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當媽後最不願意經歷的事情是什麼?那一定是「孩子生病」!這不,有鄭州寶媽剛經歷過一場皰疹性咽峽炎「大戰」,一周下來娃瘦了2斤,她瘦了5斤......
河南商報記者 熊卓甜/文
高燒、嘴裡長泡、哭鬧、拒食
讓家長操碎心
然然今年2歲,上周突然發起了高燒,皰疹從喉嚨深處蔓延到嘴唇,一吃東西就哭鬧,最後直接拒食。去醫院就診,醫生說是皰疹性咽峽炎,目前沒有特效藥,開了一些清熱解毒和霧化的藥之後就讓孩子回家了,並交代家長好好護理,捱過去。
然然媽說:「每天聽著孩子的哭鬧聲真是心疼,他沒辦法吃飯,我也跟著吃不進去。一周下來娃瘦了2斤,我瘦了5斤。」
不過然然媽也挺慶幸,她看症狀以為兒子得了手足口病,嚇得不輕。
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為什麼會誤以為是手足口病?
河南商報記者採訪到兩位兒科醫生,帶著大家了解一下皰疹性咽峽炎這個「磨人的兒科病」。
皰疹性咽峽炎是什麼?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特徵是孩子急起發燒,同時在咽喉等部位有暈斑或者皰疹,極具傳染性,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
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咽喉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嬰幼兒則表現為流涎、拒食、煩躁不安。有時伴頭痛、腹痛或肌痛,5歲以下小兒有1/4可伴發嘔吐。
河南省省立醫院兒內科副主任晁佔湖說,如果發現孩子發燒了,還伴有流口水、不愛吃飯的表現,家長就要警惕。要趕緊拿個小電筒看看孩子喉嚨有沒有皰疹或者暈斑,如果有,那孩子可能中招了。
不過晁佔湖表示,孩子發病通常是1-2周時間,愈後都很好,較往年相比,今年這個病稱不上高發,且患兒症狀比較輕,家長可以淡定一些,就是過程中孩子會高燒,喉嚨非常痛,孩子比較痛苦。
孩子一旦中招該怎麼辦?
醫生提醒應該做好這三點
1.不能去早教班、幼兒園等,要居家隔離,如果家裡有別的孩子,更要做好防護措施。
2.退燒。高燒是皰疹性咽峽炎的一個突出症狀,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明顯,家長可以配合西藥退燒藥幫孩子進行退燒。
3.補水。因為喉嚨有潰瘍面,孩子吃東西很痛,加上這個時候腸胃功能肯定是薄弱的,孩子本來就沒胃口,家長其實不需要強求,可以少量多次的哄喂。關鍵是要注意孩子水分的補充,否則燒也是很難退的。
值得注意的是,皰疹性咽峽炎目前沒有特效藥,因為是病毒感染,所以用抗生素沒有用,做好護理尤其重要。鄭州市中醫院兒科主任王曉燕說,可以適當吃點清熱解毒的藥物,如果喉嚨實在疼痛難忍,可以採用霧化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是「好兄弟」
據了解,很多家長一看孩子起皰疹就慌得不行,「這不是很像手足口病嗎?要怎麼區分呢?」
王曉燕給河南商報記者提供了一張表,家長可以對比以下症狀: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傳染性疾病,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兒童。兩者都是由腸道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定相關性,導致症狀與傳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專業醫療人員,非常容易誤診誤斷。
從病症上來說,皰疹性咽峽炎來勢猛烈,高熱抽搐的臨床表現往往讓家長先亂陣腳,但它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併發症與後遺症,但手足口病不然。總體來說,手足口病會更嚴重一些。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
對於如何預防?兩位醫生都提到了接種疫苗。
據了解,因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都是通過糞—口呼吸道傳染,且都是因腸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傳染病,所以預防方法也相似。
寶寶們可以接種EV71疫苗(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用於預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
晁佔湖稱,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6月齡-5歲,低齡兒童儘量在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程序(兩次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便儘早發揮保護作用。
除此之外,他還建議落實「五句真經」: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
最後提醒:凡出現發熱、感冒或呼吸道症狀,或發現孩子起了皰疹,應速去醫院就診,以便區分病種,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