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達人」張宏福:鑽研健康畜禽養殖 維護動物源食品安全

2021-01-08 中國高新科技期刊社

2019年7月,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第194號公告,針對細菌耐藥性重拳出擊,按照《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遠見部署,規定從2020年元旦起,逐步停止藥物飼料添加劑的生產、進口、經營和使用,這就標誌著我國開始在飼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並已進入到強制性實施階段。

作為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的張宏福對此公告的內容早已耳聞,相關科研工作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2020年2月,一篇關於改善畜禽類腸道健康的論文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黏膜免疫學》上,揭示了褐藻寡糖具有緩解小腸黏膜炎症、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機制。這項研究面向產業飼料禁抗重大需求著手研發,經過科企間的緊密合作,開發出新型綠色替抗產品,繼而構建綠色健康養殖飼料營養體系,成為推動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活動。

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畜營養與調控」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的張宏福,在其將近30年的工作實踐中,經歷了太多的科研風雨,卻是總能夠俯下身來,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踏踏實實的幹勁,銳意進取,將服務三農為己任,兢兢業業地搭建出帶有自身特色的畜禽養殖理論,並加以推廣應用。

探索新天然物質,促進畜禽腸胃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全球每年所消耗抗生素總量的90%用在了食源動物身上,致使細菌耐藥性和藥物殘留等問題日益突出。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已成為國際上一種較為通行的做法。殘留在畜禽機體內的抗生素,會通過食用進入到人體中,進而對人體產生危害。若不對畜禽飼料內抗生素的添加加以控制,預計到2030年,耐藥菌問題可能會使2400萬人陷入極端病痛之中。因此,更健康、更環保的綠色替抗飼料科研需求已被提升到民生層面,全面減少濫用抗生素,維護動物源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已成為重中之重。

尋求在未來能夠替代抗生素的健康天然物質就成為了張宏福的研究課題。怎樣少用藥、少打針來維護動物的自身健康?使用什麼樣的飼料才能使動物減少應激反應?怎麼樣做才能夠保護動物自身的免疫健康?這些問題擺在張宏福面前,同時也激勵其持續思考,不斷嘗試開發綠色新產品。在科學界,大家已經形成共識,由於腸道是動物與外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重要場所,因而,保證動物的腸道黏膜健康已成為確保動物健康重要的著力點。

張宏福帶領自己的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發現了褐藻寡糖的獨特價值。張宏福介紹說,褐藻寡糖是一種降解褐藻膠得到聚合度20以下的線型低聚合物,含有β-D-甘露糖醛酸、α-L-古羅糖醛酸和雜合褐藻寡糖3種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細胞凋亡及增殖的作用。褐藻寡糖與其他天然植物提取物如寡聚糖、多糖、多酚和黃酮等均具有增強機體免疫機能、維護健康的作用以及無殘留、不產生抗藥性的天然優勢,在畜禽綠色健康養殖領域具有重要的開發應用前景。

研究團隊使用白消安構建了腸道黏膜炎模型,使用單細胞RNA測序手段和功能富集分析發現,褐藻寡糖可調節白消安幹擾的基因表達,緩解對小鼠腸道細胞內質網、線粒體、細胞膜、細胞間連接和微絨毛的破壞作用,維持細胞正常功能,進而減輕小腸黏膜炎症損傷;IPEC-J2細胞試驗進一步揭示褐藻寡糖是通過甘露糖受體信號通路對腸道細胞發揮作用;血液代謝組及腸道微生物群落分析也進一步證實,褐藻寡糖具有改善小腸簇狀細胞、杯狀細胞和潘氏細胞,促進腸上皮細胞恢復,進而提升小腸健康功能的作用。

張宏福說,這項針對產業重大技術需求的研究成果,有望為解決大規模集約化動物養殖可能產生的各種動物健康問題提供技術途徑,從根本上確保動物少生病、少吃藥,也就減少了動物機體內抗生素、抗菌藥殘留。

創新理論,舒適環境支撐畜禽健康

仔細分析這些年張宏福所進行的科研工作,無一處不滲透著其經過多年實踐而提出來的「飼養標準」,並將其創新性地擴展為「營養標準+環境標準」的學術思想,提出了「少用藥、慎用苗,維護動物自身免疫健康」的發展理念,並加以推廣。張宏福主持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養殖環境對畜禽健康的影響機制」基礎前沿研究,在全國掀起畜禽環境科學研究熱潮。

張宏福認為,畜禽健康養殖的內涵要包含以下5個方面:畜禽健康、生產高效、產品安全、環境友好和生產過程的標準化。研究發現,畜禽舍內的環境因子相當豐富,物理因子、化學因子、生物因子,甚至還有情感因子,與飼料、飲水等多種因素攙雜在一起,使環境研究的難度變得更為複雜。溫度、溼度、光照、通風、室內PM2.5、氣溶膠、有害氣體等因素每一項均需要統籌考慮。

張宏福舉例說,環境當中的PM2.5不僅可以影響畜禽的呼吸系統,還會影響生殖系統健康。而環境當中還有很多有害氣體,如氨氣、硫化氫等,在不同的生理階段,產肉還是繁殖等不同機能的畜禽對於這些有害氣體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當環境中的氨氣達到5ppm的時候,就會影響母豬的生育功能。

環境因子多且複雜,國內外研究基礎較為薄弱,針對此現狀,作為項目首席專家的張宏福將整個項目劃分了10個研究課題,從2016年開始,每年通過項目協調會、技術推進會等多種方式進行行業交流,組織編寫《畜禽養殖環境手冊》,不但從理論層面加大環境生理方面研究,解析環境與動物之間的關係,還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有助於促進規模化健康養殖,提高養殖效益,保障畜禽產品供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保障生態綠色發展。

勇於創新,科技引領產業發展

在張宏福的研究中,如何提高家禽飼料營養平衡也是他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面,張宏福將提高飼料養分的消化率作為重中之重來研究,怎麼樣將畜禽的腸道養好、使糞便成型?這點做好了,其他諸多生理指標會更健康達標。

為此,張宏福帶領團隊成員研究開發了標準化、儀器化、自動化的「單胃動物仿生消化系統」,在單胃動物有效能評定仿生方法研究取得原創性成果,在國際上處於領跑地位。該系統實現了體外條件下模擬動物胃腸道消化吸收飼料的過程,模擬逼真性高、重演性好、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特別適用於豬、雞、鴨等單胃動物飼料養分生物學效價的快速測定。

該系統已批量生產應用,可實現飼料有效能值評定的「精、準、快、廉」,精度提高10倍,效率提高66倍,被譽為「中國營養界拿得出手的成果」。推廣應用到10多家科研單位、高校及30多家大型集團企業,覆蓋全國1/3以上飼料產量,在2016—2017年期間,僅在廣東溫氏、新希望六和、廣東海大等3家飼料企業中,就新增利稅達20億元以上。

在採訪中,張宏福還回憶起自己在世紀之交那些年的工作,那時的他,年輕氣盛,將自己投入到仔豬營養生理和飼料配製技術的研究當中,誰能料想,這一投入,前前後後竟然持續了15個年頭。在此期間,張宏福腳踏實地,系統研究了仔豬不同斷奶日齡生理應激,提出了針對中國條件下仔豬適宜斷奶日齡指導生產意見;突破了dEB與系酸力藕合調控提高採食量的技術難題;創立了以緩解斷奶應激為核心的仔豬健康養殖營養與飼料調控綜合技術。該成果推廣應用到全國163家企業,打破了外企壟斷,累計增加收入435億元,利稅60多億元,農戶獲利205.1億元。而這項研究也為他帶來了科研中的最高榮譽,獲得了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強基實驗室,前瞻性研究不放鬆

作為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常務副主任,張宏福高瞻遠矚,帶領團隊在動物營養和健康養殖方面進行著前瞻性的研究。團隊的選題均圍繞著解決產業重大問題而展開,並通過關鍵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建立起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模式。為創建這些模式,從動物遺傳育種、營養飼料、動物飼養的舒適環境調控,到整個生產過程當中畜禽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等都成為團隊的科研方向,也是近5年來計劃承擔的主要國家科研任務的命題。

談及未來的科研項目,張宏福也是胸有成竹,從3個方面來持續攻關:第一要持續善待動物,為其提供舒適的成長環境,彌補我國養殖業上的短板;第二要圍繞產業需求,建立和推廣家豬的綠色養殖體制和發展模式;第三要搭建肉禽的綠色養殖提質增效模式,建立技術體系並進行推廣。在基礎理論和基層模式雙輪驅動進行創新,進一步加大技術推廣服務。

在張宏福看來,他從事的是基於民生的工作,是服務於三農的工作,目標就是要以科技服務於社會,使科技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新的十年,張宏福也希望重啟2020新徵程,以堅實的腳步繼續完成既定目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撰稿:杜浩鈞 李偉寧

(轉自《中國高新科技》雜誌2020年第11期)

相關焦點

  • 動物源食品安全重大,如何把好安全「入口關」
    這個團隊為什麼能受到眾多檢測機構和食品企業的青睞呢?  日前,沈建忠接受了《中國科學報》記者的採訪,並解答了記者的疑惑:「我們以動物源食品安全為主要研究對象,力爭突破檢測技術發展的技術瓶頸,為建立我國動物源食品安全的監控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 第四屆中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大會盛大開幕!
    開幕式精彩視頻    2020年9月7日,由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南京國創動物源食品安全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大會在成都茂業聯盟理事長沈建忠院士在致辭中指出,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關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第四屆中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大會順利召開,符合國家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的要求,是解決動物源食品安全技術和瓶頸問題的重大舉措,對引導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增加安全、優質、健康的動物源食品供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希望大會在三個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 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新規:運輸過程中禁止給動物「亂注藥」
    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新規:運輸過程中禁止給動物「亂注藥」
  • 動物福利是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推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
    大咖訪談中國獸藥協會才學鵬會長:動物福利是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推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2020年10月,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CAFA)主辦的「2020中國國際動物福利產業創新周」在上海隆重召開,同期舉辦了「2020動物福利科學(中國)大會
  • 創新食品公司「BlueNalu」獲 2000 萬美元的 A...
    「BlueNalu」官網據外媒報導,創新食品公司「BlueNalu」近日完成了 2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BlueNalu」是一家領先的創新食品公司,直接通過魚細胞生產海鮮,為消費者提供美味、健康、安全且值得信賴的海鮮產品,以支持世界海洋的可持續性和多樣性。「BlueNalu」於 2018 年成立,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
  • 系列三丨養殖從業者如何看待動物福利與動物健康?
    02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始建於1992年,以生豬養殖為核心,業務涵蓋廣。多年來,牧原進行規模化養殖模式下的動物福利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如希望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12月3日以線上線下形式結合的「動物福利與公眾健康國際論壇」,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等國內外機構將會講解如何通過提高動物的健康及其生存環境狀態,從而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實現「同一健康 同一福利」。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探訪正大集團高福利養豬場,推動提高動物福利水平
    2020年8月18日上午,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農場項目經理儲學琴、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孫忠超博士等一行,在正大集團北方區孫麗華總裁的陪同下
  • 愛爾蘭確保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二、愛爾蘭如何確保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長期以來,愛爾蘭當局對食品行業的安全問題都予以高度重視。為有效防止食品行業的飲食安全問題,愛爾蘭在食品管控、數據更新等方面積累了一套經驗。在動物食品質量管控方面,首先,屠宰過程實現了安全化、工業化、統一化。
  • 推動動物保護立法進程 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建議今後動物保護相關法律的修訂,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為立法原則,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要求,更是維護生物安全、生態安全的需要。  以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為支撐 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生物安全防線  生態文明,重在建設。
  • 碩騰畜禽養殖APP,助力動物福利與減抗項目成果「落地」
    對於畜牧養殖者及獸醫而言,掌握新的知識和工具,以進行疾病預防及早期檢測,進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並逐步消除抗生素的使用,至關重要。在「動物福利與減抗項目」課題6的工作中,碩騰將為家禽及生豬養殖者及其他專業人士開發創新的應用軟體APP,並納入課題1-5的科研成果,以推廣健康畜禽養殖技術及實踐。
  • 全國動物綠色生產與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為解決優質蛋、肉、奶的供應,加大「綠色動物生產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破題化藥、抗生素殘留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12月15日,由北京農學院、中國農科院飼料所等五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全國動物綠色生產與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京舉辦。來自各級政府、行業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嘉賓代表近千人齊聚一堂,為探索全新的健康導向型農業發展新模式,建設現代農業新經濟體系共商大計。
  • 最後兩天,不要讓野生動物變為「畜禽」
    《目錄》是為配合全國人大《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出臺的配套文件,《決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但「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2.
  • 頤和論壇——2020飼料替抗與綠色養殖大會暨農業農村部動物營養與...
    飼料端(免疫營養、精準營養、低蛋白營養、替抗方案等)如何創新升級?而養殖端(飼養管理、生物安全、環境控制等)又該如何突破關鍵技術,從而真正實現「提質增效」與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行業的進步需要領導與專家的指導,更需要科研學者、企業技術及實踐用戶的深度探討與經驗總結!
  • 畜禽特色養殖助推科技精準扶貧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改革開放 40 年以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集約化、規模化養殖程度越來越高,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集約化畜禽養殖在帶來規模效益的同時,也面臨著日趨嚴重的動物健康、品種退化、產品安全和環境汙染等問題。因此,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已進入新的轉型階段。
  • 野生動物全面禁食,那家養畜禽有哪些?《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文多濫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及製品,不僅危害野生動物種群安全、生態安全,還成為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隱患。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將側重點放在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上,但並不能有效遏制人們濫食野生動物,比如,果子狸就並不屬於珍稀動物。
  • 科學家:給動物調節飲食,肉蛋奶才更營養美味
    常 理攝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努力當好「營養師」動物吃得好,肉蛋奶更安全與人類一樣,動物的健康也與食物密切相關。比如現在國內的許多養殖場都是根據動物各個生長階段,保持適宜的舍溫、溼度,有害氣體含量都控制在很低水平。許多養殖場舍內環境非常舒適,有的養牛場給牛聽音樂,夏季還給牛吹電扇和冷風機等。這些都有助於提高動物環境舒適度,讓動物更健康。保障食品安全近年來,食品安全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 保障畜禽產品供應,河北開展冬春季動物疫病防控集中攻堅行動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冬春是動物疫病的高發季節,也是動物疫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有效防控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決定從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全省開展冬春季動物疫病防控集中攻堅行動,保持全省動物疫情穩定
  • 玉林市畜禽養殖業健康發展
    2019年04月12日 18:55 來源: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 作者:陸小青 編輯:李香瑩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陸小青)玉林是廣西畜禽養殖大市
  • 2015中國動物福利與畜禽產品論壇舉行
    翟會長以「你想健康嗎」話題發問,指出產品安全與人類健康之間的緊密聯繫。二位領導的致辭,為本次論壇的主題——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提供了基調。討論大致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動物安全及其食品安全的關係;第二,關於動物福利與企業盈利的關係;第三,如何讓消費者為動物福利產品買單。
  • 施秉縣「三個強化」推進動物防疫落到實處確保畜禽養殖產業健康發展
    施秉縣認真分析研判畜牧業發展現狀,緊盯動物防疫重點領域,進一步強化責任措施落實,切實加強督促檢查,紮實抓好感染源防控和獸藥飼料監管,著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畜禽健康養殖和居民消費安全。一是強化感染源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