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今年我在老家呆的時間比較多,3月份剛好買了8隻成年飼料雞餵養,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吧。
土雞,一般體形小巧、外觀清秀、胸腿肌健壯、頭部較小、腿短腳細、雞冠鮮紅嘴尖銳。從孵化開始,都是原生態餵養方式,以玉米、菜葉、剩飯等為主食;而且以放養為主,一天到晚都在野外活動,餓了吃青草,饞了吃蚱蜢。所以,雞隻長肌肉不長膘,雞肉自然緊緻,久煮不爛,很有嚼勁。
而飼料雞一般是雜交雞,體型較大、腿部長、腳部粗、雞冠淡紅不尖銳。飼料雞追求的是數量和出欄速度,小雞一出生就在溫室裡,吃的是飼料,缺少必要的活動和空間,長大後,一身的黃油,幾乎清一色的「脂肪肝」,所以肉質鬆軟,口感欠佳。
那麼,農戶買飼料雞回來餵養,能不能變成土雞呢?
以我餵養的8隻雞為例,剛買來的時候,雞不會吃玉米,也不會飛,眼睛是睜一隻閉一隻,老是叭窩,一天到晚不怎麼活動,還因為生病死掉2隻。買來的時候就有3斤多,後來越長越小。差不多半個月後,才開始到處跑,能夠爬到山上去吃草了,慢慢的又長到3.4斤。餵養3個月後,6月初,我們宰了一隻。發現雞身上仍然殘留有黃油的斑塊,但大部分雞皮已經變成白色,雞肉的口感比起飼料雞來明顯好了很多,可比真正的土雞,還是差了很多。
所以,餵養飼料雞時間越長,跟土雞越相似,口感越接近,但雞的品種決定了雞的屬性,雜交雞無論如何也成不了土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