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講了臂臑穴,講它的定位時有講到,在曲池與肩髃的連線上。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肩髃穴。
字面理解,肩就是肩膀的意思嘛,髃是肩前骨的意思。連在一起就是說肩髃穴在肩膀前面的骨頭邊。後面還會講到一個肩髎穴,就是在肩膀後面的骨頭邊。
【歸經】
手陽明大腸經。
估計已經猜到了是大腸經,畢竟最近我們講的幾個穴位都是大腸經的,什麼商陽、三間、合谷、陽溪、手三裡、曲池這幾個。各有什麼典型功效還記得嗎?商陽放血洩熱,三間手指痛,合谷治面癱牙痛,陽溪手腕痛,手三裡治腹痛、腹瀉,曲池治便秘、癮疹、發燒。
【部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怎麼說了,就在肩膀與手臂連接處最高的地方,往前滑,有點凹陷的就是了。這個想一想,摸一摸,這個穴位總不可能在骨頭上吧,不然扎不了,那在骨頭縫裡,又在肩膀前邊就不多了。具體還是看圖吧。
【操作】
針8分一1.5寸;灸5一7壯;艾條灸10-15分鐘。
看這個針就知道了,針得這麼深,底下肯定不能是骨頭啦,這個艾灸5-7壯是啥意思,就是一個艾柱算一壯,灸完一壯,再換一壯,灸個五七個。
【主治】
半身不遂,肩臂疼痛,肩凝風,癭氣,瘰癧,癮疹等。
又有一個可以治癮疹的了,還有大脖子病,淋巴結腫大。加上它局部治療作用,肩周炎等。
上一個治癮疹的穴位是什麼?
對,就是曲池。
上一個治療淋巴結腫大的穴位是什麼?
對,沒錯,就是臂臑,我們昨天講的,它還有治眼睛疾病的。
【解剖解說】
①針體穿過皮膚、淺筋膜、深筋膜以及三角肌的上部份,沿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刺入。支配該皮區的神經是鎖骨上神經。深刺針尖進入肩關節囊內。針體的下方分布有旋肱後動、靜脈和神經的分支。
②肩關節外展,使上肢與軀幹成90度角,在肩關節上,由於三角肌外側部分收縮,形成兩個窩,前方的一個位於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相當於肩髃穴,後方的一個位於肩的後緣,相當於肩髎穴。
【作用解說】
肩髃與肩貞、及肩前(腋前紋頭上1寸)三穴,合稱「肩三針」,主要治療肩關節疾病。治肩病宜配曲池穴或手三裡穴效更佳。
記住肩三針:肩髃、肩貞、肩前。
好了,到此結束,今天的穴位講完了,求關注哈@古今醫案研讀,好心人轉發下,點個讚,加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