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赤峰市元寶山區平莊鎮前進村77歲的姜平和兒子、孫子相依為命,一家三口均有殘疾,一直靠低保金生活。
今年2月4日,姜平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兒子和孫子被送去隔離。當地民政局了解他們的困境後,立即開闢救助綠色通道。
確診的第二天上午,1萬元臨時救助金就打到了姜平的一卡通帳戶上。
故事(二)
今年46歲的武瑞剛是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農民,兩年前患上白血病,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多次住院治療,骨髓移植手術,每一次出院都享受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3項保障待遇「一站式」結算,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
故事(三)
由於出生時缺氧導致腦癱,20多年來,艾新宇過得格外辛苦。
大學畢業後,他抱著創業夢想回到包頭,在九原區就業服務局的幫助下,微觀世界廣告傳媒公司正式掛牌入駐九原區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之後,在就業部門的扶持下,他又成立了包頭市微家庭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和包頭市晨曦職業培訓學校,不僅自己活出精彩人生,也幫助了更多的殘疾人走上就業崗位,實現自我價值。
故事(四)
幾年前,錫林郭勒盟多倫縣諾爾鎮北菜園村家家戶戶靠種植一兩畝蔬菜過日子。2014年,村裡確定了「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種大棚蔬菜。
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入股拿分紅,優先在合作社打工掙工資。
「光打工一個月工資就有3000元,一年就是三萬六。合作社每年還能拿3000元分紅,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收入4萬元!」61歲的龐廣榮穩穩脫了貧。
故事(五)
呼倫貝爾市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全年供暖期長達8個多月。能讓孩子們在漫長寒冷的冬季正常上體育課,曾是幾代教育人的夢想。
如今,這個夢想已經變為現實。呼倫貝爾市幾乎所有中小學都建設了標準的風雨操場,無論外面天氣多麼惡劣,學生們都能在溫暖如春的室內體育場盡情活動。
......
這樣的「故事」每一天都在發生
細細品味這些事情
你會發現
它們不是「寓言故事」
卻有一個共同的道理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
內蒙古始終將民生福祉
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1月28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赴湖北首批醫療隊139名醫護人員從呼和浩特飛赴武漢,參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驟然來襲
自治區迅速啟動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第一時間成立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
廣大醫務工作者迅速返崗,投入戰鬥
800多名醫護人員、疾控人員等挺身而出
千裡馳援湖北
8.43萬個基層黨組織聞令而動
守護萬家燈火
興安盟突泉縣社保卡「一站式」服務網點。
2016年至2020年6月底
全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535.6萬人
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十三五」期間
中央和自治區本級財政困難群眾
救助補助資金年均62.37億元
集最低生活保障、教育、住房、醫療等
全方位的「8+1」救助體系全面建立
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2016年至2020年6月底
全區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6.2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內
累計建成各類創業園和孵化基地364家
5年來
自治區下大力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著力解決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
推進農村牧區教育信息化建設
辦好學前教育
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
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
著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堅持產業進村、扶持到戶
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長久之計
帶動全區50%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發展後勁越來越足
農牧民房屋改造前後
「憂居」變「安居」
2013年到2020年
99.3萬居住在危房中的
農村牧區貧困農牧戶實施危房改造
其中13.7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住上了安全房、放心房
......
每一項政策
都浸潤著沉甸甸的民生情懷
每一項措施
都見證著民生溫度
每一個數據
都考量著百姓的幸福尺度
回眸「十三五」
全區各級黨委政府踐行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斷增強
綜合整理自內蒙古日報 中國建設報 內蒙古12333等
來源:《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