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人生實苦,但人間值得,這三個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2021-01-08 紅衣記史官

年輕時候,覺得一眼能看到十年乃至以後的人生,認為枯燥乏味沒意思,總是想著去改變。

年齡大後,懂得人生不易,知道生命無常,不想有任何變故,只希望平安度過後半生。

但命運常常捉弄人,你想變化時,無能為力;你想安穩了,卻險象環生。

誰也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到,只能立足當下,踏實活好每一天。

讀過餘華的《活著》,主人公徐福貴那接踵而至失去親人的命運,使我的心在一次一次被撕裂的過程中,懂得生命無常,應該好好活著。

細品福貴的經歷後,你會真切地感受到——人生實苦,但人間值得。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1.活著,要學會珍惜

小說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自幼衣食無憂,連上學都要家裡的傭人背著去。

福貴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頑劣的一面,一次私塾先生叫他背《千字文》,他張口就來一句「好好聽著,爹給你念一段」,私塾先生很不客氣地對福貴他父親說:「你家福貴長大了準能當個二流子,」就是老百姓口中的,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

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福貴兒時的表現中,私塾先生已經預感到他長大後難成大器。

長大後,他開始吃喝玩樂,遊手好閒,以至於敗光家產,再後來,連溫飽都成了問題,他的人生也徹底由富轉貧。

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你走的每一步,都關乎你以後的路,你勤奮誠懇,即使不能大富大貴也絕不會差到哪裡去,你若遊手好閒,嗜賭如命,那你的人生就只有一種結局,就是毀滅。

2.活著,要學會不放棄

福貴敗光了家產只是他苦難人生的開始。沒幾日,他的父親就因急火攻心而撒手人寰。不久後,他的嶽父抬著大轎將女兒接回了娘家。

生命的急速下滑,讓福貴失去了父親和財富,但卻讓他找到了一點人性,他看著一家老小,他知道自己該找點事情做來養活她們。

思來想去,他決定去找贏了自己全部家業的龍二,雖然一走進龍二家他的心就發酸。從他一落地就開始住的地方,如今卻換了主人,他再回去,只是一個點頭哈腰的租戶,但人窮志短,在生存面前,其他一切都是虛無的。

此後,福貴變成了廣大苦難農民的一員,辛苦地種田,以解決基本溫飽。半年後,妻子帶著兒子回來團圓了。

不管福貴以後是否能振興家業,起碼他沒有在絕望中繼續沉淪,而是學會不放棄,做了一個男子漢該做的事兒,開始嘗試接受這種苦難的生活,也在努力將生活往好的方向過。

3.活著,要學會不抱怨

書的最後,富貴買下一頭老水牛,給他取名為「富貴」,陪著自己平靜地生活下去。

福貴從大富大貴到一貧如洗,身邊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 ,只有他還活著,其中的心酸 ,大概只

有他自己知道。

生死有命,不要抱怨,要樂觀地看待這個世界。

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現實中的其他人有誰不是一邊承受著生活的錘鍊,一邊拼命地活著?

人生艱難,但是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李誕有一句經典的話常常被用來鼓舞人們——人間不值得,但人間很美。

品讀《活著》,不應只看到生活的殘酷,而應當從「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中升騰起一種應有的生存態度。既然生死相隨,那就向死而生,活出責任與擔當,活出堅強和灑脫。

當今網際網路巨頭之一馬化騰坦言,是《活著》這本書給了他力量。當年馬化騰成功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活著》這一本書,我做不到現在的成績。

這本被譽為樸素粗糲史詩的書,在多個國家刊印發行。後來被拍成電影,讓無數人潸然落淚。倘若你還在思考活著的意義時,不妨去看一看這本《活著》。

這本書,任何年齡都值得一看。因為這是關於生命的啟迪。現在只要28元。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3個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
  • 餘華《活著》:人活著總是要經歷這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人生路漫漫,終要學會告別,誰都會離開,就像任何事都會結束是一個道理。沒有人不恐懼離開,但是恐懼卻最沒有用處。活著雖然不易,但也要努力活下去。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要努力給自己找條「活路」。餘華《活著》:人活著總是要經歷這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有位哲人說過,活著有三個層次,即「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關於國內小說家,曾有人戲言只有兩類人,一類是餘華個人,一類是其他小說家。餘華這個門派,永遠都是自己獨自扛大旗,用手中的筆剝離社會的浮塵,就像剝洋蔥一般,一層一層為世人撥開雲霧,說透關於活著這件事。上世紀,張藝謀、鞏俐、葛優等人,憑藉電影《活著》,連續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七個大獎。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今天讀了麥家的《人生海海》,忍不住又去重讀了餘華的《活著》,依舊是忍不住的唏噓不已,為著書中的人物的苦難經歷而難過,也為自己尚且擁有安穩的生活而自足。01 餘華筆下的福貴人物原型是誰?但他來回想起人生時,反而在苦難的經歷中充滿了幸福和歡樂。福根的這種心態很少有人能做到,也很少有人能理解,但是他的確是這樣遵從自己的內心,他之所沒有痛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他曾經擁有最好的妻子。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餘華棄醫從文寫《活著》:銷量突破2000萬,改編成電影卻遭禁播
    電影講述了主人公福貴悲慘的一生,從最開始的繁華盛景到後來的家道中落,身邊的親人個個離他而去。相比餘華的原著小說,電影中的更真實而親切。最近在這幾年經典文學遭遇網絡文學衝擊後,餘華的《活著》卻截然相反,自去年已經超過200萬冊書,每年還在以300萬冊的數量增長。連莫言都有點「嫉妒」了,感慨道:餘華的書少我一半,但影響力大我一半。以後我要好好對待我的作品,不要寫些可發不可發的東西。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 為什麼餘華的《活著》讀完讓人熱淚不止?網友:寫的太真實了
    人到底為什麼活著?《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餘華也是我最喜歡的作者之一。餘華不僅僅是在寫福貴這個人物,更是在表達他的生死觀,藉由福貴的經歷,來訴說特定背景下,人生充滿困境,我們要如何活著。餘華的文字就像泛著銀光的手術刀,作者把人生的苦,都放在福貴一個人身上。在面對種種不幸的時候,福貴還是選擇好好活著。在他看來,活著就是希望。1994年,《活著》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也獲得大量國際電影節獎項。
  • 人到底為什麼活著?餘華的《活著》讓我看到了最好的答案
    餘華的《活著》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更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這本書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從一個吃穿不愁的富家少爺,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小子,再到最後孑然一身的孤苦無依的老人。
  • 餘華憑藉一部《活著》感動千萬人,莫言:我遠遠比不上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餘華的《活著》是人生不可不讀的一部經典,它告訴我們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有人說:「人生再苦,也苦不過福貴了。」主人公福貴是地主家的兒子,年輕時愛嫖,更愛賭。賭場就是這樣,久賭必輸,很快他就把自家的田地和房屋都輸掉了,而福貴的一生也像這次賭博,好運都賭沒了,剩下的就是各種苦難。
  • 餘華:沒有陳虹就沒有《活著》
    1991年,32歲的餘華還是一個窮酸作家,為了夢想,他北上學習,窩在北京一個9平米的出租房奮筆疾書。班上一個叫陳虹的姑娘,經常來幫他做飯,收拾房子,周遭的朋友都調侃他們是兩口子。只有餘華知道,他是個有婦之夫,妻子叫潘銀春,在他的老家浙江海鹽的文化館工作,在他一無所有的時候嫁給他。然而,在北京見識了更大世界的餘華,已經回不去了。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餘華:就算往死裡寫,也寫不出第二本《活著》了
    還是為了被社會承認,對於這個問題有無數答案,但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來自餘華的作品,《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是啊,我們為了不辜負自己活著,為了不辜負這一生僅有的一次生命。守著太平間長大,從牙醫改行作家餘華的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他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全家搬到了醫院的職工宿舍,房子的對面就是太平間。
  • 老奶奶說:這幾個道理,一定要知道,越早越好
    老奶奶說的這幾個道理,越早知道越好。01第一個道理:不要依賴任何人奶奶說:人如果想要依賴,就不可能很成功,人總要學著長大。05第五個道理:永遠都不要放棄自己老奶奶對我說:人一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人生路上,感覺不如意時候,一定不能放棄自己。
  • 人到中年要懂: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不是為了任何事物活著
    這或者是《活著》這本書的核心,我和這本書的結緣,是在十多年前,當時剛好出差到上海。周日閒暇時便去了當時一年一度的上海購書節,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餘華是誰,見有作家籤名售書。去跟著一條長龍在排隊,此時前面的一位大爺向我推薦了餘華的《活著》,不知為何我非常相信他的話。這樣我就收藏了一本餘華籤名的《活著》當然還有一本是《兄弟》。
  • 《活著》:看透了人生,你活著才不會沒有希望
    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讓人感嘆生命之無常,活著之不易。剛好最近看完了《活著》這本書,該書餘華的代表作之一,創作於1992年,如今已然成為經典,作者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地主少爺福貴悲慘的一生。他這一生經歷了許多的磨難,每一件平常看來都是不能承受之痛,他的親人一個個地離他而去,陪伴他的只有一頭老牛。
  • 這五個道理,女人越早明白,感情就越加幸福!
    人這一輩子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大道理。這些道理中,有的是長輩們歷經血與淚積攢起來的人生經驗,有的則是無聊之人茶餘飯後的信口開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今天院長給大家分享的這五個道理,就是在一次次感情實踐中,眾多過來人總結出來的滿滿乾貨。下面這五個道理,女人越早明白,感情就越加幸福!
  • 越早明白越好
    一個女人在30歲時,就已經解決了結婚生子、穩定事業的兩大人生任務,顧佳的的確確值得被稱為成功女性。但即便顧佳擁有著最為完美的30歲,卻還是沒有抵得住婚姻的背叛。老公許幻山還是在背地裡與小女孩林有有產生了曖昧情愫。而最為諷刺的就是,這一次悄無聲息的出軌,最先發現端倪的還是兩人三歲的兒子許子言。小傢伙在畫畫時,意外記錄了爸爸燃放天空示愛林有有的「UU」煙花。
  • 苦瓜未必苦,人生實苦,最怕活夠半生還咽不下苦瓜
    仔細回味一下,確實也是,苦瓜的苦過後,舌尖上會有淡淡的甘甜,沁人心脾。苦瓜再苦,哪有人生苦小時候吃苦瓜,總覺得太苦,看著大人面不改色地吃完一塊又一塊的苦瓜,總覺得厲害。後來,苦瓜依然很苦,只不過我們能默默地咽下去了,還能說一句味道不錯,這可能就是成長。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這種充滿戲劇性的悽慘,在餘華的小說裡用生動真實的手法表現出來,讓所有人看了都為之感到悲憫。由於海鹽急缺醫生,所以父親跟餘華聚少離多。10歲時,醫院分房子,餘華一家住進了太平間對面的職工宿舍。有一年夏天,天氣格外炎熱,餘華還跑到太平間睡了個午覺。一覺醒來感覺無比清涼。多年後,餘華讀到海涅的一句詩——死亡是涼爽的夏夜。他才猛然想到,這就是當年在太平間午睡的感覺啊。
  • 王朔炮轟餘華:《活著》寫不過《活鬼》,無非是抄襲和模仿
    ,就這點區別。」從《活著》開始,餘華就被上海評論家排為和王安憶、莫言一排,你就跟著混吧,我看你露不露怯。前者你寫不過《活鬼》,後者寫苦難,你寫不過閻連科、劉震雲這些有農村經驗的作家。你以為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老頭哭,寫出來就是苦難了?你無非是看到了個傷口,你知道痛苦是什麼?耍這種小聰明。你要想衝到前面去,對不起,沒你的份。要麼你回到南方,寫點散文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