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俗語說:「驢馬同槽,瘦馬不瘦驢」?背後是什麼道理?

2021-01-08 全生歷史

為何俗語說:「驢馬同槽,瘦馬不瘦驢」?背後是什麼道理?

愛情、親情和友情是人生在世最難割捨的三種情感。關於愛情,我們想要找到一個能與之白頭偕老的人並不容易,但也並不難;關於親情,從一出生就註定了我們應該擁有怎樣的家人;關於友情,高山流水知己難求,友情需要尋找也需要經營。

除了血濃如水的親人之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不斷的火花碰撞,有些人一見如故,而有些人卻互相看不順眼,如果把他們固執地湊在一起,那麼必定會有一方遭到傷害。

有一句俗語就是專門用來形容這種扭曲的關係的:「驢馬同槽,瘦馬不瘦驢」。這句話的意思是,將馬和驢放在同一個棚裡進行餵養,長時間下來,馬會逐漸消瘦,而驢卻正常生長。很多人可能會奇怪兩個愛好同樣食物的動物住在一起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雖然它倆都愛好吃青草,但是畢竟他們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喜歡和討厭的東西也不盡相同。

比如,馬無法忍受驢身上的奇怪的味道,主人家餵草的時候是將青草全部撒進圈養棚裡,並沒有區分馬和驢的就餐區域,於是驢在吃草的時候就會連帶著味道一起沾染到未吃的青草中。馬一向對這種味道避之不及,就算是面對它最喜愛的青草,只要上面有驢身上的那股奇怪的味道,它就堅決不吃,反倒便宜了驢,久而久之,馬因為無法進食自然就消瘦了,而驢因為每頓都吃得十成飽就慢慢地長胖了。

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兩個要好的朋友臭味相投,而馬和驢就是那種臭味不相投的那種朋友,強行將它們湊在一起一定會造成物極必反的效果。在氣味方面,一向被人稱讚的聰明的馬卻被蠢驢給打敗了。

馬和驢可能只適合當彼此之間最熟悉的陌生人,就像我們面對與自己三觀不合的人只能報以最疏遠的微笑,而不能給他誠摯的擁抱,因為我們知道,兩個人彼此之間有自己在意的點,如果我們一旦觸碰就會一發不可收拾,還不如將它埋藏在心底的最深處。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人生這條無盡大道上,有些人只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他們可能是大街上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也可能是彼此相處過但最後卻分道揚鑣的人。而有些人卻能從18歲彼此陪伴到80歲,我們從各自的身上總會發現閃光點,並不用擔心卻缺乏新鮮感,因為我們被各自與生俱來的「氣質」所吸引。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鑽研。你覺得這句「驢馬同槽,瘦馬不瘦驢」說的有道理嗎?歡迎留言討論哦!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為啥這樣說?有根據嗎?
    以前,農業生產還沒有機械化,大家種地全靠人力,其實那時候農村人家有不少養牲口的,能幫著幹些活,像牛、馬、驢以及騾子等等,那時候這些牲口是特別寶貴的,是農民家裡的一大筆財產,要是被人偷了,或者是生病死了,家裡面的就特別著急,花錢請醫生也是常事,平常餵養更是小心翼翼。
  • 農村老一輩常說的「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蘊含怎麼樣的道理?
    它不僅「摭千古之慮,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墜於世,奇言不絕於今」,去雅取俗,口傳心授,流傳極廣。它在歷史上名稱繁多,如邇言、俚語、俗言、俗諺、諺語、直語、鄙語、善言、常語、鄙言等等。民間方言俗語中存有大量的俗語,言簡意賅,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鮮明生動。
  • 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是什麼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
    農村跟城市不一樣,城市裡人吃畜禽肉,農村人得養,農村人若是不養,城裡人就得挨餓。所以農村裡也有很多關於家畜家禽的諺語,就像這句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馬也好,驢也罷,都是農村人常用的交通工具,馬更是戰爭年代騎兵不可或缺的坐騎。
  • 在農村,老人常說:「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
    在農村, 老人常說:「馬驢同槽, 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在農村你可以到處看到這種聚在一起的阿婆們閒聊的身影,而在閒聊的時候,老人們也會偶爾蹦出一些俗話老語,不要認為這是他們自己胡編亂造的,這些俗語往往是祖輩勞動人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可以說是非常的實用,其言簡意賅,非常生動形象,在我們民間廣為流傳。
  • 農村飼養技巧:「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農村飼養技巧:「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有道理嗎?但是不管外來人怎麼說,對於農村的發展都不能夠起到阻擋的作用,農村也有一些文化流傳,比如說我們在農村經常聽到的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大多都比較精緻,而且簡短,說起來也特別的順利。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這句話很多小夥伴們乍一聽的時候都不理解是什麼意思,接下來讓小編給大家解釋一番吧。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原來是這樣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說的是啥意思呢?在過去作為農業生產主要的動力,牲畜是非常重要的財務,高頭大馬,大個叫驢是作為財富在家庭之中有著顯著的地位,而且這些牲畜最主要的用途是在缺少機械化的年代,確實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馬和驢也是農村非常多見的牲畜。
  • 俗語: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啥意思?老祖宗教你生存之道
    傳統文化不僅僅指的是詩詞歌賦,還指的是我們平時的風俗文化,我們所說的方言,所討論的俗語,過年的習俗等等都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相比較詩詞歌賦來說,俗語才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傳統文化,我們很多人都是在俗語的教育中成長起來的。俗語之所以能夠廣為流傳,一方面是因為俗語作為老祖宗總結的生活經驗,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對我們的生活起到了總結作用。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二、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說的是養殖牲口,以前在農村,幾乎每家都會養上一兩頭牲口,數量不多,卻是農田裡的好幫手,耕地、拖車一些體力活都得靠它們,牲口養好了,糧食就多了,所以,把牲口照顧好特別重要,在農村,農民經常會把馬和驢圈養在一起,省地方又節約草料,但是時間長了,發現驢越長越壯了,可是馬卻越來越瘦,這是為啥?
  • 在農村,老人常說:「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
    農民朋友閒聊的時候,老人們偶爾會說一些俗語老話,很多人認為這些俗語是老人們亂編的,其實不是,俗語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就是農民們口頭廣泛流傳的現成語言,主要以諺語歇後語為主,這種俗語大多數都是總結了,歷代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和對自然的認識等等,往往都是詼諧生動,含蓄攜永,極具生活的情趣性,還有一種是來自書面語言,包括各種著作,詩文,小說等等,這種俗語以成語為主,一般都是言簡意賅,形象生動
  • 農村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全年最後一個月份和最冷的一個月份,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沒有道理呢?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臘月頭指的是臘月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臘月初時出現降雪天氣,那麼馬在這個冬天會因為沒有糧食而餓瘦,但是牛卻不會受降雪的影響。
  • 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
    摘要: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文/農夫也瘋狂在你們村裡還有人養馬或者是養驢嗎?因為我們這裡地處比較偏僻,在以前村子裡不僅養牛的很多,而且還有很多人養驢,就連養馬的也有幾家,養殖這些大型的牲畜主要是用它們來拖拉一些糧食。
  • 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為啥?告訴你不知道的秘密
    導讀:臘月已到,農村有俗語說,「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為啥?告訴你不知道的秘密!今天已經是公曆2021年的1月14日、農曆庚子年臘月的初二。臘月一到,不只是距離辛丑年春節的時間不遠了,就連一些涉及臘月和天氣狀況的農諺俗語也一同被農村人更多的提及和議論起來。
  • 農村老話: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是啥意思?為啥會馬瘦驢不瘦?
    馬與驢同屬馬屬,它們有共同的起源。因此,說它們有共同的祖先並不為過。但是,馬與驢又不同種,所以,應該說驢是一種「變異的馬」!由此看來,馬與驢的生理特性還是有區別的。那麼,它們的生理特性都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 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是這樣嗎?老祖宗經驗有道理嗎?
    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意思很簡單,驢馬別在同個槽裡吃草,貓狗別在同個窩裡餵養。俗語的本質講的就是競爭合作關係,沒有任何一種生物願意分享自己的食物,不同類型生物和平共處可能性很小。當然,特殊時期驢馬是能共槽養殖的,但結果就是馬和牛誰都強壯不了,貓和狗是能在同個窩裡養,但結果就是是非矛盾一大堆。
  • 「驢馬同槽,主人草包」是何意?之所以才「好人不得好報」
    比如下面這這句話:「驢馬同槽,主人草包」就很有意思。它是說驢和馬千萬不要在同一個槽子飼養,因為能幹出這事的主人家,一定是個窩囊廢。因為農民都知道,馬是一種非常溫順的動物,也特別愛乾淨。而毛驢恰恰和它相反,脾氣火爆,還特別髒。假如把毛驢和馬拴在同一個槽子裡飼喂,那麼毛驢就會搶馬的草,馬會挨餓,久而久之就會消瘦了。再加上馬愛吃清潔的草,總是安靜的細嚼慢咽。
  • 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是這樣嗎?驢馬為什麼不能共槽?
    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意思很簡單,驢馬別在同個槽裡吃草,貓狗別在同個窩裡餵養。俗語的本質講的就是競爭合作關係,沒有任何一種生物願意分享自己的食物,不同類型生物和平共處可能性很小。當然,特殊時期驢馬是能共槽養殖的,但結果就是馬和牛誰都強壯不了,貓和狗是能在同個窩裡養,但結果就是是非矛盾一大堆。
  • 農村老人常說「褲帶長壽命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的勞動人民們通過日常生活、節氣等方方面面的經驗,總結出了不少通俗易懂的俗語,而在農村裡也一直流傳這這些俗語,讀起來可能有些粗俗,但是撇開這些字面得意思,深究裡邊的含義還是非常有道理。俗語涵蓋的面很廣,各個方面都有 。
  • 俗語:「貓兒狗兒,頂一口兒」,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俗語:「貓兒狗兒,頂一口兒」,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在農村,不少人家都會養一些動物。由於農村自然環境也好的緣故,所以生態系統相對完整,不少城裡人已經進不到的動物在農村就還能見得到。
  • 農村俗語:「驢摔輕,馬摔重,騾子摔人要人命」,有道理嗎?
    而老一輩的人在和這些家畜相處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不少俗語,比如接下來的這三句俗語,你知道是啥意思嗎?第一句話是「驢摔輕,馬摔重,騾子摔人要人命」,這句話描寫的是從這三種動物身上摔下來的受傷程度,從驢身上摔下來會比較輕,因為驢的性格相對起來更加溫和,並且個頭也沒有其他兩個這麼大。
  • 俗語「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老祖宗說的很現實
    俗語說「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馬沒有力氣行走,那是因為它太瘦了;而人不風流,是因為他太貧窮的緣故。不過這句話太過強調財富的功用了,你認可這個觀點嗎?一、馬行無力皆因瘦「馬行無力皆因瘦」,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