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魯斯二世感恩戴德,兌現諾言,拜佔庭和羅馬獲得了難得的和平

2020-12-06 孤獨的歷史長河

因為出了查士丁尼這樣一位千古一帝,後來的史學家認為,這時的東羅馬帝國已經非常獨立而且強勢地存在了,為了讓這個帝國跟之前的羅馬帝國分得更清楚,從此時起,我們應該叫它為拜佔庭帝國。叫這個名字是為了尊重本地的主流希臘文化,因為君士坦丁堡修建的這個地方,原來是一座希臘的城市,名叫拜佔庭。我們遵史學慣例這樣叫,君士坦丁堡的居民肯定不爽,他們當然要堅持自己是羅馬人。查士丁尼一世和狄奧多拉沒生出孩子來,侄子侄女侄孫之類的倒是一堆,繼承人就在其中了吧。最讓老楊恨的是,這麼多侄子,他們偏偏挑了一個叫查士丁的!大家看清楚,他跟查士丁尼一世的叔叔同名,叫查士丁。寫歐洲歷史,這種同名的帝王更迭最讓人傷心,別說同志們有時看不明白,老楊自己都不太能寫明白!真希望穿越回去,告訴歐洲人,學習日本人那樣取名字,什麼龜田、犬狼之類的,多麼容易識別啊。

查士丁尼

恨沒用啊,老楊也幹預不了拜佔庭的皇帝登基。這夥計當時是查士丁二世,而以後會有一個君主是查士丁尼二世!暈死!查士丁二世應該是狄奧多拉的侄子,雖然名字討厭,人卻是不錯的。他接手了一個被嚴重透支的朝廷,查士丁尼一世為了打仗,跟老百姓借了不少錢,大約還打了白條子。查士丁二世登基後,他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在橢圓競技場,新皇帝招來了一隊挑夫,背著成袋的黃金,就地還債,兌現白條,那些債主早就對這些錢失去希望了,居然又能收回來,其欣喜可想而知了。查士丁二世承諾給所有人一個公正而仁慈的政府,他努力想做到,不幸,這樣一位仁君並不適合這個亂鬨鬨的內政外交形勢。國內的問題當然不是送幾袋黃金幫著還債就能解決的,而國外更麻煩,守住查士丁尼一世耗盡國庫打下來的地盤,要比打下他們艱難多了,因為周圍的蠻族沒有滅絕啊。前文說到納爾塞斯最後成功收復了義大利,他便作為行省的首腦留在義大利了。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有羅馬的傳統,就是喜歡傳謠言,納爾塞斯封疆大吏駐守古羅馬的中心這麼多年,大家都在猜這夥計斂了多少錢。那些政敵們更是議論紛紛,說是因為納爾塞斯的不得人心,義大利又要發生叛亂了。查士丁二世不是查士丁尼一世,跟這位公公沒啥感情,這些消息肯定不會空穴來風,很自然就把納爾塞斯調回來了。納爾塞斯先幹掉東哥特後趕走法蘭克人,在義大利一帶威名鼎盛,他一走,周圍的日耳曼人又不信邪了。這一輪來的是日耳曼倫巴底人,也是一直在歐洲中部亂跑,沒個安頓的地方,6世紀初,在現在捷克這個位置暫時安身,並嘗試著越過阿爾卑斯山,向義大利北部活動。蠻族不怕,怕就怕基因變異出一個天才或者蓋世英雄。最近風水轉到倫巴底人這裡了,他們出了個部落頭領叫阿爾伯因。如果同志們熟悉中國歷史,應該知道,咱們北方那個拓跋鮮卑有一個叫柔然的民族。說到遊牧部落,同志們千萬別暈,他們竄來跑去居無定所,顯得非常混亂。柔然本來也是縱橫漠北,非常神氣。他們收編了一個部族,讓這個部族專門給自己家打鐵,起個名字叫人家「鍛奴」,這些鍛奴也不是普通流匪,人家大號叫突厥。

突厥

後來突厥出息了,自立門戶,開始跟主子翻臉。都知道柔然被北魏打得夠嗆,看過電影《花木蘭》吧,胡軍說:魏人是羊,柔然是狼!後來羊村派出了美羊羊,趕跑了灰太狼,美羊羊打完仗就到新加坡生孩子去了(什麼跟什麼啊)!突厥趁柔然頹廢,痛下殺手,最後幹掉了他們,柔然沒死絕的那部分人進入歐洲。他們是匈奴後,再次讓歐洲顫抖的匪幫。這幫柔然移民在歐洲被叫作阿瓦爾人,同志們記住這個名字,因為他們跟拜佔庭帝國頗多糾纏。(這段歷史因為人種部族眾多,同志們如果搞不清楚就索性跳過不看,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啊,這些個竄到歐洲的匪幫或者黑社會都是被咱們老祖宗趕走的,所以這份混亂咱們都有點責任。)阿爾伯因取得了阿瓦爾人的支持,將自己一個鄰居部落幹掉,實力大增。不光吞併了人家的部落,還把這個部落原來的酋長殺掉,用他的頭骨當酒杯,每逢飯局,必拿出來顯擺。傳說他攻打這個部落的原因是看中了酋長的女兒,如今酋長都成了酒杯,女兒自然也被他霸佔了。就是借著這樣大勝的威風,倫巴底人攻入了義大利,先是包圍並攻佔了米蘭,然後經過3年苦戰,佔領了帕維亞,將這裡定為國都,在拜佔庭皇廷無奈的目光中建立了倫巴底國。開國君主阿爾伯因並沒有好下場,為了慶祝勝利,他擺流水席請客,又把頭骨拿出來喝酒,還逼著老婆一起喝,他忘了,這個杯子現在是他嶽父!倫巴底國的開國皇后忍無可忍,找個情夫把阿爾伯因殺掉了。

倫巴底國

義大利東部和北部又血淋淋地從拜佔庭帝國身體上剝落,查士丁二世不知道怎麼反應,他也沒法反應。從他開始,拜佔庭的君主顧不上西邊了,他們要忙著對付波斯。蔫巴人突然發飆會讓人刮目相看,大家都覺得查士丁二世很懦弱,沒想到他做了一件大事,他撕毀了查士丁尼一世跟波斯籤訂的合同,不願意給波斯進貢了!查士丁二世也不是愣頭青,不會因為頭腦發熱給自己找麻煩的。他敢這麼幹,第一是他窮得支持不住,實在是負擔太重了;第二就是他和波斯背後的西突厥勾連上了,人家答應,打架時聯手,兩面夾擊。公元572年,拜佔庭和波斯開打,戰爭目標是爭奪亞美尼亞。一動手,查士丁二世就發現上當了,西突厥這幫傢伙貌似沒有真心幫忙啊,拜佔庭純粹就是單打獨鬥!戰事膠著,查士丁二世不得不承認,光有一顆仁慈的心,是罩不住整個帝國的,幹不了辭職吧,換能幹的上來幹。查士丁二世連個兒子也沒有啊,好在皇后索菲亞推薦了一位高大英俊的美男子——提必留。根據之前的羅馬歷史,提必留這個名字做羅馬皇帝,很不讓老百姓愉快。所以登基後,皇上改了個名字叫君士坦丁,那就是二世了,是為君士坦丁二世。這段時間,世界上最折磨人的工作就是在拜佔庭做皇帝,給我多少錢我都不幹,因為每天都要面對新刺激。君士坦丁二世除了繼續跟波斯膠著,又有新仇家來犯了,這次來的是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目標是進佔拜佔庭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這部分地盤。

莫裡斯

君士坦丁二世顯然也是扛不住這個局面,所以在皇帝位子上勉強支持了4年,就歇菜了。臨死前,他招來與波斯作戰的一個軍團司令叫莫裡斯的,將女兒和王國打包送給他,讓他以駙馬爺的身份繼承大統,這是莫裡斯一世。莫裡斯之前一直在波斯前線作戰,登基之後,與波斯的戰爭也就是政治的重點。從查士丁二世動手開始,拜佔庭基本上就是輸得多贏得少,到莫裡斯手裡,局面有了一些改善。運氣好最重要,莫裡斯在位期間,波斯內部出了問題,讓莫裡斯坐收了一次漁利。公元590年,波斯的荷姆茲四世被罷黜,他的長子庫魯斯二世被叛亂者擁立,這小子出手毒辣,用燒紅的鐵刺將父親的眼睛刺瞎,然後登基。不過有個擁立時的將領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達到,舉旗造反,決定幹掉波斯王自立。庫魯斯二世倉皇逃出皇宮,他非常清楚地分析了一下形勢,波斯周邊可以投靠的地方不少,但是能幫他打回波斯拿回王位的,只有拜佔庭帝國。波斯人找羅馬人幫忙,這事新鮮啊,莫裡斯當然知道,這可是個趁火打劫、坐地開價的絕好機會。

拜佔庭帝國dt

所以對于波斯人的到來,莫裡斯表達了極大的善意,他滿腔義憤地大罵波斯亂黨,明確表示一定會替庫魯斯主持公道。而庫魯斯二世既然淪落到這裡,當然知道自己是砧板上的一塊肉,要切肉片還是剁丸子全看莫裡斯的心情,他主動提出:如果成功,他會交還歷史上波斯侵佔的拜佔庭帝國所有的領土,並籤訂一個永久和平的協議。莫裡斯笑呵呵地接受,並讓他把眼下正在爭奪的亞美尼亞也加上。很快,一支齊整的拜佔庭大軍就渡過了底格裡斯河。不是說拉鋸戰拜佔庭大軍佔不到什麼便宜嗎,怎麼這次這麼容易就過河了呢?這是波斯人的道德觀幫忙,篡位在哪種文化裡都是反派,波斯人正懊悔呢,王室正統沒死絕啊,怎麼隨便什麼人說自己是皇帝我們就認了呢?現在看到庫魯斯回來,波斯人馬上改正錯誤,加入拜佔庭大軍,羅馬軍隊加上人民戰爭,不久庫魯斯二世就再次登基了。傳說莫裡斯將閨女嫁給了他,在他復位之後,還讓1000名羅馬士兵留在波斯王宮,保護女婿的安全。庫魯斯二世感恩戴德,兌現諾言,拜佔庭和羅馬獲得了難得的和平。

相關焦點

  • 烏爾班二世是羅馬教皇中世紀四大拉丁神父之一
    烏爾班二世(UrbanⅡ1035—1099年),羅馬教皇(1088—1099年在位),中世紀四大拉丁神父之一。他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重壓下,另闢戰場,發起了十字軍東徵,重振了教皇的權威。他繼續推行前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教會教革和教權至上的政策,比起前任取得更大的成功。烏爾班二世終於戰勝了德皇支持的敵對勢力,最後在羅馬站住腳,安然渡過了餘生。
  • 佔卜和佔星給拜佔庭留下了什麼廣泛的經驗
    當時拜佔庭帝國的封臣卡利姆多(kalimne)與梅戈勒赫斯是封臣與僱傭兵,他們得到了相對應地武力配置,而且與諸領主也有出入,所以很難駐守在宗教、首都和河流沿岸以防止地方勢力和政治動蕩,必須要部署在其他領土以吸引更多的軍隊來接管「非長矛」騎兵、切斷首都與地方勢力間的聯繫以保證信息的暢通。
  • 泥沼中的自救:6-7世紀的羅馬-拜佔庭軍隊改革
    在這種局面下,帝國軍隊的壓力可想而知,而軍隊的訓練、紀律、裝備及後勤也是重中之重,莫裡斯一世出身行伍,由東部總司令之職繼承提比略二世登基為羅馬皇帝,無論帝國的大戰略、戰略,或者戰術上,他都瞭然於胸,而他所著的《戰略》一書無疑是了解當時東羅馬-拜佔庭軍隊的必讀書目。
  •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十字軍東徵穆斯林,卻洗劫了拜佔庭
    上文說了,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在1054年的大分裂之前,它們分別被稱為西方教會和東方教會。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第一次內部分裂始於公元330年,這一年古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隨著帝國一分為二,以羅馬為根據地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總部的東方教會也逐漸分道揚鑣。
  • 第4次十字軍東徵:目標為何是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佔庭帝國」?
    自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以來,之前發動的三次十字軍東徵都極大地幫助了拜佔庭帝國。尤其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將塞爾柱人從小亞細亞沿海擊退到內陸,拯救了風雨飄搖中的拜佔庭帝國。十字軍騎士們十分惶恐,立即派使者火速前往羅馬,向英諾森三世解釋他們也是逼不得已。丹多洛倒是無所謂,因為他又接了一單大生意:宮廷政變中被趕下臺的前拜佔庭皇帝伊薩克二世之子阿萊克修斯(後來的阿萊克修斯四世)請求攻打君士坦丁堡,幫助其父復位,報酬是二十萬馬克和為十字軍提供一萬軍隊來支持聖戰。
  • 世界史:羅馬徵服之前的比提尼亞
    公元前279年,來自北方的凱爾特人入侵馬其頓,繼而穿過希臘中部的色薩利平原入侵希臘南部,位於德爾菲的阿波羅神諭所遭到這群野蠻人的洗劫(直到公元前276年,這群入侵者才被安提戈努斯二世擊敗)。公元前278年,位於卡爾西頓對岸的希臘城市拜佔庭,遭到由萊昂諾託斯(Leonnorius)和盧特如斯(Lutarius)帶領的一支凱爾特軍隊的圍攻。
  • 如何評價拜佔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參考書目:史蒂芬朗西曼《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西裡爾曼戈主編的《牛津拜佔庭史》,羅傑克勞利《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一、能力的證明首先,君士坦丁十一世發瘋了嗎?還是說他眼高手低?似乎並不是如此。
  • 新羅馬的歷史:君士坦丁堡的興建與發展,精羅狂喜!
    古羅馬在歷史上的發展經歷了王國、共和國再到帝國的過程,在羅馬的早期歷史中羅馬城毫無疑問當然是羅馬的都城和根本。羅馬城不僅僅有著元老院眾議員,也是執政官、保民官、檢察官等的駐地。但是隨著羅馬帝國規模的龐大,帝國境內也相繼興起了各個大城市。
  • 拜佔庭帝國千年興衰史,你需要了解這14本書丨書單
    前兩章作為全書的序言,主要討論君士坦丁的早年生活與掌權歷程——這不但是段引人入勝的故事,也是接下來敘述內容必不可少的鋪墊;直到第三章才開始討論「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而羅馬帝國也自此可以被稱為拜佔庭帝國。從君士坦丁到查士丁尼,再到希拉克略,再到本書最後的攝政皇太后伊琳妮,多位人物依次登場,精彩紛呈。
  • 歷經1500年,融合了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一座耐人尋味的拜佔庭建築
    這個教堂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它是最早和最典型的拜佔庭建築,號稱「伊斯坦堡第一景點」,「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應該說它是全球唯一,不可替代的建築景點,是必遊之地,絕不要錯過。聖索菲亞大教堂與藍色清真寺隔街相望,早期是拜佔庭帝國的主教堂,後被穆罕默德佔領後改建成為清真寺,現在已成為博物館。它是土耳其著名的歷史建築,也是土耳其的象徵之一。
  • 拜佔庭希臘人與義大利的文藝復興
    在同一封信中還有如下有趣的內容:「現在聽吧、笑吧,還有其他更有趣的事情,他請求我給君士坦丁堡皇帝寫信推薦他,可我既不認識這位皇帝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想要如此,並想當然地以為(那位皇帝)會像羅馬皇帝(此處的羅馬皇帝,應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而與古代羅馬皇帝沒有任何關係。
  • 兩種文明織物間的一枚紐扣:拜佔庭與聖索菲亞,從大教堂到清真寺
    儘管弗朗西斯卡採用了全新的技法為我們呈現出這幕幻景,但卻敘述了一個老故事,故事與剛剛覆亡兩年的「拜佔庭」帝國一樣古老:在同敵軍交戰的前夜,君士坦丁夢見一位天使飛臨他的軍帳,展示了代表基督的十字架。此前的羅馬軍旗中的圖騰採用的是鷹的圖案,這來自古羅馬的傳統,獲得啟示的君士坦丁在夢醒之後,讓士兵將軍旗以及盾牌上的鷹換作了十字架,並且贏得了勝利,不久後他便頒布了米蘭赦令。
  • 天主教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葬禮今在梵蒂岡舉行
    天主教羅馬教皇約翰
  • 世界歷史:十字軍東徵的發起者——烏爾班二世
    1088年3月12日,奧託·拉普利當選為羅馬教皇,人稱烏爾班二世。烏爾班二世上臺後,繼續推行前教皇格利哥裡七世的教會、教革、教權至上的政策。重申神職不得由世俗王權任命,提出主教應由神職人員和教徒選舉產生。1089年,烏爾班二世在羅馬召開宗教會議,重申反對對立教皇及其後臺德皇亨利四世,後來因鬥爭失敗而流浪多年。
  • 「羅馬和平」下不同文化的相遇
    羅馬的對外戰爭集中在公元前幾個世紀,從奧古斯都結束內戰一直到馬可·奧裡略時代邊境危機為止,除克勞狄徵服不列顛、圖拉真徵服達契亞等拓土外,帝國居民一直享受著和平與繁榮。現代學者經常用古代羅馬作家筆下的「羅馬和平」一詞來指稱早期帝國這兩個世紀的太平盛世及其政治秩序。在羅馬徵服之前,一些地區和人群已經開始有所接觸甚至是頻繁的文化交流,但也有一些地區缺乏經常性直接交往。
  • 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你這道這麼多羅馬都是怎麼來的嗎?
    羅馬帝國——從特洛伊木馬到羅馬 羅慕洛斯就是羅馬的開國君主,為了紀念母狼救了兩個小娃娃這事兒,羅馬人把母狼給兩個嬰兒餵奶的圖案作為羅馬的標誌,母狼也成為了古羅馬的圖騰。這一匹羅馬先後經歷了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 27年)、羅馬帝國(前27~395年)三個階段。其間,不乏愷撒、屋大維這樣的千古君王,也少不了卡利古拉、尼祿這樣的暴君昏君。西羅馬,東羅馬——羅馬帝國分封制的產物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死前他把長子阿卡迪烏斯封於東羅馬帝國,次子霍諾留斯封於西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又分裂了。
  • 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
    由於拜佔庭曆法是在古代希臘羅馬曆法基礎上發展面來的,所以從基督教角度看,這樣的曆法被認定為異教曆法拜佔庭人十分重視歷史記述,由此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但是,這些歷史資料的絕對年代卻難以判斷,因為早期拜佔庭作家並不採用通用的紀年法,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拜佔庭史料中紀年方法也不同,以上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整個帝國內部缺乏為大家其同認可和使用的統一的紀年法。
  • 庇護二世:作為政治家、歷史學家和桂冠詩人的教皇
    在民族主義和政治強人頻繁湧現的20世紀,宗教再也不被認為具有無可比擬的煽動力量——政治意識形態在這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天主教會的總代表——羅馬教宗(舊稱教皇)——則早已安於在人群中扮演純粹的精神導師地位。
  • 羅馬、波斯的玻璃製造技術「完美」,佛寺為何卻用伊斯蘭玻璃器?
    那麼,在擁有高超玻璃吹制和模吹印花技術的拜佔庭帝國(羅馬最後的帝國),和極其擅長對玻璃切割雕刻的薩珊波斯帝國兩珠玉在前的情況下,為什麼佛寺要使用伊斯蘭的玻璃器,而不是羅馬、波斯的呢?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楚兩件事,一是伊斯蘭教的發展之路,一是伊斯蘭玻璃技藝的由來。
  • 獻給上帝的禮物,中世紀最偉大的城市——「新羅馬」探秘
    「新羅馬」溯源公元三世紀以後,安東尼王朝"五賢帝"的黃金時代走向終結; "羅馬和平"被"三世紀危機"所取代。公元327年,君士坦丁一世即位,他在打敗以馬克西米安為首的各地軍閥之後,決定離開前幾任皇帝就不再駐蹕,已經被戰火吞噬數次的羅馬城。他將新都選址在曾被塞維魯皇帝摧毀的希臘古城拜佔庭的遺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