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何意?現代人是否還需遵從?

2021-01-08 騰訊網

在古代社會,娶妻生子、生老病死是一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大事,一般來說,古代女子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男子為了給自己討一個好老婆,還會立下許多規矩,比如:年齡要處於妙齡,不可過大,性格一定要溫順,乖巧、懂事,為人要善良、孝順、賢惠,略通詩書,熟讀《女戒》、《女則》等。

總之,在男人一手遮天的古代社會,許多女子活成了男子所期待的樣子,就像畫框中的女人,被框得死死的。而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事,包括擁有最高權力的歷代帝王,縱使他們擁有各種稀有的資源和大量財富,仍舊沒辦法煉製出靈丹妙藥讓自己長生不老,更何況是大千世界的普通人呢?

有這麼一句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據說它總結了人生兩件大事的哲理,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圖片:妙齡女子劇照

一、生七不娶

古代社會存在很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女性不論是在出嫁前還是出嫁後都沒什麼話語權,因此婚姻對她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她們遇到了不好的夫家,還被休了,縱使她們再嫁,後半輩子也會受到他人的指指點點和潑髒水。

或許現代人會覺得難以理解,但這些不公平的行為確實真實發生在古代女子的身上,而且還被古人奉為人生準則。古語「生七不娶」指的是在成親後,女子只要觸犯七件事中的任何一件事,會被夫家所休。倘若還未出嫁的女子提前犯了這些事,很有可能沒辦法出嫁。接下來我們具體介紹一下這七件事分別是什麼。

圖片:女子被夫家休掉劇照

第一件事是無子這裡的「無子」指的不是沒有孩子,而是沒有兒子。為了能夠讓家族的血脈繁衍下去,古人無所不用其極,又是娶妾室生子,又是到親戚那去過繼兒子,如果還是生不出兒子,事情的嚴重性就上升到道德層面,男子沒有可以繼承香火的子嗣,就是對家中長輩的不孝。

而絕大多數古人都將生孩子當成是女子的事,女人完全淪為生育的工具,其實我們都知道,生男生女並不是靠天註定,而是具有科學依據的,男性帶來的染色體才是決定孩子是男是女的根本原因,然而古人並不知道這一點,他們認為生不出男孩就是女子的錯。

如果一個女子出嫁後一兩年內還生不出孩子,那麼男子就可以隨意納妾了,而女子沒有任何拒絕的權力,家族裡的長輩也只會站在男子那一頭。倘若女子嫁給一個冷血無情的人,那她的丈夫極有可能會以「無子無後」這種荒唐的理由將其休掉。總之,古代無子的女人下場都好不到哪去。

圖片:女子與兩個孩子劇照

接下來分別是淫蕩、口舌、偷盜以及不事姑舅。這四種都屬於女子本身在道德層面上的問題。古代女子最注重節操,哪怕是沒了丈夫,也要守住貞節牌坊,因此淫蕩是女子的大忌。如果女子與其他男子偷情並被發現,不僅會丟了自己和家族的顏面,嚴重的還可能被沉塘,休妻更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口舌」指的是一天到晚閒著沒事總愛亂嚼舌根的行為,有的時候,舌頭並不僅僅是幫助我們品嘗食物味道的器官,它還有可能成為一把中傷他人的利器。

我們在許多古裝劇中,會看到一群婦女圍坐在一起對他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有的時候還惡意詆毀他人,從來不會為自己說過的話感到愧疚。通常來說,這樣的女子會給自身以及家庭招致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這樣一來,她們也不會受到夫家的待見。

偷盜就不用多說了,不說娶媳婦,就單單交個朋友,也沒有人會願意和小偷做朋友。因為偷盜本身就是犯法的行為,不會有人以身涉險和有偷盜史的女子結婚。如果生活在法制森嚴的秦朝,小偷的家人說不定還要被連坐。

圖片:女子在一起對他人說三道四劇照

再來說說「妒忌」與「惡疾」前者十分常見,絕大多數人都會生出嫉妒之心,只不過有些人會將這種心思藏在心裡,但有些人則會肆無忌憚地表露無遺。

對於女子來說,如果她們真的深愛自己的丈夫,是不會允許丈夫愛其他女人或是與其他女人相處的。但男子納妾又是當時社會天經地義的事,因此縱使她們內心妒忌,卻只能藏在心裡,如果她們將不滿的情緒宣洩出來,很有可能被丈夫以「善妒」的罪名休掉,而此事一旦傳出去,再嫁就很難了。

最後是惡疾,人活在這世上,免不了會經歷生老病死,有些女子因為「惡疾」而被休著實冤枉,但在那個封建社會,任何人都別無選擇。

圖片:女子嫉妒丈夫三妻四妾劇照

二、暗九不過

下半句「暗九不過」裡的「九」指的是九的倍數,即「9、18、27、36」等等。而「暗九」指的是六十以上數字是九的倍數的年齡。

眾所周知,古代的醫療水平很差,古人的壽命也很短,能活到四、五十歲都算是高齡了。尤其是過了六十歲後,人們都在擔心自己能否繼續活下去。

「九」在古代具有豐富的含義,古人認為「九」代表著極限,和「九」有關的成語也一樣,比如「九五之尊」是用來形容皇帝的詞,皇帝高高在上,任何人都無法撼動他的地位。

因此,許多老人在過逢九的生日時,都不會辦得過於隆重,頂多在胸前佩戴一朵大紅花衝喜,因為逢九的年齡在古人看來就是命中的劫難,如果將壽宴辦得很隆重熱鬧,反而會招致諸多不如意。

圖片:老人過逢九的生日劇照

其實,這句古語主要揭示了古代關於生老病死、男婚女嫁的傳統觀念,也表達出古代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期盼。

追根究底,雖然俗語充斥著許多封建時代的不公和不合理,但這就是古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哪個男人不希望娶到一個溫柔善良、賢惠孝順的女子?哪個老人不希望自己能夠延年益壽,與子孫後代共享天倫之樂?

這只是那個時代的人對於他們心中美好事物的追求罷了,我們並沒有必要去抨擊這句俗語背後的思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非常幸運,正處於一個男女平等、開放自由、科學先進的社會。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老祖宗:「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 ;首先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很顯然跟婚姻嫁娶有關,說到婚姻之事,從古自今,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事情,更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而子女的婚姻是每個父母尤其看重的事情,畢竟婚姻好壞直接影響到子女一生的幸福。
  • 古人云:「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什麼意思?老祖宗傳下來的忌諱
    俗語是古人對人生經驗的簡短概括,精闢簡短有意思,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環境改變很多俗語在今人眼裡都有點摸不清其中的含義,在農村還是多見,其實俗語話糙理不糙,非常能體現老祖宗的智慧所在,今天要說的便是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
  • 俗語「男怕咳,女怕拉;生妻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人類思維的進化促進著文明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總結出人生的經驗與信條,口頭上一句直白的表達,卻能道出千年歷史的文化底蘊,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俗語」。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俗語說」怎樣怎樣的事,簡單明了的一句話便能概括整個所要表達的主題,這樣的「俗語」不勝枚舉,今天我們就要說一句俗語,「男怕咳,女怕拉;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表達是怎樣的意思呢?是真的有道理嗎?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裡面講究還真不少
    生活在農村的人經常從老人的口中聽到俗語,俗語是老祖宗的智慧總結,雖說句子簡單凝練,但其中蘊含著不俗的大道理,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呢?初讀這句話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很費解,不明白這句俗語要表達什麼意思,這句話就是指木匠做家具時候的一個講究,這句話出自明朝的工匠專著《魯班經》,流傳了千年,一直傳到了今天,從字面意思上看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就是說床的尺寸離不開「七」這個數字,棺材尺寸離不開「八」這個數字,桌子尺寸也就離不開「九」這個數字了。
  • 俗語:「好男有毛值千金,好女無毛旺三代」,是何意?
    茅盾:「我們這一輩人本來誰也不曾走過平坦的路,不過,摸索而碰瓷,跌倒了又爬起,迂迴而前進,這卻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經驗。」古代俗語的難以解讀所謂的俗語,其實就是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話語,這些總結成句的話語,大多帶有地方特色,同樣也有不少是古人在生活當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所以,如果不對古代的歷史有所了解的話,可能對於一些俗語就無法理解透徹,甚至連淺顯的含義都無法領會,還會對古人所總結出的俗語感到奇怪。
  • 被人誤解的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是何意?
    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讓人一看,有點莫名其妙,為什麼一個家庭不足七口,貓狗兩種只能選一,不能一起養呢?這句俗語為什麼與正常邏輯不符?「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之說,有一個邏輯關係讓人無法理解。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今年二月有九嗎?答案來了!
    在農村中關於數九和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二月有九嗎?這句俗語有道理嗎?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的意思是如果還沒到農曆二月數九就已經結束,那麼當年的收成便會很不好,家裡養的豬狗還會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今年數九結束的日期為2020年的3月11日,是農曆的二月十一,所以今年的二月有數九,今年的收成會很好。
  • 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是何意?蘊含老祖宗智慧
    什麼是仰頭女呢?就是那種說話都不敢大聲,走路都低著頭,生怕摔一跤的男人。娶妻不能娶仰頭女,嫁人不能嫁低頭漢,這是農村人對於婚姻觀念的一種普遍共識,為什麼這麼說呢? 仰頭女對於農村人來說是個什麼存在?如果再用更加通俗一點的話來解釋,那就是潑婦、悍婦。這種女人要是娶到家裡,那家裡還不得雞飛狗跳,矛盾重重。
  • 民間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啥意思?
    那為什麼民間的俗語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明明可以娶妻,為何不娶?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特別是到了宋朝以後,「生妻」逐漸就被人們認定為那些被休掉的女子,而且這類女子也逐漸被社會所拋棄,很難再嫁人。 之所以這麼說,無非是《大戴禮記》對古代女子婚姻禮法的「七出之條」所影響。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文/落葉城主的歷史課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浩瀚的歷史上也有許多有趣的俗語,它們運用諧音的方式,表達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某種事情的美好嚮往,就比如說結婚的時候,要在床上撒上紅棗,花生,桂圓,蓮子。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世間萬物就像一臺時刻運轉的機器,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運作,也沒有人可以猜到什麼時候可以停止。按照道家的說法,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規律,只有按照這個規律運作,才能達到所謂的陰陽調和。 這一點在民間俗語中也有所體現,雖然老百姓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卻用最樸素的行為,去不斷實踐這個規律。
  • 老祖宗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啥意思?還沒對象的注意了
    老祖宗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啥意思?還沒對象的注意了雖然現在婚姻自由,不用像過去那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家人們還是會幫助家中的小輩物色對象。畢竟小輩們年紀輕,見過的人少,長輩們怕他們上當受騙,和不靠譜的人結了婚一輩子都不會幸福。
  • 民間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道理?
    老祖宗們將這種思想貫穿於俗語中,目的就是想讓世人了解,生活中其實處處皆學問。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是木匠在打造不同類型家具時,必須要嚴格管控的尺寸。 雖然在現代社會中木匠的手藝,早已經被現代化機械所取代。但是純手工打造的家具,卻依然受到老百姓的追捧。
  • 俗語「鳳凰不入烏鴉陣,牛羊不入狐狸群」,何意?古人處世之道!
    而在過去由於社會生產力之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然而我們古人又是聰明無比的,在長期與自然爭鬥的過程當中,通過自身經歷從而總結出了應用於生活的語言文字,使得後人受用終生,這樣的語言叫做俗語。
  •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平時的一些言語交際中,通常會不可避免的用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簡練而形象化,能夠準確地表達出我們的意思。俗語,也叫常言,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使人們交流便利且具有趣味性,並且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 俗語:「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那個時候,「巫」即可代表一切,也可左右一切,許多「下層人」都把他們當作知識的權威而迷信和崇拜,他們所說出的話沒有人不相信。據稱,在原荒時代,我們的先民還比較愚鈍,頭腦非常簡單,當他們看見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氣候變化中風雨雷電等等)時,也會感到困惑不解,於是,便去「巫」求教。然而,「巫」也不懂這些,便隨意編造出各種理論,用以迷惑眾生。
  • 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男」,啥意思?
    而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就是很好的體現。 1 娶妻不娶仰頭女 「仰頭女」指的是那些仰著頭走路,一副趾高氣昂,看不起人的女人
  •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出自易經?含義讓人醒悟
    中國俗語文化博大精深,這些俗語都是古人根據自己多年的生活經驗以及智慧流傳下來的,經過好幾千年的發展與積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語言文化。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來看「豪不過三」,「豪」不僅指的是有錢,而且還有權勢,這句話是說,有錢有勢的家庭不會一直富有下去,一般不會超過三代人。
  • 俗語「七活八不活」,啥意思?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民間百姓同樣有高貴的品格和聰明的智慧,只是因為生存環境而不得不將畢生的經歷都用在農事上從而對事物的表達顯得更加口語化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直白的俗語就沒有內涵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古代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它不僅在民間有著不小的影響,就是廟堂之上的飽學之士也大多深信不疑。民間俗語不僅對農事生產高度總結,還對世間百態有著深刻的認識,就連生孩子也同樣有著獨特的經驗總結。
  • 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什麼意思?對快結婚的人幫助很大!
    其實,在婚姻這件事情上,還是可以聽從父母的意見,畢竟他們走過的路比我們吃的鹽還多,看人還是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標準。老祖宗給即將結婚的年輕人,留下過一句俗語,用於現在依然適用。這句俗語很簡單也很好理解,就是:「男不娶五,女不嫁六」,對於結過婚的人來說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