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江湖傳說的九頭鳥還是家裡後院的安娜蜂鳥?

2020-10-25 Edward的雙城記

網絡真是一個神奇的江湖!2018年的這個時候,在溫哥華看油管。有一段視頻,說有十幾位攝影師,耗時62天在湖北尋到了九頭鳥。幾乎同時,在某公眾號上也看到了同一內容文章。


這就是視頻和公眾號的江湖裡傳說的九頭鳥。說九頭鳥是因為頭部顏色會有九種變化。老婆說這哪是什么九頭鳥,不就是我們後院裡的蜂鳥嗎?


這是後院裡用手機拍到的蜂鳥。

在驚嘆網絡這個江湖的神奇同時,也開始對這種只有兩節小手指大小的微型鳥類產生了興趣。第一步是去家對面的「加拿大輪胎」五金店買了一個蜂鳥餵食器。


這是店裡的各種蜂鳥餵食器。


這是手機拍攝的蜂鳥餵食器放在院子裡的狀況。按照說明,用一份砂糖加四份開水,融化冷卻後灌在餵食器裡。用開水是因為要蒸發掉自來水中的氯。蜂鳥味覺非常靈敏,糖水中如果有殘餘的氯就不會光顧。等了差不多三四天,蜂鳥開始光臨了。

在網上查了一下資料,知道這種蜂鳥叫安娜蜂鳥,是溫哥華的市鳥,也是溫哥華的常見鳥類。安娜蜂鳥背部羽毛呈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雄性蜂鳥頭部羽毛隨著轉動,會在光線中折射,不斷由紅色和褐色之間變化。也許這就是所謂九頭鳥的來歷吧。其實自然界所有種類的蜂鳥只出產於美洲,其他地域沒有,包括中國。鳥類學家說是因為蜂鳥太小,不可能作長距離跨洋連續飛行。湖北可能有九頭鳥,但絕不會有蜂鳥。


當然靠手機是拍不好蜂鳥的。於是拿出相機,裝上焦距70-300毫米鏡頭,在客廳裡後院門後蹲守。拍攝蜂鳥這麼小的鳥類比想像中要困難的多。經過一段時間跟小東西比拼耐心和鬥智鬥勇之後,又覺得比想像中容易的多。

首先確定一個距離,蜂鳥餵食器放在兩米開外。開始沒用腳架。等來了蜂鳥,但一端起相機蜂鳥立即飛走。放下相機它就飛來。最後只能架上腳架守株待兔。幾天以後蜂鳥覺得我並不構成威脅,開始無視相機鏡頭了。於是再得寸進尺,把蜂鳥餵食器移近到了一米左右。如上圖。



一段時間下來感覺效果不錯。



但接下來新的問題出現了。蜂鳥不但無視我,而且經常停在餵食器架子上不走了,甚至打起了瞌睡。飛鳥變成了呆鳥。一不做二不休,拿剪刀把餵食器出糖口下的站立架給剪掉了。再把四個出糖口前後的兩個給封住,只留左右兩個。餵食器前蜂鳥再無站立之地了,只能像吸食花蜜一樣,在飛行中吸食。



蜂鳥雖小,但在吸食糖漿的前後間隔會有一兩秒鐘的懸停。這時候只要同時摁住後鍵對焦鍵和快門,一排機槍橫掃,成功率還是不小的。

隨著天氣漸冷,各種花卉開始凋零。蜂鳥的主食花蜜也開始稀缺。餵食器的糖水也從點心變成了主食。


蜂鳥是領地意識非常強的鳥類,後院裡開始了追逐打鬥。


溫哥華也開始進入了冬天的雨季。不管颳風下雨,蜂鳥每天來此打卡。基本上一刻鐘就會吸食一次,然後站在附近守候。



天空飄起雪花,蜂鳥卻開始長胖了。進入冬季安娜蜂鳥會拼命進食,儲存脂肪,以抵禦嚴寒和可能的飢餓。


在一月份的大雪中,野外似乎已經沒有可進食的花蜜。餵食器可能是他們最後的食堂。溫哥華的冬天雖然很少有天寒地凍的日子,但在這種被白雪覆蓋的天氣裡,蜂鳥像蒼蠅一樣圍著被凍住的餵食器亂轉,令人動容。一早起來馬上換上新鮮的糖水。看著小小鳥吃飽喝足才放下心來。

安娜蜂鳥原產於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在20世紀初也只出現在加利福尼亞地區。隨著人口增加,在外來植物比如桉樹,以及觀賞花卉的大規模種植下,蜂鳥的食物大大增加。桉樹雖然沒有花蜜,但會分泌桉糖。於是安娜蜂鳥的種群開始向北方遷徙和蔓延。據說蜂鳥餵食器也起到了作用。在溫哥華很多公園裡都能看到各種蜂鳥餵食器。


這是維基百科上的安娜蜂鳥的活動區域。綠色的是越冬範圍。藍色的是繁殖和越冬範圍。安娜蜂鳥是所有蜂鳥中生活在最北方的蜂鳥,圖中看出安娜蜂鳥的越冬和繁殖地最北已經到達了阿拉斯加南部。不同於很多種類蜂鳥是遷徙的候鳥,安娜蜂鳥是留鳥,保有量估計有兩百萬隻,不是瀕危物種,是常見鳥類。不引起注目,是因為體型小巧,難以發現。蜂鳥雖小,不但五臟俱全,而且肌肉發達。蜂鳥的胸肌由一種叫做「糖酵解纖維」構成,能高速運動。安娜蜂鳥體重只有不足六克,屬於中型蜂鳥。從體型上來說,它是世界上飛行最快速的鳥類。心臟跳動隨著飛行的距離而變動,最多有每分鐘800跳。每天要吃體重兩倍的食物。壽命估計有五年以上。有紀錄在人工環境中,一隻安娜蜂鳥活了8年。安娜蜂鳥在自然界鮮有天敵,一是因為非常靈活,懸停機動不是其他鳥類所能及的。二來可能真沒什麼肉。對蜂鳥最大的威脅就是自然環境。

從網絡上九頭鳥顯而易見的虛假傳說開始,激起了我對安娜蜂鳥的興趣。江湖不是只有傳說。





這是我列印製作的安娜蜂鳥畫框。掛在家裡也是一種興趣的釋放和展示。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的九頭鳥,在神農架現身,難道神話傳說並非虛構?
    《山海經》是一部古老的志怪古籍,因為其記載的都是神話傳說、異獸,所以一直不被當作正史看待。司馬遷看過《山海經》後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古人對鳥有著莫名的崇拜精神,往往會將鳥神化,像是中國神話當中的鳳凰,就被證實為紅腹錦雞,那麼聳人聽聞的九頭鳥又是什麼鳥呢?
  • 九頭鳥與湖北佬
    其實,即使沒有2020,江湖上也一直有湖北的傳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有些人對湖北人忌憚,也有人喜歡湖北人,不管如何,我們還是要搞清楚江湖的傳說到底是什麼涵義。傳說,楚人以九頭鳥為圖騰,九頭鳥的傳說也來自於楚地,地理與文化結合也合情合理。
  •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是貶義還是褒義?張居正:別罵我
    楚國也有自己的神獸圖騰—九頭鳳,是傳說中的一種神鳥,出自《山海經·大荒北經》,書中介紹九頭鳥的形象是有10個脖子,九個頭,人面鳥身,稱為九鳳。這樣九頭鳥和湖北佬就有了聯繫,都是來源楚國。在古代看見圖騰九頭鳥大家就知道是楚國,今湖北。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民間慢慢的可能就形成了這句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的俗語。
  • ——揭開朋友圈瘋傳的「九頭鳥」、「變臉鳥」真相
    它就是「九頭鳥」?能看到它簡直三生有幸啊!可是,如果徐老師告訴你,這配文根本就是騙人的……啊?!……不信?且看——配文裡說,鳥兒是在湖北建始花坪被拍到的,可在其他版本裡,它卻是在印度、福建武平、浙江麗水、廣西隆安……被拍到的,而且尷尬的是,除了地點不一樣,其他內容完全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哎,每次都是「十幾位攝影家,用了62天才終於拍到……」它的名字估計也是編出來噠,除了叫「九頭鳥」、「變臉鳥」,還被叫過「顏色隱秘鳥」和「煙色飲蜜鳥」(明顯就是在傳抄過程中被抄錯了嘛)!
  • 朋友圈裡瘋傳的「變臉鳥」 其實就是常見蜂鳥
    會變臉的小鳥攻佔朋友圈「這是在湖北省建始縣花坪拍到的非常珍貴、難得一見的「九頭鳥」。十幾位攝影家,用了62天才拍到此視頻。九頭鳥至少可以變九種頭臉,像極了川劇的絕活變臉。扱其珍貴,請大家欣賞!這就是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來源!」
  • 鳳凰是九頭鳥還是五彩鳥?(圖文版)
    鬼車鳥,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能為災咎。故聞之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身圓如箕,十脰(脖子)環簇,其頭有九,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齊東野語》這裡看到九頭鳥滴血成災。連鬼車的聲音都有描述,是類似「十八翼霍霍競進」。這種鳥到底兇到什麼地步?
  • 李天飛講西遊第七十四講:九頭鳥可能是貓頭鷹?
    (此段子源自網絡,未經證實)見過九頭鳥的人九頭鳥只生活在傳說中,然而翻一翻古書就會發現,還真有人打到過,當然恐怕只是傳聞。第一次就是宋朝淳熙年間(1174-1189年),長沙的地方官李壽翁就抓到過一隻。
  • 像鳥、像蜂又像蝶 是「蜂鳥」還是「蜂鳥鷹蛾」?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蜂鳥嗎?亞洲蜂鳥。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攝林先生家住市區,11月3日那天,他帶著家人前往黃坦硐遊玩。正當一人行道過一處野花叢時,看見花叢中飛著一隻「鳥」,長長的喙管在花蕊中一伸一縮,背部土黃和褐色相間,和小鳥一樣的尾翼不停地擺動,發出清晰的嗡嗡聲。
  • 鳳: 鳳凰是九頭鳥還是五彩鳥? | W.talk《萬物說》No.29
    鬼車鳥,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能為災咎。故聞之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身圓如箕,十脰(脖子)環簇,其頭有九,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齊東野語》這裡看到九頭鳥滴血成災。連鬼車的聲音都有描述,是類似「十八翼霍霍競進」。鬼車,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
  • 神奇的蜂鳥
    4.也因為體型小,翅膀拍打頻率高,所以能量消耗大,據說蜂鳥兩小時不進食就可能夭折。,於是我就萌生了拍蜂鳥的念頭。為此,我下重金入貨一隻蜂鳥餵食器,掛在後院,然後在餵食器中注入蜂蜜水,就開始「守株待兔」……
  •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真實的含義是什麼?
    不過,在周人的傳說中,九頭鳳凰的命運較為坎坷:傳說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紀很小,因此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輔政。周公輔政期間,當時的這種鳳凰是十個頭。 而也由此,周人起初為抹黑楚人而產生的「九頭鳳凰」神話,也得以在漢朝全境流傳,以至於在漢朝的民間故事裡,「九頭鳳凰」也隨之轉化成「九頭鳥」,變成了一種專門靠吸食小孩靈魂的惡鳥。
  • 歷數動物之最:蜂鳥快過戰鬥機時速超2千公裡
    安娜蜂鳥俯衝到地面附近時,所承受的重力大約是地球引力的9倍  速度最快:安娜蜂鳥  美國加州科學家發現,安娜蜂鳥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動物。科學家指出,安娜蜂鳥只有12釐米長,一輛福特嘉年華轎車的長度約396釐米,如果安娜蜂鳥和後者一樣長的話,那麼它的速度將達到每小時2100公裡,幾乎是音速的兩倍。  如果採用每秒速度和身體長度之比來比較的話,一架戰鬥機的每秒速度體長比為150(即每秒鐘戰鬥機飛過的距離等於飛機長度的150倍),太空梭是207,而安娜蜂鳥俯衝時這一數字高達383。
  • 雙頭鳥與九頭鳥
    九頭鳥和雙頭鳥 孫興和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聽說這句話應該是改革開放以後,並且是第二回聽一鳥多頭的故事。頭一回是小學時看的一則出自甘肅民間故事集巜金玉鳳凰》的故事,忘記了故事名,只記得主人公是個雙頭鳥。相同之處兩鳥皆非常鳥,不同之處鳥頭的個數存在差異。至於一為九一為雙可能緣自兩地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相差懸殊吧!
  • 蜂鳥"手速"可達100次/秒 構造堪稱奇蹟
    當螺旋盤呈現逼進的假象時,蜂鳥會切換到「倒檔模式」,鳥喙從汲水器中滑出。圖中的實驗對象是一隻安娜蜂鳥,這種蜂鳥原產南美洲,以色彩亮麗的羽毛而知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觀察安娜蜂鳥在不同圖案環境下的飛行姿態了解蜂鳥如何處理飛掠眼旁的景色。
  • 對蜂鳥的相關介紹
    蜂鳥是美洲原產的鳥類,構成了蜂鳥科的生物科。它們是最小的鳥類之一,大多數物種的長度為7.5-13釐米(3-5英寸)。事實上,現存最小的鳥類是一隻蜂鳥,5釐米(2.0英寸)的蜜蜂蜂鳥體重不到2.0克。它們被稱為蜂鳥,因為它們的毆打翅膀產生的嗡嗡聲在高頻下可以聽到人類聽到的聲音。
  • 大雨中蜂鳥改變姿勢保持飛行
    蜂鳥可謂鳥類家族中的雜技演員——它們每秒鐘至少拍打翅膀45次,並且能夠盤旋著前進、後退,甚至倒置。 然而,蜂鳥的空中行動非常消耗能量,因此它們每天至少要大吃大喝一次花蜜,即便在惡劣的天氣中也是如此,否則這種小鳥便會死去。
  • 非常珍貴、難得一見的「九頭鳥」.十幾位攝影家,用了62天才拍到此視頻.
    【紐西蘭生活網 nzlifenz.com】這是一隻雄性安娜的蜂鳥(Anna’s Hummingbird),是北美西海岸最常見
  • 揭秘大自然神秘的6個未解之謎,九頭鳥之謎你知道嗎?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湖光巖裡就陸續有了湖怪的傳言,很多人在那裡看見了一個形體巨大的生物,就像傳說中的天池水怪一樣,人們議論紛紛,在湖光巖裡也有一個神秘的水怪存在。2、天上九頭鳥之謎你知道嗎?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