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圖書館七夕依古制「曬書」,展出《四庫全書》等館藏珍品

2021-01-09 澎湃新聞

8月7日是七夕節,國內創辦最早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浙江圖書館將舉辦「中華傳統曬書活動」,曬出館藏珍貴古籍供愛書人參觀。

「在閱讀日趨多元化的當下,我們曬出館藏珍貴古籍,意在讓公眾走近古籍、了解古籍、感知古籍,做到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該館古籍部主任陳誼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說到「七夕」,大家會想到牛郎織女、穿針乞巧,其實,「七夕」還有一項習俗:曬書。

古代傳說,農曆七月七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曬鱗日」,人們多在這天曬衣服、棉被等,讀書人也往往在這天曝曬書籍,以防蟲蛀。東漢《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

據介紹,從現有史料看,曬書被官方重視是在宋代,南宋還將其作為官方活動。據《容齋四筆》、《南宋館閣錄》、《南宋館閣續錄》等,宋高宗紹興、宋孝宗淳熙、宋寧宗慶元年間都舉辦過「曬書會」,一般由掌管圖書的秘書省主持,臨安府承辦,時間多在農曆七月初五、初六、初七。

浙江圖書館的前身是創建於1900年的杭州藏書樓,現有館舍5處,館藏文獻700餘萬冊(件),其中古籍線裝書80餘萬冊(含善本15萬冊)。該館7日的「中華傳統曬書活動」由「文瀾菁華 四部縹緗——浙江圖書館珍貴古籍精品展」和「以書會友 以友輔仁——首屆浙江曝書節」組成。其中,古籍展的「文瀾重構」板塊展出鎮館之寶《文瀾閣四庫全書》(「南三閣」中僅存的藏本),「吳越遺經」展出自雷峰塔出土的《寶篋印經》,「名家翰墨」展出歷代浙籍名家豐坊、陳洪綬、張岱、毛奇齡、袁枚的手跡。

「首屆浙江曝書節」將邀請15位浙江的文獻收藏家雅集,各自曬出最珍貴的一件藏品,分享古籍保護經驗。雅集中將穿插古琴、戲曲、茶道、香道等表演,還原古人七夕曬書雅集的過程。

相關焦點

  • 迎接新春,國家圖書館將再次展示《四庫全書》庫房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展示《四庫全書》庫房、書法名家題寫春聯、地鐵掃碼獲贈電子書……記者從國家圖書館獲悉,從1月下旬開始,國圖將舉辦系列活動,迎接己亥新春的到來。2018年10月,國圖曾展示《四庫全書》庫房,觀眾可以近距離目睹庫房內林立的《四庫全書》書架。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名家與觀眾一起寫春聯1月31日下午,國家圖書館將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辦「迎春送福-武強年畫專題展」及「名家帶你寫春聯」活動。
  • 線裝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杭州展出 將對民眾免費開放
    讀者站在書架前仔細觀摩線裝《四庫全書》。 童笑雨 攝中新網杭州6月18日電(童笑雨)古色古香的木質外包,乾淨整潔的手工印刷,6月18日,線裝全套文淵閣《四庫全書》在浙江杭州展出。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套叢書將對民眾免費開放,各界人士均可來「西湖會客廳」閱讀、研究。
  • 浙江圖書館影印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入藏國圖
    影印精裝本文瀾閣《四庫全書》。 童笑雨 攝8月26日,浙江圖書館(下稱「浙圖」)向中國國家圖書館(下稱「國圖」)贈送影印精裝本文瀾閣《四庫全書》。據悉,影印本文瀾閣《四庫全書》入藏國圖,尚屬首次。浙江圖書館館長褚樹青表示,文瀾閣本《四庫全書》重新回到北京,是浙江人民的回贈,也是一次文化交流。《四庫全書》由清乾隆帝召集360多位官員、學者,歷時十餘載編纂而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基本囊括中國古代所有圖書。編撰結束後,《四庫全書》共抄錄七套,但因屢經戰火,七套中的三套已蕩然無存。
  • 京杭對話:杭州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將重返北京展出
    文瀾閣《四庫全書》。浙江圖書館供圖中新網杭州9月21日電 (童笑雨)9月21日,記者從浙江圖書館獲悉,該館鎮館之寶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將於9月23日重回「誕生地」北京向公眾展示。此次展出的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共計兩種,反映了運河誕生以來的千年變遷。杭州文瀾閣。
  • 抗戰時期,文瀾閣《四庫全書》秘藏貴陽
    時任浙江圖書館館長陳訓慈面對日益嚴峻的局勢,作了一個大膽果斷的決定——把《四庫全書》悄悄運出杭州。1937年8月1日,浙江圖書館全館職員集中孤山分館,點書裝箱直至3日深夜,《四庫全書》140箱、館中其他古籍善本88箱,共計228箱;8月4日,這228個大箱子離開孤山館,運往浙江富陽,終於在杭州淪陷之前離開了杭州。
  • 多版本《四庫全書》「現身」中華古籍大展
    今日,匯集全國330餘種典籍藏品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觀眾既可以看到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也可欣賞不同版本的《四庫全書》。新京報訊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今日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這是數量、規模、等級最高的一次古籍展,也是國家圖書館110周年館慶大展。國圖將於9月9日迎來110歲生日。
  • 劉鋒丨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六臣注文選》底本考辨
    摘要: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的《六臣注文選》底本並非宋贛州本,《四庫全書考證》所指出的其底本的訛誤基本都同於明翻六臣本,而《洛神賦》曹子建名下的注文也可證《四庫》六臣本與明翻六臣本相同,《四庫全書》與《四庫全書薈要》所收六臣本的密切關係,進一步證明《四庫》六臣本的底本屬於明翻六臣本系統,確切應是明吳勉學本。
  • ...臣對宋人筆記分類的早期認知——從《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談起
    四庫館臣對宋人筆記分類的早期認知——從《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談起趙 龍趙龍(1982—),男,安徽當塗人,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歷史文獻學、宋代政治制度史。自20世紀 80 年代以來,文淵閣、文津閣、文瀾閣《四庫全書》,文溯閣《四庫全書》書前提要及《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以下簡稱《存目》)等被陸續影印或點校出版,「四庫學」文獻日益豐富,相關研究成果不斷湧現。清乾隆時期四庫全書館開館以來,四庫館臣對宋人筆記的著錄及整理成果頗豐,審視並觀照這些成果,對推動今人研究宋人筆記變得愈發重要。
  • 乾隆授意的編撰的《四庫全書》,是思想文化的總匯,更有插曲!
    今天我要講的歷史事件就是編撰《四庫全書》的插曲!乾隆為了崇儒興學,體現出出本朝的文治之功,他決定要編撰一部史無前例的巨著,將五千年中國文明史囊括在這部《四庫全書》的大書之內。編撰這本《四庫全書》歷時十年,它被譽為當代的思想文化的總匯,其中包括歷代書籍3503中,79333卷,46304冊,它的卷數為《永樂大典》的三倍半。看見上面的數據是很喜人,也不由得為乾隆鼓掌點讚。是他為後人做了一件不世之功。其實編撰《四庫全書》,乾隆是有用意的。
  • 《四庫全書》對古籍有什麼傷害嗎?
    X 《四庫全書已輸入0字 提交 有2個回答 王政冬 2017-06-26 修《四庫全書
  • 紀曉嵐修《四庫全書》,把《山海經》列為禁書,原來書中有個秘密
    這本書對許多人來說是一本了不起的書。它記錄了古代的其他文明。此外,《山海經》有大量中國神話,也是中國神話的來源,神話基本上是歷史。郭璞可以說是古代的另一個文明。作為中國古書之一,它詳細描述了古代的各種地理現象和文化習俗,寫作技巧嫻熟,內容通俗易懂。當古人閱讀時,他們感到奇怪。事實上,本書描述的許多物種已經被證明是存在的。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描述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書籍。
  • 黨躍武、丁偉丨巴蜀化之淵藪 中國教育之勝跡——四川大學圖書館館...
    巴蜀化之淵藪 中國教育之勝跡——四川大學圖書館館藏「張之洞捐俸置書」黨躍武 丁 偉(四川大學圖書館)光緒元年(1875年),四川省城尊經書院(以下簡稱尊經書院)在成都石犀寺正式落成。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時任四川學政張之洞是尊經書院的實際建議、造端、經營、規劃者。
  • 重慶展出「狗」文物珍品 漢代「千年萌寵」吸睛
    原標題:重慶展出「狗」文物珍品 漢代「千年萌寵」吸睛 百餘件館藏文物珍品集中亮相,其中,漢代彩繪陶狗、唐代邛窯小瓷狗等「千年萌寵」吸引眾人眼球。   生肖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從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到歷代文人筆下的栩栩如生,再到能工巧匠的巧奪天工,狗一直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記者了解到,此次「福犬迎春」展覽的各類展品達200件套,包括三峽博物館收藏的185件文物珍品,涉及陶瓷、玉器、年畫、剪紙等多個類別,其中絕大多數首次與觀眾見面。
  • 遼寧省圖書館曾安家大帥府(圖)
    時至今日,已走過65個春秋的遼寧省圖書館究竟有著怎樣的成長故事?館藏的驚世珍品從何而來?年代久遠的破損古籍如何修復?除了圖書,省圖竟還藏有張學良與7位要人的書信及古人科舉作弊的小抄?  日前,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深入遼寧省圖書館實地探訪,為您解密這座東北地區最大文化寶庫的「前世今生」。
  • 乾隆皇帝下令修建7座樓閣,專為存「天下第一書」,如今少有人知
    清乾隆三十八年,也就是1773年間,乾隆皇帝下詔書開始編纂《四庫全書》,由紀曉嵐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共收錄了3462中圖書,共計79338卷,因此名為《四庫全書》。
  • 「黑石號」「開進」上海博物館 168件文物珍品首次回國展出
    央廣網上海9月1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昨天(14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今天起對外開放,並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本文圖片:「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豐子愷抗戰題材漫畫書《興華大力士》「回」石門了
    彌足珍貴的「殘本」  昨天,記者在豐子愷紀念館見到了這本舊書《興華大力士》,全書共有32頁,看上去並不厚。正面左側以棕紅為底色,豎寫著「興華大力士」五字,右邊有灰色小字「兒童戰事畫」,下面落款「子愷著」;正面右側以暗灰為底色,主圖為一名著長袖上衣、黑色短褲,面部表情剛毅的光頭少年,其右手提書有「建國」、左手提書有「抗戰」字樣的包袱。
  • 「魯迅的身影——原版照片珍品展」在瀋陽展出
    「魯迅的身影——原版照片珍品展」在瀋陽展出 (1/3)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