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鷗:讓綠色發展成為嶽陽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底色

2021-01-08 紅網

君山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致力於打造「最美長江岸線」。

在城陵磯新港區天欣碼頭,放眼望去,已然成為一個草綠花開的小公園。圖/米翔

來洞庭湖越冬的候鳥。姚毅 攝

南湖,是長江流域洞庭湖的派生湖泊,更是嶽陽市城市名片。

新金寶生產線。

城陵磯港環保提質改造項目主體工程——全封閉膠囊散貨大棚是長江中遊內河港口環保提質改造的標誌性、示範性工程。

紅網時刻嶽陽1月6日訊(記者 羅玲)「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嶽陽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全面吹響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進軍號!」日前,嶽陽市委書記王一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嶽陽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扛牢「守護好一江碧水」首倡地政治責任,紮實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嶽陽最鮮明的底色。

「嶽陽擁有洞庭湖50%以上水域面積、163公裡長江岸線,是長江、洞庭湖生態治理的主陣地、主戰場。」王一鷗告訴記者,嶽陽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中,首先是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著力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2018年以來,嶽陽市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停並轉」要求,以超常力度推進長江岸線碼頭整治,共拆除沿江小散碼頭泊位42個,提質改造泊位40個,退還長江岸線7.24公裡,完成長江岸線復綠1.3萬畝,長江岸線正在成為最美風景線。

同時,嶽陽下大力抓好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工作。2017年以來嶽陽市開展了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市委強力部署、市紀委監委迅速跟進落實,持續聚焦洞庭湖環保突出問題,建立「洞庭清波」專項行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出臺《嶽陽市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嶽陽市較大及一般環境問題(事故)責任追究辦法》等文件,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3張清單,建立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權責一致、終身追究」的責任體系閉環,將農業面源汙染、工業汙染、生活汙水、船舶汙染、水源地汙染、黑臭水體、非法採砂與碼頭、侵佔洲灘與溼地退化、重點片區治理、揚塵汙染等10個領域。

目前,各方面整改工作紮實推進,工業園區汙水防治、非法採砂、汙水管網治理、生活垃圾等問題均得到較好治理。其中,東風湖已建成17公裡汙水管網,全面實現環湖雨汙分流;完成了「長江大保護」工程中的首個固化場,外運淤泥58萬立方米,創造了「長江大保護」已實施工程中的最高紀錄。

「水汙染問題在水裡,根子還是在岸上。嶽陽建立了以問題為導向的生態治理保護長效機制。」王一鷗介紹,嶽陽市先後出臺實施《嶽陽市城市規劃區山體水體保護條例》《嶽陽市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常態化開展「洞庭風雷」「環湖利劍」執法行動。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率先在全省出臺巡河「五有標準」、河長制工作「十全法」、河湖管理「十條禁令」等,建成135條樣板河湖,真正實現了從「河長制」到「河長治」。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發展、不能發展,而是先打掃戰場,在『立規矩』的前提下推動綠色發展。」王一鷗說,嶽陽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樹立產業鏈思維,聚焦七大千億產業和「12+1」優勢產業鏈,吸引大批戰略投資商,新金寶、華為、正威、攀華等一批科技創新型、環境友好型的百億級項目紛至沓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綜合實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省委「三高四新」戰略正在嶽陽落地生根。

「人不負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定不負人。」王一鷗表示,嶽陽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出的「五新」「三主」定位要求,以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嶽陽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為契機,規劃建設「嶽陽長江百裡綠色經濟發展走廊」,率先探索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生共贏的新路子,力爭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嶽陽經驗」,為長江經濟帶「添綠加彩」。

相關焦點

  • 讓綠色成為發展的鮮明底色
    「讓綠色成為發展的鮮明底色」今天(1月6日)上午9:00正式召開!,強力推動突出環境問題解決,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呈現出協同共進的生動局面。三、踐行綠色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加速產業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產業選擇是關鍵。2016-2019年,全市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平均增速分別達13.5%、13%。
  • 吉林:努力讓生態「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新華社長春6月14日電 題:吉林:努力讓生態「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新華社記者張建、高楠  東有虎豹山林長嘯,中有梅花鹿平原競逐,西有白鶴翩翩起舞美景……作為生態資源大省的吉林近年來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大手筆推動東中西三大板塊協調聯動發展和黑土地保護
  • 青海加快工業綠色轉型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西寧1月7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段莉 曲田)「十三五」期間,青海省以新發展理念為行動先導,堅持工業綠色發展方向,著力推進節能和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綠色成為青海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 市北經濟開發區:綠色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
    近年來,市北經濟開發區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在優化項目招引體系、調整提升產業結構、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園區走上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先後獲得山東省低碳經濟示範園區、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園區、首批國家級綠色園區等榮譽稱號。
  • 嶽陽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受市委書記王一鷗委託,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主持並講話。會議要求,要認真學習貫徹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提高站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快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 福建三明:綠色發展繪「濃」轉型底色
    新華社福州2月22日電  題:福建三明:綠色發展繪「濃」轉型底色  新華社記者劉姝君、林超、張逸之  莽莽林海,一望無際;清溪如帶,蜿蜒其間。地處福建中部的三明市,森林覆蓋率達76.8%,被譽為中國最綠省份的「綠海明珠」。
  • 讓綠色成為拉薩經開區發展「最美底色」
    近年來,拉薩經開區圍繞拉薩市「青山擁南北、碧水灌東西,綠脈系名城、林卡綴家園」的城市景觀特色,深入實施「綠色圍城」工程,圍繞「園區生態化、道路園林化、企業公園化」的目標定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綠色成為拉薩經開區發展「最美底色」。
  • 甌江時評 | 從小小竹屑看高質量綠色發展
    甌江時評 | 從小小竹屑看高質量綠色發展 2021-01-13 2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報專版丨美麗台州 綠色發展
    」規劃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美麗台州建設富有成效,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當前,台州正積極打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標杆市,全力構建美麗台州升級版,融入浙江新時代「富春山居圖」,為「重要窗口」建設增添靚麗底色。生態為先全域顏值全面提升
  • 生態富民:把握高質量發展生態文化產業的人本邏輯
    發展生態文化產業,彰顯綠色底色。綠色是生態文化產業的最大優勢。生態文化產業是以精神文化產品為載體,向消費者傳播生態、環保、健康、文明信息的新興產業,是一種無汙染、低消耗、高效益的綠色發展產業。加快發展生態文化產業,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 奮力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湖南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總書記作出的新指示、新要求、新部署,再次為全面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路定向、擘畫藍圖。
  • 走綠色發展之路
    為切實推動地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全國各省市先後發布的當地「十四五」規劃《建議》,對「綠色發展」理念濃墨重彩。可以看出,在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各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綠色發展與以往相比,內容更加深入和細化,發展綠色金融、優化能源結構、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等成為高頻熱詞。
  • 百舸爭流千帆競 ——洛陽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觀摩活動側記
    建成後,這裡將成為農村基層幹部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基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東西產得出卻存不住,賣得出卻運不起,生鮮農產品損耗率甚至高達25%—30%,讓農民痛心,消費者也不滿意。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大張冷鏈物流及食品生產園,將補齊宜陽縣這一短板。
  • 夏南牛,泌陽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上,泌陽縣縣長魏華偉一語道破:「我國第一個肉牛品種——夏南牛誕生在泌陽,長期以來泌陽把夏南牛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以品種優勢為核心,以政策優勢作支撐,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優勢和產業優勢。」魏華偉介紹,今年11月底,以夏南牛作為主導產業的泌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即將建設完成,作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將會為泌陽夏南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添加新動能。
  • 一邊騰籠換鳥 一邊開籠引鳳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再上發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五年來,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長江沿江各省市加速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長江下遊的江蘇段,水面上船舶如織,岸邊綠意盎然。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省長江辦)副主任 王顯東:總書記說長江病了,這句話讓江蘇上上下下深刻警醒。如果我們不來一次人與長江的巨變,我們的生產會受到極大的制約。長江常州段是江蘇沿江八市岸線最短的,只有25.8公裡,最多時卻聚集了127家化工生產企業。當記者來到這裡時,正好遇到沿江1公裡內的一家企業在拆除,負責拆除安全督查的園區書記,正是二十年前招引這些企業入駐的園區副主任。
  • 全國人大代表王雪梅:讓海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尤其提到要大力發展藍色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再次表明了國家對海洋的高度重視,聽後很振奮。」3月20日,在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從北京回到日照的全國人大代表、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研究員王雪梅在接受採訪時,仍難掩激動。1987年,王雪梅從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水產養殖專業畢業,如今已經在日照近海生物領域探索了30多年,成了名副其實的「海的女兒」。
  • 推動高質量發展 描繪壯美廣西新綠野
    在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新徵程中,為更好推進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要求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施現代特色農業強優工程,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廣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陳武主席要求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更多知名品牌。
  • 常修澤: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在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工人出版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經濟參考報》合作舉辦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跨越』高峰論壇暨《動力變革》新書發布會」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對「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發表了觀點,他認為高質量發展中,思考「人」的位置很重要,真正高質量的發展,是能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 打造高質量發展黃金經濟帶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相關負責人談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畫卷  ——訪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殷美根  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為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江西把長江江西段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