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上柱國」到底是什麼官職

2021-01-10 不讀書破萬卷

經常看電視劇的同學們有時會聽到古代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官職,叫「上柱國」。僅從字面上看,這個官職的名字的確很會讓人把它和丞相、宰相聯繫起來。但事實上,上柱國這個官職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拉風,但是職位也確實不低。

上柱國的官職最先是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所設,是統帥軍隊的最高職位,處於令尹之下。令尹是國家的最高官職,統領文武,但上柱國只是外出打仗時統領軍隊的最高長官。比如楚國的令尹昭陽就做過上柱國這個官職。在戰國時期,上柱國是握有軍隊實權的職位,必須要有軍事很強的軍事能力才足以擔任。

南北朝時期的上柱國

春秋戰國後上柱國這個職位就被取消了,從秦漢、魏晉後到了南北朝之時上柱國的職位又開始授予有軍功的將軍。當時北魏孝莊帝因朱爾榮有翊戴之功,封其為上柱國將軍;西魏文帝以宇文泰有建中興之功,封其為上柱國。值得一提的是,除去宇文泰外,魏文帝還陸續封了七個人為上柱國,史稱「八柱國」。但宇文泰為「八柱國」之首,位極人臣。

隋唐時期的上柱國

隋唐時期,上柱國的職位已經沒有實權,僅僅是皇帝賞賜有功之臣的一種榮耀。這樣說吧,就類似於今天的「一等功」、「二等功」。但唐代把功勳的等級分為十二等,最高等級是「上柱國」,其次是「柱國」,而且獲得這種功勳時只看功勞,不看自身的官職級別,就是說從士兵到將領都可以獲得各種勳級。

五代時期的上柱國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上柱國的授予又有了新的變化,但還是以授勳為主。規定文官只要官階夠高,就授予柱國,隨著年齡逐漸增大,在某個時期可授予上柱國;武官可以不用太高的官階,但必須陸續積累戰功,戰功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授予上柱國。看來,五代十國期間,文官也可以作為上柱國了。

明朝的上柱國

明朝的上柱國也延續了歷史上的慣例,以功勞獲得的大小來授予。明朝的時候授予的上柱國分生前授予和死後追授。生前獲封上柱國者,只有兩人,而且都是首輔。一個是嘉靖皇帝時期的首輔夏言,一個是天啟皇帝首輔葉向高。在死後能夠追授「上柱國」的明朝有四個人,一個是明朝初年的名將常遇春、一個是明朝初年軍事才能和人品俱佳的吳良,一個是永樂年間的黑衣宰相姚廣孝,一個是萬曆年間的首輔張居正。明朝授予的上柱國是把一個人的資歷、能力、官階、服務朝廷時間都考慮在內,含金量是十分高的。

上柱國的名稱從春秋戰國開始,到明朝末期終止。起先是為了統帥軍隊設置的官職,後來演變為一種功勳的名稱。

以後看電視劇別再搞混了。

相關焦點

  • 「上柱國」是什麼樣的官?最開始是軍事實職,地位頗高,後來成為一種...
    看歷史的人經常會在書上看到一個詞,那就是「上柱國」。這在古代是個什麼樣的官呢?上柱國原義為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引申義為功勳的榮譽稱號。戰國時楚、趙設置此職位,位置在相國(或令尹)之下,比較尊貴。原為保衛國都之官,「柱國」的原意為國都。
  • 名將韓擒虎: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
    說起韓擒虎這位隋朝的名將,似乎沒有那麼多人知道歷史上還有這麼一個人物,但是說起唐朝的李靖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 從一品國公正二品上柱國當了三品官,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降級了?
    拜左武衛大將軍」,雖然不清楚秦瓊在此前的官職到底是什麼(有說是秦王右三統軍,但是試想從620年到626年這6年的時間,秦瓊的官職會一成不變嗎?在那個亂世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以秦瓊追隨李世民造反,並且還成功了,秦瓊的官職絕對不會是不升反降的,畢竟誰會一開始就貶掉一個跟隨自己造反成功的臣子的官職呢?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 【融安往事】——紫金光祿大夫上柱國
    紫金光祿大夫上柱國,這麼長的名字,有小夥伴知道這是啥東東的沒?不知道的聽月月細細說來。紫金是紫金魚袋,紫是指紫衣,官服顏色,三品以上官服;金魚袋是用以盛鯉魚狀的金符,一般佩於腰右。上柱國為古代官職,唐朝以後逐漸成為功勳的榮譽稱號。
  • 獨孤家族的崛起,西魏上柱國獨孤信,如何開創獨孤家的榮耀
    從獨孤信開始,便一直都是北朝之權貴,北魏時期崛起的大將軍,西魏權勢頂峰的大柱國,恩澤綿延數代,足以令人讚嘆。而這還不是巔峰,要知道一個家族在一朝權勢頗高已經是屬是不易,然而獨孤氏自北魏開始到唐代都是殊榮不斷。一連北周、隋代、唐代,三代外戚,無人能及。獨孤信的長女為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四女為唐高祖李淵之母;七女獨孤伽羅,隋文帝楊堅皇后。
  •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在明代開國功臣中,劉伯溫在民間的影響非常大,說他是「能掐會算」的神人,有「前知五百,後知八百載」之能,所以,人們常常將他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這樣的能臣幹吏,理應受到重用,那麼,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給予了劉伯溫什麼樣優厚的待遇呢?他所得官職,與現在相比,又相當於什麼級別呢?且聽老黃為你試作辨析。
  • 大清地方上權力最大的官職是什麼?這四個官職,想必大家都很熟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歷任皇帝都有其高超的政治能力。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防止權臣篡位,清朝建立了一套有別於前朝的管制體系。清朝官制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地方官職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三級,以此設置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便構成了清朝地方行政的四大官職。  總督,通常指一個國家的某片相對自主的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清朝對總督的全稱是「總督某某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尊稱為「督憲」、「制臺」等,官階為正二品,全國九名。
  • 隋朝第一大將韓擒虎:「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
    等到回了京城,隋文帝楊堅升任韓擒虎為上柱國,賞賜絹物八千段。後來,突厥來朝,隋文帝對他們說:"你們聽說江南有陳國天子嗎?"他們回答說:"聽說過。"於是皇上讓侍從領突厥使臣到韓擒虎面前,說:"這就是捉獲陳國天子的人。"韓擒虎個子高,用睥睨的眼神威風凜凜的看著使臣,突厥使臣非常恐懼,都不敢抬頭看他。開皇十二年(592年),韓擒虎去世,年五十五。
  • 梁山好漢生在隋唐,除了宋江和魯智深,還有誰能受封國公上柱國?
    與宋朝截然不同,在唐朝是你有多能打,就有多大官爵,公侯伯子男乃至上柱國、郡王,上不封頂。在古代歷史上,軍功制度丁是丁卯是卯的,也就是秦漢唐三朝做得最好,尤其是在唐朝,規定詳細得像遊標卡尺一樣一目了然:「凡勳十有二等:十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為護軍,比從三品;八轉為上輕車都尉,比正四品;七轉為輕車都尉,比從四品:六轉為上騎都尉,比正五品;五轉為騎都尉,比從五品;四轉為驍騎尉,比正六品;三轉為飛騎尉,比從六品;二轉為雲騎尉
  • 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外甥更是無人不知
    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外甥更是無人不知 現在的人們嚮往的人生贏家就是「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在古代也有人生贏家,而隋朝大將韓擒虎就是典型所有人都羨慕的人生贏家,今天就來看一看韓擒虎的精彩人生!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清順治年間,順治皇帝廢黜「巡按制」,施行「督撫制」,總督和巡撫的權力才開始逐漸確立和穩固,成為朝廷管理地方政府的主要官職。總督,執掌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軍事,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的地區書記;巡撫,乃係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
  • 長安十二時辰郭力士歷史原型是誰 郭力士歷史上是什麼官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其實是按照一些歷史上的故事來寫的,不過為了避免觀眾誤解,改了很多設定,例如郭力士也有原型人物。長安十二時辰郭力士原型是誰?長安十二時辰郭力士是什麼官?  長安十二時辰郭力士歷史原型是誰  郭力士原型是高力士。各個人物歷史原型結局對照表。
  • 歷史上真實的斃鷹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發生了很多著名的歷史事件,例如平定三藩,九子奪嫡,相比而言,斃鷹事件要比前兩件事情知名度要低得多。斃鷹事件知名度不高,不影響在影視劇出現的次數,很多關於清朝康熙皇帝的影視劇,對於斃鷹事件都有描述,只是大多數影視劇描述的並沒有那麼詳細。不過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對於斃鷹事件描述的則十分詳細,只是描述的跟正史上記載的有所不同。
  • 因為古代人的筆誤,原威風凜凜官職「淪落」成被人誤解的「嘍囉」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百家號「陽陽歷史解說」。小編相信有很多人會從字面的意思去理解這個官職到底是幹什麼的,覺得太子洗馬就是給太子清理照顧馬匹的一個官職,其實不然,根據小編翻閱的史籍資料記載,太子洗馬官屬物品,一年的俸祿大概在六百石,也算是高薪階層了,其主要任務是輔佐太子處理朝政要事,而且小編在史書記載中還發現,在秦朝時期,太子洗馬是叫做太子先馬,是指在太子出行之時位於隊列前方引路的一個官職,小編覺得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後人的筆誤,讓這個本來很威風的官職
  • 從一品國公正二品上柱國當了三品官 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降級了?
    在正史中,秦瓊雖然沒有當過什麼天下督招討兵馬大元帥,但在李淵掌權的唐朝,那也絕對是超一流的高官,當年魏徵徐茂功程咬金的級別與他根本就沒法比,只有在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掌權後,秦瓊被「降級使用」,這才讓魏徵等人與他平起平坐甚至有後來居上的勢頭。
  • 清朝時期的「建威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清朝武將的巔峰
    封建皇權社會中,官職體系都可被明確分為兩大類——文官、武官。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八旗」軍隊中的官職有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而「綠營」軍隊中的官職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等。
  • 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地方官是哪一個?一旦上位後堪比皇帝
    前幾天一位讀者私信我,說她在看清宮劇的時候經常聽到兩廣總督,直隸總督相關的詞語,他們的官職到底大不大?大清王朝地方官編制以總督和巡撫為最高,巡撫又是一省之長,他們到底以什麼樣的關係著稱?上下級?誰的職位更大一點?地方官的權力哪個又是最大呢?首先我先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總督肯定是要比巡撫大的。
  • 秦漢官職與清代官職對照表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將原有九品中正制改為每品正、從二級,正四品以下(含正四品),每品再分上、下兩階,一共三十階,秩石制才逐漸退出中華北方王朝。而南方諸朝則始終沿用秩石制,直到隋開皇八年(589年),隋軍渡江滅陳,統一中國,在南方行九品三十階,定官吏級別,這才徹底將秩石制移除於歷史長河之中。
  • 除了總督之外,歷朝歷代還有哪些官職是屬於地方上權力最大的?
    所以到了北周地方上權力最大的儼然就是「大總管」,當然大總管的官職並不普通,最為普通的依然是「總管」。隋朝隋朝開國之時文帝改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劃為州、縣二級區劃。當然在「總管區」的設立上依然是延襲北周制,也就是「總管」就是地方上權力最大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