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學,那些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觀賞魚

2020-08-26 OS水族

在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這個鏈條中所有生物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根據它們在能量和物質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歸納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類。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食物鏈頂端的消費者——猛魚。


猛魚,只是水族玩家對一些肉食性的大型魚類的統稱,在學術上並不存在這個詞語。這些魚類往往體型很大,以肉食,魚,嚇為主,它們形態各異,身懷絕技性格兇猛,捕獵技巧高超。在它們的原生地除少數天敵以外,它們就是水中的帝王。


  • 黃金猛魚(學名:Hydrocynus vittatus

黃金猛魚是一種巨型水虎魚,原產地非洲。生活在野外的黃金猛魚體長可達133釐米,相當於一個五六歲兒童的身高,體重50公斤,滿口巨牙,長相十分兇猛,遊動速度快,是當地的終極掠食者。由於運輸的限制,成魚幾乎是不可能活著到達國內,所以進口的尺寸一般在20釐米左右,這種魚在大型水族箱中可以長到60釐米上下。





  • 白金猛魚(學名:Hydrocynus goliath)

中文學名巨狗脂鯉,與黃金猛魚相似,體型更為瘦長,區別方法很簡單,一個白色,一個黃色。雖然他們長相兇狠,但是由於水族箱大小的限制,往往長不大,通常只能達到野外體長的三分之一大小,這個尺寸的猛魚在水族箱裡常常會是比較弱勢的一種魚。




  • 黃金河虎(學名:Salminus maxillosus)

黃金河虎原產地南美洲巴拉圭、烏拉圭河流域,亞馬遜河流域。野生成魚體長120釐米,身體強健,生長速度快,性格暴虐,身體閃現出金黃色的光澤,尾鰭紅色,雖然它們沒有像黃金猛魚那樣大的牙齒,但是其老虎鉗一般的下顎也將它們送上神壇。黃金河虎是一種可以群養的觀賞魚。





  • 巨暴(學名:Hydrolycus armatus)

中文名巨水狼脂鯉,原產於南美洲蓋亞那的奧裡諾科河及亞馬遜河流域,成魚最大體長可達117釐米,17.8公斤重,它們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下顎處突出的兩顆大牙,這些尖牙可以達到10至15釐米,助它們成為一臺殺戮機器。主要品種有巨暴,皇冠巨暴,紅尾巨暴。水族箱中可以長到50釐米左右,會攻擊其他大型魚,混養時需注意。





  • 水虎魚 (學名:Pygocentrus nattereri (Serrasalmus nattereri)

水虎魚是這一類魚的統稱,大名鼎鼎的「食人魚」,其中常見的水族貿易品種有20餘種,其中辛古水虎(學名:Serrasalmus manueli)是食人魚中體長最大的品種,體長可達60釐米。辛古水虎可以說是近年來國內水虎玩家公認的最漂亮,最好玩的水虎品種。弊端是辛古水虎不會容忍水族箱中有其它魚類,任何魚類進入水族箱就會開始攻擊,所以只能單養。除辛古水虎以外比較流行的還有紅腹水虎,胭脂水虎等。


紅腹水虎


胭脂水虎


辛古水虎


  • 撒旦鴨嘴(學名:Brachyplatystoma filamentosum)

中文學名:絲條短平口鯰,原產於亞瑪遜河中下遊流域。真正的「鯰魚之王」,最大體長為250釐米,體重220千克,雖不是體型最大的鯰魚,但是其獨有的巡遊,追擊獵物的氣質使它成為當之無愧的鯰魚之王。撒旦鴨嘴是夜行性魚類,依靠觸覺感知周圍環境捕食獵物,吞掉混養缸裡比它小的魚,那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 巴卡雷龍 (學名:Channa Barca

原產於印度,由於野外數量少(瀕危),繁殖難度高,所以成了雷龍魚種價格最高的一種。巴卡雷龍的體色非常漂亮,背鰭猶如船帆,成年的巴卡雷龍相當的霸氣,最大體長可達80釐米。雷龍魚和龍魚一樣,配對比較困難,需要雄魚雌魚之間看對眼才行,一般建議單養,混養其它魚類時不要放入太小的魚。雷龍擅長跳躍,所以飼養時一定一定一定要加蓋。除巴卡雷龍外,黃金眼睛蛇雷龍和紅魔神雷龍的熱度也居高不下。


巴卡雷龍


黃金眼鏡蛇


紅魔神


  • 道氏火口(學名:Parachromis dovii)

又名:狼鯛(wolf cichlid),杜威豹,終於出現慈鯛科大哥了!!!原產地中美洲,慈鯛界的巨無霸,性格極為兇猛彪悍,體長可達60釐米,曾經有一條狼鯛挑翻一群紅腹水虎的傳說,是慈鯛愛好者們極力推崇的魚,強烈建議單養,雖也有混養成功的案例,但混養過程中往往會伴隨著血腥和殺戮。




  • 巴西亞(學名:Cichla kelberi)

學名凱氏麗魚,最大體長40釐米,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境內。種魚與皇冠三間最大的不同就是巴西亞的後三鰭上都有金色斑點,身上也可能會有金色斑點,而皇冠三間是不會有任何斑點的。此魚成年後展現出金黃色,20釐米以上會開始起頭,常被作為龍魚的配魚飼養。





  • 反天刀(學名:Gymnarchus niloticus)

又稱尼羅河魔鬼,中文名為:裸臀魚,對水質的要求不高,容易飼養。性格比較兇殘,嘴角上翹像在微笑,笑裡藏刀的典型代表,雖然在水族界的風評一向以兇殘著稱,愛咬眼睛,但據本人觀察在水族箱中飼養的反天刀經常會縮在角落裡,還是比較低調的。視力很差,靠尾部發出的電流識別周圍環境,捕食。




  • 雀鱔(學名:Atractosteus spatula

原產地北美,大型的肉食性魚類,1951年於路易斯安那發現體長256釐米的鱷雀鱔,全身長硬鱗質的超硬琺瑯質魚鱗(硬度與人的牙齒相當),許多已滅絕的遠古魚類也有這種魚鱗。在中國,雀鱔是與國家禁絕的外來物種「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最兇猛淡水魚之一。雀鱔既不是國家保護動物,又不屬於進口的魚類。其白化種——白金火箭,價格高到令人咋舌。





  • 巨骨舌魚(學名:Arapaima gigas

水族圈俗稱「海象」,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最早出現在一億年前,是一種古老的魚類。2015年,泰國捕獲了一條長達3米,重460斤的巨骨舌魚。這種魚的好奇心比較重,常會主動靠近人類,這也是它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這種巨型魚多為水族館飼養,一般不建議家庭飼養,且不說魚缸體積的問題,這種莽撞的魚類很可能會把魚缸撞碎。




相關焦點

  • 老虎、獅子等大型猛獸處於食物鏈頂端,為何反而更容易滅絕?
    如果你有觀察過食物鏈上的動物,你就會驚奇的發現,那些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的現狀大都不太好。像老虎、獅子、獵豹這些動物的整體數量都在減少,可它們是動物界裡令其它動物聞風喪膽的霸主,本該不愁吃喝,為什麼這些大型猛獸反而更容易滅絕呢?
  • 衡陽驚現3隻鳳頭鷹 處於食物鏈頂端以蛇為食
    一次能發現這麼多處於食物鏈頂端,健康活潑的鳳頭鷹種群極為難得,從而印證了南嶽衡山生態環境良好,人類活動幹擾較少,保護措施得力。鳳頭鷹,又名鳳頭蒼鷹(臺灣)、粉鳥鷹、鳳頭雀鷹,(學名Accipiter trivirgatus),為鷹形目鷹科鷹屬中的一種中等猛禽。體長36-49釐米,體重360-530克,上體暗褐色。
  • 老鷹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為何有時還會被貓頭鷹捕食?
    但是,我們有時也會看到貓頭鷹抓捕老鷹的情景,這抓捕的對象可不是什麼老鷹的幼仔,而是實打實的成年老鷹個體,那麼看上去溫順的貓頭鷹,為何會抓捕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老鷹呢?老鷹隸屬於鳥綱隼形目鷹科,它是鷹科眾多種動物的統稱,包括我們俗稱的鷹、隼、雕、鷲等,從生物學分類上,一共可以分為雕亞科、鳶亞科、鷹亞科、亞科、禿鷲亞科等9個亞科。
  • 作為地球的頂級生物人類,在食物鏈中位置其實並不是站在最頂端
    在地球上生活的眾多生物中,由於人類有著強大的能力,而且在各方面相對來說都優於其他一些生物,因此長此以往,就讓我們產生了這樣的一個意識,那就是我們人類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事實真的如此嗎?人類真的在食物鏈的頂端嗎?
  • 日本特有的貓科動物:體型如家貓般大小,卻處於食物鏈頂端
    日本特有的貓科動物:體型如家貓般大小,卻處於食物鏈頂端提起日本,我們很難把它和野生貓科動物聯繫起來,因為包括獅子、老虎、豹子等在內,大部分大中型貓科動物的分布區域日本都不在其列。日本僅有屈指可數的小型貓科動物分布,西表山貓就是其中一種。
  • 處在食物鏈越頂端,種群數量越少?為什麼人類卻有70億人口呢?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大型動物,沒有競爭對手,繁殖能力反而更弱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在食物鏈越高的位置,能量的利用率就越低!如果種群數量多,它們將沒有足夠的能量或食物養活相應的種群。在深入了解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簡單來看下,能量如何在食物鏈中流動。
  • 人類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 而是中等位置
    簡單的食物網絡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國外媒體報導,與流行的觀點相反,人類其實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事實上,我們是位於食物鏈中央某處,一項對全球196個國家中176個國家的人類食物消耗49年的分析這樣表明。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
    在我家樓下有一家非常美味的水煮魚,經常去光顧,最常吃的魚就是黑魚,因為感覺吃起來肉質好鮮嫩有質感,而平常的草魚吃起來肉質軟綿沒口感,這個差別非常明顯。黑魚就是非常兇猛的肉食動物,價格上也相對高一些。這就能看出來明顯的不同之處,鬣狗是機會主義者,它們不會錯過任何的食物,有的時候腐肉也不在話下。食肉動物和非食肉動物它們在食物鏈上所處的等級都不相同,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環當屬於食草動物,它們的基礎數量充足,每天都在不斷地吃草,把這些來自於太陽的能量向食物鏈上級傳遞,它們的存在仿佛天生就是為了供養食肉動物的,數量非常多,怎麼吃都吃不沒。
  •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2/5)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2/5) "← →"翻頁
  • 海洋食物鏈頂端的生物
    巴哈半島,這個處於加利福尼亞灣與太平洋之間美麗的地方,去過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以眾多美麗及特色的水下生物著稱,蔚藍的天空下,我們開著快船在大海裡準備潛水,不知什麼時候在船的後面出現了不明物體,我們決定開船到跟前一探究竟,前方風平浪靜,隨即船尾有大事發生了。
  •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4/5) "← →"翻頁
  • 食物鏈頂端的東北虎,現在危在旦夕
    古至今,我們這個世界出現了很多的動物,有很多非常兇猛,也有的會比較的溫順,在最早的恐龍,然後再到現在的霸主老虎等等,它們都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之一,而他們一般都是以獵殺其他的動物來為自己填飽肚子,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在這個世界裡面生存下來。
  • 10個冷知識:嚴格意義上講,人類並不是食物鏈頂端生物
    10個冷知識:嚴格意義上講,人類並不是食物鏈頂端生物食物鏈10.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數量稀少如果單純地從生物角度來看,人類其實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食物鏈頂端生物,如果將食物鏈分為5個等級,代表最低端的生產者,5代表頂端的掠食者,那麼人類大概能排名在2.21,也正是因為人類等級不高,所以才能產生如此龐大的人口,那些真正的頂端生物,數量往往是很少的,如藍鯨、老虎等。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吃?
    讓我們簡單地看下食物鏈就知道了。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而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這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可以通過吃食物來獲取能量,然後延長自己的壽命。
  • 非洲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那麼處在食物鏈頂端的是哪些呢?
    那麼非洲草原的野生動物,哪些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呢?1. 非洲獅非洲獅中國古稱狻猊,相傳為龍之九子之一,是非洲最大的貓科動物,一般是群居,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在家族中雌性獅子負責打獵和生育,在獅子家族中站主導地位。雄獅負責領地的爭奪和守護以及高難度獵物的捕獵,雖然對外兇狠,但是到家還是得乖乖的。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為什麼剛出生時就大哭?而其他動物卻異常動靜
    人類一直是被稱為萬物之長,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我們,當今世界上已經沒有天敵能威脅到我們的生存。但是自詡萬物之靈的人類,為什麼胎兒在剛出生的時候就嚎啕大哭,而其他動物卻異常安靜,很快就結束了。正是因為人類處於食物鏈頂端,沒有天敵,所以他們才會那麼大膽。如果不是這樣,人類在出生的時候壓根就很難存活。而動物的幼崽在陌生環境下也會跟人類一樣進行叫喊,這是本能行為。只是沒有像人類這樣,出生後還會哭泣喊叫,因為它們知道,這樣的危險行為不僅會讓父母知道,還會讓天敵有所察覺。
  • 論體能,人類完全被虐,為何能屹立食物鏈頂端?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不是最強壯的動物,論體能、力量、敏捷,人類幾乎排不上號,但是事實恰恰相反,人類已經成為了食物鏈頂端,這是為什麼呢?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智慧嗎?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植物,男子剪開豬籠草,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植物,男子剪開豬籠草,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大家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耶叔看世界。大自然的世界總是神奇無比,自然界裡面有著自己的食物鏈,在底層就當然會有頂層捕食手,植物界裡也有著捕食獵手,這些植物靠著自己非凡的手段,在這個食物鏈裡站在了頂端。它就是豬籠草,它擁有一個獨特的捕蟲籠,這個籠子下寬上窄,頂端還有一個籠蓋,因為形似豬籠,因此而得名。
  • 自然界食物鏈的頂端,十大頂級捕食者,可愛的外表驚人的實力
    這一規律在食物鏈中得到了證明,其中植物和食草動物是食物鏈地段,而食肉動物則是食物鏈頂端的。頂級捕食者是指處於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它們基本上在自己的領域中所向無敵,除了人類。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大自然中真正的霸主,十大頂級捕食者。
  • 它在食物鏈中處於什麼位置
    它在食物鏈中處於什麼位置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非洲草原象在食物鏈中的位置食物鏈就是在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因為食物而形成的一種聯繫,簡單的說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遊戲」。在食物鏈中,植物是最底層的,它們有著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能力,而且為食草動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須的營養物質,因此,植物在食物鏈中被稱為「初級生產者」,而以植物為食的動物是食物鏈中地位相對較高的存在,它們就是食草動物,在食物鏈中,它們被稱為「第一級消費者」,這一階層的動物除了都是食草動物外,相差甚遠,小到我們常見的蝗蟲,大到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