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笪莉萍)隨著吉利控股集團對華普汽車定位及結構的調整,相關高管人員也陸續任命到崗,原吉利「幹將」紛紛空降上海,掌管上海華普和帝華公司的整車業務。業界認為,此舉將有助于吉利汽車控股集團更有效地掌控上海華普。
事實上,作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兩大汽車品牌,吉利定位低端,華普則定位中高端,但隨著吉利產品的不斷向上「突圍」,兩品牌的衝突越來越明顯。而與吉利這兩年的迅猛發展相比,華普汽車的發展遠遠落後。2006年,吉利品牌銷售了17萬多輛,而華普品牌僅銷售3萬餘輛。
為此,去年底,李書福決定將獨立運營的上海華普汽車改名為「吉利上海基地」,下設六個責任利潤中心,2個整車基地、1個發動機公司、2個銷售公司、1個汽車研究院,並分別委任經理人擔任負責人。此前獨攬大權的上海華普董事長徐剛也從「承包人」變身「職業經理人」,留任上海華普汽車公司董事長一職。
根據吉利控股集團董事會近日的決定,六大責任利潤中心的核心整車業務,上海華普汽車公司總經理和帝華公司籌備組組長將由吉利老將,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香港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金良負責,他同時還擔當吉利上海基地經管會負責人;原吉利研究院院長餘衛擔任上海華普國潤汽車公司總經理。
對此,吉利控股集團新聞發言人昨日發表評論稱,作此調整是出於劉金良和餘衛在吉利汽車工作期間積累的豐富的銷售、服務以及研發等工作經驗。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吉利高管掌印華普也是吉利控股集團收回華普經營權的一個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