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爺爺是村裡打獵能手,有著萬夫不當之勇。在村裡人記憶裡他就是神話般的人物一樣:早年村裡常有狼出沒,耗子爺爺就在村口的茅草屋待著,只要有狼群出沒就手持鐵棒,設下層層陷阱阻擋,遇到狼沒有一隻能進到村裡。
對獵物耗子爺爺有特殊情感,雖然憎恨,但同樣敬佩。耗子爺爺活著的時候嘴裡常說的就是:「虎死不變形,狼死不變性」,意思就是說:老虎和狼是值得敬佩的動物,虎狼雖死,但依然不變形和性。是不是感覺很熟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虎狼不是人,卻有項羽的英雄氣概。
虎死不變形
形指的不止是外形,而是動物裡透露出的王霸之氣。眾所周知,老虎是森林之王,在森林中具有絕對統治地位。在森林中基本上沒動物敢和老虎正面衝突,就連百獸之王獅子遇到老虎都要掂量一下。如果老虎是人,他的一生就是花團錦簇,無人能敵,所有人都俯首稱臣的一生。然而,它並不是,在面對人類時,老虎依然會脆弱不堪,依然逃脫不了盜獵者的魔爪。
即使老虎真的被盜獵者抓住,也依然會保持住自己森林之王的霸氣,而不會主動獻上諂媚。不管到任何時候,虎都是威風凜凜的樣子,不怒自威。虎死不變形本質上就是對這種王霸氣的讚揚,這種自信和魄力值得人們學習。
狼死不變性
性指的不是性別,而是秉性,天生的孤傲冷淡,天生的視死如歸。狼是最講究團隊作戰的動物,其能把個體作用發揮到最大,每隻狼都有自己的定位。在狼中最怕遇到的是獨狼,獨狼是被狼群趕出去的,只要能存活下來,就具有極強攻擊力。真要給狼的秉性劃定範圍,那就是:團體作戰、勇敢、視死如歸、等級森嚴,即使狼在生命最後一刻,也會牢記自己身上的秉性。
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但二者的秉性差別很大。狗是能通過飼養屈服的,但狼不行,飼養時間再久,都無法和其做朋友。本質上來看,狼身上天然存在的秉性造就了其好勇鬥狠的一生。
至於說,農村地區的虎狼為什麼不見了?耗子爺爺給出了答案:一是早年虎狼不是保護動物,常有人去攻擊虎狼,數量減小;二是人類社會發展,自然生態環境變化,不適合虎狼生長,虎狼去了深山;三是人類水量的快速增加,虎狼畢竟是獸,且活動時間大都是在夜晚,人見到的概率很低。不過隨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和封山育林的實施,虎狼數量相比以前有了較大增長。
虎狼數量減小就說明生態環境在變化,人和動物不是在相對和諧的狀態下生活的。任何生物都是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組成,要保護野生動物,不能隨意捕獵。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