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BC在北京採訪疫情,雜貨鋪大叔笑而不語,記者尷尬了

2021-01-20 雪妮姐聊娛樂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社會娛樂,每天關注社會新聞的【雪妮姐聊娛樂】,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

假如一位老外來你家裡採訪你,你會如何回答他?

對於這個問題,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回答方式,個人建議,越簡單越好。為什麼呢?也許你不知道有一個叫做後期剪輯的東西,這是歐美人常說的謊言。

而且BBC最近顯然就是為了這樣的一個場面而奔赴北京接受採訪的。眾所周知,歐美的疫情一爆發,就連他們自己也無法控制。那麼怎樣才能和自己的普通百姓交差呢?

簡而言之:全世界都是如此。可以肯定的是,英國人、美國人多少都知道,我們已經很有可能控制住疫情,此時,正是他們的媒體展示功夫的時候。

在BBC的採訪中,被採訪者十分警覺,似乎大家都知道歐美人說謊的本領。店主還不自覺地退了兩步,說道:「恢復得不錯啊!」

之後他解釋說,這個英國人不戴面罩,而且,你知道,英國是個國家。

在BBC的採訪中,服裝老闆娘坦率地說:你知道,我們恢復得很好,不想國外某些國家

這個意料之中的話題,直讓BBC記者尷尬得不知所措,灰溜溜地離開了。

更有意思的是雜貨店的老闆,他的回應被網友們稱為「無敵」。在BBC記者詢問國內暴發是如何的時候,他先瞥了記者一眼,然後就抱臂微笑,微笑了幾秒鐘說:反正比你的國家要好。

對著叔叔的這句話,網友們歡聲笑語還紛紛點讚,霸氣,最完美的回答。

這也許正是一個北京常住居民天生的嗅覺問題吧。面臨BBC這樣的採訪,少說是最佳選擇,為什麼?具有遠見卓識的事物

假如你囉嗦不休地說出「去年初當然過得很艱難,生活無法承受,但一、兩個月不到這種狀況就徹底改變了,防疫人員嚴格管控出入,大家都願意配合……」巴拉巴拉一大堆,等他們發到網上後,看到的就是這樣…

"生活艱難,生活難以為繼,嚴格管控出入…"

更加有趣的是,就像這樣一個視頻,他們可以把年初的英國嗨起來,嗨到年尾的美國人再來。

以上是(雪妮姐聊娛樂)為大家介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了解更多的社會資訊,請關注(雪妮姐聊娛樂)!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雪妮姐聊娛樂)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BBC街採疫情現狀遭北京大叔絕殺:那肯定比你們國家強多了哈哈哈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左一句「中國就是恢復得這麼快,不像你們國外都不管」,右一句「反正比你們國家強多了」……街採中國後疫情時代的BBC記者,硬生生被首都人民給堵得說不出話,只能一陣乾笑。近日這則採訪視頻成了網絡爆款,其中的受訪大叔回憶起當時情景更是再爆金句:「(我說)『甭比,你們國家真不如中國』。
  • BBC記者疫情后街頭採訪 北京市民:「比你們國家強多了」
    接受外媒採訪走紅 北京店員大哥坦言  和BBC聊了25分鐘 說的都是實在話  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發布了一個視頻,探訪近期的北京。在接受採訪時,一位超市店員大哥面對有關「經濟」恢復情況的提問,笑稱「反正比你們國家強多了」,在網上引起關注和熱議。1月1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找到了這位接受BBC採訪的大哥聞起忠。聞起忠說,當時在店裡他和這位記者聊了有20多分鐘,後來有朋友轉給他視頻,他才看到最後的成片。聞起忠說,作為普通百姓,他只是實話實說,沒有想過引起了這麼大的關注。
  • 面對外國記者採訪七個字就完美詮釋,面對疫情我們一年所做的努力
    「沒想到吧;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BBC,我相信就算是不太懂英語的人,但是經常上網也會覺得他很眼熟。中文名稱是英國廣播公司,他的前身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媒體,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媒體。於1936年開始提供電視服務,是世界上第一家電視臺。
  • 北京青年報記者孟亞旭:疫情阻隔了記者去現場參會 ,但阻隔不了司法...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 北京青年報記者孟亞旭:疫情阻隔了記者去現場參會,但阻隔不了司法...
    他們,可能是跑法院次數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聽過各類案件;他們,和法院幹警一同戰鬥在第一線,將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一線牽;他們,出門能扛「長槍短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要去採訪的路上;他們,歸來筆走風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
  • 北京中風險地區降至7個,涉慶豐包子鋪疫情溯源情況公布
    來源:北京商報1月13日,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通報,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自2020年12月18日起調整為中風險地區,該地區近14天內無新增確診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經市疾控中心評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分級標準》,自2021年1月13日起,調整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為低風險地區。
  • BBC記者拿「外媒質疑中國科興疫苗效果」挑事,土耳其醫生偏不上鉤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英國廣播公司(BBC)去年12月在新疆採訪時,通過剪輯和嫁接方式刻意歪曲事實、抹黑中國,而在「假新聞」被《中國日報》戳穿後,BBC的回應又引來網友群嘲。可偏偏BBC「挑事之心不死」,這家媒體的記者又跑去土耳其伊斯坦堡採訪,拿近期「外媒質疑中國科興疫苗效果」這一消息作為「切入點」採訪當地醫生,詢問他們是否會對中國疫苗產生疑慮。
  • 澳洲小鎮華裔三代開雜貨鋪 見證北領地興衰沉浮
    澳洲小鎮華裔三代開雜貨鋪 見證北領地興衰沉浮 2015-11-06 15:14: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南若然  雖然雜貨鋪可能不會再重開,但是張阿財並不打算離開松溪鎮。「我出生在這裡,所以我想我會在這裡終老。」他說。
  • ...劉曉明大使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安德魯•馬爾訪談...
    年初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國威脅論」在西方借屍還魂,如同病毒一樣在全球蔓延,匯成一股洶湧的反華逆流。一時間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7月19日,空中飄著細雨。倫敦波特蘭大街49號,中國駐英國使館巍然屹立,跨越了三個世紀、三個時代。由此向南數百步,一街之隔,正是節目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總部所在地。
  • 2013年度風雲記者採訪手記——"紅嘴烏鴉"柴會群
    那時候,他在北京出差已經快半個月了。他說,自己出差首選錦江之星的住宿,已經夠得上《南方周末》對記者出差住宿報銷的最高標準了。然而,當我們走進他的房間時,才發現他住的也只是這家遍布全國的連鎖旅店最狹窄的房間。
  • 奴抱嬰+擼怪大叔 1條深溝笑翻
    (圖/飼主Ryan提供)實習記者楊喬詅/採訪報導奴才媽媽真辛苦!飼主Ryan日前分享了太太「手腳並用」照顧小寶寶及「毛寶寶」的畫面,照片中可以看到Ryan的太太一手抱著嬰兒,腳還忙著擼一旁翻肚的「巨乳大叔」。只見這隻窩在奴才腳邊的「怪叔叔」,不僅翻身露出「肥美肚肚」,它豐滿的「事業線」更是讓網友笑翻直呼,「怪叔叔可以幫忙餵奶啦!」
  • 買一鋪贈一鋪惹爭議 北京玩具城遭遇"口水戰"
    買一鋪贈一鋪惹爭議 北京玩具城遭遇"口水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9日 22:19 來源:競報   「買一鋪,贈一鋪」被指作秀市場人士稱這是讓利促銷  自8月起,北京國際玩具城推出
  • 為了增加雜貨銷量,日本雜貨品牌推出了貓奴專用App
    但你可能會好奇一個做休閒服飾與雜貨的郵購品牌怎麼就突然去做貓咪 App 了。實際上,芬理希夢在 2010 年推出了子品牌「芬理希夢 貓部」(下文簡稱為「貓部」)。對日本雜貨感興趣的人可能對這些「網紅」雜貨不會感到陌生,模仿貓咪肉墊的襪子、貓咪棉花糖、據稱有貓咪肉墊般香氣的護手霜……總之「貓部」出雜貨的宗旨只有一個:全部都是貓。
  • 日媒記者提了個問,耿爽報以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有網友笑稱,這提問就好比「你大舅是你親戚,你怎麼看?」韓國總統文在寅23日來華出席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當天在與中國國家領導人會面時,文在寅表示無論香港事務還是涉及新疆的問題,都是中國的內政。在23日下午舉行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日本NHK記者就文在寅總統這一表態提問。面對提問,耿爽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了,並且還放下了剛剛端起的水杯。
  • 英國倫敦進入疫情「重大事故」狀態。疫情之下的性醜聞
    英國當地時間1月8日13點(北京時間21點),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宣布由於新冠肺炎患者入院人數暴增、醫院面臨崩潰威脅,首都倫敦進入「重大事件」應急狀態。當前,英國倫敦每10萬人中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多達1000人,意味著每100人中就有1人感染。英國現在的處境可謂是岌岌可危!
  • 黛安娜王妃的緋聞男友打破沉默:炮轟BBC欺騙黛安娜王妃接受採訪
    黛安娜王妃生前的緋聞男友之一、巴基斯坦裔心臟病醫生哈斯納特·可汗(Hasnat Khan)罕見發聲,他透露他曾警告黛安娜王妃要「小心對待」BBC記者馬丁·巴希爾的採訪。黛安娜王妃的緋聞男友哈斯納特公開反對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聲稱在她著名的《Panorama》採訪中,這位王室成員被人「非法操縱」了。
  • ——記者近期採訪業內人士為...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題:「蹦高」的紙價對生活用紙影響幾何?——記者近期採訪業內人士為消費者解惑新華社記者姜琳、劉夏村時值寒冬,紙價卻呈現非一般的「熱度」。造紙企業連連發出漲價函,一些紙產品頻頻提價,漲價因何而起?用紙包裝的食品、禮品、日用品會漲價嗎?要不要屯點紙巾?圍繞社會關心的問題,新華社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
  • 英國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 內政部鼓勵民眾舉報違規聚會
    從本周起,英國多地重新收緊防疫緊箍咒,英格蘭、蘇格蘭室內室外均(學校、工作場所及婚禮葬禮等場所除外)禁止6人以上聚會,英格蘭北部一些地區還重新實施禁足令,要求人們沒有必要理由不要隨意外出。△周日倫敦一商業區 記者鄭言拍攝 英國內政部防控犯罪的部長級官員基特·馬特豪斯周一在接受英媒採訪時說,希望民眾通過警方熱線111舉報鄰居的違規聚會。首次違規者罰款100英鎊,再犯罰款加倍,最高罰款額3200英鎊。無論是在反恐還是日常防恐犯罪方面,英國內政部一項重視收集信息,鼓勵民眾舉報,各種宣傳海報遍布主要交通樞紐。
  • BBC News的新功能值得借鑑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當在新聞中讀到「氣候緊急狀況」這類專業名詞時,缺乏相關知識儲備的讀者往往會感到十分費解,而花費大量篇幅來介紹背景知識對記者而言無疑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 真的沒想到,默克爾會就疫情向自己插刀,英國紳士們徹底不淡定了
    去年最後一周,英國與歐盟終於達成脫歐協議,避免了「無證離婚」的尷尬,但不管有證無證,今後大家就各端各的碗,不在一個鍋裡掄勺子了。對于堅決要脫歐的英國,歐盟如今是相當不客氣,英國出現變異病毒後,歐盟大多數國家馬上就切斷了與英國的航線,而且連食品補給也不發送了,一副任其生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