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蛋類,與其他蛋類相比,我們食用的次數最多。雞蛋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以及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適當常吃點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很多人在打開一個雞蛋時,會發現雞蛋裡面有一些白色的絮狀物,擔心是寄生蟲而不敢繼續食用,而且不是所有的雞蛋裡都有,只是有些有,不免讓人多想。雞蛋裡出現了白色絮狀物,真的是寄生蟲嗎?這種雞蛋還能不能吃了?哪些雞蛋最好別吃?早點了解,可能許多人都吃錯了。
雞蛋裡的白色絮狀物是什麼東西?
一個雞蛋有蛋殼、蛋黃、蛋白,碰到有白色絮狀物的雞蛋,很多人會認為這種雞蛋是受精蛋,是可以孵出小雞的,的確受精蛋中會有白色的物質,但其他雞蛋裡面也會有白色,它是雞蛋中蛋白質的一部分,不管是不是受精蛋,其中都可能會存在。
準確的說,這種白色絮狀物是卵黃系帶,是雞蛋內部的結構,它能夠保護卵黃,讓其處於雞蛋的中間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雞蛋的孵化。
至於為什麼有的雞蛋裡面有,有的雞蛋沒有,其實跟放置的時間長短有關係,雞蛋放置的時間越長,裡面的白色就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是可以通過觀察雞蛋裡有無白色絮狀物來判斷雞蛋的新鮮程度的。
家裡養雞的朋友,吃雞蛋時可能經常會看到雞蛋裡有白色的東西,這種現象在三樣的雞身上較為常見,但並不是說每一個生雞蛋中都會出現,而如果是籠養的雞,一般沒有公雞,雞蛋一般沒有受精。
這白色絮狀物是蛋白的一部分,也含有優質蛋白質,是可以吃的,壓根不是寄生蟲,大家不用擔心。
學會巧妙搭配吃雞蛋,發揮的作用會更多,給身體帶來的益處是多方面的,比如可以用西紅柿炒雞蛋吃,能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C,促進身體的吸收與利用,注意用油量即可;還可以用雞蛋炒洋蔥、炒苦瓜,能清熱解毒,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對降壓降膽固醇都是有好處的。
一般來說,一天吃一個雞蛋為宜,蛋白質不足的話,每天吃1-2個雞蛋,也是可以的,很多人老年朋友不敢吃吃雞蛋,害怕會升高膽固醇水平,對血管不利,但其實合理攝入反而有好處,如果膽固醇偏高,一周吃兩個水煮雞蛋是沒問題的。
真正不建議大家吃的雞蛋,其實是以下幾種,若你吃到了,最好要多注意,以免影響到身體健康。
粘殼蛋一般儲存時間很長了,如果發現有黑色還有異味,最好別吃,可能已經變質了;儲存時間過長,變成散黃蛋了,蛋液很稀濁,聞著也有異味,也不宜食用;許多人愛吃的毛雞蛋,也不宜吃,這種雞蛋在孵化過程中多半已經受到細菌的汙染了,是死胎蛋,可能一定產生了大量的細菌或有毒物質。
總的來說,雞蛋裡有白色的絮狀物是正常的現象,不管是不是受精蛋都可能存在,是可以放心吃的,不必過於擔心,真正不能吃的是以上三種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