指直接生產出來的微塑料,如化妝品中使用的塑料小球等;後者由大的塑料垃圾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過程變化而成。李道季介紹說,從數量上來說,次生微塑料數量更多。李道季提醒說:「微塑料並不是指單一的某種塑料。就種類來說,因添加劑不同,會有幾十種、甚至幾百種;按大小來說,有毫米級的、微米級的,有人認為還有納米級的;顏色、形狀也不相同。
  • 我們已經吃了多少塑料?
    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WWF International)2019年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人們每周可能攝入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塑料量。塑料來源主要是注入塑料瓶的飲用水,但也會通過食用貝類等食物攝入。人類往往是將貝類整個的食用,因此貝類消化系統中的塑料也會被人體攝入。路透社利用這項研究的發現來說明這些塑料在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在一年之內,我們攝入的塑料量相當於一個消防員頭盔。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它可以累加起來。
  • 國內遊戲廠商究竟何時才能脫離「吃剩菜」?並進入創新時代呢?
    創新是很多國外遊戲廠商都會做的一件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只有新東西才能吸引得到玩家,而國產遊戲廠商就厲害了,他們不會吧創新放在第一點,而是將模仿給放在了首位,看到別家的遊戲很火爆,國內廠商就會第一時間把他們所製作出的東西給模仿出來,「嘿嘿,不抄白不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