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清理「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在北京國貿上班的李磊最近發現,早高峰擁堵多了種新的表現形式:人行道上、地鐵出口密密麻麻的自行車橫亙面前。她經常需要「手動清障」,挪開共享單車,才能順利前行。

  李磊把這些歪斜在路邊的「路障」拍下來發了朋友圈,質問「這路還能走人嗎?」她的抱怨馬上引來上海、深圳、成都、昆明等地朋友的點讚,有關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過度投放」的吐槽從各大城市紛湧而來。

  隨著共享單車成為都市生活的必備品和單車市場白熱化競爭的持續發酵,觸手可得的單車服務也開始向城市管理髮起了挑戰。一時間,單車停放成為新的城市難題。

  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下發通知,暫停在本市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車。此前,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11個城市已暫停共享自行車新增投放,加強共享自行車總量調控和秩序管理。

  叫停共享單車的新車投放,原因是現有投放量已飽和。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7月,全國共有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近70家,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註冊人數超過1.3億人次,累計服務超過15億人次。這些自行車報廢之後形成的單車「垃圾山」也讓人擔憂。

  誰來清理堵在人行道和地鐵口「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李磊們」的質疑不僅是對政府與企業的追問,也關係著共享單車如何在便捷和負擔之間,平衡自身在城市中的角色。

  各地政策頻出,鼓勵為主,更須細則落地

  共享單車的規範發展及管理需要凝聚政府、企業、社會、承租人這幾個主體的共識,形成合力。記者梳理發現,各地共享單車政策幾乎都是圍繞「政府、企業、社會、承租人」幾個主體展開,明確規定了每個主體的職責以及企業的準入和退出機制。

  各地規定都涉及單車有序停放、車輛維護和更新、車輛總量調節、投訴和賠償渠道、個人信用制度建立以及消費者隱私這幾個已經出現的問題進行規定。其中,單車的有序停放方面需要政府、企業以及承租人共同擔責。車輛維護和更新方面,上海和杭州則實施單車3年強制報廢。

  企業一方作為市場主體,如何發揮自己角色的作用?大部分城市均指出要引導共享單車企業規範發展。以成都為例,今年初發布的《成都市關於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徵求意見稿)》顯示,共享單車屬於自行車分時租賃的企業經營活動,是市場行為,企業是共享單車投放和經營管理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應承擔共享單車運營管理的主體責任。

  以大數據為主的技術創新手段,亦被各地方政府的單車指導意見所提及。其中,鄭州市交通委就考慮用技術手段解決亂停亂放,比如,要求自行車公司將其營運數據與鄭州市城市數位化平臺對接,可協調城管、公安,劃出專門區域免費停放各種公共自行車。

  摩拜單車大數據分析顯示,北上廣深的共享單車數量已達供需平衡。下一步,共享單車進入新賽道,精細化、智能化運營是重點。此外,摩拜單車能夠實時監測每一輛單車的運行情況,並通過大數據分析實時調度車輛、平衡車輛供需。衛星精準定位和物聯網技術綜合運用,讓大數據平臺可以實時分析區域車輛分布和運行狀況,進一步調整供需平衡,最終達到智能化停放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規定中都指出,對承租人蓄意破壞、盜竊共享單車等行為、違反交通法規行為進行依法查處。針對兒童騎自行車的安全問題,昆明、上海則明確指出承租人需滿12周歲。

  總體來講,從各地的規定可以看出對共享單車這一新興行業的鼓勵。規定中對已出現的大多數問題進行了規範,對於共享單車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但是,規定的具體實施涉及多個主體,要真正讓政策走的通還需要更具體的實施方案。

  專家建議: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相結合

  共享單車亂停放問題的出現,是停車區域設置不足、單車企業維護不力和用戶隨意停放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機動車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輝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停車位沒有規劃,過街設施不方便,沒有停放區和禁停區,這就導致了一些共享單車就停放在馬路的一邊。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李俊慧則建議,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對不適宜停放的區域和路段,可制定負面清單實行禁停管理」,對於人流集中的場所,包括重要商業區域、公共運輸站點、交通樞紐、居住區、旅遊景區周邊等場所,應當施劃配套的自行車停車點位,方便用戶停放。

  「而對於平臺來說,要結合後臺數據,建立車輛停放淤積預警機制,並加大線下調度維護力度,結合用戶使用特點,在特定時間段內,加大特定區域內車輛逆向調度轉運,降低因淤積停放產生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風險發生。」 李俊慧說。

  對此,ofo聯合創始人楊品傑告訴人民網記者,ofo對於「負面清單」的方向也做了積極探索:不斷迭代軟硬體技術,積極配合試點電子圍欄技術,探索「正面清單+負面清單」的電子圍欄管理模式。「當前,我們在試驗正面清單(北京通州區、東城區等),現在也在部分地區開展『負面清單』試驗。」楊品傑說。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洪洋認為,要解決共享單車的潮汐現象和亂停亂放問題,需要多方共治。「政府應該加大一些停車設施的建設。對於不應停共享單車的地方,比如說地鐵口、消防通道、安全通道等,應該細化負面清單,在這些地方可以設置禁停區。在重要的通道上也可以設置禁停區。」

  同時,吳洪洋認為企業應加強運維管理,增加運維投入,及時對用戶進行引導和指導,對不規範停車的行為進行制止,「企業還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通過手機APP的提示,採用虛擬電子圍欄的方式,提示用戶哪裡是可以停,哪裡是不可以停。通過app的方式是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相應的有一些獎勵措施和懲罰措施。」 吳洪洋說。

  周文輝還建議,要加強媒體的呼籲,對使用者進行教育。對單車企業維護疏導車輛等沒有按規定的行為進行監督,甚至是對騎車人進行監督,納入個人信用檔案。

  借鑑國外經驗,推動自行車發展

  據了解,自行車在很多國家已經融入公共運輸,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在外國眾多自行車的管理經驗裡,首先政府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從對於企業、個人的幫扶、補貼,到法規的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府都扮演著推動自行車發展的重要角色。

  荷蘭在最近十幾年來致力於建設自行車停車場。荷蘭交通部對專用道的修建還制定了統一標準,規定公共運輸要與自行車交通設施連接,鼓勵火車和自行車交通銜接。此外,荷蘭還擁有完善的自行車指路系統,提供地點、距離、方向等信息,為騎車出行提供便利。

  法國巴黎市政府主持建設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總長為371公裡,擁有1750個站點和23600輛自行車。在舊城區,取消了6000個停車位,新增了118公裡自行車道。巴黎大部分道路均有護柱設計,可以有效防止小汽車停在人行道上,以方便行人和騎車人。值得一提的是,記者近日發現,北京城區也正在增加護柱設施,防止小汽車亂停亂放。

  英國倫敦目前正大力建設自行車道,甚至還提出了建設"自行車高速公路"的計劃,打算在高速公路上設置專門的自行車道,以鼓勵市民騎車到周邊城市旅行。

  德國則增設了自行車警察,維持自行車交通秩序,對違規者進行記錄、罰款及教育,並主持自行車駕照培訓考試工作。在德國,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接受自行車教育,要上30堂自行車課。

  同時,國外共享單車的經營模式比較多樣,並且因地制宜。國內新興的企業可以嘗試不同模式,進行模式創新,而不是單純複製ofo、摩拜等巨頭的經營模式。同時,這也給ofo、摩拜等巨頭進軍國外市場提供一些參考,應根據各國的不同情況調整自身的運營模式。 (夏曉倫 陳孟 陳宛鈺)

相關焦點

  • 北京繁華路段共享單車堆積如山,這口鍋到底誰來背?
    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大悅城附近的一片空地,堆放著百米長的共享單車山,這些車輛停放的密密麻麻,場面相當震撼。據悉,這些單車大多是由於亂停亂放以及隨意丟棄後被收繳,日復一日,便逐漸形成了這個堆放車輛的「墳墓」。
  • 共享單車變「共享廣告車」 昆明市民很反感
    近幾年來,更是纏上了城市裡的新生事物——共享單車。車筐、車架、智能鎖,甚至是座墊上,都能見到小廣告的蹤影。白紙、黃膠紙、噴漆,廣告的形式也多種多樣。近日,記者發現昆明多個共享單車集中停放點,發現單車上的小廣告「遍地開花」,共享單車一夜之間成了「共享廣告車」。對此,共享單車的企業表示苦不堪言,哈囉出行昆明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每天百名運維人員見到即刻清理,一天最多能清理上萬輛單車小廣告。
  • 消失的共享單車去哪兒了
    近日,位於成都的共享單車深度用戶小蔡向趣識財經透露:之前出門便能看到共享單車,去哪都方便,可是近期街道上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少,著實不便。 無獨有偶,有新聞報導,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多區域的共享單車莫名消失,哈囉單車則指出其有1200多輛共享單車被異常移動。 那麼,消失的共享單車去哪兒了?
  • 共享單車死灰復燃?不存在的
    因為每年冬天流感都會來,即便這次疫情結束,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對人群聚集甚至人與人接觸的敏感,會長期持續。」他對燃財經說。毫無疑問,疫情在客觀上凸顯了兩輪出行的必要性,但利好會持續嗎?疫情發生之前,這個行業發生的變化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漲價止損共享單車2019年最大的變化,毫無疑問是「變貴」。
  • 共享單車迷途
    青桔單車於今年4月份獲得超過10億美元融資,融資的金額主要用於共享電單車的擴大投放。截止10月份,青桔以訂單交易指數42.5位居中國共享電單車行業榜首。競爭對手在盈利能力強的共享電單車上加碼入局使哈囉無法像以往一樣安穩,而政策的不確定性則是一柄懸頂之劍。早在2017年,交通運輸部門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網際網路租賃共享電單車」。
  • 為共享單車亂停放開「猛藥良方」
    整治時間4月1日至4月30日整治範圍城區內各行政區和開發區,重點是對東西和南北兩大中軸線、一二環全段、朱宏路、科技路、灃惠南路、太華路等重點路段沿線及地鐵口、醫院、學校、旅遊景區周邊的共享單車進行集中整治。整治標準1.車體清潔消毒;2.規範停放秩序;3.破損單車清理。
  • 為什麼共享單車都沒有後座?
    如今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布滿了共享單車,上下班可以不用擠公交、近途也可解決打車難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和妹子一起閒逛,想想就安逸!共享單車不過也因此產生了問題,部分妹子或者部分人不會騎單車,這時你是否在想要是有個後座多好。
  • 被疫情喚醒的共享單車,2020年能翻身嗎?
    因為每年冬天流感都會來,即便這次疫情結束,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對人群聚集甚至人與人接觸的敏感,會長期持續。」他對燃財經說。毫無疑問,疫情在客觀上凸顯了兩輪出行的必要性,但利好會持續嗎?疫情發生之前,這個行業發生的變化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漲價止損共享單車2019年最大的變化,毫無疑問是「變貴」。
  • 聚投訴網友投訴哈囉出行:哈羅共享單車騎行受傷,霸王理賠誰來監督?
    王先生向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反映:「12月3日早上,騎單車因單車質量問題(掉鏈子)摔倒,客服進行了受理。從單車的保險公司取得了醫療費用的賠償後,對其他財產損失,進行了報損,共計約5000元。負責處理的客服編號8767王君。態度太差,不講道理,不給解釋,就這麼多錢。
  • 廢棄共享單車去哪兒了?廢品回收每噸賺上百元
    近期,記者獲悉,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出現了不少共享單車的零件公開販賣;而在一些區域,更有人悄然在路邊對這些年久失修、無人問津的共享單車進行著「廢品回收」……  倒閉只是開始:  共享單車被公開出售  乘著共享經濟風口的共享單車,從歷經資本狂熱追捧到倒閉潮襲來,相隔不過兩年時間。
  • 共享單車都要死了,哈囉哪來的勇氣?
    在ofo「生死不明」,摩拜「賣身求活」,共享單車「死得死,散得散」一地雞毛的局面下之下,哈囉卻活的十分滋潤,這著實不讓人驚訝。 哈囉,共享單車都要死了,哪裡來的勇氣? 共享單車的現狀:一地雞毛,三分天下 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可謂來也聲勢浩蕩,去也轟轟烈烈。
  • 新聞追蹤|「共享單車路障」已移除 懸吊的鋼絲繩已剪斷
    新民晚報訊(記者 王軍)昨天晚上,新民App刊登《「共享單車路障」橫停路中逾24小時 折斷的鋼絲繩也在半空懸了一整天》一文,報導了安遠路上一輛黃色共享單車「路障」橫停馬路中央,一股折斷的鋼絲繩懸吊半空,來往車輛緊急避讓,多車擋風玻璃和車身被劃傷。
  • 廈門篔簹湖撈出長滿貝殼的共享單車 「海瓜子」夠炒兩大盤
    ­  「這輛共享單車一定會火。」昨日,一輛特殊的共享單車照片在網上傳播,引來許多人的評論和關注。照片顯示,在廈門篔簹湖邊,這輛車身長滿貝殼的共享單車,看起來像得了嚴重的皮膚病,引人注目。林劍峰表示,如今大部分群眾覺悟都比較高,看到湖中有共享單車,都會及時地向有關部門反映。而一旦接到反映電話,篔簹湖的保潔人員就要及時前往清理。這種清理工作與湖面漂浮物的清理相比費時費力,大大提高了篔簹湖保潔的成本和難度。­  原因:違規騎行卻不願善後­  根據篔簹湖的管理規定,篔簹湖邊的遊步道是不允許自行車進入的。
  • 美團、青桔、哈囉共享單車「三國殺」,誰才是混戰最後的贏家?
    2015年,摩拜成立,兩個國內共享單車"第一代"巨頭的出現加速了國內共享單車戰爭的開始。在看到ofo和摩拜所獲得巨大的成功之後,2016年共享單車的熱度迅速達到的頂峰。據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有超過20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共存。此外,資本似乎也極為看好共享單車市場。僅2016年一年內,共享單車行業的融資額就超過了30億元。
  • 共享電單車信號離奇消失,長沙100餘輛共享電單車集體被棄臭水溝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琦)「我們也不知道這些共享電單車是從哪裡來的,但是好好的東西被這樣丟棄,實在是可惜了。」10月21日,記者接到群眾反映,稱有數十輛共享電單車被丟棄在長沙縣高沙社區一工地附近。在長沙縣高沙社區一工地附近,數十輛共享電單車被丟棄。
  • 共享電單車不等於共享單車,小遛黑科技助力停車規範化
    共享單車、電單車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更是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列為綠色產業重點發展。雖然共享單車、電單車帶來了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也帶來了"投放過量"和"亂停亂放"兩大問題,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亂停亂放這個問題,小遛共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一套有效可行的答案。
  • 蒙自共享電動單車大合集!小黃小綠小藍小橘小青你最pick誰?
    不到一年的時間蒙自的共享電單車隊伍越來越壯大最初只有小黃一家現在蒙自城區裡的共享電單車已經有5家了分別是覓馬出行、達億電單車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這5家共享電單車的騎行攻略趕緊來看看~01覓馬出行外號:小黃
  • 我國很火的共享單車,在朝鮮卻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麼原因?
    共享單車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剛推出的那兩年,由於運營機制還不夠完善,用的人並不是很多。而近兩年來,隨著運行制度的健全,共享單車在人群中的使用率越來越高,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一些騎著共享單車的人。不僅是我們了解到的中國和美國有共享單車,如今,共享單車業務已經推向整個國際,在朝鮮也有這樣的共享單車,朝鮮政府就在平壤投放了許多。但與國內不同的是,幾乎並沒有人會去使用。
  • 軟銀在日本加入共享單車大戰:所有自行車均可共享
    北京時間11月23日上午消息,軟銀將與Openstreet合作,在日本推出「Hello Cycling」物聯網單車共享系統。
  • 2018年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報告:31.3%乘坐公交的深圳人改騎共享單車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陳熊海)3月21日,摩拜單車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發布2018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預計,到2020年共享單車行業將創造714億元經濟產值;同時,共享單車市場趨於飽和,過度投放已成為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