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氣越來越熱了,一家子都喜歡吃點冰冰的食物。
冰西瓜、冰鎮啤酒、雪糕,吃點涼的才總算有點夏天的味道。
不過,盟主在這裡提醒各位寶媽,涼食雖然解暑,但是夏季冰箱卻很容易滋生一種致命細菌—— 李斯特菌 。
之前就有一條新聞,懷孕28周的準媽媽因為喝了在冰箱中未封口的牛奶,出現高熱、肌肉酸痛等症狀,結果不幸導致流產,在胎盤中分離出了李斯特菌。
這類新聞並不是個例,今年3月份的時候,美國還因為一批冷凍食物導致李斯特菌在美擴散,36例病例中30例需要住院、6例涉及孕婦並且有2例已經引發流產。
特別是嬰幼兒、孕婦、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最容易感染李斯特菌 。
致命殺手——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主要以食物為傳染媒介,算得上是食源性致命病原體的一霸。
李斯特菌可以在0℃-42℃的溫度區間橫行霸道,尤其它能在低溫環境下生長的特點(而且特別喜歡),讓冰箱成了李斯特菌生存的完美天堂。
當冰箱裡充滿了各種食材,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冷氣循環,冰箱的保鮮性也會跟著下降,給了李斯特菌野蠻生長的機會。
李斯特菌能在絕大多數的食物上生存很長時間,且殺傷力極強。比較健康的人,感染李斯特菌後,可能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但對於身體比較弱的人來說,就極其危險了。
易感者感染李斯特菌後會突然發熱,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腹瀉症狀,嚴重可引發敗血症、腦膜炎、孕婦流產,發病者的病死率高達30%!
這些食品更易感染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傳播廣泛、生存力強,許多食物都難逃李斯特菌的魔爪。
發生過李斯特菌汙染的食物包括:火腿、肉類熟食、午餐肉、肉醬、軟奶酪、海鮮、黃油、生蔬菜、冰激淋、牛奶等。
2014年丹麥就曾出現過毒香腸事件,該批香腸因為使用了受汙染的肉類,導致12人因為感染李斯特菌死亡。
2015年,美國藍鈴公司的冰激淋產品中也因為感染李斯特菌,導致8人生病、3人死亡。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還曾發布過一份檢測報告, 接近21%的冰激淋生產設施中都能檢測到李斯特菌的存在 。
李斯特菌不僅危害大,離我們的生活也非常之近,不免讓人感到害怕。
不過,要想對付李斯特菌,也並不是沒有辦法。
4個習慣遠離李斯特菌
1、定期清理冰箱
食材在冰箱待得越久,感染李斯特菌的風險就越大,所以購買食物的時候要合理消費。
清洗冰箱只需要用乾淨的水擦拭,避免使用冰箱清潔劑,以免汙染食物 。
擦乾後,可用70%濃度酒精擦拭冰箱隔板和內壁,李斯特菌在該濃度下5分鐘即會被殺死。
2、肉類不要反覆化凍
冷凍室的食物一旦在室溫下接觸到空氣,就會開始大量繁殖細菌,因為冰箱中的很多細菌都抗凍,所以再次冷凍也無法凍死。
所以,購買生肉類食品後,可以切小塊分開儲存,每次吃的時候拿出一塊解凍最好。
3、即食食物、肉類、剩飯剩菜充分加熱
從冰箱衝拿出的熟食品最好徹底加熱後在使用,避免意外發生。
在 60℃-70℃ 下持續加熱 5-20 分鐘,李斯特菌就會被殺死 。
4、生熟分開儲存
生熟食物一定要分開儲存,因為生食中往往存在細菌和寄生蟲,分開放可以防止交叉汙染,熟食建議放在冰箱上層,生食放在下層,這樣可以防止生食的汁水留到冰箱下層。
另外,寶寶最常吃的食物要特殊保存:
母乳:
母乳在常溫儲存最好不要超過3個小時,而且儘量放在陰涼處,餵過寶寶的母乳應該在2小時內扔掉;冷藏室存放不宜超過72小時,儘量把母乳存在在冷藏中部靠內的位置;冷凍區最多存放6個月,但奶質會受到大大影響。
化凍的母乳在室溫(15~19)下存放不宜超過2小時,且不能反覆冷凍。
配方奶:
開封後的配方奶適合放在通風、乾燥、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保存,不宜放在冰箱內保存,
因為冰箱屬於低溫密閉潮溼的小環境,極易使配方奶受潮、結塊、變質。
如果衝調好的配方奶沒有喝完,建議直接倒掉,如果剩的比較多,可以密封條件下在冰箱冷藏室儲存12小時,但應徹底加熱後食用。
輔食:
葉子菜泥(菠菜)建議現吃現做;根莖類菜泥(胡蘿蔔、土豆、蘆筍等)建議冷藏2天內吃完。
肉鬆需要炒得很乾,密封保存,冷藏7天內吃完。
蝦粉、香菇粉冷藏7天內吃完。
肉泥、高湯冷藏2天內吃完,冷凍7-10天內吃完。
外購的輔食一定要看好保質期,及時儲存;從冰箱中拿出的輔食,最好直接加熱解凍,避免常溫解凍滋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