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翻譯產品為例,探討工具型產品商業化路徑

2020-12-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市場上翻譯類產品進行商業化變現的主要路徑,希望對其他工具型產品探索商業化道路有一定的借鑑和啟發作用。

一、產品為什麼要商業化?

商業化作為產品發展的一個最終目標,是任何產品都無法逃避的一個問題。如果一個產品無法建立起來合理的商業模式實現盈利,缺乏可持續的增長點和變現方式,這個產品最終也會逐漸走向衰落。

商業化的實現對產品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只有實現了商業化,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傾斜,去幫助產品發展壯大,為產品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所以,作為PM,產品在誕生初期,即便在一開始沒有商業變現的壓力,也要不斷培養商業意識,理清未來商業化的可行道路,讓產品未來走的更長、走的更遠。

二、 工具型產品商業化有哪些問題?

之所以談到這一個問題,是因為產品商業化的模式多種多樣。在這其中,工具型產品的商業化道路卻頗為曲折,許多工具型產品雖然坐擁千萬量級用戶,卻無法很好的挖掘用戶價值和流量價值,將其有效的轉化為商業價值。

什麼是工具型產品呢?

工具型產品是從用戶某個特定使用場景出發,解決用戶需求,提升效率的產品,比如天氣查詢、瀏覽器、計算器、輸入法、翻譯、軟體優化等等。

工具型產品有哪些特徵呢?

提到工具型產品,很多人頭腦裡冒出來的關鍵詞便是「相似產品多」,「可替代性強」,「用戶粘性差」,「內容單一」。 具體到某一類別用戶需求的工具型產品來分析,就是說,產品種類多樣,產品間功能差異較小,可替代性強;同時,由於工具類產品功能相對單一,其產品的頁面結構相對簡單,用戶使用時長也較短。用戶對於工具型產品往往是用完即走的,比如打款一款天氣APP,看一眼今天的天氣狀況就關閉了;打款一款翻譯軟體,查完某個單詞的意思就離開了。

用戶黏性差、可替代性強、產品單一、用戶時長短,這正是因為這樣一系列的特徵,目前工具型產品的商業變現道路往往道阻且難,商業模式相對單一。

翻譯是一種典型的工具型產品,用於解決用戶學習外語及外語溝通的需求。目前,市場有百度翻譯、谷歌翻譯、必應翻譯、有道翻譯/詞典、金山詞霸等眾多產品,覆蓋學生及白領兩大典型用戶群。下文將以翻譯產品為例(這裡的翻譯泛指了市場上詞典和翻譯產品),介紹市場上工具型產品的商業化變現路徑。

三、翻譯類產品如何開展商業化的?

翻譯屬於一種典型的垂直領域需求,它非剛需非高頻,但其用戶特徵非常明顯。

一是用戶人群基本上是兩大類,學生和白領。學生用於學習外語,白領則多是工作溝通、閱讀外語資訊。

二是用戶地域分布明顯,用戶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經濟發達的城市,如廣東、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相對而言,教育程度和消費能力高。

三是年齡集中,用戶集中在20-40歲之間,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翻譯工具類產品的用戶特徵是支付能力相對較弱,以學習外語為主要目的的學生人群,和支付能力相對較強,有外語學習需求,以提升工作能力的白領人群。

在了解翻譯產品用戶特點的基礎上,將商業化與其充分結合,目前業界的翻譯類產品主要選擇了以下幾條商業變現的路徑:

1、流量變現

流量變現,就是以免費的產品和服務作為媒介,靠優質的產品體驗來吸引用戶,前期圈用戶,為變現做基礎,在後期積累大量級的用戶後實現賺錢的目的。

流量變現路徑下,翻譯類產品基本上都採用了商業廣告的模式。商業廣告是業界非常成熟的一種商業模式。近年來,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廣大網民對廣告的接受度也逐步提升。但是,在商業廣告的模式下,如何更好的去更好的平衡用戶體驗與商業廣告的關係呢?

1)相關性高

即廣告主、廣告物料與用戶的相關性高。業界翻譯產品基本上選擇了定向大廣告主合作形式,而非走百度網盟這類關鍵字競價投放。廣告主集中在了教育培訓類的大客戶,如英孚英語、VIPABC、滬江網校等。這類產品本身提供外語學習培訓,和用戶需求一致,極大程度上較少了用戶對廣告的反感,通過廣告的相關性,提升點擊效果,實現翻譯產品與廣告主的共贏。

2)廣告產品形式優化

通過開展產品端內容建設,為商業廣告提供平臺。在傳統商業廣告樣式上,重點發力原生廣告。

翻譯類產品由於提供的服務較單一,頁面結構簡單(輸入框和結果頁),所承載的信息也較少,導致商業廣告能夠植入的位置也比較少。對比社區類、資訊類產品,存在大大的不足。簡單舉個例子,貼吧的商業廣告資源位非常多,貼吧首頁、各個吧的首頁、帖子列表頁,帖子詳情頁(主樓、回帖頁)等等。許多用戶打開翻譯產品後,基本上是查詢完就走。用戶在沒有翻譯需求的情況下,主動打開app的比例少之又少。

針對這一情況,大多數翻譯產品開始做內容體系,提供雙語資訊、學習內容等。通過搭建內容,一方面,提升用戶的黏性和活躍度,另一方面,為商業廣告搭建承載的平臺,尤其是原生商業廣告。可以看到,百度翻譯、金山詞霸、有道詞典都走了這樣一條道路。單一的品牌展示廣告,極大的影響了用戶的正常操作,導致用戶對產品好評度降低(比如之前有道詞典,在app的底部,始終有一個浮層banner廣告),同時,生硬的植入,導致廣告點擊率也較差,廣告轉化率低。

下圖是翻譯類產品中原生廣告的截圖,與內容結合在一起,減少對用戶的幹擾,提升點擊率。

2、增值服務

增值服務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對工具型產品來講是一種比較好的變現方式,通過差異化的產品體驗來收費。這類付費的服務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所衍生出來的需求,該服務與現有的免費服務存在差異,更強更優質。因此,用戶對這類收費模式相對來講更容易接受。目前市場上的翻譯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增值服務收費的商業模式。

1)付費人工翻譯

機器翻譯依靠機器算法模型實現翻譯,由於受限於技術水平以及語料的專業度和豐富度,無法達到專業人工譯員精準的水平,一般只用於滿足普通用戶可懂易懂的需求。

部分高端用戶專業精準翻譯的需求,則需要專業的人工譯員進行翻譯,如用於正式工作溝通、合同協議、發表出版等場景。翻譯產品將用戶自然的從免費機器翻譯向付費精準人工翻譯引導,從而獲取商業收入。目前人工翻譯一般是按照字數來進行收費,不同的專業等級也會存在差異。百度翻譯、金山詞霸均採用了對外合作,通過與專業翻譯機構合作解決譯員資源問題,以搭建服務平臺的方式來變現。而有道則是建立了自己的譯員團隊,開展人工翻譯業務。

2)付費翻譯相關功能

這類付費功能包括離線翻譯包、專業詞典等。針對無網的環境下使用翻譯工具,大多產品開發了離線翻譯包功能,解決用戶出境遊網絡環境不好或流量受限的情況下使用產品。例如,百度翻譯就在移動端推出了付費離線翻譯包,用戶下載需要在應用內購買。金山詞霸針對一些有專業語言學習需求的用戶,推出了高端付費詞典,用戶通過付費,獲得《牛津詞典》和《柯林斯詞典》的釋義,得到更加專業、權威、詳細的結果。

3)付費在線教育

從翻譯工具的用戶群特徵來看,這部分用戶與在線教育有非常大的重合。使用翻譯軟體的用戶,大多都具備語言學習培訓需求,將在線教育與翻譯工具結合,可以大大提升其轉化率。業界翻譯軟體在提供在線課程培訓內容時,提供免費及付費兩種課程。通過付費的在線教育課程來獲得收入。目前大多是以平臺方式接入外部資源進行收入分成的商業模式。

3、付費應用

付費應用即本身應用是需要支付一定的付費才能下載使用的,一般針對移動端APP或桌面客戶端軟體。

國內翻譯產品這類變現商業模式相對較少,究其原因,一是大環境下,國人對付費應用的接受度還是相對較低,二是應用商店裡本身非常多的免費應用可以滿足需求,用戶付費下載的意願大大降低。不過,仍然有一部分應用通過主打差異化細分市場,推出亮點功能來進行應用收費,如一些主打實時語音翻譯和拍照翻譯的APP,如隨身譯專業版(iHandy Translator Pro和拍譯全能王),以及專業詞典軟體,如柯林斯葡語詞典APP等。

4、面向企業/開發者的api技術服務

翻譯作為一種工具,除了面向普通用戶,還可以以開放接口的形式對外輸出技術,通過提供技術服務來實現變現。第三方企業或開發者通過接入翻譯服務,可以大大提升其產品/應用的功能豐富度,優化產品體驗。

針對企業/開發者的API技術服務包含多種,一是通用的文本翻譯接口,目前業界翻譯類產品基本上都提供此類服務,按照翻譯的請求量獲取收入,按照百萬字符來定價收費,如谷歌翻譯、微軟必應翻譯、百度翻譯和有道翻譯二是定製化的技術服務,將翻譯功能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打包封裝,如提供語音翻譯、拍照翻譯、離線翻譯等定製化SDK,按照SDK的授權數來收費。三是針對企業的一整套打包方案,在第三方企業部署翻譯系統,並提供後續的服務支持和維護,此類服務價格一般較高。

翻譯接口的應用場景非常多樣,以下簡單舉兩個典型應用場景。

1)語言服務領域

一些提供語言服務的應用開發者,在自己無機器翻譯技術積累的情況下,通過接入翻譯接口,快速實現翻譯能力。如滬江小D詞典,該產品本身提供單詞和短語的翻譯,但對長文本的翻譯,現有服務卻無法滿足,通過接入第三方的翻譯API,實現長文本的翻譯功能。

2)電商外貿領域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越來越多的商品交易被放到網上,而面向的用戶也逐漸從國內走向海外。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中,語言成為了一大壁壘。一個中文網站若想開拓海外市場,首先需要將其商品詳情數據翻譯為對應的外語,通過接入機器翻譯,將海量數據快速翻譯,或後續輔以人工審校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並節約成本。

結尾

以上就是目前市場上翻譯類產品進行商業化變現的主要路徑,希望對其他工具型產品探索商業化道路有一定的借鑑和啟發作用。

當然,任何一個產品實現商業化變現的前提一定有堅實的產品基礎。把產品打磨沉澱好,才能為商業化實現奠定堅實的用戶、數據、流量基礎。在產品不斷迭代優化的過程中,將商業化融入其中,無論是走流量變現、增值付費、付費應用還是面向企業的服務,都要仔細斟酌用戶體驗與商業變現的關係,不要盲目的為了追求更多的商業收入而忽視了用戶體驗。

 

作者:Joycy Han,6年網際網路產品&運營經驗,就職百度,先後從事網頁搜索、機器翻譯等產品工作。

相關焦點

  • 變現貓攜手訊飛:實力演繹工具類產品如何高效變現
    尤其是工具、社區、內容類等離錢遠的產品,他們的變現之路尤其曲折。許多產品憑藉先發市場優勢和人口紅利,以初期良好的用戶體驗積累了海量用戶,卻囿於難以變現而始終不能更進一步。工具類產品普遍具有用戶黏性低、使用時長短(用完即走)、可替代性強等特點,用戶使用工具類產品目的性強、需求明確:這導致用戶對產品體驗要求高、容忍度低,工具本身流量場景與商業化運營存在矛盾;且由於工具類應用的成長路徑太長,在培養用戶付費習慣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 從百度網盤為例,探討工具類APP的用戶拉新、留存策略
    文章以網盤類APP——百度網盤為例,來探討下工具類產品在用戶拉新、留存方面採取的策略,希望為工具類APP提供一種用戶運營的思路。相反,多邊產品諸如淘寶、微博、抖音等需要多方用戶的參與才能使產品運轉起來。以淘寶為例:買家、賣家以及潛在的第三方用戶構成了整個產品的用戶網絡,而此時的淘寶是一個聯繫多方用戶的平臺。因此,工具類APP因其產品形態在與用戶的互動方面具有較大的局限性,盈利模式比較單一,很多只能靠廣告獲取收益,被替代性強導致用戶流失率更高,市場上的很多工具類APP早已處於「名存實亡」的危機中。
  • 產品運營的「社群之路」——以微信生態的社群運營為例
    微信作為一個日活量驚人的產品,已經形成了它獨有的一套生態系統,也成為了社群的主要陣地。本文作者以微信生態的社群運營為例,分析如何才能做好產品運營,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主要講的是基於微信生態的社群運營,文章選取了「微信群、朋友圈、視頻號」等維度進行探討。
  • 網絡營銷背景下亞文化的商業化收編路徑
    摘要:網際網路異質化的特徵給亞文化的興起提供了土壤,而商業化的力量也將亞文化收為己用,創造經濟效益,本文從亞文化商業化收編的角度,以每年熱鬧的淘寶、京東購物節為例,分析「光棍節」亞文化如何在網際網路時代被收編為營銷工具的命運,以及這種收編對與亞文化本身帶來的影響。
  • 給產品新人:競品分析之 7 步競品分析結構和用戶路徑分析法
    之前在《寫給產品新人,大家似乎對競品分析有很大的誤解》中有提到過,在翻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文章中發現,目前廣泛使用的競品分析結構是樹型結構,分析方式是枚舉。羅列信息框架,分析信息框架的構成並對框架內容(信息本身)進行描述。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並非分析,而是枚舉和描述。
  • 扇貝單詞:從英語工具類產品市場衝出重圍
    就扇貝閱讀而言,完全可以考慮在不影響扇貝單詞本身運行流暢度的前提下,加入閱讀體驗功能,其他家族產品如扇貝聽力扇貝口語同理。4.5 優化方向市場上的工具型產品越來越多,背單詞的方法也就那麼幾種,很難對背單詞法進行創新從而突破用戶規模萎縮的困境。
  • 扇貝單詞英語版VS墨墨背單詞,商業化元素多少與用戶消費成正比?
    本文將以扇貝單詞英語版和墨墨背單詞為例,從五個方面進行深度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2.4 外語在線學習工具類產品特點根據艾瑞數據分析中國在線外語教育工具類APP賽道特點。背單詞類: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企業間相互割據,競爭激烈;用戶量非常龐大且需求旺盛,但用戶可能同時裝有多個同類競品,用戶忠誠度相對較低。
  • 工具類產品,究竟是如何盈利的? | 獵雲網
    工具類產品最大的問題所在就是:即使擁有大量的用戶,還是會變現困難,且用戶粘性很低。此外,工具類別的產品使用場景也很受限制。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出現了:盈利問題。從中不難看出工具類產品的窘境,工具類產品最大的問題所在就是:即使擁有大量的用戶,也是變現困難,且用戶粘性很低。此外,工具類別的產品使用場景也很受限制:用戶只會在真正要使用的時間點使用它,想要像微信或者短視頻那樣佔據用戶大量的時間,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 谷歌推波斯語翻譯工具
    谷歌推波斯語翻譯工具更新時間:2009-06-22 10:53:32  核心提要:谷歌推波斯語翻譯工具    搜尋引擎巨頭谷歌公司於昨日(19日)推出波斯語翻譯工具,可將博客、新聞及文本信息等在波斯語與英語間自動轉換;Facebook
  • 萬字長文深度分析:產品排行榜的設計和玩法
    我們一起來試著探討產品設計和產品運營中排行榜的玩法,可能你單純的以為,無非就是利用愛攀比的心理,加個排行榜來刺激用戶。說的沒錯,但還遠不止這麼簡單。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排行榜為何總是牽動你的神經,主要從以下4個角度探討排行榜背後的秘密:尋找權威 、參與比較 、關注主流 、自我確認 。
  • 產品至上,天隼自動駕駛的生存之道
    如今,天隼首款低速自動駕駛標準車型已投入量產。有了落地產品,但天隼創始人殷開爽對於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態度並不激進,依舊保留著網際網路人一貫的理性。「我們沒有投資,而是選擇了一條相對來說更紮實、更現實的路線,即通過落地項目獲取現金流」。
  • 阿里雲數據中臺產品設計邏輯:體系化矩陣類數據產品的設計構思
    從構建業務目標,設計故事版,抽離符號,典型用戶分析,用戶需求收集,到最後的可視化設計呈現,設計師為用戶規劃了洞察業務、經營決策的分析動線和場景化體驗。Dataphin中,為滿足企業主看企業數據、技術看業務關聯及數據資產情況。「數據資產全景」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呈現,根據用戶關注點及場景,設計師定義了從「全局>流程>結構」三種視圖,從全局到細節,滿足用戶多維監控探索的需求。
  • 「動保瞭望者」產品策劃破局營銷系列三——產品差異化優勢塑造
    讓用戶信任你、關注你直至消費你,今天我們仍然以牧安藥業的中獸藥產品大獨罷為例,來分享產品營銷的第三步:產品差異化優勢打造——重在「打造」!一、你的產品有哪些差異化?我們一直在分析產品營銷,將我們的產品送到用戶手中,並實現持續的購買,這才是一次完美的交易。那麼,用戶為什麼購買我們的產品?
  • 產品經理必備14大效率工具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些產品經理常用的工具。原型設計工具俗話說的好,不會畫原型的設計師不是好的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一大技能就是可以熟練使用原型工具,畫出優秀的產品原型。思維導圖類的工具則能夠幫助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梳理思路,理清邏輯,確定產品的框架。
  • 以語言交換產品為例:看產品設計從0到1全流程
    產品需求俄漢語言交換是一款提供俄語/漢語愛好者尋找語伴、主動學習和交流的APP。為初級語言用戶解決了學習資料質量、糾正發音的問題;為中級語言用戶解決了尋找共同興趣語伴的問題;為工作用語語言級別的用戶解決了興趣溝通口語的問題。
  • 從產品到服務 HTL沙發「定製」新路徑
    被譽為全球沙發大師,具有44年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經驗的HTL品牌,近期在中國市場動作頻頻,繼3月份全球首播上線,推出139色、6萬款可選的產品定製方案後,4月份啟動了感恩服務節,主打專業護理沙發服務,同時,華達利家具中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HTL春季新品發布會即將於4月底召開,此次發布會將會採用線上直播的形式,為中國市場的消費者推出時尚新款沙發系列產品,加碼發力國內市場
  • 說明書翻譯公司:在做產品說明書翻譯時,需要注意這3點
    根據所有說明的事物,說明一般可以分為產品說明書,使用說明書,安裝說明書,戲劇演出說明書等。隨著中外交流越來越廣泛,很多國外產品流入中國市場,也有不少國內產品出口海外,在這個過程中,自然需要產品說明書的翻譯工作,在說明書翻譯公司看來,產品說明書對於生產企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為它不僅關係到銷量和品牌,也關係到整個企業的專業形象。
  • 對話獵豹移動AI事業部副總裁李良:用AI賦能產品 觸達用戶核心需求
    當時我們在做一款產品的時候,更多的是想的怎麼讓用戶好用。市場上大部分的產品在做翻譯的時候,操作比較複雜,需要不斷地切換硬體。我們覺得這一點是有問題的,因為用戶反饋會經常按錯,比如說講英文的時候按中文鍵,講中文的時候按英語鍵,那翻譯出來的全是錯的,尤其是在戶外不太清楚、比較著急的情況。  我們就想能不能用一個按鍵去解決呢?
  • 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探討
    原標題: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探討   目前我國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了「碳中和」目標,同時實施路徑逐步明確。
  • 新型壓電能量採集器:離可穿戴電子產品商業化更近一步!
    背景從小型電子產品到嵌入式設備的一系列領域,例如傳感器、致動器、顯示器和能量採集器中,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可穿戴電子產品的應用。「電子織物合身套裝」將電子傳感器集成到彈性織物中。(圖片來源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將OLED集成到織物中變成可穿戴顯示器(圖片來源:KAIST)可穿戴熱電發電機(圖片來源: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儘管可穿戴電子產品有許多優點,但是要想達到商業化,還需要克服高成本和複雜製造工藝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