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天牛、蟬……北京夏夜的這些蟲趣,你見過嗎

2021-01-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上周末通州舉辦的螢火蟲之夜活動引來了大批市民,很多帶著孩子的家長希望能在這裡讓孩子看到真正的螢火蟲。由於天熱,由外地運來的螢火蟲大量死掉,活動並不成功。一些家長感嘆說,不僅孩子,甚至自己小時候也沒在北京看到過螢火蟲。

蟲趣,在很多北京人心目中,是個美好的回憶:蟋蟀、竹蛉的陣陣低吟,螢火蟲漫天飛舞,這是人們記憶中夏夜最別致的情趣。

經自然觀察愛好者的指引,記者在北京郊區就找到了螢火蟲。城市的範圍擴大,伴隨著一些生物淡出人們的視野,不過記者向自然觀察愛好者諮詢得知,在北京周邊的郊區,包括螢火蟲、鳴蟲等這些夏秋季節活躍的生物,都可以看到。

80後很少人見過螢火蟲

上周六晚上,通州運河文化廣場南門聚集了不少帶著孩子的市民,大家都是奔著「螢火蟲之夜」的活動而來。買了30多元門票進到公園,家長們以為能在草叢裡、樹枝上看到點點的螢火蟲,沒想到,「只有幾個螢火蟲放在小罐子裡掛在半空中」。

和家長們聊天記者發現,從北京城裡各個地方來到這裡的家長,其中不少都是80後,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連自己都沒有見過螢火蟲。「北京沒有螢火蟲吧?有人說北京沒有這個物種,有人說北京的自然環境無法讓螢火蟲生存。」

也有少量家長表示,螢火蟲是近些年才從北京消失的。「我小時候就親眼見過螢火蟲」,王先生1997年在民族大學上學,曾經在學校裡見過螢火蟲,當時他還捉了幾隻送給了女友,「就是現在孩子他媽啦」。在他看來,螢火蟲象徵著夏秋之夜的浪漫。

1982年出生的張先生曾經在魯谷見過螢火蟲,那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到親戚家玩,從八寶山地鐵站下車後往南走是一段土路,路邊長著半人多高的野草。「只有那麼一次,可能是趕對了季節,螢火蟲挺多的,爸爸用手一扇,就抓住了螢火蟲。」也是這次經歷,讓他知道螢火蟲非常「嬌氣」,帶回家裝在小罐子裡,放上帶水的草葉,但第二天早上螢火蟲都死了。

1984年出生的李先生,曾經在昌平南口見到過螢火蟲,那是在2000年,剛上高中的李先生參加軍訓來到昌平某部隊大院裡,晚上操場旁出現很多螢火蟲。「大概有兩釐米長,非常亮,很好抓。當時全班同學沒有幾個見過真正的螢火蟲,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螢火蟲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二三十年過去了,這些家長的孩子大都是三五歲的年紀,而且從沒見過螢火蟲,「螢火蟲會發光,格外體現出大自然的奇妙,所以希望帶孩子看看」。

8月田野正適合看螢火點點

7月中旬,工作在順義高麗營鎮的張潔姑娘在手機上發出一張照片引爆了朋友圈。作為一位自然觀察愛好者,張潔曾經多年觀察昆蟲,那天傍晚她在高麗營鎮的南郎中村散步,突然發現居民房屋的牆壁上有個亮點。走進一看,正是一隻大米粒大小的螢火蟲。

通過張潔姑娘指點的地點,記者兩次來到了南郎中村。第一次是7月中旬,在村民大姐的指點下,記者來到一塊玉米地旁邊的狹窄土地,上面長著野草並沒有被耕種;這塊地緊鄰著一條村裡的公路,而這條公路平時車很少,另一側也是草地,長著不少樹木和灌木。「等晚上10點,村裡路燈關了再找,肯定能找到。」正在附近遛彎的村民大哥非常肯定,「這兒就有,每年我都能看見。現在比以前少了一些,但還是有。」

等到晚上10點,在草叢裡,記者看到了不少發光的綠點。在黑夜裡綠點亮度相當顯眼,待悄悄走進打開手電,便能找到這米粒大小的螢火蟲。不過在感覺到有人靠近或是受到光照後,螢火蟲馬上停止了發光,直到環境重新安靜下來持續一兩分鐘,螢火蟲才會重新再亮起來。

在村子裡和附近的草地走了一圈,記者一共只看到了幾隻螢火蟲。也是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得知,螢火蟲最多的時節,是在8月初的傍晚。7月底記者再次來到這裡,同樣的時間,螢火蟲明顯多了起來,走幾步就能看見螢光點點,偶爾還能看到在天空中飛過。在村子外乃至向西兩三公裡外、臨近京承高速的草地裡,都能找到螢火蟲的身影。

「這一帶一直都有,可能是咱這兒環境比較好吧。」一位村民說。除了螢火蟲,這裡的傍晚還常見抓「季鳥猴」的人,他們帶著網兜,站在大楊樹下面尋找,不一會兒就能抓一小兜兒。

山區能聽到鳴蟲交響樂

綠尾大蠶蛾

曾幾何時,夏秋的京城是伴隨著蛙鳴、蟲鳴的。住在南二環右安門外的李先生一直愛鬥蛐蛐(蟋蟀),他記得在二環路建設之前的上世紀80年代末,右安門向西是一大片田地和野地,夏秋之際河邊的柏油路晚上亮起路燈,數不清的蛐蛐就在路面上蹦躂,野地裡諸如螳螂、螞蚱、蜘蛛、天牛以及各種甲蟲數不勝數,旁邊的護城河岸上則是「吵蛤蟆坑」。「這個時節晚上的樂趣,那是全年裡面最大的。」

後來二環路、三環路、四環路逐漸修起來,雖然至今都能聽到蛐蛐叫,但品種明顯少了。「現在誰還見過螳螂、天牛?蟲子的叫聲只有蛐蛐,沒有竹蛉、黃蛉。」秋天他偶爾會到郊區捕捉鳴蟲養在家裡,「我常去大興,南六環邊上,那裡能找到各種叫蟲還有天牛之類的昆蟲。」

1988年出生在雙井的朱鋆,曾在家門口的木材廠見過不少螢火蟲。現在他工作在「博旅文化」,每周末會組織一些市民到西山香山一帶夜觀。「那裡螢火蟲挺多的,到了八月中旬最多。密雲黑龍潭、懷柔白河灣都有不少呢。」

他介紹,順義南郎中村的螢火蟲叫做「黃翅脈螢」,體型較小;而在西山能看到個頭更大的「山窗螢」,這兩種螢火蟲都是陸生,以蝸牛為食,對生態的要求並不是太高。

他認為,城市裡缺少螢火蟲,有幾方面原因,其一城市裡環境衛生要求高,沒有大量的堆積腐殖質,一些昆蟲食物鏈難以完整存在;其二城市裡常用農藥滅蟲,「噴藥殺尺蠖也就是『吊死鬼』的時候,很多其他蟲類也會被殺死」。

蜻蜓、蟬這兩種昆蟲在城市裡也明顯減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棲息地變少。蜻蜓幼蟲需要水,水質好起來蜻蜓才能變多。

羽化的鳴蟬

蟬則是在樹上產卵後,幼蟲到土裡發育數年,期間趕上市政工程比如鋪設步道磚,便無法爬回樹上了。「不過可喜的是,現在一些地方已經建設了『生態廊道』,為各種生物留下一片通行區域,但這樣的區域還太少,希望將來可以多起來。」

樗蠶蛾

東方鈴蟾

綠步甲蟲

桑天牛

好在天牛、各種蜻蜓、蝴蝶、鳴蟲,這些昆蟲在郊區都不難看到。因此他建議,有興趣的市民不妨趁著仲夏秋初時節,周末傍晚到郊區走走,感受一番小小蟲兒、蛙兒為您奉上的視覺、聽覺盛宴。

相關焦點

  • 谷歌搜索AR動物:新增23種昆蟲 包括油蟬、周期蟬和暮蟬等
    這些昆蟲包括:犀牛甲蟲、犀金龜、阿特拉斯大兜蟲、鍬甲、大鍬形蟲、高砂深山鍬形蟲、寶石甲蟲、瓢蟲、螢火蟲、琉璃閃星天牛、燕尾蝶、閃蝶、阿特拉斯蛾、螳螂、蚱蜢、蜻蜓、大黃蜂、斑透翅蟬、油蟬、周期蟬和暮蟬等。
  • 夏夜裡的夢幻,是螢火蟲和你
    相信很多人都一樣,很久沒見過螢火蟲了吧?記憶中的螢火蟲,就像夏夜裡的朦朧夢境,忽明忽暗,美麗異常。小時候會學囊螢映雪(只學了補螢手法==!),抓幾隻螢火蟲裝進玻璃瓶,鑽到被窩裡看著他們一閃一閃,好玩得很。一晃十幾年過去,屬於童年的螢火蟲之夏早已遠去。古人「輕羅小扇撲流螢」或是「夜深燼落螢入幃」的動人意境再難體會。
  •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的夏夜嗎?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的夏夜嗎?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夏天的晚上,樹叢裡草地上,螢火蟲閃著黃綠色的光飛來飛去,像一盞盞小燈籠,又像飛舞的小精靈。
  • 龍溪棧道的「螢火蟲之森」,驚豔你的夏夜
    每到夏天的夜晚,有一個地方變成了夢幻的世界,你可以邂逅漫天飛舞的螢火蟲。這美妙的畫面就出現在肇慶,一個叫龍溪棧道的地方。去哪裡找尋浪漫?現在有目標了吧。那些靈動閃爍的小精靈,恍如千億個美夢,營造了一片浪漫的森林棧道奇景。龍溪棧道水翁林綠意盈盈,本來就是一個消夏的好地方,夜色更讓那裡充滿夢幻感。
  • 天牛,蟋蟀,知了……小時候玩過的昆蟲,現在你還認識幾個?
    一到夜晚,廊燈下飛著各種各樣的蛾子,草叢裡有「喇喇蛄」在鳴叫,遠處的竹園裡螢火蟲的微光在一閃一閃,極富詩意。生活在城市的鋼筋叢林裡,你也許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這些小生靈了,或許只能在昆蟲館裡看到一些昆蟲標本。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結合自己小時候玩蟲子的經歷,盤點了一下上海夏天常見的昆蟲,看看其中有多少是你認識的?【蟬】
  • 「山茶花」蟬·螢火蟲
    我童年的夏天,白天是聽著悠揚的蟬聲,晚上是追逐著螢火蟲度過的。夏天一到,我家的房前屋後和村子裡所有的樹上都有蟬在鳴叫,此起彼伏,聲音悠揚動聽。在我的印象中,蟬愛停留在楊樹上。我的家在水鄉,栽種的楊樹和野生楊樹比較多。炎熱的夏天,我們小夥伴在楊樹下玩耍。
  • 螢火蟲,童年時的美好記憶?亦或,你真的見過?
    ,「你知道螢火蟲嗎?」「那你見過嗎?」思考半天,「沒有!」「......」那麼問題來了,人人都知道螢火蟲,那麼你知道它怎麼發光嗎?你見過它嗎?接下來讓小編普及一下:螢火蟲體長0.8釐米左右,身形扁平細長,頭較小,體壁和鞘翅較柔軟,頭部被較大的前胸蓋板蓋住。末端有發光器,可發出螢光;雄蟲大多有翅。雌蟲無翅,身體比雄蟲大,不能飛翔,但螢光比雄蟲亮。
  • 春天戶外踏青,這幾種常見的美麗蟲蟲,你叫得出名嗎?
    如果在野外看到這些蟲子,你叫得出它們的名兒嗎?一、紅蝽紅蝽又叫木棉蟲,世界上的紅蝽有300多種。這種是最常見的紅蝽,具說幼蟲要經過5次蛻皮才會成蟲。紅蝽是害蟲。二、二星瓢蟲七星瓢蟲常見,二星瓢蟲聽得少吧。這是瓢蟲的一種,分布在我國的河南,西北,東北,山東,江浙地區,四川,福建,雲南,西藏等等 ,可見它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
  • 國內那些可以邂逅螢火蟲的聖地
    禁止用閃光燈拍攝螢火蟲,拒絕買賣螢火蟲,保護生態環境(螢火蟲對生活環境要求苛刻)螢火蟲,螢火蟲,慢慢飛,夏夜裡,夏夜裡,風吹起,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螢火蟲給你一點光亮螢火蟲,像是夏日裡的燈籠;像是微風吹起的小小花火;像是孩子眼中的微微光亮,一眨一眨的。
  • 齊白石畫的蟬,比不過他畫的這隻天牛,可惜作品流落在海外
    但只要大家見過齊白石大師筆下的蟬或者是蜻蜓,你就一定會明白他為什麼能成為真正的國畫巨匠了。齊白石的畫妙就妙在畫什麼都有自己的風格,畫什麼都是排在第一的位置。這也是因為他的作品之中充滿著意藝性,這是建立在他對於國畫藝術的深刻理解上面,不能被否定掉。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蟲類有哪些 全蟲類大全
    烏鴉鳳蝶 青帶鳳蝶 大白斑蝶 大紫蛺蝶 大樺斑蝶 大藍閃蝶 彩襖蛺蝶 紅頸鳳蝶 亞歷山大鳳蝶 飛蛾 皇蛾 日落蛾 中華劍角蝗 飛蝗 稻蝗 蚱蜢 蟋蟀鈴蟲
  • 從螢火蟲和蟬的物象,看王沂孫詠物詞中的意象
    在王沂孫的詠詞作中,還有3首是詠誦小生靈的,那就是螢火蟲和蟬,他詠誦螢火蟲和蟬的詞是這類詞作中非常有名的。因為詞人所詠的螢火蟲和蟬,它們具有纖弱、柔小、流離的意象,也具有悽涼的美感,往往透露出個人內在的情感與藝術風格。所以王沂孫的詠物詞偏重悽美,在柔美中寄寓身世的悽涼、從而使詞作的整體風格有沉鬱婉麗的特點。
  • 請問,你見過螢火蟲嗎?
    螢火蟲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傳說是腐草所化,也有人說是死後的靈魂化成,從一誕生就帶上了濃濃的悲憫意味,不少古典詩詞裡都有它們的身影。螢火蟲喜歡生活在水邊或溼潤的環境裡,通常在夜間活動。小時候,農村的夜晚沒有路燈,只有零星的幾家燈火,稻田裡青蛙的呱呱叫與樹上的蟬鳴此起彼伏,走出家 門隱在黑暗中,草叢裡、大樹下、田野邊有一個個綠色的光點在移動,那是會發光的螢火蟲。
  • 螢火蟲發光的奇妙之處,會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趣事,一起看看吧
    現在試舉夏夜所見的螢火蟲放光為例。它是種小甲蟲,和螢、美洲螢為近表親。雌的雖然沒有翅,可是發光最多。它約長0.6英寸。而有翅的雄螢火蟲不到半英寸。夏夜時雌螢火蟲放光,有時它們爬到草莖上,向各方發光,大約是要招雄螢火蟲來。在河岸旁多苔蘚處,有路繞在一座潮溼樹林外,我們夏夜走過,會見幾十顆「恆星」,那便是雌螢火蟲在草堆裡。那些「行星」就是雄螢火蟲,卻不怎麼惹人注目。
  • 生態護林新嘗試:北京建「天敵工廠」探索以蟲治蟲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曉潔、魏夢佳、姚雨璘)在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的一間實驗室裡,工作人員正熟練地用毛筆在一種「超級麵包蟲」的身上塗抹。柔軟的筆尖蘸的不是顏料,而是一種長1毫米、寬0.2毫米的小蟲子。這是麵包蟲,科研人員為花絨寄甲找到的替代寄主。 新華社記者王曉潔 攝「這些小蟲子學名叫花絨寄甲。
  • 蟲頭販賣螢火蟲年入百萬 致螢火蟲數量驟降將滅絕
    「蟲頭」分揀好的螢火蟲。付新華供圖5月到10月,是販賣螢火蟲的「旺季」。據付新華調查,95%城市孩子沒見過螢火蟲,幾乎99%以上的農村群眾都認為螢火蟲是害蟲。  嶽樺也發現,除了一些較偏遠的山區還能零星看到,很多地方因農藥汙染等問題,導致有「環境指標生物」之稱的螢火蟲幾近消失。與之相反的是,越來越多的商業活動上開始出現螢火蟲的放飛環節,甚至會以「人造螢火蟲主題公園」來吸引人群。  「那不是放飛,是在加速其死亡,甚至加速這個物種的消失。」
  • 石梓蓑天牛,一種大部分人沒有見過,連網查資料都稀缺的天牛
    石梓蓑天牛背影第一次遇上石梓蓑(suō)天牛,是在18年6月山城休閒綠道的道邊護欄的立柱面上,濃鬱的樹蔭下邊拍還邊猜想著:是不是某種昆蟲在蛻皮,或是被某種蟲菌寄生了。到幾處常去的昆蟲網站「按圖索名」,也沒有找出答案。卻是在片子上傳空間相冊後,有同城蟲友說:這是石梓蓑天牛,一種很稀少的天牛。還別說,這是真的,直到目前為止,網查「石梓蓑天牛」,仍然是查不到相關的詳細資料介紹,大多的也就這麼一句:產自東南亞地區的石梓蓑天牛。
  • 夏夜裡發光的小精靈——螢火蟲
    螢火蟲在它們一生經歷的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都能發光,你知道螢火蟲是怎麼發光的嗎?這些管子的作用是為發光器官的細胞提供氧氣,而細胞中含有的螢光素酶能夠讓不同種類的螢火蟲發出各種顏色的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