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瀕危物種普氏原羚在華數量14年增長10倍多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極度瀕危物種普氏原羚在華數量14年增長10倍多
2017-10-11 16:31:5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中新社西寧10月11日電 (孫睿)記者11日從青海省環境信息中心獲悉,被稱為「高原精靈」的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從2003年不足200隻到目前官方監測的2010隻,14年來數量增長10倍多,表明青海湖周邊生態環境不斷趨好。

  普氏原羚又稱中華對角羚,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極度瀕危物種」,成為《全球羚羊保護行動計劃》中名列首位的瀕危羚羊類物種。目前,青海湖環湖地區是普氏原羚在世界上唯一的棲息地。

  據青海省環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齊介紹,近年來,為保護普氏原羚,青海省剛察縣人民政府在哈爾蓋河流域建立了100平方公裡的普氏原羚保護區,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也成為中國最大的普氏原羚野外救護繁殖基地,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從2003年不足200隻到目前官方監測的2010隻,14年來數量增長10倍多。

  青海湖四周普氏原羚有6-7個種群,即鳥島附近、湖東種羊場及克土一帶、青海湖火車站附近、湖北岸海晏縣甘子河鄉、剛察縣哈爾蓋鄉、天峻縣生格鄉等,資料記載的最大種群數量僅為百餘只。

  「2017年10月2日下午15時許,我們通過青海『生態之窗』在剛察縣哈爾蓋觀測點實時觀測到260餘只普氏原羚聚集在保護區近3公裡長的狹長區域,時而覓食爭鬥、時而奔跑的壯觀場面。」李宏齊說,「這也印證了隨著對普氏原羚保護力度的加大,以及青海湖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普氏原羚種群數量有所增長。」

  「相比2016年度調查數據增加了546隻。」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調研員何玉邦表示,普氏原羚野外種群數量與中國大熊貓數量持平。

  李宏齊表示,自2016年6月建立以來,青海「生態之窗」遠程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已建成近20個點位,採取自動及人工值守方式,近距離觀測研究藏羚羊、中華對角羚、藏野驢、黑頸鶴、野犛牛、雪豹、青海湖裸鯉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和水生生物的典型活動,並通過青海環保雲平臺海量存儲系統,不斷積累觀測資料。(完)

相關焦點

  • 世界極度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繁殖數量再達峰值
    中新社西寧8月19日電 (李江寧)19日,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7月10日至8月5日,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護站(以下簡稱保護站)順利繁殖普氏原羚幼羚15隻。這是自保護站成立以來又一個繁殖高峰值。截至2020年8月,保護站種群數量達到60餘只。
  • 我省普氏原羚種群數量10年間增幅4倍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並發布2019年青海湖野生動植物資源狀況。其中,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大幅增加,10年間增幅近4倍。根據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2019年水鳥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共記錄到鳥類61種6目14科,較2018年增加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一級保護鳥類2種,二級4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1種、近危2種;列入《中日水鳥協定名錄》43種;列入《中澳水鳥協定名錄》21種;達到或超過世界種群分布1%的水鳥有1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種。
  • 青海省普氏原羚數量創新高
    記者從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3月20日至25日,管理局在環湖地區13個普氏原羚觀測樣區,共觀測記錄到普氏原羚個體數量2057隻,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再創新高。在今年3月開展的普氏原羚專項調查觀測中,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監測人員在13個樣區設置了觀測樣點43個,共觀測記錄普氏原羚個體2057隻,較2017年8月記錄到的2010隻增加47隻,這是開展普氏原羚觀測以來的最高值,也是歷史最高峰值。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介紹,普氏原羚作為青海湖的旗艦物種和瀕危物種,取得了明顯的保護成效。
  • 青海湖畔監測到:普氏原羚10年增幅近4倍
    8月3日至12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行了2020年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野外調查工作,監測結果顯示,2019年青海湖周邊達到或超過世界種群分布1%的水鳥有1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種。普氏原羚2744隻,比2018年增加了709隻。
  • 瀕危動物普氏原羚遭遇飢餓
    新華網西寧12月21日電 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食物的匱乏已經使敏感、羞怯的野生珍稀動物普氏原羚不顧一切地與牧民的家畜爭食吃。普氏原羚,也叫普氏小羚羊,是中國的特有物種,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內蒙、寧夏、甘肅、青海等地,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有蹄類動物。     1875年俄羅斯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第一次在內蒙古採集到了普氏原羚標本運回聖彼得堡,普氏原羚由此得名。
  • 青海湖:普氏原羚的家園
    作為比藏羚羊更瀕危,數量比大熊貓還稀少的極瀕危動物,普氏原羚與其他許多動物一樣,因其家園面積不斷縮小,種群數量急速下降,幾乎到了絕跡的程度。上世紀90年代初,青海湖周邊的個體只剩下不到300隻,成為世界有蹄動物中最瀕危的物種。
  • 奔跑吧,普氏原羚
    在美麗的青海湖邊,生活著一種比藏羚羊更瀕危,數量比大熊貓還稀少的極瀕危動物,它是高原上的精靈、青海湖邊的守望者---普氏原羚,當地人都叫它黃羊,也叫它普世果瓦。1875年,俄羅斯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Przewalski)在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上發現了這一中國特有的動物。 20世紀早期該物種曾廣泛分布在內蒙古、寧夏、甘肅和青海的部分區域,種群數量巨大。由於受到史無前例的捕殺,特別是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作為食用和娛樂狩獵的對象,普氏原羚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和萎縮,現僅分布在青海湖的部分地區,隨著草原的劃分和承包,被人為地隔離成8個區域11個相對獨立的種群。
  • 青海湖畔普氏原羚數量超過2700隻
    2020年8月在青海湖南岸保護站拍攝的普氏原羚。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新華社西寧8月26日電(記者李琳海 耿輝凰)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監測結果顯示,目前青海湖畔普氏原羚數量超過2700隻,小羊家族正在逐步壯大。
  • 普氏原羚:青海湖是它們最後的家園
    世上最瀕危的有蹄類動物普氏原羚的發現與俄國著名的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有關。1875年,普熱瓦爾斯基第一次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採集到了它的一件模式標本。在此後十多年的時間裡,卻一直被誤以為是藏原羚。後來才發現,雄性成年個體的角形狀有所不同。藏原羚的雙角幾乎是平行向上的,而這件標本的雙角向後延伸、角尖向內對彎。最終,它才被命名為中亞地區特有的原羚屬新種——普氏原羚。
  • 青海湖牧區投放飼草料助普氏原羚度春荒
    央廣網西寧4月9日消息(記者張雷 青海臺記者張永安 張愛輝)入春以來,青海湖周邊牧草青黃不接,普氏原羚覓食困難。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近日組織人員在青海湖邊普氏原羚棲息密集區域投放飼草料,確保普氏原羚順利度過春荒。  記者在投放飼草點看到,上百隻普氏原羚帶著幼崽正在悠閒覓食。
  • 普氏原羚的「守護神」
    吳永林,是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護站站長,今年已經是他與普氏原羚結緣的第十九個年頭,儘管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因普氏原羚保護工作的需要,也因為他對這群高原精靈的摯愛,退休時間一拖再拖。4月1日上午10時許,儘管春天的腳步已到高原,但在青海湖畔依然感到寒冷。當記者來到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護站時,吳永林剛剛結束了早晨的餵食工作。
  • 普氏原羚家族正在壯大:目前監測到的數量超過2700隻
    新華社西寧8月25日電(記者 李琳海、耿輝凰)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監測結果顯示,目前青海湖畔普氏原羚數量超過2700隻,小羊家族正在逐步壯大。普氏原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廣泛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等省區,由於人類活動影響及棲息地惡化,目前青海湖環湖地區是普氏原羚的唯一棲息地。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於2004年成立普氏原羚保護站,該站是我國唯一一個普氏原羚救助、人工馴養繁殖的保護站。
  • 探秘保護站裡的普氏原羚
    保護站裡一樣有「野性」「在青海湖南岸保護站,共有50餘只被救助的普氏原羚,其中有10餘只是在保護站出生的『二代普氏原羚』。除南岸保護站外,青海湖周邊還有哈爾蓋、天峻縣等保護站,所有保護站救助的普氏原羚已達數百隻。」青海湖生態保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祝俊甲說。在野外自由自在的普氏原羚在保護站能適應嗎?
  • 珍貴的普氏羚羊
    阿合洛老人從1997年開始就主動讓出自己的草場,並用自己的退休工資在別處租草場放牧,讓普氏原羚同自己家的牛羊一起吃草。雖然村民們不是很理解他的做法,所以,他常規勸別人:「是我們佔了草場,現在它們都那麼少了,讓它們吃點草又怎麼了?」  世界上最瀕危的羚羊  普氏原羚(中華對角羚),是目前世界上最瀕危的有蹄類動物之一,是中國特有的物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守護普氏原羚的尖木措(紀實)
    他不知道野羊就是普氏原羚。那時,他只管叫它野羊,有營養草原、修復草原的作用,是草原真正的主人。後來,他又了解了很多。作為生活在青海高原上的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的消失,將意味著又一個種群的消亡。  因為普氏原羚的奔跑速度太快,給它帶來了殺身之禍。草原上密布著高大的網圍欄。可是,狼緊隨在身後,必須跨越才會有生機。衝不過去,就被掛在網圍欄上,網圍欄上的刺很堅硬,通常會被掛得血肉模糊。
  • 青海7隻普氏原羚死因難判定 全拆網圍欄刺絲系誤傳
    普氏原羚又稱中華對角羚,曾經廣泛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及青海,由於人類活動影響及棲息地惡化,該物種的數量下降,分布區範圍銳減,現在普氏原羚只分布於中國青海省環青海湖周邊區域內,曾被中國政府列為「極度瀕危野生動物」。
  • 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 多物種數量明顯增加
    李江寧 攝中新網西寧12月30日電 (李江寧)30日,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日前,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開展冬季巡護巡查和越冬水鳥、普氏原羚交配前期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區域內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多種越冬水鳥及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均呈增長趨勢。
  • 守望普氏原羚
    「雖然接觸過很多人,但它身上還保留有普氏原羚特有的習性。」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吳永林說,研學的小朋友給它餵食時,它的天性展露無遺。「依依」的老家在青海湖北岸的甘子河地區,那裡也是普氏原羚分布最大的區域之一。2019年7月,200多隻普氏原羚在遷徙時,「依依」一不小心成為那個兩百分之一,它與父母失聯了。
  • 高原的另一種精靈普氏原羚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世界上有種漂亮的羚羊,常常被人誤認為是藏羚羊,已經列為瀕危野生動物,它們僅生活在中國的青海湖周邊,它叫普氏原羚。普氏原羚(學名:Procapra przewalskii)別名灘原羚;1875年由俄羅斯博物學家普熱瓦爾斯基(Przewalski)在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發現並命名。普氏原羚全身黃褐色,臀斑成白色心形。
  • 新生幼羚15隻 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護站繁殖數量創新高
    新華網西寧8月19日電(汪曉青)記者從青海湖保護利用管理局了解到,今年7月10日至8月5日,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護站順利繁殖普氏原羚幼羚15隻。截至目前,保護站普氏原羚種群數量達到60餘只,繁殖數量實現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