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虎死不變形,狼死不變性,為啥?為什麼農村見不到虎狼了?

2021-01-09 老張侃三農

耗子爺爺是村裡打獵能手,有著萬夫不當之勇。在村裡人記憶裡他就是神話般的人物一樣:早年村裡常有狼出沒,耗子爺爺就在村口的茅草屋待著,只要有狼群出沒就手持鐵棒,設下層層陷阱阻擋,遇到狼沒有一隻能進到村裡。

對獵物耗子爺爺有特殊情感,雖然憎恨,但同樣敬佩。耗子爺爺活著的時候嘴裡常說的就是:「虎死不變形,狼死不變性」,意思就是說:老虎和狼是值得敬佩的動物,虎狼雖死,但依然不變形和性。是不是感覺很熟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虎狼不是人,卻有項羽的英雄氣概。

虎死不變形

形指的不止是外形,而是動物裡透露出的王霸之氣。眾所周知,老虎是森林之王,在森林中具有絕對統治地位。在森林中基本上沒動物敢和老虎正面衝突,就連百獸之王獅子遇到老虎都要掂量一下。如果老虎是人,他的一生就是花團錦簇,無人能敵,所有人都俯首稱臣的一生。然而,它並不是,在面對人類時,老虎依然會脆弱不堪,依然逃脫不了盜獵者的魔爪。

即使老虎真的被盜獵者抓住,也依然會保持住自己森林之王的霸氣,而不會主動獻上諂媚。不管到任何時候,虎都是威風凜凜的樣子,不怒自威。虎死不變形本質上就是對這種王霸氣的讚揚,這種自信和魄力值得人們學習。

狼死不變性

性指的不是性別,而是秉性,天生的孤傲冷淡,天生的視死如歸。狼是最講究團隊作戰的動物,其能把個體作用發揮到最大,每隻狼都有自己的定位。在狼中最怕遇到的是獨狼,獨狼是被狼群趕出去的,只要能存活下來,就具有極強攻擊力。真要給狼的秉性劃定範圍,那就是:團體作戰、勇敢、視死如歸、等級森嚴,即使狼在生命最後一刻,也會牢記自己身上的秉性。

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但二者的秉性差別很大。狗是能通過飼養屈服的,但狼不行,飼養時間再久,都無法和其做朋友。本質上來看,狼身上天然存在的秉性造就了其好勇鬥狠的一生。

至於說,農村地區的虎狼為什麼不見了?耗子爺爺給出了答案:一是早年虎狼不是保護動物,常有人去攻擊虎狼,數量減小;二是人類社會發展,自然生態環境變化,不適合虎狼生長,虎狼去了深山;三是人類水量的快速增加,虎狼畢竟是獸,且活動時間大都是在夜晚,人見到的概率很低。不過隨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和封山育林的實施,虎狼數量相比以前有了較大增長。

虎狼數量減小就說明生態環境在變化,人和動物不是在相對和諧的狀態下生活的。任何生物都是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組成,要保護野生動物,不能隨意捕獵。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相關焦點

  • 俗語:「不怕虎狼當面坐」,為什麼這樣說?老祖宗告訴你怕什麼
    俗語:「不怕虎狼當面坐」,為什麼這樣說?老祖宗告訴你該怕什麼有許多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對我們現在的生活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甚至有一些俗語還被時代賦予了新的意義,而俗語也是我國勞動人民辛勤和智慧的體現。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老狗不死家」有道理嗎?為啥土狗臨死前會離家?
    俗語「老狗不死家」有道理嗎?為啥土狗臨死前會離家?現代社會中的城市人們,在家裡養點小動物不稀奇,貓咪、狗狗、烏龜、魚等等啥都養,而農村人們一般就養貓和狗這兩種,尤其是兼具看家護院和陪伴作用的狗狗會更多,城市裡人們更喜歡養品種狗,農村長輩們尤偏愛土狗,老一輩流傳下來的俗語很多,你聽過「老狗不死家」的說法嗎?這句俗語有道理嗎?為啥農村的土狗瀕臨死亡之前,會選擇離家呢?
  • 農村俗語「老狗不在家死」,為啥狗在臨死前,要悄悄地離開家?
    農村環境好,農民家裡也寬敞方便,因此很多農民會在家裡養一些寵物。這幾年的「寵物潮」也波及到了農村,農民養些貓狗花鳥也實屬常見事情。不過最受人青睞的還是狗,因為狗對人忠心耿耿,也很好養,可以給主人家守財。農村幾乎家家養狗,於是農民嘴裡面關於狗的俗語也有不少。其中有一條「老狗不在家死」,這其中說的就是狗一般死都不會死在家裡。
  • 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
    文/一縷秋天的風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農村一般都會流傳著許多有意思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由我們的祖先們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一直到了今天,這些俗語一般都是我們的祖先們從他們的生活中所汲取到的大道理。
  • 俗語:見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有道理嗎?不打有罪?
    蛇是農村一種常見的動物,也是一種令人感到恐懼的動物,每年因為被蛇咬而致死致殘的不在少數。因此在農村就有一種說法,叫「見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把蛇的危害提到了和犯罪分子一樣的高度,人人喊打,人人必打。
  • 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
    導讀: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這些朗朗上口的俗語,念起來非常的押韻,不但很好記,而且還富含很深的道理。很容易就被大家所傳唱,這些俗語之中,也有一些猛然聽上去不知所云的,這些聽不懂的俗語,就要去請教村裡一些老人之後,方能領會其中的寓意,就像這一句:「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犬無八年,雞不六載」什麼意思?老輩人為什麼這樣說?
    其實,農村人採收養「寵物」的始祖,從古至今農民都有在家裡養家禽的愛好,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養一些小動物,像在過去比較受歡迎的就有土狗、土雞、鴨子、豬、貓等等。而在飼養的過程中,老一輩農民也總結了很多和這些小動物相關的俗語,您都聽說過哪些呢?犬無八年,雞不六載這句老話,村裡的老人常常說起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最後的「虎狼之師」,再也見不到活著的袋狼
    袋狼(學名:Thylacinus cynocephalus),現已全部滅絕,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後因人類活動只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袋狼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一般外表看起來像一隻中等到大小的狗,除了它僵硬的尾巴和類似袋鼠的腹袋,以及從背部上方延伸出來的黑色橫向條紋,讓人想起老虎。
  • 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是啥意思?為什麼會不到頭?
    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是啥意思?為什麼會不到頭?很多女生都幻想著找一個白馬王子,然後甜甜蜜蜜,結婚生日,攜手到老。可現實中總是有很多讓人嘆為唏噓的婚姻,再經營多年后土崩瓦解,走向破碎。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電視螢屏裡的明星,哪對夫妻不是由愛走向不愛,最後分道揚鑣形同陌路的呢。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是什麼意思?為啥在農村有這樣的說法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關於狗的農村俗語,而關於狗狗的農村俗語還是有很多的,比如「燕知寒門,狗知新婿」,還有「貓來貧,狗來富」等,而這些俗語絕大部分對狗是有褒獎的。但是這句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對狗卻是有很大的成見,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為什麼老祖宗會這麼說?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為啥女人怕臘月?
    導讀:臘月將至,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為啥女人怕臘月?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距離臘月的腳步也越來越近,現在正處於三九階段,也是全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農村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九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時間段。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有道理嗎,為啥會有這樣說法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有道理嗎?為啥會有這樣的說法?農村裡有許多有趣的事情,當然也有很多講究的事情,就拿農村家裡栽樹來說吧,一些農村人是非常迷信的,他們認為,在農村家裡有幾種樹可以進宅的,比如棗樹,慄子樹,桂花,榆樹,梧桐樹等。
  • 俗語:「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老祖宗說透了人性
    人們常說中國上下五千年,說的就是我國歷史文化悠久,這些年來保留下來了很多珍貴的文物,還有很多文化也傳承了下來,除了詩人為我們留下的詩詞之外,還有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俗語,這些俗語往往都有很深刻的道理,在我們民間流傳的俗語中,有很多都是通過前半句形象的比喻,來烘託下半句的真正含義,也就是說下半句才是這句俗語的精髓所在
  • 農村俗語:「好狗不在家中死」,是什麼意思?
    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應該比較熟悉,過去的農村大多都是平房,為了家裡的安全,農村的家家戶戶基本都養狗,狗也是人類最為忠誠的動物朋友。但是在十幾年或者幾年後,一些村民會說,自己家的狗莫名其妙地失蹤了,其實這並不是這些狗狗們有意失蹤。
  • 「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是什麼比老虎還可怕?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接觸一些俗語,尤其是在鄉村,俗語更是相傳甚廣,這些俗語並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老一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並且總結出了簡短的話,傳承下來。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後人能夠吸取經驗教訓,所以這些俗語通常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句俗語:「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也許很多人沒有聽過這句話,我先來給大家簡單的解釋這句俗語的意思。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為啥這樣說?有根據嗎?
    長久以來,農村給人的印象是清淨悠閒,尤其是冬季夜晚的農村,一場大雪落下,整個村莊仿佛沉睡了一般,偶爾能聽到幾聲土狗的吠叫聲,以前農村人口密集,大家都守著幾畝田地過日子,家裡面養些雞鴨鵝,偶爾改善一下生活,那時候的生活可以說得上清貧,一碗肉就能讓孩子高興許久。
  • 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至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我並沒有弄明白,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餓死不敲寡婦門寡婦一語出自《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 為什麼農村的貓咪死後,一般見不到屍體?看完算搞明白了
    為什麼農村的貓咪死後,一般見不到屍體?看完算搞明白了如今寵物是一部分家庭裡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員,而且有些時候寵物受到的待遇比人還好,很多網友都無奈的感嘆道真的是人不如寵物啊。貓是最常見的寵物之一,記得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句話;你養了一隻貓就相當於養了一個女朋友,高冷的性格加上可愛的外表還有對一切未知實物的好奇心讓無數人甘願做它們的「鏟屎官」,這些小貓在主人的關照之下,過著愜意生活,吃喝最好的魚乾和貓糧,與他們相比那些農村的野貓就要艱苦好多,它們沒有固定的住所,大多數情況只能去垃圾箱附近找吃的,很多貓在死亡之後屍體根本就找不到,那麼這些屍體到底去哪了
  • 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為什麼農村人會這麼說?
    在鄉下農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意思是,農村人最怕的不是在午夜聽到鬼哭泣的聲音,而是怕聽到狗午夜不明原因的大叫。人煙稀少的鄉村,稀奇的事情比較多,所以很多人覺得世上有鬼,特別是晚上走在鄉村的道路上,人煙稀少,總覺得後面有人在跟著,讓人心裡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