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開示:不要誤解了佛經裡的功德
我們都知道念佛是有功德的,能夠幫助我們消除業障,能夠讓我們明心見性,甚至如果能夠保持正念的話,在臨終的時候還能夠往生極樂,這就是修行佛法所積攢下來的功德,當然也有許多剛剛入門的居士或者是修行了多年的居士對於佛教的功德的認知沒有那麼的深刻,很現實的一個事件就是,聽說誦經有功德,於是這個經書也誦讀,那個經書也誦讀,這樣就著了功德相,雖然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認為自己能夠賺取多少的功德,就像是趕任務一樣,每本經書都讀的很快,不求甚解,這樣很傷氣,最後功德沒有修出來,還把身體弄傷了,這樣就是對功德有一定的誤解。
功德,並不是白紙黑字寫在經書上的,而功德是真正的在我們的心中的,我們誦經是為了明白佛教的義理,是為了明白如何的修行方式,然後就需要我們去按照這個義理去修行,去照做,這樣才能夠從凡俗跨越到佛的境界,這才是大功德。並不是如你所想的那種,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只誦讀經書就能夠成佛的,不要把學佛學成了迷信,也不要覺得誦讀經書能夠讓你百事順利,諸事無憂。功德是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堆出來的,而不是你念著念著就出來的,這樣是屬於對佛教功德的誤解,同樣也是一種妄念。
假如我們只是誦經,哪怕你把三藏十二部都能夠倒背如流,可是你拜按照經文中所講的去做,那麼功德從何而來,跟別人講大道理的時候頭頭是道,可是事情一旦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就把所有的經文給拋諸腦後了,那你想要有功德,完全是痴人說夢。功德不是你天天誦經,天天打坐,天天拜佛就有功德的,我們拜佛是為了消除我們的傲慢心,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心中不再那麼的浮躁,佛菩薩本身是不需要我們拜的,他不需要用這些形式來彰顯出他們的功德,我們拜佛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心能夠安靜,能夠獲得靜心自在。
還有的人雖然懂得一些義理,可是就是不去做,不肯去實修,只是把這些義理當做是學問來研究,這樣就是學佛學偏了,把學佛當做是佛學,雖然字是一樣的,可是含義卻是有天壤之別的。這樣的修學對你積累功德而言是毫無用處的,學習佛法一定要落到實處,佛經上面教給你去布施,你就按照上面所講的,恭恭敬敬的去布施,並且布施的時候也不要有傲慢之心,不要覺得自己高高在上,這樣只能夠給你平添業障。你想要積累功德就一定要去做實事,學習佛法最終的目的不就是要自利利他,要讓眾生都離苦得樂嗎?
其次,對於「功德」二字你一定要有正確的理解,所謂功者是事功,是一種力量,是完成事業的一種力量,我們中國人造字是很有講究的,你看,這個功德的「功」是一個工作的「工」加上一個力量的「力」,這就是說我們想要有「功」那麼你就一定要完成事業,完成你的工作,修行佛法之後的工作是什麼?不是讓你積累功德,而是讓你去救度眾生,去幫助他們都能夠做到離苦得樂,這才是修行佛法以後你所要做的工作。我們凡夫圓滿佛果,不也是一種很偉大的事業嗎?不同樣也是一種豐碩事功的完備嗎?
如果光是念念誦誦,那麼你什麼時候能夠成佛?功德的「德」字,是德被大千的意思,比如,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的一句貶義的話說一個人壞事做的很多,做了損人不理解的是,我們會說這個人什麼啊?對,會說他「缺德」。而我們修行佛法的人一定不能夠這麼做,我們的任務是什麼啊,是渡己渡人,是利益眾生,我們要做的事業是偉大的,我們應當為眾生造福,我們是要積德的,不能做那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但是,我們有這個發願是好的,如果我們修行沒有成佛,那就沒有什麼資格說去救度眾生,但是成佛是要積累資糧的,成佛的資糧是什麼啊,還是功德。那麼我們普度眾生也不能夠盲目,好比說,一個人掉在水裡了,馬上就要溺水而亡了,可是你不會水,你還能夠救他嗎?你不能夠救他,那你還能夠說你是在積累功德嗎?你的德在什麼地方呢?所以,我們要按照佛經上所講的,按照佛法進行修行,讓自己的修行勇猛精進。這樣我們才能夠成就佛果。才能夠救度眾生。
你要先自救,而後才有資格談救人,你只有自己得救了,自己修行成佛了,你才有資格說,我能夠渡人了,我們前面已經講了,佛經是治病的藥,所以,千萬不要執著於你吃多少,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按照說明去吃。更不要把佛經念一遍標記一下,最後標記滿了,然後燒掉了,那你還修個什麼功德,不要把念誦的經文看作是一個寄存庫。我們學佛是為了脫離輪迴,了脫生死的,而不是看自己能積累多少的功德,如果你一旦著了功德相,那麼你念誦多少經文都是徒勞的。都不能了脫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