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2021-01-21 讀文品史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學習生涯之外的書籍,《讀者》是陪伴我時間最長的。我對它的印象很深刻,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它曾經問過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因為世界太紛擾,而人類太渺小,我們無法去左右這個世界發生什麼,無法抗拒,無法預料……

前些天偶然一次接觸到了《莊子》一書,我的內心似乎有了「結果」,我們既然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為何不去「逍遙」?自由靈魂和灑脫貫穿了他的一生。這樣一位哲學家,立著無數,「魚」也成為了這些觀點中出現最多的字眼。

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

北冥之魚

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

在莊子眼中,人一定不可以過度依賴萬物。物質是每個人的追求,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這些東西也只會短暫滿足人們的內心。如果長期繼續下去,就會形成所謂的依賴。人一旦被物質所牽絆,就會失去最真實的自己,最基本的價值觀自然也會喪失。

說到這我想起了一句話:君子使物,不為物使,「不為物所累」才是最大的生活智慧。不管是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我們都必須有一個恰當的尺度。在「知足」、「夠用」的情況下,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何不為瀟灑?

濠河之魚

莊子在《秋水》裡說的第二條魚叫做儵,是濠河之魚。當時莊子和惠子一同出行,路過濠水的橋上莊子說道:「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惠子回答:「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又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這件事情的重點並不在儵魚身上,而是魚嬉戲時的快樂。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他是自己走出來的,又不是別人寫好的劇本,別人怎麼知道真正的悲歡?所以一切都應該像魚這樣,拋開生活中的雜念,自然也沒有那麼多的憂愁。

當今社會中許多人有一個特點:喜歡假裝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你不累嗎?自己明明與眾不同,為什麼總要希望和別人一樣呢?絞盡腦汁去想著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畢竟快樂屬於自己,難道不是嗎?

車轍之魚

這一條魚是莊子在《大師宗》裡說過的: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為了生存,它們兩個相互為對方吐泡沫,以此勉強來維持生存。看似一個感人的故事,殊不知也是另一種煎熬。與其這樣煎熬,那還不如各自放手,尋找更加廣闊的海洋。

世事無常,生活中避免那些不了會離開自己的人,沒有「過客」的人生不叫人生,這也是一種「常態」。就拿愛情來說,它是浪漫的,但有時也是殘酷的,人世間也充滿了以愛的名義而發生的悲劇,難道自己的生活就不要繼續了嗎?

這也是莊子的一個觀點:無待,如果活在「有侍」的糾纏下,人生自然也無法逍遙,更不要談盡歡。紅學的研究者蔣勳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離合悲歡」是人生中的常態,能真正陪你走完一生的只有自己。

三條魚,你是哪一條呢?

相關焦點

  • 《莊子》這三條魚的故事,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你是哪一條?
    品讀《莊子》之後,發覺人生之三重境界不就是莊子筆下的三條魚嗎,這裡容我細細道來01第一條 鯤鵬就是那條讓眾多高中生苦惱的《逍遙遊》中所記載的那條魚,文中這樣描寫:「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來自一號書院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1北冥之魚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
  • 莊子:3條魚的故事,蘊含人生3種境界,你是哪一條?
    莊子喜歡魚,也喜歡釣魚。也許是因為魚的逍遙自在,也許是因為魚的無欲無求。在莊子筆下出現過三條著名的魚,代表了莊子遊心逍遙的人生哲學。莊子:3條魚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3種境界,你是哪一條?北冥之魚:北冥有魚叫做鯤,化為鵬,遨遊九天令人驚讚,那麼從此這條魚真的可以逍遙自在了嗎?在莊子看來這條魚能不能翱翔於天際取決於風,因為它必須依賴於風,如果沒有風的助力鵬便會墜落。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讀懂的都活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莊子這個人很喜歡魚,因此他的智慧不少也跟魚有關。就像他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認識下莊子的人生智慧:三條魚,三重人生的境界。讀得明白,活得通透。第一條魚,北冥之魚。莊子的第一條魚,不為物所累。用一句詩來形容,即「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第二條魚,濠梁之魚在《莊子·秋水》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
    導語:歡迎來到情感的世界,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今天跟大家聊聊莊子說的三條魚。這三條魚皆入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真正能悟。偷的人不多!但悟透的人!會一生順。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三條魚!
  • 莊子筆下的四隻鳥,道出人生超然境界,讀明白也就活通了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代表莊子智慧的三條魚,他不僅愛寫魚,還愛寫鳥,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莊子人生中,代表他三種思想境界的鳥類們。莊子的第一隻鳥在梁國歇腳。說惠子在梁國做了高官,有人謠傳莊子要搶他的官位,惠子聽了就趕忙搜查莊子,莊子見到惠子對他說,有種鳥叫鵷鶵,也就是一種鳳凰,這種鳥啊,不是梧桐不停歇,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而旁邊有隻貓頭鷹撿到腐臭的老鼠,卻還怕路過的鵷鶵搶他的。那你也要用你的官位來嚇唬我嗎?他把官位比作腐鼠,表達他的不屑一顧,這嘴簡直太損了,而這個故事正體現了莊子的淡泊。
  • 酈波:從莊子的「三條魚」看見人生的智慧
    7月23日上午,第十屆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首場開講,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帶來主題演講《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向讀者介紹了「中國四哲」之一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子的哲學思想,以及對當代人的啟示。
  • 酈波:讀懂莊子三條魚 突破人生三種困境
    「今天講莊子三條魚的智慧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當下,我們面對很多的困境,來自疫情的困境、世界局勢變化的困境等等,我們需要運用的先哲的智慧,突破困境。」7月23日,知名文化學者酈波亮相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開講。
  • 德潤烏拉特: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莊子在逍遙遊中為我們虛構了一個神奇無比的鯤鵬的形象。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
  • 「網紅教授」酈波:讀懂莊子三條魚 突破人生三種困境
    鍾升 攝中新網蘇州7月23日電 (周建琳)「今天講莊子三條魚的智慧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當下,我們面對很多的困境,來自疫情的困境、世界局勢變化的困境等等,我們需要運用的先哲的智慧,突破困境。」23日,知名文化學者酈波亮相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開講。
  • 酈波開講,重新認識莊子和他的三條魚
    我今天講座的題目就叫《魚我所欲也 莊子的智慧》,對這個題目,有的朋友提出質疑,這怎麼是莊子的智慧呢?這是孟子的智慧啊。"現代快報訊" 從蘇這個繁體字,可以看出,我們江蘇是魚米之鄉。我今天講座的題目就叫《魚我所欲也 莊子的智慧》,對這個題目,有的朋友提出質疑,這怎麼是莊子的智慧呢?這是孟子的智慧啊。"
  • 江蘇書展,聽這位大咖說「莊子的三條魚」
    有意思的是,酈波老師這次給出的演講題目是《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觀眾們不禁在頭腦中劃出了大大的問號: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怎麼成了莊子的智慧?酈波笑著說,他是要從和莊子有關的三條「魚」說起,抽絲剝繭,在永恆的寓言中破解古代智者留給今人的人生智慧。《逍遙遊》之「魚」:帶你走出人生的價值困境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酈波亮相江蘇書展:莊子的三條「魚」,告訴你「良好生活」在哪裡
    有意思的是,酈波老師這次給出的演講題目是《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觀眾們不禁在頭腦中劃出了大大的問號: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怎麼成了莊子的智慧?酈波笑著說,他是要從和莊子有關的三條「魚」說起,抽絲剝繭,在永恆的寓言中破解古代智者留給今人的人生智慧。
  • 老人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醍醐灌頂
    我和老人站在魚池邊,一邊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一邊聊起了人生。南山老人指著池中的魚兒,笑著說:南山小弟啊,我最近都在讀《莊子》這本書,讀了這麼久,我有個感悟,那就是,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見我詫異,老人就講出了他的見解,聽完之後,我醍醐灌頂了,就把老人的話,如實記錄下來了。
  • 【這裡是公關】莊子的第三條魚:江湖之魚
    資深學者、著名書法家初長洲教授題 莊子《大宗師》裡寫到了第三條魚,此魚叫鮒,是車轍水窪中的小魚。在莊子的觀念中,找到自我,這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 找尋自我的路途,註定是一場孤獨的苦旅。
  • 南山老人說:逍遙遊的最高境界,就是活成這「三條魚」,醍醐灌頂
    我和老人站在魚池邊,一邊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一邊聊起了人生。南山老人指著池中的魚兒,笑著說:南山小弟啊,我最近都在讀《莊子》這本書,讀了這麼久,我有個感悟,那就是,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見我詫異,老人就講出了他的見解,聽完之後,我醍醐灌頂了,就把老人的話,如實記錄下來了。
  • 莊子筆下的動物世界,象徵了人生的哪些境界?
    老子莊子背後的道家獨樹一幟,不入世事,閒雲野鶴,逍遙自在,道家提倡無為即大為,主張順其自然,看似不作為的背後卻蘊藏著人生的無窮智慧。徐渭曾經說過:「莊周輕生死,曠達古無比。」戰國諸子中,結局各異,喜樂自知,唯獨莊子活出了人生的不同境界。
  •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莊子名周,是戰國時蒙人,戰國時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寓言」一詞正式出現是在《莊子》一書中。寓言就是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達對人生的認識和感受。這些故事簡短,含有比喻和象徵的意思,蘊含著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是藝術化的人生哲理。
  • 王蒙:《論語》教會我們人生六階段和三境界,讀懂走向人生巔峰
    在欲望的驅使下,每個人可能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如何取捨考驗的是人生的智慧。王蒙一生著作等身,晚年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從中得到了關於人生的真諦。我們應該怎樣度過一生,在《論語》、《孟子》、《莊子》、《老子》中都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