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報告:31.3%乘坐公交的深圳人改騎共享單車

2021-01-09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陳熊海)3月21日,摩拜單車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發布2018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預計,到2020年共享單車行業將創造714億元經濟產值;同時,共享單車市場趨於飽和,過度投放已成為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難題。

  報告指出,共享單車出現前,自行車在我國城市出行中的佔比僅為5.5%,(小汽車佔比29.8%、公交+地鐵佔比31.2%);共享單車出現後,自行車出行佔比翻一番達到11.6%,(小汽車佔比26.6%,公交+地鐵佔比30.7%)為城市綠色出行體系的建設貢獻重要力量。

  在許多城市,共享單車已成為並行於公交巴士、地鐵的三大公共出行方式之一。以深圳為例,深圳地鐵1、4號線運量超出運能40%以上,共享單車的出現使得在原乘坐地鐵的用戶中有13.3%改為騎行共享單車,相當於降低地鐵日均出行量約69萬人次;在原乘坐公交的用戶中有31.3%改為騎行共享單車。

  報告指出,2016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資本的強勢入局,共享單車行業在2017年迎來爆發式增長。作為共享單車元年的2016年,全行業累計投放單車約200萬輛,覆蓋城市33個;到2017年上述兩個指標則大幅增長至2300萬輛、200個城市,漲幅分別達11.5倍和6倍,市場趨於飽和。

  從發展速度來看,共享單車行業成長速度遠超其他領域。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摩拜運營300天實現日訂單量突破2000萬,成長速度超網約車、外賣、電子商務等其他網際網路領域。

  與此同時,用戶騎行需求大幅增長。全行業累計註冊用戶從2016年的1886.4萬猛增至2017年的2.21億,漲幅達到9.7倍;用戶騎行總距離從2016年的25億公裡增長至2017年的299.47億公裡,漲幅約為10倍。

  報告指出,特別是2017年下半年以來,在大量資本的助推下,部分企業為了搶抓共享單車市場機遇,在不考慮短期盈利和城市規劃承受上限的情況下,片面追求投放數量和市場佔有率,造成部分區域單車分布密度過高。目前,國內主要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已趨於飽和,而許多未被投放的三四線城市同樣存在需求,國外市場更是充滿機遇。另一方面,市場競爭將由以量取勝的粗放式競爭模式向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的服務型競爭方向轉變。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迷途
    有媒體統計,在2019年下半年美團和青桔的電單車僅有上千輛,截止11月底則已經突破40萬輛,哈囉14萬輛,美團12萬輛,青桔接近14萬輛。電單車會戰長沙,這種感覺似乎讓人夢回始於2016年的共享單車大戰。2018年3月,摩拜和ofo還在一線城市爭奪地盤,彼時沒有踏板、還裝有腳蹬的哈囉助力車開始入駐長沙。
  • 共享單車死灰復燃?不存在的
    因為每年冬天流感都會來,即便這次疫情結束,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對人群聚集甚至人與人接觸的敏感,會長期持續。」他對燃財經說。毫無疑問,疫情在客觀上凸顯了兩輪出行的必要性,但利好會持續嗎?疫情發生之前,這個行業發生的變化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漲價止損共享單車2019年最大的變化,毫無疑問是「變貴」。
  • 消失的共享單車去哪兒了
    據有關媒體報導,從2016年開始,共享單車賽道不斷有新玩家入場,一度出現27家共享單車平臺湧現的場景。 隨著行業迭代加速,ofo及摩拜兩家企業脫穎而出,並進行更為激烈的融資戰與價格戰。 天眼查顯示,ofo僅在2016年就完成了4輪融資,其中C輪融資額達到1.3億美元,2017年又完成3輪融資,累計融資總額超21億美元,主要投資方有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等。
  • 被疫情喚醒的共享單車,2020年能翻身嗎?
    因為每年冬天流感都會來,即便這次疫情結束,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對人群聚集甚至人與人接觸的敏感,會長期持續。」他對燃財經說。毫無疑問,疫情在客觀上凸顯了兩輪出行的必要性,但利好會持續嗎?疫情發生之前,這個行業發生的變化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漲價止損共享單車2019年最大的變化,毫無疑問是「變貴」。
  • 共享單車背後問題湧現 「死結」如何解開?
    共享單車背後問題湧現 「死結」如何解開? 原標題:   4月6日,ofo小黃車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這是我國首個針對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騎行情況做的集中梳理和數據研究。
  • 哈囉出行:共享單車混戰的突圍者,如何做電單車業務?| 36氪專訪
    但這種競爭態勢不免讓人擔心:車輛過度投放,很可能造成資源浪費,重蹈ofo和摩拜等公司當年交戰的覆轍。 近日,哈囉出行單車事業部總經理褚軼群對36氪提到:「我們期望這個行業能夠吸取共享單車前期發展的經驗教訓。如果過度無序投放,不充分考慮城市的單位人口密度、GDP水平、出行距離、人口分布情況,會傷害行業在政府和城市中的形象。」
  • 共享單車都要死了,哈囉哪來的勇氣?
    至此哈囉出行擁有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網約計程車、專車、順風車、共享汽車等業務,成為一個業務全面開花的「完美」APP。 此外,近期哈囉出行還有一個讓人咂舌不已的消息爆出。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共享單車行業數據報告》顯示: 2018年2月份,ofo、摩拜、哈囉分別以50.89%、49.14%和5.64%的市場覆蓋率,成為國內共享單車行業的前三名。 於是,經過一番行業大洗牌之後,共享單車形成了摩拜、ofo、哈囉「三分天下」的格局。
  • 為什麼共享單車都沒有後座?
    如今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布滿了共享單車,上下班可以不用擠公交、近途也可解決打車難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和妹子一起閒逛,想想就安逸!共享單車不過也因此產生了問題,部分妹子或者部分人不會騎單車,這時你是否在想要是有個後座多好。
  • 誰來清理「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
    她經常需要「手動清障」,挪開共享單車,才能順利前行。  李磊把這些歪斜在路邊的「路障」拍下來發了朋友圈,質問「這路還能走人嗎?」她的抱怨馬上引來上海、深圳、成都、昆明等地朋友的點讚,有關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過度投放」的吐槽從各大城市紛湧而來。  隨著共享單車成為都市生活的必備品和單車市場白熱化競爭的持續發酵,觸手可得的單車服務也開始向城市管理髮起了挑戰。
  • 報告稱:共享單車累計騎行超5億公裡 相當於繞地球15000圈
    行業專家分析稱,該報告對透視我國城市慢行交通發展現狀、追蹤共享單車行業發展、推動智能綠色城市建設事業起到參考作用。  中青年佔共享單車騎行群體九成 30歲以下人群超過一半  報告顯示, 18~45歲人群成共享單車騎行的主力用戶,佔比接近90%,其中30歲及以下群體佔比達到55%,30~45歲佔比約35%。同時,在用戶男女比例分布中,不同的城市區分為了兩大派系。
  • 共享電單車不等於共享單車,小遛黑科技助力停車規範化
    前言: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對於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也提出了更為適宜的要求。共享單車、電單車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更是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列為綠色產業重點發展。
  • 廢棄共享單車去哪兒了?廢品回收每噸賺上百元
    乘著共享經濟風口的共享單車,從歷經資本狂熱追捧到倒閉潮襲來,相隔不過兩年時間。去年相繼有悟空單車、町町單車、3Vbike、小鳴單車、酷騎單車、小藍單車等玩家宣布退場,儘管後兩者被其他公司託管,但至今押金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2月7日,共享單車企業1號單車發布聲明稱,由於公司經營方向變化,即日起停運。這也是進入2018年後,行業內首個宣布退出的玩家。
  • 深圳將規範兒童使用共享單車:須滿12周歲,杜絕站立車前架
    深圳將規範兒童使用共享單車:須滿12周歲,杜絕站立車前架 新華網深圳2月23日消息,針對未成年人違規使用共享單車等情況,深圳交警近日聯合深圳市教育局及深圳各大共享單車企業共同制定《關於規範未成年人共享單車使用行為的聯合聲明
  • 共享單車死灰復燃,只可惜物是人非,龍頭已換!
    在經過一年多的打磨之後,青桔單車於2018年1月份在成都上線。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前後是我國共享單車打得最兇的時候。其實,滴滴早在2016年就入股小黃車ofo了,後續連跟數輪,直到2018年9月小黃車的最後一輪融資。前前後後滴滴在小黃車身上投了數億美元。
  • 土撥鼠公路自行車品牌析共享單車發展三大阻礙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用在共享單車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在發展的初期,共享單車如明星般耀眼,所到之處被聚光燈圍堵,共享單車仿佛有一種魔力,不僅吸引媒體的關注、用戶的興趣,同時還強烈吸引著更多投資人的目光。然而,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共享單車前期的風光便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寒冬景象。
  • 美團、青桔、哈囉共享單車「三國殺」,誰才是混戰最後的贏家?
    投稿來源:松果財經  在經歷了2017年、2018年的瘋狂之後,摩拜與ofo兩個共享單車雙雄已經灰飛煙滅,整個共享單車市場只留下了一地雞毛。  一場大戰過後,只剩一地炮灰  2014年3月26日,ofo成立,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共享單車企業,其初期僅在北大校園內供校內師生使用。憑藉著掃碼開鎖、無樁和電子鎖等新穎的設計迅速引起了熱議,共享單車的熱潮開始席捲全國,由此拉開了中國共享單車戰爭的序幕。
  • 「兩隻手」如何扶把 共享單車才能不「掉鏈子」
    共享單車從投放至今,已經從共享走到了共治的下半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在我看來,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只有良性互動,共享單車才能不『掉鏈子』。」最近有機構發布的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3月中旬,全國共享單車投放總量已超400萬輛,北上廣深四座城市投放量佔比已超70%。另有數據顯示,預計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000萬用戶規模。厲害了,我的小夥伴們!
  • 我國很火的共享單車,在朝鮮卻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麼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交通工具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整體結構逐年趨於完善。有時候出門坐公交不太方便,走路又太遠。共享單車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剛推出的那兩年,由於運營機制還不夠完善,用的人並不是很多。
  • 共享單車迎來換車潮:小黃撤離,大黃、小綠、小白登場
    這與 3 年前的瘋狂擴張形成強烈反差。2016 年,資本瘋狂湧入的背景下,以 ofo、摩拜為首的共享單車以投放換市場,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 " 攻佔 " 了諸多城市的主要道路。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市場湧現了 70 多家共享單車品牌。
  • 致那些與共享單車一起逝去的青春
    根據易觀千帆公布的數據,摩拜以APP形式最後留存的11月,月活僅剩266.2萬,為2017-2018年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被資本拋棄,早已成定局。  畢竟在賣身美團的兩年時間中,摩拜沒有為前者的營收和盈利帶來任何新的動力。王興不會承認自己斥資27億美元購入的是一枚雞肋,所以今年6月決定將橙色的摩拜單車刷上黃漆僅僅是一個統一集團品牌標識的合理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