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美食,熱愛生活。我頻繁的記錄著,因為生活值得,歡迎點讚關注
忘了之前在哪兒看到過有人說馬肉不好吃,咀嚼馬肉的感覺像是在吃麻繩,還有酸味,味道並不鮮美。雖然自己沒有吃過,但是馬肉的味道就這樣被記下了,到現在了,一說吃馬肉我口中還有嚼麻繩的感覺,雖然我並沒有吃到過。
眾所周知,中國人「吃貨」的標籤已經打上了烙印,對於肉來說,我們也是無肉不歡,豬肉、羊肉、牛肉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那麼,為什麼感覺馬肉幾乎沒什麼人吃呢?
一、象徵、情感寄託
中國關於馬的成語有很多:馬到成功、一馬當先、龍馬精神、萬馬奔騰等,都是氣勢正面向上的成語,龍馬精神裡面的龍馬是指古代傳說中像龍一樣的駿馬,龍在我過有著崇高的地位,我國也是東方巨龍,這裡把馬比做龍,也能看出馬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更多的也是一種象徵意義。
二、是功臣、是戰士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馬作為的交通工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成語中也有「汗馬功勞」一說,汗馬功勞的意思是說在戰場上建立戰功。古代時候戰爭是非常頻繁的,馬作為和人們並肩作戰的戰士,那時候戰馬的甚至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所以古代有專門為了戰馬設置的「馬政」,足以看出馬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三、性價比低
如果說我們拋開感情因素,把馬肉作為人們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算起來性價比是特別低的,馬的生長周期是4年,如果養殖用來供應肉食的話是非常不划算的。
四、本身不好吃
有一句俗語是說「驢肉香馬肉臭」,這也是有前人試驗過所以流傳到現在的,所以從馬肉的本身來說,味道是不如我們現在常食用的肉的。
結語
綜上原因,所以馬肉基本上吃的人很少,但是也有部分在食用馬肉的地區,如果想嘗試的話,可以去到這些地方去體驗一下,比如哈薩克族,馬肉是哈薩克族傳統的美食之一,如果有機會去旅遊的話,可以嘗試一下。
以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互相溝通交流,如果內容對你有幫助的話,來給我點個讚吧~
感謝大家聽我絮絮叨叨,我是熱愛美食熱愛記錄生活的荔枝,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