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一次沒有落下,卻無法避免孩子先天性基因缺陷,為何?

2021-01-08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前不久,「史上最貴藥一支1448萬元」的新聞上了熱搜。一位愛孩子卻無力救孩子的父親,在網上發出「賣身」帖,願意用夫妻兩人餘生的勞動力和所有財產換取一支價值1448萬元的天價藥,救治一天天在衰落的孩子。

看到這樣的新聞,真的令人心碎!同樣身為父母,我們可以切身體會到那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悲涼。當孩子被診斷為先天性基因缺陷,父母的內心是絕望的,只能犧牲自己的工作和時間,儘可能多陪伴孩子。當得知有治癒這種基因缺陷的特效藥,父母是充滿希望的,孩子終於有救了,卻又馬上被藥的價格重新逼入絕望之地。

雖然孩子的父母掛出了賣身帖,但能夠買得起的又有多少人?1448萬元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筆天文數字,就算變賣房產、砸鍋賣鐵也湊不夠。只能寄希望於社會眾籌的力量,有更多的人能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聚沙成塔,幫助果果小朋友重獲新生。

但感慨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為什麼產檢一次沒有落下,卻無法避免孩子先天性基因缺陷?事實上,產檢只能篩查出大部分的常規缺陷,並不能篩查所有的缺陷。有些比較個別的基因缺陷,比如果果小朋友遇到的先天性基因缺陷(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SMA))就需要基因檢測才能查出。

通常來說,常規的排畸產檢一共有3次,具體如下:

1、NT檢查:通過B超檢測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作為胎兒早期的唐氏症候群的評估,如果NT不在正常範圍,則唐氏兒的機率相對大。NT的正常值一般是<2.5mm,不能>3mm。如果>2.5mm,就要警惕是否有染色體異常、胎兒心臟異常等風險。

2、唐氏篩查:唐氏篩查是個抽血檢測,主要通過抽取孕婦的靜脈血,測定其中的甲型胎兒蛋白、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游離雌三醇的血清值。再結合孕婦孕周、體重、年齡等數據進行分析,推測寶寶是否有患唐氏症候群的風險。若唐篩值出來之後提示高危或者臨界風險,醫生一般會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比如無創DNA檢測或者羊水穿刺檢查。

3、大排畸檢查:排畸檢查和系統B超其實是一個意思,這是排查的時間比較重要。一般在懷孕22周到24周之間,會有一次詳細的B超檢查,也就是大排畸檢查,通關查看胎兒的各個結構和器官,以排除胎兒畸形的風險。大排畸的檢查由於項目較多,一般需要20-30分鐘左右。如果孩子不配合,還需要多次進行檢查。

在這三次檢查中,如果檢查結果均比較理想,那一般不會再做進一步的檢查。反之,則會進行基因檢測,比如無創DNA檢測或者羊水穿刺檢查,通過檢測胎兒的染色體來查看是否有異常。但根據臨床統計,需要做進一步檢查的孕媽往往有驚無險,而很多畸形,恰恰就發生在這沒有進一步檢查的群體中。比如很多唐氏兒,孕期做唐氏篩查往往都提示低風險。

也因此,不少專家學者也呼籲取消唐氏篩查,直接進行無創DNA檢測。同樣是抽取靜脈血,檢查直接一步到位可以更好地規避風險,也省得來回折騰。但由於無創DNA檢測的費用相對較高,一般在2000塊左右,所以目前用無創DNA替代唐氏篩查的做法,仍沒有廣泛採用。選擇做哪一種檢測,還是孕媽自己決定。

建議孕媽們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還是儘量做一次基因檢測,特別是高齡產婦。同時,預防胎兒畸形,孕媽在備孕期間就要開始準備,備孕期間服用葉酸到懷孕三個月,能夠有效預防胎兒神經管發育畸形。在懷孕期間和備孕期間應該遠離輻射,遠離有毒、有害的物質,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孕婦多次產檢都正常,孩子出生後卻沒有雙手,醫生說有偏差
    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先天缺陷新生兒出生,佔出生總數的 5%,並且近些年來有逐步增長的趨勢,另外因出生缺陷造成的新生兒死亡率也呈逐年增高趨勢。那麼,究竟是為何呢?
  • 有以下4種「基因缺陷」的爸爸,不適合生兒子,傳男不傳女
    遺傳,是指由基因的傳遞,使後代獲得親代的特徵。  要說和父母最為相像的人,那一定就是孩子了。不管是父母身上的優點還是缺點,孩子都有很大的可能會遺傳到。  所以說,在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有很多家長就會忍不住開始擔心起來,生怕孩子會遺傳到自己的缺陷。
  • 懷孕注意這些 和產檢一樣重要
    然而,待足月時卻順產生下一名雙足畸形的女嬰……」  這樣的事例,我想你也不止一次的看到過。  前不久,重慶有位女士順利產下一個寶寶,這本來是件大喜事,但醫生的話卻帶來一個晴天霹靂:「寶寶長了六個指頭」!  更有去年九月長沙一孕婦產檢四維彩超一切正常,生下來的孩子卻是兔唇。  看到這裡寶媽們不禁要問了:「做了那麼多次產檢都白做了嗎?」
  • 女嬰患有「海豹肢症」,天生無四肢,醫生:沒有產檢的悲劇
    印度女子生下孩子沒有四肢,醫生:10萬名新生兒中僅佔一例,網友評論:「做四維的必要性,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生下來,但是為了孩子一生,還是慎重一點。畢竟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他以後還要面對社會會異樣的眼光。」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名印度籍的母親生下了一名女嬰,女嬰出生時候畸形,只有腦袋和軀幹,沒有四肢。這種罕見的疾病在醫生中透露,每10萬名新生兒僅有一名。
  • 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先天性心臟病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先天性心臟病基因!2017.10.10 16:05: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10月10日報導 文/sharon據外媒報導,大約每100個嬰兒中就有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CHD),CHD仍然是導致出生缺陷死亡的主要原因。
  • 基因缺陷引起的嬰幼兒肺間質疾病
    IESM或功能障礙(surfactant dysfunction)主要指SP—B基因(SFTPB)、SP-C基因(SFTPC)和ABCA3(ABCA3)的缺失或突變,以及參與表面活性物質產生(TTF1)、分解代謝(GM-CSF受體)過程的基因異常。1.SP-B缺陷:SP-B缺陷是1993年首先報導的先天性肺表面活性物質缺陷,在新生兒引起致死性呼吸窘迫症候群(RDS)。
  • 6次產檢都正常,兒子出生後竟手指缺失?警惕!這8類孕媽易生下畸形...
    產檢可及早發現某些妊娠併發症。如妊娠中毒症、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這些嚴重併發症對孕婦及胎兒的生命都有一定的威脅。但是,可以通過產前檢查事先發現並採取措施而加以防止。產檢可及時發現孕媽媽身體有無疾病或某些缺陷。如果孕婦患有某些不適合懷孕的疾病,如心臟病、精神病、活動期肺結核、糖尿病等,此時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 單基因遺傳病擴展性攜帶者篩查——出生缺陷防控新策略
    9月12日是預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同心抗疫,護佑新生」,旨在引導動員全社會弘揚抗疫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婦幼健康工作,加強出生缺陷防治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引導公眾主動獲取知識、接受服務,科學孕育健康新生命。
  • 基因缺陷會導致什麼病?嬰兒基因缺陷病
    嬰兒基因保存的越早,基因就越原始,越純正,越完整,保存的價值也就越大。嬰兒基因的檢測和保存,對他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不僅可以掌控疾病易感基因,為一生的健康提供保證,還能分析其性格、愛好、脾氣秉性發展特長.可以根據孩子的 未來,讓孩子健康成長,定向發展。再也用不著逼著孩子今天學鋼琴,明天學繪畫,後天學舞蹈......
  • Dev Cell: 研究揭示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的基因網絡
    2020年12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美國,超過200萬的嬰兒,兒童和成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現在,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深入了解廣泛的基因和蛋白質網絡如何在先天性心臟病的發揮作用。
  • 備孕二胎,父母們必須知道的預防出生缺陷的幾個問題
    出生缺陷是指寶寶出生前,在母親肚子裡就已經發生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精神、行為等方面的異常。形態結構異常表現為先天畸形,如無腦兒,脊柱裂、兔唇、四肢異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謝缺陷常導致先天性智力低下(俗稱「呆」、「傻」)、聾、啞等異常。
  • 三個方法可預防先天性白內障
    三個方法可預防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白內障是造成兒童失明和弱視的重要原因,由於目前還沒有檢出隱性基因攜帶者的方法,因此應從優生優育及防盲出發,以減少先天性白內障的患病率。重慶泰恆眼科醫院業務院長、全國著名屈光手術專家徐智勇教授介紹:先天性白內障的預防方法:1、禁止近親婚配是減少隱性遺傳白內障的重要措施;2,強調圍生期保健,預防懷孕前3個月的病毒感染;3、對於早產兒的吸氧措施應該規範,防止吸氧時間過長和濃度過高。泰恆眼科醫院行業領軍—— 權威名醫為白內障患者重啟永恆的光明!
  • 產科醫生: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可是,得知引產後自己可能無法再次懷孕時,她執意堅持要把孩子生出來。如今,她懷孕七個月了,正在尋找一家願意幫她接生的醫院。 手術結束後回到辦公室,看了看手機的時鐘,已經是13:05分,飢腸轆轆的我們趕緊去吃午飯,8個人圍成一桌。正大快朵頤著,一妹紙說:「最近,1.2米袖珍女懷孕後被查出胎兒畸形,她拒絕引產,執意要生下這孩子,這是母愛還是她想當媽媽想瘋了啊?」
  • 基因缺陷是過敏元兇
    英國和瑞士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過敏元兇——基因缺陷,並希望藉此開發醫治花粉過敏等過敏症的新療法,為患者帶去福音。 關鍵基因 過敏症狀來自免疫系統錯誤識別如沙礫、花粉、花生以及貓毛等過敏原,將其視為威脅,並指揮人體產生組胺抗體,對人體的一些正常細胞和組織發起攻擊,並引發諸如瘙癢、哮喘及打噴嚏之類症狀。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這種療法與以往的治療全然不同:它通過基因修復可百分百治癒。該療法已在18個患兒身上實施,最早一例是在15年前。病人全部都活了下來。「稱之為治癒我可能會猶豫,但沒有理由認為療效不能持續下去。」葛蘭素史克基因療法研發管理主任斯文·吉利(Sven Kili)這樣說。
  • 年輕孕媽產檢一切正常卻生下畸形兒,聽完醫生介紹她一度精神失常
    3年前,她順利產下一名男嬰,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就在醫生將孩子抱出來那一刻,護士們發出一陣唏噓,孩子右腳缺趾畸形(缺兩趾且中趾發育畸形)。何玲說:「懷孕期間醫生讓做的產檢我都不敢大意,產檢顯示一切正常,沒成想孩子出生卻是殘疾,我該怎麼和家裡人交代?」剛成為母親的何玲一度崩潰。此時的她還不知這僅是夢魘的序幕,更大的苦難悄然而至。
  • 基因有缺陷 獅虎獸難長壽(組圖)
    雖然小傢伙們目前身體狀況不錯,已離開爸媽獨立生活,但由於獅虎獸因基因問題導致的體質先天不足,容易夭折,又幾乎沒有繁殖能力,人們對獅虎雜交的必要性陷入質疑。   2008年09月18日標題:基因有缺陷 獅虎獸難長壽  身體弱壽命短,獅虎獸培育遭質疑  「頭一次就三胞胎!很不容易。」飼養員說,在繁殖獅虎獸最有經驗的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頭一胎也只不過是雙胞胎。
  • 大女兒基因缺陷5歲夭折,再懷孕媽媽查出白血病
    浙江在線3月12日訊 一個本該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卻接連遭遇不幸:第一個孩子在1歲半時,被確診為一種罕見的「ARSA」缺失症,父母全國遍尋名醫,卻無力挽回,女兒5歲夭折;強忍悲痛,再次懷上二胎,母親卻在孕26周時,查出急性骨髓粒白血病,再次面臨兩條生命的生死抉擇。最終,他們會得到命運的眷顧嗎?
  • 折耳貓基因缺陷有什麼症狀?基因缺陷發病期是什麼時候?
    折耳貓基因缺陷的注意事項:  1、明明是折耳貓是好動的,可它1歲前卻不愛動,老是坐在同一地方。折耳貓是天生頑皮,若出動到毛毛棒他也不為所動的話,可能是因為折耳貓感到痛楚所以避免走動。  2、折耳貓很乖,從沒有跳上主人的床、窗臺、餐桌或者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