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故事】用基因組圖譜揭開蛛絲與毒液奧秘

2021-01-16 果殼網

喜愛超級英雄的科幻迷也許都對飛簷走壁的蜘蛛俠印象深刻。而在自然界中,蜘蛛也是極具特點的動物。它們中的許多種類不僅能夠製造長而堅韌的蛛絲供捕獵和攀爬,還能夠分泌複雜的毒素用於覓食和自衛。近日,來自丹麥奧胡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蛋白質組和轉錄組的方法對兩類具有代表性的蜘蛛——隆頭蛛和捕鳥蛛的基因組進行了分析。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組學的手段對非洲的一種社會性的隆頭蛛(Stegodyphus mimosarum)和一種被稱為「巴西白膝頭」的捕鳥蛛(Acanthoscurria geniculata)的全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被測序的兩種蜘蛛分別代表著兩個主要的蜘蛛類群:猛蛛亞目和新蛛亞目。這也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蜘蛛的普適認識。」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傑斯帕·貝奇佳德(Jesper Bechsgaard)對果殼網說,「選擇捕鳥蛛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團隊的一部分研究者研究捕鳥蛛消化液中的蛋白質,基因組序列將為他們提供幫助。而選擇隆頭蛛是因為我們正試圖了解它們的社會行為對基因組的影響。當然,基因組序列也更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Stegodyphus mimosarum的群體攝食。圖片來源:Virginia Settepani

研究者最終得到了豐富的基因組數據:隆頭蛛的基因組大小約為2.55GB,編碼蛋白的基因為27235個;捕鳥蛛的基因組大小為6.5GB,編碼蛋白的基因為73821個。隨後,研究者又利用質譜的方法分別從兩種蜘蛛體內、蛛絲和毒素中分離蛋白。對於隆頭蛛而言,在其體內分離鑑定得到1127種蛋白,蛛絲蛋白佔其中的132種,毒素佔157種。而在對捕鳥蛛的分析中,研究人員分別得到了2059種體內蛋白、120種毒素蛋白以及15種蛛絲蛋白。

該項研究進行的轉錄組學實驗顯示,兩種蜘蛛的基因組結構具有相似的特徵:其內含子長度較長(平均為8058bp和9306bp)但外顯子長度則較短(分別為230bp和290bp)。這一基因結構明顯有別於其他的節肢動物,反而與人類的基因組結構較為相似。對於這種現象的出現,貝奇佳德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他認為:「較長的內含子序列使得基因結構豐富多變,經由靈活的剪切,蜘蛛能夠對各蛋白的表達進行調整。」

捕鳥蛛巴西白膝頭。圖片來源:annaksunamoon.deviantart.com

在繪製兩種蜘蛛基因組圖譜的同時,研究人員還對兩種蜘蛛的分泌物:蛛絲和毒液的組成進行了分析。在對毒液進行的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兩種蜘蛛的毒液組成並不相同,但都表達大量富含半胱氨酸殘基的蛋白酶。此前學術界曾認為這些蛋白酶在蜘蛛注入毒液的過程中扮演著溶解組織促進毒素滲透的作用,而本研究則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經由蛋白質組學的分析和比對,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蛋白質於此前在其他蜘蛛消化液中的蛋白酶並不相同,但與一些毒素蛋白的調控因子結構類似。據此,研究人員推測這些蛋白可能起到「激活」毒素的作用。

而在對蛛絲蛋白的分析中,研究人員取得的兩項重要的成果:首先他們發現隆頭蛛的蛛絲由至少兩種類型的蛛絲蛋白構成;其次,他們發現了四種此前並未被報導過的蛛絲蛋白序列。這將有助於人們解釋蛛絲的構成,並為仿照蛛絲結構製造生物材料供工業使用提供參考。「不過,我並不認為我們能很快地創造出新的蜘蛛俠,哈哈。」貝奇佳德打趣說。

這項成果並不會讓「蜘蛛俠」更快成為現實,但的確可能促進蛛絲在工業上的應用。圖片來源:videogamesblogger.com

「作為進化生物學家,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利用這些數據作為工具,對這些蜘蛛進化上的問題進行回答,並研究他們的生活習性。但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這些研究可能會促進他們將一些成果投入應用。」貝奇佳德對果殼網說,「目前雖然無法確知這一結果會促進哪些應用的出現,但基於目前利用蛛絲製作繩索、生物降解材料、衣物等研究如火如荼的現狀,我們的研究成果可能會促使這些領域的研究再進一步。」

信息來源:Nature文章題圖:dnes.cz

 

相關的果殼網小組

相關焦點

  • 【論文故事】用基因組圖譜揭開蛛絲與毒液奧秘| 果殼 科技有意思
    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傑斯帕·貝奇佳德(Jesper Bechsgaard)對果殼網說,「選擇捕鳥蛛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團隊的一部分研究者研究捕鳥蛛消化液中的蛋白質,基因組序列將為他們提供幫助。而選擇隆頭蛛是因為我們正試圖了解它們的社會行為對基因組的影響。當然,基因組序列也更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 老廣喜歡的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記者黎旭陽攝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記者黃茜 通訊員王麗霞)「老廣」喜歡吃的石斑魚,藏著怎樣的生命奧秘?昨日,中山大學和華大基因在中大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 金魚草全基因組精細圖譜公布
    近日,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薛勇彪領銜的團隊聯合英國等科學家共同發布了「金魚草全基因組精細圖譜」,「講述」了金魚草的進化故事,或為揭開謎底提供線索。 「我不只代表金魚草」 「顏值」迷人,質感如娟,成為園藝植物中的「明星」,金魚草當之無愧。
  • 跨越1.8億年構建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 Nature發表論文...
    記者今日獲悉,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近日聯合中外多國科學家,繪製出鴨嘴獸和針鼴的高質量基因組,並據此與人、有袋類動物、鳥類和爬行類等多種動物基因組進行比較追溯,最終跨越1.8億年,首次成功構建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已於北京時間1月7日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
  • 蠍子基因組圖譜繪就
    昨日(11月2日),武漢大學傳出消息:由該校領銜並與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全球生物量最大的蠍種——馬氏正鉗蠍(俗稱東亞鉗蠍)的基因組測序
  •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該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人類和鴨嘴獸有共同祖先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首次...
    光明生物圈【人類和鴨嘴獸有共同祖先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首次成功構建】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
  • 水生所揭開原生動物形態種演化的奧秘
    水生所揭開原生動物形態種演化的奧秘 2019-06-17 水生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繆煒團隊以原生動物纖毛蟲中最早發現的形態種——四膜蟲形態種為對象,通過對形態高度相似的十種四膜蟲(生物種)的比較基因組分析,利用其獨特的大、小核雙核系統來追蹤形態種的基因組演化,發現四膜蟲以小核染色體近著絲粒和亞端粒區域為基因組的創新中心(圖2),通過一類特殊的反轉錄轉座子(REP)介導,平行、獨立地創造了同一類具有獨特90bp外顯子陣列的、年輕的、富含亮氨酸重複序列
  • 蛛絲在蜘蛛體內是液態,為什麼噴射出來後變成固態?
    該系列故事緣起男主角在參觀昆蟲博物館時被一隻特別的蜘蛛咬了一口,然後他的身體開始出現異樣反應,最後他發現自己竟然能夠在手腕那裡噴射出蛛絲。許多觀眾驚訝於蜘蛛俠的蛛絲具有如此強的韌度,雖然科幻電影的塑造缺乏科學依據,但在現實中蛛絲確實是一種值得研究的東西,因為它富有韌性。
  • 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首次「出爐」!中外科學家共同完成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1月7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近日,中外科學家共同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已發表於英國著名的《自然》雜誌。該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圖由周暘等繪)「我們這次構建出的哺乳動物祖先序列對於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 Nature:中外科學家首次重建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7日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月7日,Nature刊發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外多國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 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獲破譯
    11月25日,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宣布成功破譯了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並對鯨類獨特生理習性的遺傳學機制進行了分析。
  • 中國發布首個海洋生物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首張貝類
    新華網青島7月31日電(記者張旭東徐冰)中國科學家31日在青島宣布,他們繪製完成了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這是中國首次發布海洋生物的全基因組序列,也是世界上首張貝類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國範介紹說,根據繪製成功的牡蠣基因組序列圖譜,發現牡蠣基因組由8億個鹼基對組成,大約包含2萬個基因,基因組數據支持了海洋低等生物具有高度遺傳多樣性的結論。據張國範介紹,牡蠣全基因組序列的完成對牡蠣養殖和減少牡蠣所帶來的海洋生物汙損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而且也標誌著基於短序列的高雜合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 超級自愈能力的秘密即將揭開?科學家首次繪製大白鯊基因組
    超級自愈能力的秘密即將揭開?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 四川解密美洲大蠊基因組圖譜
    近日,四川大學和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共同發布藥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首次揭示了這一藥用昆蟲的基因組圖譜。  2月9日,該藥業集團總經理助理沈詠梅告訴記者,她最近填寫了幾個國家的申請,希望讓與美洲大蠊相關的中藥更好走出國門。「以前嘗試過多次,因為標準不一還沒成功過。美洲大蠊基因組圖譜研究,將增大中醫藥走出國門的可能性。」沈詠梅說。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牽頭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牽頭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2014-09-23 12: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瀏覽量: 1201 次 我要評論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牽頭組建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成為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標誌著鯉科魚類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解析和遺傳選育研究全面進入基因組時代
  • 白公式豚全基因組圖譜被破譯
    南京師範大學、華大基因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破譯了白鱀豚全基因組圖譜,為解析白鱀豚獨特的生活習性及進化歷程奠定了重要的遺傳學基礎,同時也為哺乳動物尤其是鯨類的研究與保護提供了寶貴資源。最新研究成果今天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 科研人員對一隻雄性白鱀豚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並構建了高質量基因組圖譜。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人類基因組計劃:解讀基因的奧秘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韓國基因測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發表研究,完成了目前最連續的韓國人基因圖譜繪製。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製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