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七活八不活」,啥意思?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2021-01-16 古今三千事

說到農村文化總會有人覺得都是些難登大雅之堂的世俗文化,其實不然,民俗文化作為民間百姓的智慧體現,它充分地展示老百姓對世間萬物的深度思考和獨到見解。民間百姓同樣有高貴的品格和聰明的智慧,只是因為生存環境而不得不將畢生的經歷都用在農事上從而對事物的表達顯得更加口語化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直白的俗語就沒有內涵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古代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它不僅在民間有著不小的影響,就是廟堂之上的飽學之士也大多深信不疑。

民間俗語不僅對農事生產高度總結,還對世間百態有著深刻的認識,就連生孩子也同樣有著獨特的經驗總結。俗語「七活八不活」便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句,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是七月的早產兒容易養活而八月的早產兒則剛好相反。不過現代專家已經證明這種說法是缺少科學依據的。

因為人的發育過程是從胚胎開始隨著時間進行發育的,從精卵結合後到初具人形大致需要2個月左右,隨後就是各項器官的發育和各種功能的健全。大約7個月左右肺部發育開始具備呼吸功能,這決定著胎兒是否能夠存活的根本。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7個月的不一定能夠存活大多都是因為肺部發育還不健全,相比之下,七個月後的新生兒各項臟器大多都能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因此現在看來明顯大於七個月的新生兒更容易存活。

而這句俗語之所以能廣為流傳,主要還是民間百姓對生活的美好願景罷了。這個七月無論是按照現在的算法還是民間的算法都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前者算下來是28周,民間的則是30周左右,很明顯這段時間的新生兒生命力是沒有32-34周後的新生兒生命力頑強,這也意味著後者出生後的生命力更加頑強。由於出生所面臨的第一個難關就是能否正常呼吸,而不到34周的新生兒往往需要糖皮質激素對胎肺進行促進作用,相反超過34周的則不需這一措施,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二者的區別。

我們在理解古人這句「七活八不活」的俗語時,則需要置身當時的社會環境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民間俗語大多是老百姓通過觀察所得出的結論。而七月的新生兒外形弱小,由於沒有皮下脂肪全身血紅泛紫,乍看之下就很難存活,然而實際上七月存活下來的也不在少數。而八月的嬰兒看似足月的相差無幾,乍看之下應該不會有意外了,事實上相比之下,他又比足月的新生兒存活率低很多了。

所以古人這句話的理解應當是「七月的新生兒看上去帶不活,事實上還是一些能夠帶活的,而八月的早產兒看似很容易帶活的卻往往有部分帶不活的」,而如今在醫院中即便是孕婦有些小的意外無法足月分娩的時候,醫生往往也會視情況而儘量拖到八月後,也就是能夠拖到八月的絕不會在七月,這也充分的說明的越接近足月對新生兒越有利。

相關焦點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而我國民間一直以來都流傳著很多老話,以各種形式被人們口耳相傳,比如一些兒歌、歇後語、俗語、諺語等,而這些老話包羅萬象,包括天文地理、人性判斷等,都是古人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而古人的智慧流傳至今,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對後世長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很多老話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老祖宗:「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農村俗語:「竹子開花,棄捨丟家」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很多俗語,有些俗語的確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值得代代傳承下去的;而有些俗語卻僅僅是根據個例「臆造出來的經驗」,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甚至,還充斥了一定的迷信色彩,是不能夠繼續傳承的。
  • 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這些俗語是古人通過時間或者長時間的觀察得來的經驗或者是規律,尤其極大的概率性。雖然現在看似都是有著一定的迷信色彩的,但是細細研究,不難發現蘊含著很多道理的。一、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意思是說女人的手指頭如果比較短,就說明家庭生活比較富裕,不缺少吃的和穿的。從手相怎麼能看出人的家庭生活呢?千百年來在農村中就會流傳著一些關於人的長相,和生活狀況相關聯的老話俗語什麼的。其實這是人們長期留心觀察生活的結果,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的。
  • 在農村,俗語「吃十穿八,賭半嫖空」,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因此,每當茶餘飯後,每當夕陽西下時,俗語也成了大家閒談時的談資,然而,社會經濟的發展,價值觀以及科技不斷的進步,俗語的認知也悄然發生變化。因此,探討俗語的含義更需將其放置在合適的環境中。曾聽農村老人說,「吃十穿八,賭半嫖空」,這句俗語啥意思呢?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討論一下!
  • 俗語「男人怕水蛇腰,女人怕小噘嘴」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是農村特有的一種文化,有的俗語非常好理解,看字面意思就能明白背後的道理,但有的俗語看字面意思卻讓人很不理解,比如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句俗語。水蛇腰是女人希望擁有的身材,為什麼會有男人是水蛇腰呢?女人生氣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噘嘴,這樣看起來也非常可愛,但古人卻認為這是不好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俗語「男人怕水蛇腰,女人怕小噘嘴」啥意思?有道理嗎?水蛇腰一方面指的是男人站立的姿勢,腦袋向前傾,細細的腰往前凸,人們認為男人若是這樣的站立姿勢,就代表肝不好。
  • 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莊子曾言道:「睡下可起,為生,不可起,為死。如此,是大恐怖」,自呱呱落地之始,死亡便伴隨著人的成長直到最後迎接死亡,儘管這一過程是必然,但大多數人是無法接受的。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衣食住行是人的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尤其是在過去那種非常貧窮的偏僻農村裡,人們世世代代更是渴望能夠過上溫飽不愁,衣食無憂的日子。為此,千百年來在農村中就會流傳著一些關於人的長相,和生活狀況相關聯的老話俗語什麼的。那麼,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
  • 「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其實,農村俗語如果死摳字面的意思,就會偏離俗語的真實用意,很難理解俗語想要給人們講明的道理。「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此句俗與其他的俗語類似,採用一種比喻的手法,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男人不能只寄希望於種別人的「耕地」,或者依靠別人種的「耕地」生活。娶妻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能娶他人之妻,也就是有夫之婦,到頭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有許多帝王更是喜歡以《易經》的內容來擬定年號。如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公元265年登基後,就以「鹹寧」作為年號,而該詞的出處正是《周易》,——「首出庶物,萬國鹹寧」。鹹通都,寧便是安寧。 萬國鹹寧,也就是天下安寧太平之意。還有一位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皇帝——隋煬帝楊廣,他也曾經取用過《易經》中的「大業」一業作年號。寓意建立大功業、大事業的意思。
  • 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從古代就在民間廣泛流傳。有些農村俗語到現在也在農村流傳著,我們國家同樣有著千千萬萬的農村俗語,涉及的領域範圍也特別的廣泛,有預示天氣的、有預示未來的、有預示人情世故的等等。雖說聽起來像是農村一些舊思想,甚至像是迷信。這些俗語都是古人通過代代相傳總結出來的經驗得出來的。但不可否認有些俗語在現在也一樣的受用。今天小編就一起跟大家聊一句農村俗語,這俗語小編小時候也經常聽爺爺和村裡的老人們說過。
  • 俗話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全民閱歷史我們國家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些俗語雖然難登大雅之堂,卻也是老祖宗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就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古時候木匠就非常注重這句話,打造的器具也大多是照著這個來的。
  • 俗語「藥渣不倒低,問病不過午」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特別是俗語,涉及廣泛,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柴米油鹽。初涉俗語時,往往為俗語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知道什麼意思,其實細細揣摩分析後,才知道其中蘊含的道理。如下面這則俗語「藥渣不倒低,問病不過午」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是什麼意思?古人講究有道理嗎
    俗語就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也是明見文化的活化石,語言短小精悍,蘊含著古人的思想智慧。在先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些俗語一直流傳至今。俗語的種類很多,有關於物候有關於人情世故的,無論何種類型,總折射出古人做人的智慧。今天咱們一起說下「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咱們一起看看吧!
  • 在農村,俗語「墳後有坑絕人丁,白虎垂頭少男愁」,啥意思?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墳後有坑絕人丁,白虎垂頭少男愁」,啥意思?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的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不斷發展的科技文化中,很多農村固有的傳統也在不斷地適應著新時期而變化!其中,喪葬習俗也在移風易俗中,逐漸的摒棄落後習俗,為農民減負不少!
  • 「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不娶活漢妻」,有啥道理?
    「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不娶活漢妻」,有啥道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語充滿意味深長,成語更是我們漢語的精髓!所以也是我國數與眾多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俗語兒,這就屬於寧讓狗咬,別讓鵝豚寧願窮死不取活旱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有錢難買天降雨,雨雪臨墳出貴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所以說,下不下雨並不是人類能夠掌控的。如果深挖這句話的含義,和喪葬還有些關係。在古代,人們死了要舉辦葬禮,需要抬棺舉辦儀式,有很多講究。其中一個講究是不能讓棺材落地,一旦落了地,棺材就要埋在這個地方。如果降了雨雪,葬禮就會受到影響,如果是正趕上出殯,雨雪則是吉祥的徵兆。
  • 老祖宗說:「豬七,狗八,羊對中」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中,寫作中,交談中無不應用到俗語,而恰當地運用俗語,還能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真是「行行有狀元,處處有能人」吖,咱村的小李沒啥文化,但是種菜卻能吃得了那苦,受得了那累,現在承包一百多個大棚,年收入估摸著有個幾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