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乾淨冬必贓年,一九一雪,豬狗不吃黑」,何意?過年髒嗎?

2021-01-10 鄉村螢火蟲

平日裡,我們都習慣也喜歡說「實踐出真知」。我想,流行在農村的農諺俗語應該就是這樣。我們現在的國家從遠古的農耕時代走來,也曾經創造過燦爛輝煌的農耕文化和農耕文明,並且融入到了現代文化和現代文明當中。

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在民間流傳的許多農諺俗語,也更多的都與農耕或年景息息相關,這是必然的特點。比如說,如今節氣已經進入了小寒,而小寒也已經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了,後續再經歷一個大寒節氣,二十四節氣就要開始一番新的輪迴了。不過,說起來這天好像有點讓人難以琢磨,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冬天,像剛剛過去沒幾天的2021年1月5日的強冷空氣以及2020年年末的霸王級寒潮,還有更早一些的大大小小的冷空氣,也都曾經光臨過我們這裡,只是帶來的都是光有降溫卻無降雪的乾冷。

一、「乾淨冬必贓年」,說的是什麼意思?

乾淨冬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時節進入冬季後,長時間沒有雨雪天氣狀況出現。因為地上長時間沒有雨雪光顧,也便沒有溼滑、泥濘的影響,人們出出進進都比較方便,不像雨雪天氣裡一樣,進門會自帶滿腳的泥水。人們行走在大街小巷裡,也是出出溜溜,免不了摔跤,多多少少地沾上泥點子。

而必贓年在農村的老農嘴裡往往會講出兩種意思,一個是用贓年表示未來的年景堪憂,說是如果冬天裡長時間乾旱無雨雪的話,北方越冬作物沒有雪水的滋潤,會對安全越冬不利,也會影響到未來春播時節的土壤墒情,不利於春季播種,對農業收成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南方的農作物也會因為缺少雨水而失墒,對生長不利。另一方面就是說,天氣有某些可尋的周期性運轉規律。因此,一個地方要是入冬到年前長期沒有雨雪天,到過年的時候往往會有降雨或降雪出現,導致街道溼滑,人來客往的搞得誰家都會髒兮兮。

二、「一九一雪,豬狗不吃黑」,又是咋回事?

對農民和農作物來說,雪是好東西。一般來說,剛剛降落到地面不久的新鮮降雪中,會含有40%——50%的空氣,而且是不會流動傳熱的空氣。這樣一來,有效降雪也便等於為大地鋪上了一層保暖的毯子,可以為越冬農作物提供保暖保溫。等到天氣暖和以後,積雪融化成水滲入土壤,也比抽取地下水灌溉還好。不僅是因為每升雪水中大約含有7.5毫克氮元素,既補充土壤墒情,也等於為農田進行了施肥。而且還因為,雪水比普通的水所含的重水少,而重水是會抑制農作物生長的。有測算表明,雪水中的重水含量,只是普通水的1/4。因此,有效降雪融水後滲入土壤中,會更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改善農產品品質。冬雪還有助於殺死越冬的農田害蟲,減少後續蟲害的發生。

假如在數九天氣裡,每逢一個「九天」就有一場降雪出現的話,未來的莊稼收成一定會錯不了。可以對此給與註解的農諺俗語說法不少,比如說「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瑞雪兆豐年」、「冬雪消除四邊草,來年肥多害蟲少」等等。農業收成好了,農民家裡收穫的糧食多了,不僅農民自己收入高、吃的好。家家戶戶過得好了,連所養的豬狗都會跟著沾光,吃到相對更好的豬飼料或狗糧。

無論何時,天氣狀況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都是不能忽視也是不能擺脫牽連的。農業需要老天助力,農民也希望天公作美。依據氣象科學上,冷空氣和與之相關的天氣狀況有一定的周期運動規律的說法看,一個地方長時間沒有雨雪的反常現象,是不應該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的,就像我們北方就有俗話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就在四九」。而對所有前期缺少雨雪滋潤的地方來說,即便過年時出現雨雪,只要是有利於農業生產也是會受到農民歡迎的。出行上的「贓年」農民不怕,只要是可以給農民帶來豐產豐收,那樣的雨雪在農民眼裡就是好的,而不是髒的。期待2021年風調雨順!

相關焦點

  • 生活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啥意思?背後有何深層寓意
    文/遐慕生活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啥意思?背後有何深層寓意隨著溫度的不斷降低,相信大多數北方的小夥伴們都感受到了這來自冬季得森森「惡意」。筆者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們說,這下雪好啊,而且老人們還會說好多好多關於雪與人們生活的例子來,那個時候筆者就像是聽故事一樣,聽著那些老人們說這些相關的俗語。在許多關於這雪的俗語中,有一句讓筆者的印象尤為得深刻,那就是: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
  • 大雪節氣將至,村裡老人說:「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
    而關於這個節氣的農諺俗語有很多,比如:「大雪堆河塘,來年豐收忙。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下雪,來年雨不缺。寒風迎大雪,三九天氣暖。大雪不凍,驚蟄不開」等。可見大雪節氣是一個比較明顯反映冬季氣候特徵的時間段,主要是降溫和降雨雪等氣候要素。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今年二月有九嗎?答案來了!
    在農村中關於數九和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二月有九嗎?這句俗語有道理嗎?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的意思是如果還沒到農曆二月數九就已經結束,那麼當年的收成便會很不好,家裡養的豬狗還會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今年數九結束的日期為2020年的3月11日,是農曆的二月十一,所以今年的二月有數九,今年的收成會很好。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初二,距離過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
  • 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21年二月有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耕作、收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的二月有九嗎?
  • 明年辛丑年,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明年二月無九?
    其實東北地區的人們進入臘月之後,更多的休閒活動就是嘮嘮家常,嘮嘮明年的收成會怎麼樣,畢竟我們當地基本都是靠種水稻和玉米為主,糧食收成就是我們一年的主要任務,而在我們當地,人們討論糧食的收成除了看天氣預報,一些農村俗語也是應用非常廣泛,就像今天這句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就很有意思,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啥意思?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啥意思?
    今日正式進入臘月,人們常說「進入臘八就是年」,很顯然現在距離過年越來越近了。農村到處都充滿了過年的熱鬧氣氛,而這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們也陸陸續續返鄉。今年冬季比較寒冷,如今正是處於三九四九階段,人們常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冰上走」。
  • 俗話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2021年二月沒有九,真能餓死豬狗?
    除此之外,人們還把冬季最寒冷的天氣劃分成九個九,也就是從冬至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九,數到「九九」也就春暖花開了。不過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民間有很多關於「九」的諺語,最常見的一句就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農村俗語「不怕千鋤鏤,就怕銅釘釘斷腰」,什麼意思?
    千百年來,農村的發展也在不斷的革新與進步。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很多過去很實用的農具早已沒了蹤跡,但是,在流傳千年的俗語中,仍可見一斑。俗語在農村的傳承,不只是其趣味性,更多的是它「內心」的哲理,在過去那個落後生產力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維繫,莊稼怎麼種,在老農心裡「門清」!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今天2月29日,算有九嗎?
    好了,不管那麼多了,反正今天是2月29日,不過,在農村曾聽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肉」,今天恰好是29日,那算有九嗎?今天我們簡單的討論一下!俗語,是流傳在農村比較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由於其通俗趣味性,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能夠傳承至今。生活在農村,對於老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倘若你問他今天幾號,他們可能不知道。倘若你問他今天初幾,他們肯定會明白。
  • 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三白是什麼?今年能遇上嗎?
    2020年轉眼就要過完了,而我們也馬上就要迎來庚子年的最後一個月臘月了,對於農民來說,臘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因為臘月的天氣狀況關乎著明年的收成,就比如下面這句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說的就是臘月的天氣和糧食收成之間的關係。
  • 數九天已經開始,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啥意思?
    導讀:數九天已經開始,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啥意思?現在每天早上氣溫很低,晴天裡夢看到地上一層厚厚的白霜,有水的地方能看到厚厚的冰凌,水塘中間沒有結冰的地方還能看到霧氣騰騰,數九寒天裡,早晚溫度很低,人們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 俗語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你怎麼看?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到底有什麼根據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惑一番。二月其實並非是指陽曆,而是指陰曆的二月,這便於中國傳統的節氣相對應。而所謂的「九」其實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數九。這個時間段包括從每年的冬至日開始,連續數九個九天,要是有一年的陽曆二月包括第9個九天,二月則就有「九」,如果不包括 ,那就是沒有「九」了。
  • 農村俗語「2月沒九,餓死豬狗」,什麼意思?來年2月有木有九?
    引言:鄉下俗語「二無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二月份有九月份嗎?冬季到了,又正式進入了數九寒天。有九九寒天九九八十一天的時候。至於何時開始數九,也是有很多說法的,一方面是認為冬至當天即開始數九,農村也有一句話叫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看字面意思,夏至三庚日開始進入三伏天。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什麼意思?與農業生產有啥關係?
    如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今年數九寒天的時間為2020年12月21日~2021年3月11日,一直到農曆正月二十八結束。那麼這句「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俗語,與數九寒天有什麼關係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句俗語是指農曆二月和數九寒天的時間差而產生的老說法。
  • 老諺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什麼道理?19年2月有「九」嗎?
    農村的老諺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道理?19年2月有「九」嗎?「數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農村老家的時候總能聽到家裡的老人冬天一直念叨,當數完十個九以後,冬天也就結束了,春天就正式的來到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從冬至開始數起,數完了八十一天以後,就可以開始下地幹活了,人們也就開始了一年的農耕生活。「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俗語就是人們結合數九而總結出來的俗語,如果一年在二月的時候,沒有九的話,那家裡的豬和狗就非常有可能會被餓死,形容來年的收成可能不太好。
  • 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含義呢?
    為了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首先要搞清楚「三白」的含義。「白」在這裡的意思是「大雪」,冬天只要下一場大雪,那麼到處都是白雪。三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一個虛數,也就是幾個虛數的意思。這個句子的字面意思是,臘月如果能下幾場大雪,那麼豬狗也能吃到小麥。也許在我們的觀念中,如果冬天下大雪,那麼農作物就會凍死。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假如臘月裡有雪,不僅可以澆灌土地,而且可以滋潤大地。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二九」是啥意思?聽聽專家怎麼說
    倘若一出現水澇旱災,便會對以種地為生的農民造成巨大衝擊。唐代詩人杜甫在《夏日嘆》中寫到過旱災的情況:「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在現代社會,人工降雨、滴灌技術、無土栽培、作物改良、南水北調等等各種各樣的現代科技,保證了農業的順利發展,出現大問題的可能性已經很低。這樣一比較,是不是古代人就完全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了呢?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 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今年啥時立春?
    導讀: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今年啥時立春?現在正值寒冬臘月,也是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隨著大寒的臨近,春節也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今年的大寒節氣恰逢臘八節,大寒和臘八是在同一天,臘八是固定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
  • 農村諺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為何意?憑此可看一年收成
    倘若一出現水澇旱災,便會對以種地為生的農民造成巨大衝擊。唐代詩人杜甫在《夏日嘆》中寫到過旱災的情況:「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在現代社會,人工降雨、滴灌技術、無土栽培、作物改良、南水北調等等各種各樣的現代科技,保證了農業的順利發展,出現大問題的可能性已經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