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秀才下海,秘密引進外來物種,中國人口千年瓶頸從此被突破

2021-01-17 騰訊網

中國人自古重視生育,一來是繼承家族香火,二來農耕文明講究人多力量大。因此即便歷史上戰亂不迭,人口大幅縮減,只要天下太平,中國人口總能快速恢復。

但我們也看到,中國清以前的封建王朝,難有人口跨越億級的時代。多如宋明時期,當人口達到上億後,也開始迅速滑坡。為啥呢?說到底還是有限耕地生產的糧食難以維持上億人口。

圖:中國自古是農耕文明國家

封建時代生產力低下,而全國可耕種的土地面積2000年前基本已經定型,當土地和人口達到平衡後,社會每增加一人,平均口糧就減少一口,因此這個千年形成的人口上限始終無法突破。但是從明末到清乾隆年間,中國人口千年結構突然被改變,此時全國人口突破3.13億人,而到了道光年間,全國人口再攀新高,突破4.3億。

難道一切皆因「康乾盛世」,生產力大發展,導致的人口暴增?亦或是清朝的開疆拓土增加了可耕種土地?其實都不對。最主要原因是:外來高產糧食作物的引進,維持人的最基本生存的口糧產量暴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來自美洲的玉米、土豆和紅薯。

但是這些外來物種的引進過程是曲折的。歷史上,但凡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的物種,多數都是會受到嚴格控制的。比如咱們中國是絲綢的起源地,中國絲綢享譽全世界,曾是世界最頂級的奢侈品,在歐亞大陸廣受歡迎,利潤極高。

絲綢是蠶絲製作的,而蠶原產中國,別的國家沒有。因而在巨大的利潤驅使下,歐亞各國一直想從中國偷蠶寶寶回國培養,從而瓦解中國的絲綢壟斷。歷朝歷代的中國,也都是嚴格管控邊境貿易的,從中國偷蠶寶寶那是重罪。

而糧食作物雖然利潤低,但人若吃不上飯,卻能動搖國本,影響更為嚴重。因此特有的糧食作物,在很多國家也是被嚴格禁止向外國輸入的,比如咱們說的原產於美洲的紅薯。

圖:紅薯

紅薯原產於美洲,後被歐洲殖民者帶到歐洲,其後歐洲殖民者為了自己的口糧,又將其引進亞洲殖民地種植。紅薯的種植一直掌握在歐洲殖民者手中,他們是嚴令禁止向中國出口的,這是最早的糧食霸權。

後來紅薯是怎麼引進中國的呢?那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陳振龍。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中,陳振龍是個再渺小不過的小人物,大多數人都沒聽過,但他的經歷值得史書好好記上一筆。

陳振龍,1543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今福州市長樂區)青橋村。陳振龍20歲時,曾考中過秀才,後參加鄉試落榜,於是放棄讀書從仕的道路,到菲律賓下海經商。當時正處於明朝萬曆年間,明朝人口據估計在此時達到頂峰,約一億人左右。

眾如咱們上面所說,封建社會人口達到一億峰值,基本上也就意味著衰落開始了。因為人再增加,最基本的口糧就保證不了了,若再趕上天災之年,那就更食不果腹,自然會出問題。

當年陳振龍的家鄉便是如此,福建本就多山,土地貧瘠,人均口糧不足,豐年尚能勉強餬口,遇上災年只能等著餓死。可禍不單行,天災愈發頻繁,讓百姓雪上加霜。在菲律賓經商的陳振龍,早就盯上紅薯了。

他發現紅薯不但栽種簡單,適應性強,成活率高,而且生熟都能吃,產量還高,特別適合做口糧。想到家鄉經常鬧饑荒,陳振龍就想著能把紅薯引進福建。但當時菲律賓是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是嚴格禁止紅薯出口的,陳振龍幾次欲將紅薯藤莖帶回國,都沒能成功。

圖:紅薯

1593年,通過買通當地土著,拿到紅薯藤莖後,陳振龍將紅薯藤莖絞入吸水繩,秘密過關,經過7天7夜航行,將其帶入老家福建,這是紅薯第一次來到中國。回鄉後,陳振龍就開始培育,4個月後,大獲豐收。

福建各地還在鬧饑荒,陳振龍種植紅薯成功後,立即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請求在福建推廣,以解決糧荒。金學曾聞之大喜,遂命各地大量紅薯,此後福建糧荒逐漸得到解決。

圖:為紀念紅薯引進而建的先薯亭

當然紅薯的推廣並非一朝一夕,他在全國普及開來,經過了上百年時間。正是由於紅薯以及玉米等美洲作物的引進種植,困擾中國千年的口糧問題大大改善,這樣導致了清朝中國人口大爆炸。

除了陳振龍外,紅薯的引進還有另外兩條線,一條由葡萄牙人帶到緬甸,再進入雲南;一條是葡萄牙人帶至越南,再由東莞人陳益、吳川人林懷蘭傳入廣東。不過陳振龍是最早引進的,他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的「番薯之父」。

從明朝到清朝,陳振龍的後世子孫,一直奮戰在推廣紅薯的第一線。可以說,正是落榜秀才陳振龍秘密引進的外來物種紅薯,清朝才迎來了人口大爆炸,中國人口千年瓶頸從此被突破,改變了歷史進程。

圖:美洲作物致清朝人口大爆炸

你可能只是時代裡的一粒沙,請一定不要灰心,說不定哪天,你的一個小舉動足以影響整個世界,推動歷史進程。

相關焦點

  • 兩外來物種入侵,一個令中國人口爆炸,另一個差點導致中國亡國
    於是中國在這種農業環境下,和平時期人口數量一直保持著穩定發展,天災戰爭時期則由於天災戰亂導致人口總數銳減,戰後統治穩定了又開始穩定增長。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明朝後期。後來到了明朝,由於當時的西方殖民者開始在亞洲進行殖民擴張,進行遠洋貿易,同時運輸各種物資來明朝進行貿易,結果有兩種外來生物隨著外國人攜帶的物資而到了明朝,並且在中國大地上流傳開來,入侵了中國的生態系統。
  • 中國紅薯之父「陳振龍」:苦心孤詣引進「物種」,對後世影響深遠
    陳振龍,出生於福建福州長樂縣,年輕時曾經考取過秀才,但隨著明末人口的劇增和科舉的艱難,在考取舉人不第後,陳振龍跟隨著東南各省濃厚的經商風氣下了南洋(東南亞)經商,「往來於閩省、呂宋(菲律賓)之間。」到了菲律賓以後,吃了大半輩子大米的陳振龍第一次吃到番薯,這種清甜又耐飽的神奇物種,一下子就吸引了他的目光。
  • 引進「外來物種」需謹慎,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
    不過,對後世的人民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當屬一個目前在中國隨處可見的一種農作物:番薯。 學者們對番薯何時引進,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主流觀點認為:是明朝土地兼併加劇、流民現象嚴重、災難頻發,這時,就迫切需要一種農作物,可以不挑剔生長環境,產量又高,於是,番薯很是符合這種訴求。
  • 外來物種是如何被中國吃貨成功馴化的?
    歐亞大陸物種大轉移 中國從域外引進外來物種的歷史,其實從先秦時代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由於那一時期無史可考,且以當時的交通運輸和農業科學條件來看,引進物種雖好,卻很難在真正意義上得到普及。這一時期的物種交換也主要以考古證據的形式留存於世,很少有時間確切的文獻記載。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當外來物種登陸中國:超半數外來有害物種系人為引種
    正確引種能豐富生物多樣性 物種入侵則會威脅生態安全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①)  本報記者 常 欽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5日 14 版)  核心閱讀  葡萄、胡蘿蔔、馬鈴薯……這些曾經的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這幾種來勢兇猛,卻成了入侵失敗者
    伴隨著人類的發展,特別是交通運輸越來越便捷之後,人口的流通越來越頻繁,一個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外來物種入侵。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一些物種被人類從自己的生存地帶走,去往一個新的地方,然後入侵到當地的生態系統之中,對當地的物種和生態環境都構成極大的威脅。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要警惕這些生物!
    原標題: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影響幾何?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
    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最具威脅性的上百種外來入侵生物中已有超過50種進入中國,科技部「973」計劃生物入侵項目首席科學家萬方浩說,目前我國入侵外來生物達544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迄今,全國34個省(區、市、特別行政區)均有發生和危害,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其中農業生態系統受影響最為嚴重。
  • 660多種物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對中國貢獻最大的外來物種,不僅沒給我國添亂,還救過很多人的命
    說到外來物種,我們通常都會覺得頭疼不已,認為外來物種就一定是不好的,會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但其實這是一種「刻板印象」,有不少外來物種對我國也提供了幫助,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物種,來到我們國家後,不僅沒有添亂,還救活過不少人的性命,你知道是什麼嗎?
  •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們外出旅遊越來越喜歡去一些大自然的景點,可能是已經見慣了城市的喧囂和繁華,所以更想去風景秀美的山川河流看看。咱們中國境內有著無數的山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這些山脈營造了各色各樣的綺麗風景,還孕育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生命。但是隨著地球的進化和環境的破壞,如今的生物多樣性已經在慢慢的遞減,就拿魚這種種類來說,以前品種豐富的魚類,現在可能只剩下一種了,除了是受到環境破壞的影響以外,外來物種入侵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原因。
  • 外來物種入侵,該如何防控
    引進外來物種是豐富本國物種多樣性、促進品種更新換代的重要途徑。但外來物種的引進是可能有風險的,有的外來物種具有極強的繁殖、生長、抗逆能力,能短時間內迅速繁殖擴散,破壞當地物種的生態平衡,形成外來物種入侵。我國面臨外來物種入侵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建立起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制度十分迫切。
  • 生態環境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不只有小龍蝦,已有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都咋來的?
    說起外來物種入侵,多數人認為離自己特別遙遠,如果硬是要想下去,可能威脅莊稼的田裡的種子,河裡的魚,是離著自己最近的。而事實上,走出家門,火遍全國地攤夜市的小龍蝦,時不時就能看到被售賣的福壽螺,還有最近兩年剛出現的草地貪夜蛾,都是外來入侵物種的代表。
  • 最不起眼的食物,商人帶回來的外來物種,卻使清朝人口達到三億
    最不起眼的食物,商人帶回來的外來物種,卻使清朝人口幾達到三億大家好,我是有知識的小江。所以在明代以前中國的人口一直保持在千萬級別,可是為何到了清代的時候,人口一下子增長的那麼快呢?原來是因為一種現在看起來非常不起眼的食物,基本上均價都在一兩塊一斤的食物,那便是紅薯。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記者 | 牛其昌1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