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貼「福」字舊俗:康熙御題「福」字不能倒貼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戶力平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京城的年味兒越來越濃。早年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之說,這所寫的大字便是那「福」字。貼「福」字乃經年舊俗,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寫個大紅的「福」字,或在門框貼上「五福臨門」的橫批,俗稱「迎春接福」。那麼,「福」字都有哪些含義?過年貼「福」字源於何時?「福」字為什麼還有「正福」、「倒福」和小個兒的「福」字之分?為什麼很多地方不能貼「倒福」?

  過年貼「福」字源於何時

  有關過年貼「福」字最早的記述,是宋代錢塘(今杭州)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的記述:「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所謂「貼春牌」,就是把「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由此可知,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而今對「福」字的解釋是「幸福」,但過去則指福氣、福運。

  關於貼「福」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西周時期的齊國開國君主姜子牙(即姜太公)在封神時,他的老婆姬氏(另說馬氏)也來討封。姜子牙很不高興,怎能先封自家之人,且這姬氏生來嫌貧愛富,便生氣地把她封為「窮神」,並告訴她不得到有「福」字人家去。封窮神這一天正是舊歲除夕,百姓們得知此事後,紛紛在自家的門窗寫上「福」字,以示驅趕「窮神」。從此,貼「福」字便成為民間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延續至今。此後又有了將「福」字倒過來貼,借「倒了」的諧音表示「福氣到了」。

  「福」字有哪些含義

  「福」字是我國出現很早的文字之一,為會意字,其甲骨文字形是「兩手捧酒獻於祭臺上」,在金文中也保留了酒罈的形狀以及將酒罈用於祭祀的意思。因為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福字最初是裝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狀。「福」字,從字形上說:左邊為「礻」,意為「神祇」(泛指神靈),而右邊由「一」、「口」和「田」組成,「一」字按《說文》解釋為「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口」字《說文》解釋為「口,人所以言食也。」「田」即指耕地、打獵。在這個「福」字上,寄託了古人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和得到神靈保佑的願望。其實「福」字在古籍中還有多種解釋,《韓非子·解老》中說:「全壽富貴之謂福。」《說文解字》解釋:「福,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還有的將「福」解釋為「福者富也」、「福者裕也」、「福者善也」、「福者祥也」……

  其實,「福」字還有五種具體的含義,即「五福」。經典史籍《尚書·洪範》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壽」為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為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為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為生性仁善且寬厚寧靜;「善終」為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裡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俗語中的「五福臨門」中的「五福」即源於此。過去過年有「迎春接福」之俗,所接之「福」即為「五福」,即春節的前幾天(一般在臘月二十三以前),在大門上貼上「福」字,或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吉祥圖案,如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貼在門上,以此表達人們「迎福」、「納福」、「祈福」、「福入家門」、「五福臨門」之意。

  貼「福」有哪些講究

  而今大多數人將「福」字倒著貼在門上,取「福到了」之意,其實是一種誤解。過去,「福」字的貼法有很多講究。首先是「福」字有「正福」、「倒福」和小個兒的「福」字之分,不同的「福」字,所貼的地方也不盡相同。

  正福是鬥方,一家只能貼一個,須坐東面西,象徵「福如東海」;大門上所貼的「福」字必須是「正福」,有「迎福」、「納福」「出門見福」、「福入家門」和「五福臨門」之意。因為大門是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福」字應端正大方,不能貼歪了。如果把「福」倒貼在大門外,被視為不吉利。將「福」弄倒了,「福」怎麼能「走」進家門呢?

  「倒福」也是鬥方,要坐北朝南貼在門廳的正前方,這叫「福入廳堂」,一家也只能貼一個,如果多貼了,叫做「重蹈覆轍」,不吉利;小個兒的「福」字一般倒貼在家中的角落裡,有「福氣無處不到」的意思。如廚房、庫房、茅房、牲口棚、磨坊和存放雜物的地方,也可貼在窗戶、柱子、柜子、箱子、水缸等處。

  「福」字還有「兩不貼」之說:一是祖輩(三輩之內,即父親、祖父、曾祖)名字(含名、字、號)中有「福」字的不能貼,意為避諱,以示對祖輩、長輩的尊敬,多貼「祿」字。因為「祿」字的本義是福氣、福運,同時古音「谷」與「祿」同韻同義,有錢財、錢糧之意。貼上「祿」字意為希望得到福氣和財運;二是當年家中有長輩過世的,不能貼「福」字,俗稱「不見紅」,意為守孝一年,表示對逝者的尊敬。

  此外,貼「福」字時間應也有講究,應在除夕的下午,太陽尚未落山之前,且順序應該是從外向裡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後一個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不能倒貼的「福」字

  按照舊俗,有一個「福」字絕不能倒著貼,這就是清代康熙皇帝御題的「福」字。

  這個「福」字與眾不同,最直觀的是字體瘦長,與其他體型富態的「福」字迥異。「福」字右半部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所以「福」字暗含「壽」字。民間稱之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更有深意的是,康熙皇帝的一個「福」字中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由於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又是鴻福無邊之福,民間稱之為「五福之本、萬福之源」。一直以來,這個「福」字為民間所青睞,特別是每至新春之際,多將其貼在家中最為顯眼的地方。

  康熙皇帝因何題寫這個「福」字?相傳,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時,突染沉痾,太醫束手無策。無奈之時,康熙皇帝查知上古「承帝事」中有「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母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一氣呵成寫下一個碩大的「福」字,為祖母祈福、續壽,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說來也巧,孝莊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後,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所以盛傳此「福」為「天賜鴻福」,尤其是家中有老人者,過年時多貼此「福」字。

  對子攤上寫「福」字

  早年間,一過「臘八」,老北京街頭就陸續出現一些專門出售春聯和「福」字的「對子攤兒」,寫好的對子多掛在攤前攤後,任人挑選,也可以隨買主的要求現場書寫。特別是臘月二十四前後,選購春聯的人很多,因為臘月二十三被視為「小年」,一過二十三就視為過年了。不但年貨要備得差不多了,屋裡屋外要打掃乾淨,春聯、「福」字、燈籠也要張貼懸掛好了。

  對子攤兒多設在街口、胡同口或街巷中的小廟前。一般是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旁邊拉上一根繩子,用以懸掛寫好的對子。

  京城街頭擺對子攤兒的大致為三種人。一種是落魄的文人,寫得一手好字,但家裡日子過得拮据,萬般無奈,只好到街頭舞文弄墨,靠賣對子掙幾個錢過年。第二種是私塾先生,閒時寫上幾十副春聯,一到臘月二十幾,讓學生拿到街上擺地攤兒。第三種是「書法愛好者」,平時沒機會顯示自己的文採,於是快過年時在街頭設攤,邊寫邊出售,不為掙錢,只是讓街坊鄰居見識一下自己的水平,所以多數對聯是白送的。從文筆和書寫水平上看,落魄的文人所出售的春聯最具文採,文化底蘊濃厚,上品位。

  對子攤兒的攤主不但寫對子,還寫「福」字。因過去過春節除了貼春聯外,還要貼「福」字。由於民間極為重視這個「福」字,所以攤主在題寫時也頗費心思,往往拿出看家的本領,將「福」字寫得或大氣、莊重,或灑脫、飄逸,多為楷書或行書。而顧客來此買「福」字,不能說「買」,而要說「請」,俗稱「請五福」,即為「請福入門」、「請福到家」之意。攤主不僅題寫「福」字,有時還要告訴主顧如何貼「福」字,有哪些規矩,別犯了忌諱。

相關焦點

  • 「福」字是倒貼還是正貼好?
    快過年了,馬上又要貼春聯了,有朋友問我「福」字是倒貼還是正貼好?「福」字倒貼最初來自於清代的恭王府,新年恭王府請人寫了很多的福字,下人們分別把這些福貼在了院子裡不同的地方。可是其中有一個下人不識字,把庫房上的一個「福」字給貼反了,恭親王看到以後,非常生氣,便把管家叫來打算訓斥一番,管家看到庫房門上的「福」字,靈機一動,告訴恭親王說:「福」字倒貼寓意福氣到了,是吉祥的象徵。恭親王一聽,也對,便饒了管家,後來這個故事流傳到了民間,很多人也開始把「福」字倒貼,去到字的諧音,寓意「福到了」的意思。
  • 倒貼「福」是為討「福到」口彩,多貼於4處,該地方忌倒貼「福」
    (七點發)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又是一年春來到,又到了每年除夕貼春聯的時刻了。「福」字是春節貼春聯時常被用到的一個字,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貼到這個字,不信等大家春聯貼好之後,你可以去看看,幾乎家家都會貼這個字。而近年來關於「福」字的貼法也是開始變著花樣地貼。
  • 福字為什麼不能倒貼?春節貼福字怎麼貼哪些情況倒貼「福」
    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大門上貼上福字,這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習俗。根據相關資料的記載,中國福字的歷史悠久,在商朝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已經有福字了。很多人家貼福字喜歡倒著貼,有福到了的寓意。倒貼福字的貼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小編帶您了解一下。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 過年貼「福」字來自於朱元璋
    原標題:老南京羊年趣說節趣 貼「福」字來自於明朝朱元璋(圖)老南京每逢春節前,家家都有撣塵的習俗。那時居住條件差,都是磚木結構老式房,到了農曆臘月二十以後,家家戶戶都要把屋裡屋外、門窗牆壁、旮旮旯旯徹底打掃一遍。導讀:老南京每逢春節前,家家都有撣塵的習俗。
  • 今天如何貼春聯:幾點貼、「福」字正貼還是倒貼,都弄明白了
    今天如何貼春聯:幾點貼、「福」字正貼還是倒貼,都弄明白了 2017年1月26日,江蘇連雲港市連島漁民正在漁船上貼「福」字,一派喜慶景象。  東方IC 圖今天是除夕,你家啥時貼對聯?
  • 春聯怎麼分上下聯,「福」字究竟該正著貼還是倒著貼?答案來了
    馬上要過年了,現在處處都洋溢著過年的喜慶氣氛。在咱們中國過年,有一項傳統習俗,就是貼對聯和「福「字,「福」字年年貼,家家貼,但很多人往往就弄錯了。那麼對聯和「福」字到底 應該怎麼貼才是正確的?小編今天就帶您抓緊時間學習一下,避免貼錯!
  • 「福」字的由來,過年為什麼要貼福字
    「福」在日常生活中的出鏡率為什麼這麼高?支付寶臨近春節就有集五福的活動,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這其實跟我們的原始人祖先有關,正是不識字的原始人,在無意中開啟了「福」文化的先河。在祭臺上雙手捧著酒杯,這就是「福」的甲骨文。一般有酒就有肉,所以「福」最開始是指祭祀用的酒肉。不平凡的出身,讓這個字一開始就自帶神明護佑的光環。不平凡的出身,就要被不平凡的人擁有。一開始「福」只有帝王才能享受,一般人不能隨便用。然而周朝時,出現了一個很牛逼的老頭,改變了這一切。
  • 春節貼福的「忌諱」,你一定要知道
    所以要想在這新的一年裡福氣滿滿,那就來了解一下關於貼「福」的忌諱吧!春聯不能這樣貼單數吉利大門上貼春聯時千萬不要貼雙數,雙數不吉祥;記得要貼單數,單數寓意著美好吉祥,還有就是千萬不要只貼【春】字,原因嘛,你能猜到的。還有就是,過了春節春聯也不能隨便撕下來,而且貼得越牢越好,最好能夠保持到來年再貼春聯的時候。
  • 你真的知道怎麼貼「福」字嗎?「貼福字」有什麼講究?
    中國傳統年俗文化中,」貼福字」是很多家庭在過年過節時都會做的一件事,寓意新的一年全家福氣吉祥。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倒貼福」的文化典故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老百姓必須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
  • 除夕幾點貼春聯?「福」字是正著還是倒著貼?
    張貼的順序是:從外面向裡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最後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且由大門開始從外到裡的福字先大後小。「福"字,在過去指"福氣"、"福運"。"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類小"福字"。根據"福字"的大小,該貼在什麼地方也是有講究的。
  • 大年初一不能吃稀飯「福倒」別亂貼 臺灣過年禁忌你知道哪些?
    ◆記得在入夜前洗澡,並把衣服洗晾完成,不能溼過年!◆雞魚不能吃光。在飯桌上不能把魚吃光(有餘),稱做「年年有餘」。雞肉不能吃光大多是客家人的習俗,取諧音稱做「積」有餘金,就連雞頭、雞翅還有雞尾也只能觀看不能吃。新年貼春聯有禁忌!
  • 二十八,貼年畫!有一處「福」字千萬不要倒著貼!
    貼畫畫的內容很豐富,包括貼掛籤,貼窗花,貼年畫,貼對聯,貼門神,貼福字等等。可是天長日久,兩員大將也受不了夜不能寐的折磨,於是李世民想了個辦法,把他們兩個的畫像貼在門上,來震懾妖魔鬼怪。從此,以其二人作為門神的辦法也就流傳並且擴散開來,成為家家戶戶的保護神。貼福字也有很多講究。門上、牆壁上都要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 春節有4000多年歷史 "福"字不是任何地方都倒貼
    門上「福」字不宜倒貼   在我國民俗傳統中,倒貼「福」字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在水缸和土箱子(即垃圾箱)上,由於這兩處的東西要從裡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巧用「倒」的諧音字「到」,倒貼福字。用「福至」來抵消「福去」,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另一個地方是在屋內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
  • 康熙為孝莊寫了一個字,五重含義令人驚嘆,周總理看後:中華第一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每當除夕貼對聯時,都會順帶在窗戶上貼上倒「福」字,寓意「福到」,這是一種美好的祝願,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福」字在《說文解字》書中列為「示」部,「示,天眾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
  • 春聯怎麼貼才正確 2020鼠年福字幾點貼最好 大門上的福怎麼貼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和福字等)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 春聯不能亂貼,否則會不吉利
    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正如詩云:「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但你知道,看似簡單的貼春聯,也有禁忌嗎?因為春聯不能亂貼,否則會不吉利!
  • 春節年俗知多點,說說貼福字、倒貼福字的起源和傳說
    淺薄的馬氏聽「窮神」有個「神」字,甚是高興,心滿意足問姜子牙:「那這個神佔哪裡?」姜子牙回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 !之後姜子牙封馬氏為「窮神」的事流傳開來,百姓哪能容許「窮神」進自家,於是在過年的時候,紛紛在家中門,窗雕上福字,甚至豬圈,牛圈,雞舍、茅廁、米缸等等,到處貼福字,驅趕窮神。
  • 新年話「福」
    原標題:新年話「福」   新年「福」字,給我們帶來了精神的慰藉和心靈的愉悅,溫暖之感油然而生。新年寫福貼福,是民俗,是文化,更是文明過年的一種新境界、新風尚。   每逢農曆新年臨近,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心中每天都發生著細微的波動,尤其是那些客居他鄉創業、求學、履職的遊子。那是什麼?或許就是「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的鄉愁使然。倘若一聲熟悉的鄉音拂過耳畔,頓感親切與溫暖,生出「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的萬千滋味。
  • 福文化的表現形式及其內涵
    貼「福」字 春節(古時稱「元旦)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春節貼「福」字傳說與姜太公封神有關。
  • 過年家家戶戶都貼「福」,有什麼起源?原來是因姜子牙封了一個神
    從古到今,中國各地都流行著過年貼「福」字的習俗,貼福習俗各有不同,有貼正福的,有貼倒福的(意為福到)。過年家家戶戶貼「福」是從哪朝哪代流行的?最初有什麼寓意?筆者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原來是因為《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在封神榜冊封了一個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