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只是文字嗎?能倒背如流就能解脫嗎?看看它正確的含義「上」

2021-01-08 蓮花又再開

首先學佛之人應該知道佛經是幹什麼用的

佛經是幹什麼用的?有一些人始終有錯誤理解了,首先佛經是啟發你智慧本性的知識,好像開門的鑰匙。但它不是本性或佛性。你是需要通過它來了解你本性的,但它可不是你的本性。佛經亦記載過文字,不能代表佛性。能了解本性的人,知道語言或文字不能真實代表本性。因為人總會有邊見和固有的思維,來去錯誤的理解話語和文字,所以佛祖把正眼法藏傳於真正懂得本性只有一個微笑而不語的迦葉尊者。但為了啟發世人佛陀用了不同的說法和比喻。想通過這些說教來讓你明白自己的心性。

佛法不是應試考試,即便你能倒背如流,如果還是沒理解什麼是佛法的本意,那你不還是一個門外漢嗎?或者像某些人口中的只在乎外相的所謂的外道,如果你學者佛法卻不了解法意,只在乎經文的字詞。那你是不是一個只在乎外相的人呢?佛也曾說過不以外相見如來。佛陀的意思是覺悟者,什麼是覺悟者就是真實了解自己的人。

什麼是真實的了解你自己呢?佛是通過反觀內心,知道自己心性的。並沒有文字的指導,一切的外在的詞語和物體代表不了佛性。佛經也是通過說教和比喻,讓你自己琢磨自性的。如果佛經上的文字就是法性,那只要背過是不是都是佛呢?引經據典可以但請真實的理解法性再引經據典,而不要片面地拿出一段來去說事。

什麼是佛法?為何有不同

什麼是佛法?佛法就是讓你擺脫煩惱,成為一個有智慧覺悟的人。這因該是某些號稱懂佛法之人,能夠理解的吧。那好既然佛法的本質是讓你擺脫煩惱獲得自在成為一個智者。那你就應該知道,煩惱從何而來,如何斷除。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還談什麼懂佛法,只知道佛經的文字連為什麼這樣做都不知道,那還談你是什麼智者,你不過只是鸚鵡學舌,根本不知道經的含義。

既然看經書,那應該知道維摩詰經中的論述,眾香國的菩薩,聽都沒聽說過這樣的法,前所未聞。維摩詰菩薩回答說此國土中的眾生,頑固而桀驁不馴,難以教化,所以世尊便以強硬的說法教育制服他們。便對他們說三種惡道的艱難,說殺害生命,便遭殺生惡報,說偷盜搶劫,便遭不與取得惡報,說有男盜女娼行為,便遭邪淫的惡報。說若毀失戒律,便遭毀禁的惡報等等。一直到所有這些不同的說法,都是因為人心桀驁而難以教化,好比猿猴,浮躁不安,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控制其心意,才能調伏。這是摘自備受佛祖推崇的維摩詰經中的論述。

佛法的核心【智慧】

什麼是佛法的核心,不是文字不是所謂的各種條條框框,沒有別的就是智慧。什麼是智慧?智慧就是知道煩惱是怎麼來的,怎麼才能沒有煩惱。首先你自己思維一下你自己的心是什麼樣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一念。它是有嗎?好像是沒有,因為我們通常把有實體的稱之為有,那這一念是無馬?好像也不是,因為我們把什麼都沒有才稱之為無,它還有這一念所以不能說是無。佛法有個稱謂叫不二法門。因為你的心既不能說是有也不能說是無,所以只能是不二。為什麼說不二,是怕人墜入邊見。

煩惱是怎麼來的呢?就是你妄自分別你那不能分別的心。分別出各種名相和所謂的文字詞語的意思。可實際上你分別出來的各種名相和文字沒有任何意義。有幾種錯誤的思維呢?我們現在了解一下

一·關於冥想的錯誤思維

舉個關於名相的例子,就拿常見的狗來說吧。我們給這種動物起名叫狗,可事實上它只是我們心裡的妄想,分別出來的一個詞彙吧了。有人會說怎麼會呢?你總是瞎說,那咱們共同分析一下看是不是妄想呢?狗這個稱謂如果是狗自己告訴我們它叫狗的話,可能還有可信度畢竟當事人因該最了解自己叫什麼名字。就好像我們認識陌生人,不能你說對方叫張三對方就叫張三吧,你想知道對方叫什麼,必須是對方告訴你他叫什麼名字吧。所以我們對這個世界,分別出的各種名相都是虛妄不實的。因為全是我們自己心裡的妄想。像樹木和山川等等名相,沒有一個是事物本身告訴我們它的名稱的。

所以佛經上說不以名相見如來之面,因為沒有一個是真實的稱謂。怎麼斷除煩惱下篇再做論述【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能把《心經》當佛經呢?它具備了佛經的這3種類型
    三藏法師沙門表示他在戒定慧上修得非常好,經律論上的聞思也非常廣大,譯者是這樣的一位法師。這本算是早期的譯本,它與藏文版幾乎一樣。平常說,《心經》跟其他經不同,佛經一般分為3種:一個是佛親口開 示的,二者是佛未親口說而是以神通加持力而開示的,三者不是前二者,或許有人以為前二個就已經差不多了,感覺應該沒有第三種。
  • 學佛,可以躺著聽佛經嗎?
    對於初學佛的人來說,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學佛,可以躺著聽佛經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間,我們先來做一下簡單的分析。有此疑問的人可能是這幾種情況:白天工作比較忙,也比較辛苦,只能晚上抽出時間來看看佛經,或者說想要閉目養神,聽聽佛經,所以躺在床上比較舒服,也比較安逸,自己的身心也處於放鬆的狀態;第二,自己有失眠的現象,晚上睡眠不好,入睡前,或者半夜醒來,不知所措,於是打開佛經聽一聽,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這時候只能是睡著或者是躺著了。
  • 「靠牆站」就能治駝背?靠譜嗎?
    這個動作真的有這麼神奇嗎?01人為什麼會駝背?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人為什麼會駝背」?在正常體態下,身體正面和背面的肌肉,它們「勢均力敵」,讓脊柱能夠穩穩地維持在中立位上。而我們的「大佬」人體系統,為了保持身體平衡,只好讓胸椎犧牲一下,做出代償調整。結果就是,可憐的胸椎也開始向後突,出現了「脊柱形變」……試想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靠牆站」,表面上身體變直了,肌肉和脊柱的問題得到解決了嗎?顯然沒有。小羊提示 :矯正駝背,真不是簡單地靠牆站一站就能行的。
  • 「內觀禪」與「修行解脫」
    這種種問題好像只是現代人的遭遇,實際不是,在古往今來無數的歲月中,不同的人都會共同面對類似的困境。大概在2600百年前,悉達多太子發現了一條解脫的道路,它被稱之為「古仙人徑」。他找到這條路,並循之而解脫了生命中的困擾,因而稱為佛陀。什麼是佛陀呢﹖佛陀不是佛殿裡的三尊大像,那只是象徵意義。佛陀的真正意思,是指一個覺醒了的人。
  • 淨土宗中不會正確念佛也解脫不了,解脫必須是真正會念佛的人
    可是好多人對淨土宗中的法捨去了很多,認為只要念佛就能解脫。我記得即便在淨土宗中也有觀想的修法,好像是彌陀十六觀,時間太久了記不清楚了,有知道的人可以在評論中表達出來。我想說的是淨土宗是通過念佛,來讓你知道自己心性是什麼的一種解脫法門。首先它是通過聲音來讓你感悟心性的一種法門,佛法中也有通過聲音來證悟佛性的圓通法門。
  • 日語中的「何」讀「なん」還是「なに」?
    」(什麼)的空耳,它的日文漢字寫作「何」。那麼,在看到前兩句話時,你是否還能在第一時間內念出正確的發音呢?如果這兩句中「何」的發音讓你十分糾結,那麼,言吉君教你一招快速區分「なに」和「なん」在日語中發音的方法。回到上文,我們繼續分析。其實①②句中的「何」既可以讀作「なに」也可以讀作「なん」。而不同讀法所代表的句子含義卻有所不同。
  • 「まで」常用的4種用法,你學會了嗎?
    「まで」是日語中經常會用到的單詞,而且頻率也不低,但是很多小夥伴卻沒有完全理解它的含義,但是大家真的都理解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吧!首先我們我們需要了解它的最常用的一個用法,就是表達範圍的含義,它的句型表達為 「場景名詞+まで」,這裡的「まで」用來表示地點範圍,它更多地翻譯為「到…」,比如「東京から大阪までどのくらいかかりますか」、「駅まで走ります」。而且還可以搭配「から」一起使用,「から~まで~」就是我們成對的慣用句,表示「從…到…」,大家需要注意,並不會使用「から~に~」,以為「に」並不能表示範圍的含義。
  • 日語:「別に」和「大丈夫」「何でもない」各自所表達的隱藏含義
    她回答:很簡單跟朋友的回答是:「なんでもない」、「大丈夫」。普通關係的話:「なんでもないです」、「大丈夫です」不過,九州妹子說,我當時不論是說:「何でもない」「大丈夫です」或者是本州妹子能理解的錯誤造句「何もない」,都不會讓她心情好一些。
  • 佛教開示:不要誤解了佛經裡的功德
    功德,並不是白紙黑字寫在經書上的,而功德是真正的在我們的心中的,我們誦經是為了明白佛教的義理,是為了明白如何的修行方式,然後就需要我們去按照這個義理去修行,去照做,這樣才能夠從凡俗跨越到佛的境界,這才是大功德。並不是如你所想的那種,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只誦讀經書就能夠成佛的,不要把學佛學成了迷信,也不要覺得誦讀經書能夠讓你百事順利,諸事無憂。
  • 人生真的有「來世」嗎?解讀佛經裡「輪迴」的真相!
    所謂的輪迴並沒有太過於複雜的解釋,或許其本質只是因果的鏈條,但不得不承認對於因果的認識才是佛陀最核心的創見。從佛法的修為上看,當一個人以正確的修行方式做到這一點,他也就解脫了。這或許就是修行有必要出家的根本原因之一。出家,是為了斬斷世俗各種關系所帶來的因果,之所以不蓄產業,也同樣是為了不再產生新的因果。
  • 武當派頂級輕功「梯雲縱」,真的「左腳踩右腳」就能飛起來嗎?
    不過這門功法絕學估計最為人津津樂道當屬其所謂「左腳踩右腳,螺旋升天」的特性傳言了。其實關於這點一直以來很多讀者都誤解頗深,真正的「梯雲縱」根本沒有所謂單靠「腳踩腳」不藉助任何外物就能實現飛躍一說,原著中也沒有類似這樣的描述。
  • 因果報應:業障深重的人,常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中國過去有一句諺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意思就是說,人自私,為自己的利益,這是天經地義。不但中國人有這樣堅固的意念,外國人也不例外,外國人講究隱私權。佛為什麼說這是罪業?我們凡夫看的範圍太窄小,佛看得廣大。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為什麼現在變成凡夫,這不就是罪業嗎?
  • 日語助詞「に」和「で」你真的分清楚了嗎?
    之前分別總結了助詞「に」「で」的用法。有小夥伴問,它們都有表示中文「在」的意思,使用的時候不知道用哪個,到底如何分辨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們之間的區別。我們知道助詞「に」表示中文「在」,是存在句「~に~があります/います」(~有~),其中「に」表示存在地點。而知道助詞「で」表示「在」,是它提示動作進行的場所。在講解區別之前,我們先來看2個句子。請選出正確的使用助詞:「教室に花があります。」「教室で花があります。」好,選擇先記在心裡,我們在看2個句子。
  • 佛教中的佛經,是佛說的嗎?
    佛經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從最初的口傳到集結成文字再到各個版本的翻譯,由於每個民族文化的不同,每個人對佛經理解的不同,在翻譯文字時,不可能完全與佛陀當年說過的話保持一致,不過佛法本身是講究以心印心的,並非一定要去執著文字。佛經上的文字只是我們學習佛法的一個工具,就算是同一段文字,每個人對它的理解都是不相同的,我們在學佛時不要去執著文字。
  • 人氣又可愛的「子守熊」你知道是什麼嗎?日語究竟怎麼讀?
    其實,這是表示某種動物的漢字哦~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子守熊」的正確讀法吧♡「子守熊」この漢字の読み方は分かりますか 這是生活在澳大利亞、大家都非常喜愛的動物哦,是不是已經猜到了呢?沒錯,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考拉,正確讀法是「こもりぐま」。
  • 從「生活中的緣起」開啟學佛之路!
    提到佛法的重要思想「緣起」時,總會說到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的學佛過程。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依止遊行僧散若耶出家學道,但仍無法達至解脫,於是他們倆便離開散若耶,在廣大的印度中尋覓。改變舍利弗一生的,就是馬勝比丘對佛陀教法精要的歸納:「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舍利弗在聽完偈頌的當下證得了法眼淨。而這個偈頌也因明確表達佛陀法身的內涵——緣起,所以又稱法身偈,而為大眾所熟悉。在舍利弗證得阿羅漢之後,不久便得到佛陀賦予智慧第一的讚嘆,但他的智慧第一併沒有一副「我高你低、我聖你凡」的驕慢。
  • 你是否迷信了佛經?要知道,你看的佛經內容,並非都是真的!
    佛教的經典太多了,中國人整整用了一千年去翻譯它,而現存的佛教經典,就足有上千部,上萬卷之多,而就在這千年時間裡,佛教經典被翻譯成各種文字時,難免也會有某某高僧大德的主觀思想加入,所以很多佛經,已經不是佛最初說的話了。
  • 讀真正的佛經,學生活中的佛
    問:最近被拉入一個讀經群,那裡的家人孩子統統都讀經,家長帶孩子讀,孩子自己讀,家長和孩子一起讀,請教您一下,12歲的孩子適合讀經嗎?如果你的小孩喜歡自己或跟大人一起讀,很好;如果他(她)不喜歡,也很好。如果硬要說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那是,如果他喜歡讀,適合他;如果他不喜歡讀,不適合他。讀佛經,並不比讀一本世俗的文字高明或神聖。它們都是文字,如果一個人不以內觀者的品質去讀,即使讀佛經,也同樣把人帶進黑暗的意識之坑,像世俗的文字一樣。
  • 佛經中的「四大名著」,看看你最喜歡哪一部?
    所謂的普度眾生,只不過是將真正的真相告訴人們,讓人們沿著正確的方向,達到涅槃的彼岸。但是,如果眾生不願意、不相信佛陀說的話,就不會被其救度。要想知道佛陀說的事物的真相,就需要研讀佛陀所講的經。佛教中經文雖多,真正被人們廣泛熟悉並受持的佛經並不多。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佛經中的「四大名著」,看看你最喜歡哪一部?
  • 「關於小熊」咱能別「盲目跟風」嗎?
    「 關於小熊的事也關於你 關於我 關於留 關於走 關於喜歡與否 」以前看到上面這兩句話(歌詞),小編的腦子裡總會第一時間想起蛋堡的那首《關於小熊》。可如今再看,小編滿腦子浮現的卻全是最近發售的那兩雙「小熊Dunk」,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鞋狗腦袋(有和小編一樣的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