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風味的土魯斯鵝,肉質鮮嫩的鵪鶉和雛鴿,味道濃鬱的灰雁
這篇文章給各位讀者介紹一下土魯斯鵝,鵪鶉,雛鴿,灰雁這四種禽類,有興趣的你可以去嘗試一下!土魯斯鵝:土魯斯鵝也叫朗德灰鵝,是法國養殖最為普遍的大型灰鵝品種,常用來製作鵝肝醬。養肥後的土魯斯鵝重量能夠達到9千克,而通常當鵝長到大約5.4千克時,就已經是成年鵝了。雖然被歸到家禽類,也因此被認為是白肉類,但是土魯斯鵝肉顏色較深,味道也比大多的家禽肉更加強烈、刺鼻。土魯斯鵝是法國西南部的核心菜餚。
通常土魯斯鵝會被製成「油封鵝肉」,即把鵝肉保存在油脂中。法國的一道名菜——豆燜肉,是用白豆和土魯斯鵝肉香腸燜制而成的,而「油封鵝肉」便是豆燜肉的基本原料。土魯斯鵝肉還有其他的吃法:搭配用鵝油炸過的土豆,再點綴些黑色的松露丁,這便是佩裡戈爾的特色菜:還可以往鵝脖子裡塞進五香肉餡燉著吃。土魯斯鵝被認為是歐洲最好的肉禽,人們經常在聖誕節將整隻鵝烤著吃,即便火雞在法國要更流行一些。深紅的的鵝肉有一種濃鬱的農家庭院風味,在烤箱裡烤過以後,油厚的鵝皮會變脆,與多汁的鵝肉有種獨特的反差。
鵪鶉:鵪鶉作為一種美味的獵禽,深受狩獵者和美食家的喜愛。世界各地的人們又稱其為藍胸鵪鶉、叢林鵪鶉或者高山鵪鶉。儘管它的外形矮胖,似乎起飛的時候全身都在收緊,但它實際上是一種遷徙的候鳥,長長的翅膀能幫助它飛躍高山,橫跨海洋。它的叫聲只有三個尖銳刺耳的聲調。在英格蘭,因為它這種與眾不同的叫聲,人們給它起了個綽號——「溼唇」。在歐洲,鵪鶉一直被商業飼養,人們需要它的肉和蛋,兩者都是公認的美味。這種備受推崇的禽類和鷓鴣屬於同一科,並具有相似的外形,但是它體形較小。在美國有些地區,鵪鶉和鷓鴣這兩個名稱是可以相互替換的。
和大多數獵禽樣,鵪鶉最特別的也是它香噴噴的野生風味。在鵪鶉的胸膛裡塞上一些新鮮的香草和大蒜或丁香,然後用紙包上的烤,味道一流。當紙包開啟的瞬間,那濃鬱的香味會刺激你的味蕾,再加上鵪勢肉質細膩,你可以準備享受一頓饕餮大餐了。鶴鶉的外觀、顏色和味道都很賞心悅目。鵪鶉肉營養豐富,香味獨特,鬆軟多汁,嘎吱作響。表皮酥脆多汁,嚼起來如同嚼豬肉般。
雛鴿:自古以來,鴿子就被當成美味佳餚,供法老、君主和國王享用。飼養鴿子供人們食用的歷史起源於埃及,在當地,燉鴿子是菜單上的一道特色美食。雛鴿是鳩鴿科鳥類,雛鴿是指任何將要飛離巢穴的小鴿子,但真正的維鴿從來沒有飛過。它約四周大,重量不足400克。雛鴿的肉質鮮嫩,肥美細膩,脂肪豐富。但它的脂肪是在皮下,烹飪過程中油脂會被熬成液體。因此,不像其他家禽或者野生的獵禽,雛鴿肉是最容易被消化的肉質之一。
烹飪雛鴿的最好方法是把它從中間切開,用初榨橄欖油或黃油,或將兩者混合後進行煎炸,也可以裝滿填充物再整隻燒烤,胸脯中需要墊上培根或脂油來防止其被烤焦。要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確保肉的美味。雛鴿派是一道傳統的菜餚,可有時原料卻是羊肉和豬肉,而不是鴿子肉。儘管雛鴿本身肉不是很多,但它的味道卻很不錯有點像鴨肉,又有點像雞肉, 肉呈暗色,十分細嫩。可以用處理雞肉的方法來烹飪錐鴿。
灰雁:歷史學家李維認為,是朱庇特山上一群吵鬧的鵝,導致了公元前390年羅馬對高盧人的侵略。鵝最早被埃及人馴養,並且埃及人和羅馬人都視鵝肝為珍品。作為歐洲和北美洲家養鵝的祖先,灰雁比其他的灰鵝更大,也更重,能長到5千克。作為一種候鳥,它們出現在歐洲以及橫穿俄羅斯的歐亞大陸上。它們長有一身淺灰色的羽毛,還有白色的肚皮和巨大的桔色的喙。在繁殖期,它們會出現在沼澤地、溼地、湖泊、以及潮溼的高沼地裡。歐洲沼澤地的水分流失讓灰雁的數量逐漸減少。
雖然火雞很受人們歡迎,但在歐洲的一些地方,鵝也是常見的聖誕節美食。在英國,灰雁曾是米迦勒節上的傳統美食。英國的一位資深女廚師——比頓夫人建議說,在烹飪灰雁時要加上一杯波爾圖紅葡萄酒或者普通的紅酒地可,同時要放入芥末、鹽和辣椒。在中國,鵝肉通常要風乾。灰雁肉味道濃鬱、內質精瘦,大多數脂肪都集中在外皮上。果餡餅和果醬可以抵消烤鵝內的油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