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500餘棵千頭椿集體打吊瓶「輸液」治蟲

2021-01-10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王奇 白伊博)為有效預防樹木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4月21日起,漯河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養護中心防治站工作人員對市區嵩山路兩側的千頭椿懸掛輸液袋,防治斑衣蠟蟬蟲害。

斑衣蠟蟬民間俗稱「花姑娘」、「椿蹦」、「花蹦蹦」,是危害該市園林植物的主要刺吸性害蟲之一,一年一代,在漯河地區每年4月中上旬開始孵化,刺吸樹木汁液,會分泌蜜露,主要危害椿樹、苦楝等樹種,危害至10月份。

4月22日上午,在市區嵩山路上,園林綠化養護中心防治站工作人員在忙碌著,有人計算每棵樹的用藥量,有人將藥物以量杯精準配比後分裝在輸液袋裡。然後在樹上鑽孔、釘釘,將綠色的輸液袋懸掛在樹幹上;利用輸液的方式給樹木防蟲治蟲不僅不會對空氣造成汙染,同時也能增加藥效、減少藥物損耗,還能有利於保護環境。

據悉,本次共防治嵩山路兩側千頭椿500餘棵,將於4月25日前完成。該防治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在防治期間,請市民朋友切勿擅自翻動輸液袋,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維護良好的綠化環境!」

【來源:河南聯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500餘棵千頭椿集體打吊瓶 漯河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養護中心...
    央廣網河南分網4月23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王奇)為有效預防樹木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4月21日起,漯河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養護中心防治站工作人員對市區嵩山路兩側的千頭椿懸掛輸液袋,防治斑衣蠟蟬蟲害。
  • 「輸液好得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一直以來,有病就打吊瓶輸液,好像已經滲透到一些人的骨子裡,大家都覺得輸液好得快,方便又高效。特別是中國的家長,從小喜歡給孩子輸液,卻忽略了其中的各種隱患。近幾年,隨著輸液的危害被逐步認識,中國多地陸續出臺了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截至目前,吉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廣西、深圳等多個省、區市已經控制或取消了醫院成人門診輸液治療。
  • 我國年人均輸液8瓶被指泛濫 美澳慎用靜脈輸液
    記者在連線採訪中發現,在美國,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診,醫生一般不會安排靜脈輸液,對於含抗生素的「吊瓶」更是慎之又慎;在澳大利亞,當地人鮮有「輸液好得快」的觀念,很少有打吊瓶甚至打針的經歷,甚至有人25歲了從未輸過液,甚至都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語怎麼講。美國:看急診才考慮輸液本報訊 得了病到底是服藥還是打針?
  • 稷山陶梁村:板棗園飛機噴藥治蟲是絕活(圖)
    4月28日,飛機在稷山縣稷峰鎮陶梁村棗林上空噴灑治蟲藥劑稷山縣稷峰鎮陶梁村引進「蜜蜂三號」小型農業噴藥式飛機,對全村的板棗園林進行飛機噴藥治蟲,通過飛機噴藥防治棗樹病蟲害,不僅省時省力、安全高效,而且為促進紅棗增產和提高紅棗品質奠定了基礎。據了解,該村的板棗園林已經使用飛機噴藥治蟲12年,全村的板棗面積達7000餘畝,人均板棗面積2畝,全村共栽植棗樹22萬餘棵,僅板棗一項每年為農民增加收入2300萬元。
  • 有蚜蟲不打農藥?防治小麥蚜蟲,不一定見蟲就治!「農藝師講農業」
    小麥蚜蟲的天敵春天到了,氣溫快速回升,各地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起身期和拔節期,蚜蟲也開始繁殖危害了防治方法往下看:1、小麥蚜蟲是見蟲就用藥防治?答案是:錯誤!!!2、小麥蚜蟲的防治指標是多少呢?答案:當麥田百株蚜蟲數量超過500頭,天敵(七星瓢蟲或草蜻蛉)與麥蚜的比例在1:500以及以上時進行用藥防治,若七星瓢蟲等能吃蚜蟲的比例大於這個比例到2:500就不用農藥防治,這叫以蟲治蟲也叫生物防治,既節省裡人力、財力還減少了農藥的汙染。3、蚜蟲的天敵有哪些?蚜蟲天敵種類很多,主要有瓢蟲、食蚜蠅、草蜻蛉、蚜繭蜂等,其中以瓢蟲及草蜻蛉最多。
  • 為什麼很多兒童一感冒發燒扁桃體發炎,就要打吊瓶才會好?
    經常會聽到兒童家長說起:小孩4歲了,每次發燒都是扁桃體發炎,每次發燒吃藥效果都不好,打吊瓶才會好?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了解以下幾點:什麼叫做「扁桃體」?如果扁桃體發燒診斷為化膿性扁桃體,通常需要輸液抗感染治療,效果一般好些,但如果不是化膿性感染,並不需要輸液治療,如果一味認為凡是扁桃體發炎都要輸液,那就是過度醫療了。
  • 膠州大白菜一棵賣到59元 聽音樂長大人工抓蟲
    膠州市大白菜研究所通過噴灑葉面等方式,提高了大白菜的含硒量,雖然白菜售價不菲,有的一棵賣到59元,但仍十分搶手,200多噸富硒白菜已經被訂購超過一半。   13日上午,記者在膠州市大白菜研究所看到,現場一片忙碌,工人們正在將倉庫裡的白菜進行初步處理,隨後運往工廠進行包裝。「今年總共收穫了富硒白菜200多噸。」
  • 漯河臨潁皇帝廟鄉100多名黨員集體過「生日」
    漯河臨潁皇帝廟鄉100多名黨員集體過「生日」 2020-12-10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者調查:感冒掛吊瓶 抗生素使用到底有多亂
    記者首先來到了西安市蓮湖路上的一家大型醫院,門診輸液室裡坐滿了打吊瓶的患者。有感冒發燒的,也有受傷止痛的。記者諮詢了護士,只有兩個人使用了抗生素。記者:我看您孩子打的是頭曲,抗生素,孩子咋了?患者家屬:感冒了,長期高燒不退,他就燒成肺炎了。記者:比較嚴重了?患者家屬:嗯。
  • 幼兒輸液時疑有蟲照片曝光令人毛骨悚然!
    近日,在四川樂山一位男童在輸液時發現輸液袋內中疑似有蟲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事後,樂山市人民醫院已經對此事進行了道歉,並對此進行調查。  幼兒輸液時疑有蟲在12月15日的時候,黃山市市民黃先生帶著感冒的兒子去樂山市人民醫院輸液,在進行輸液的時候,剛剛輸上幾分鐘,黃先生就發現輸液管上有蟲子,一開始還以為是輸液管外面的,但是經檢查是輸液管內部的蟲子。
  • 男子在藥店買5瓶注射液打到第4瓶發現內有頭髮
    藥品的包裝盒2015年1月8日,長春市民趙先生在診所打吊瓶輸液時,意外發現吊瓶內有一根4釐米長的人體毛髮,這根頭髮是在打第4個吊瓶時發現的,前面已經打了3個吊瓶了,他不敢繼續輸液,由於趙先生的姐姐就在北環城路附近的一家診所工作,因此他買好藥就返回家中,當天下午就讓姐姐為其輸液。趙先生回憶,按照要求,每天打一個吊瓶,前3個吊瓶挺正常,沒發現藥液中有異物,可是當打到第4個吊瓶時,問題出現了……輸液時發現一瓶內有頭髮「拆開第4個吊瓶的藥盒,一下子看到裡面好像有個黑東西,仔細一看竟然是根頭髮!」
  • 大醫院日均輸液上千人次 醫生:一感冒就吊水是害孩子
    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醫院,所到之處,只見「吊瓶一片」,不少醫院日均輸液量高達一二千人次,這一現象就連從醫幾十年的老醫生也不禁感嘆「離譜」。【記者走訪】輸液者中兒童患者居多近日,記者對市區幾家醫院的輸液室進行了走訪。15日上午,在省人民醫院、市一人民醫院等輸液室,輸液的患兒將輸液室擠得滿滿的。
  • 在家自己怎麼給小狗狗打針輸液呢?
    重要的話永遠需要重複:打疫苗是預防疾病最有效和省錢得方法!靜脈輸液在治療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殊情況下不能埋留置針時,掌握靜脈輸液就成為一個相當有用的技能。靜脈輸液俗稱「打吊瓶」或「打點滴」,是救治患病犬只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治療犬瘟、犬細小、中毒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學會給狗靜脈輸液也會節省不小的醫療費用。這裡用圖片形式教授大家如何給患病犬只靜脈輸液。自己輸液需要悟性和勇氣,看了此教程如果還是學不會的,可以到醫院埋留置針,這裡不多作說明。
  • 什麼情況下,才應該輸液?
    2009年中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近日新聞媒體對此進行報導後,引起人們對輸液給藥方式的高度關注。本報天天健康編輯部電話也熱得燙手。
  • 吊瓶沒輸完,患者突然抽搐……
    鹽水掛一半,患者抽搐  日前,杭州餘杭區的民警接到報警,一名男子稱自己的老婆在一家診所掛吊瓶時,掛著掛著突然抽搐了。  經了解,由於上午覺得牙疼,該女子就去到了家裡附近的某某內科診所,在那裡醫生給她掛了吊瓶。掛完第一瓶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反應。等到了第二瓶的時候,女子就覺得自己喘不過氣,渾身冒汗。
  • 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產生什麼後果?務必早知道!
    輸液又叫打點滴和掛水,是靜脈滴注輸入人體內的注射液,通過輸液器調整滴速,持續而穩定地進入靜脈,以補充體液、電解質或提供營養物質。 輸液這件事情,作為一個成年人多多少少經歷過,雖然現在醫院逐漸取消輸液制度,不過對於重大疾病而言輸液還是必須存在的。
  • 「輸液治不好流感,不比吃藥好得快」
    N海都記者 陳燕燕/文 毛朝青/圖 關注理由「流感不能輸液!」最近,一段視頻刷爆朋友圈:一個診所醫生的兒子跪求病人「別輸液」,他說,自己感冒,爸爸從不給他輸液,只讓他吃點藥,「抗生素對流感病毒一點也不起作用,還傷害內臟器官」。
  • 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新技術
    隨著認識的深入,人們發現,以蟲治蟲的綠色技術既不用化學農藥又能防蟲害。隨著大棚種植方式的發展,蔬菜種類、生產管理條件不斷變化,導致蔬菜病蟲害種類增多,病蟲害結構也發生悄然改變。一些過去猖狂危害蔬菜的大型害蟲被防蟲網和大棚本身的相對封閉環境所隔離,威脅程度下降。可對於一些身材小巧、行動靈活的害蟲來說,防蟲網、隔離門這樣的物理防線卻難以阻擋。
  • 漯河一男子利用鸚鵡,捕貓賣錢
    面對民警詢問,該男子坦白了實情:原來,因疫情待業在家,為了補貼家用,打起了利用捕貓籠誘捕野貓的歪主意。該男子坦言,這不是第一次誘捕貓,每次捕到的貓,大的以四元一斤的價格賣掉,小的賣不出去就放生。運氣好時能捕十餘只,運氣不好時也就幾隻,在捕貓過程中,自己有時也會被貓抓傷。
  • 種下萬棵甜棕樹 創得致富產業來
    在深入四川、貴州等地考察棕櫚加工工藝後,2017年6月,董禎良與幾個合伙人一起投資了200餘萬元,成立了寧洱禎良棕櫚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梅子鎮民樂村建起了這間800平方米的棕櫚加工廠房。 投產運營後,合作社將收購的棕櫚原料進行初加工,90%貨供給國內知名床墊品牌,剩下的10%則用於生產棕櫚手工製品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