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候,覺得一眼能看到十年乃至以後的人生,認為枯燥乏味沒意思,總是想著去改變。
年齡大後,懂得人生不易,知道生命無常,不想有任何變故,只希望平安度過後半生。
但命運常常捉弄人,你想變化時,無能為力;你想安穩了,卻險象環生。
誰也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到,只能立足當下,踏實活好每一天。
讀過餘華的《活著》,主人公徐福貴那接踵而至失去親人的命運,使我的心在一次一次被撕裂的過程中,懂得生命無常,應該好好活著。
細品福貴的經歷後,你會真切地感受到——人生實苦,但人間值得。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1.活著,要學會珍惜
小說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自幼衣食無憂,連上學都要家裡的傭人背著去。
福貴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頑劣的一面,一次私塾先生叫他背《千字文》,他張口就來一句「好好聽著,爹給你念一段」,私塾先生很不客氣地對福貴他父親說:「你家福貴長大了準能當個二流子,」就是老百姓口中的,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
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福貴兒時的表現中,私塾先生已經預感到他長大後難成大器。
長大後,他開始吃喝玩樂,遊手好閒,以至於敗光家產,再後來,連溫飽都成了問題,他的人生也徹底由富轉貧。
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你走的每一步,都關乎你以後的路,你勤奮誠懇,即使不能大富大貴也絕不會差到哪裡去,你若遊手好閒,嗜賭如命,那你的人生就只有一種結局,就是毀滅。
2.活著,要學會不放棄
福貴敗光了家產只是他苦難人生的開始。沒幾日,他的父親就因急火攻心而撒手人寰。不久後,他的嶽父抬著大轎將女兒接回了娘家。
生命的急速下滑,讓福貴失去了父親和財富,但卻讓他找到了一點人性,他看著一家老小,他知道自己該找點事情做來養活她們。
思來想去,他決定去找贏了自己全部家業的龍二,雖然一走進龍二家他的心就發酸。從他一落地就開始住的地方,如今卻換了主人,他再回去,只是一個點頭哈腰的租戶,但人窮志短,在生存面前,其他一切都是虛無的。
此後,福貴變成了廣大苦難農民的一員,辛苦地種田,以解決基本溫飽。半年後,妻子帶著兒子回來團圓了。
不管福貴以後是否能振興家業,起碼他沒有在絕望中繼續沉淪,而是學會不放棄,做了一個男子漢該做的事兒,開始嘗試接受這種苦難的生活,也在努力將生活往好的方向過。
3.活著,要學會不抱怨
書的最後,富貴買下一頭老水牛,給他取名為「富貴」,陪著自己平靜地生活下去。
福貴從大富大貴到一貧如洗,身邊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 ,只有他還活著,其中的心酸 ,大概只
有他自己知道。
生死有命,不要抱怨,要樂觀地看待這個世界。
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現實中的其他人有誰不是一邊承受著生活的錘鍊,一邊拼命地活著?
人生艱難,但是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李誕有一句經典的話常常被用來鼓舞人們——人間不值得,但人間很美。
品讀《活著》,不應只看到生活的殘酷,而應當從「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中升騰起一種應有的生存態度。既然生死相隨,那就向死而生,活出責任與擔當,活出堅強和灑脫。
當今網際網路巨頭之一馬化騰坦言,是《活著》這本書給了他力量。當年馬化騰成功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活著》這一本書,我做不到現在的成績。
這本被譽為樸素粗糲史詩的書,在多個國家刊印發行。後來被拍成電影,讓無數人潸然落淚。倘若你還在思考活著的意義時,不妨去看一看這本《活著》。
這本書,任何年齡都值得一看。因為這是關於生命的啟迪。現在只要28元。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