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進行產品銷售,總少不了品牌,品牌的重要性,有時比商品本身還重要。
而在古代,也有那麼一些大企業家,喜歡有意思的品牌,這些品牌,就是大企業家們的傑作,這些企業家,就是古代的皇帝,品牌就是年號。
年號是由漢武帝即位後首創的,由於漢武帝的豐功偉績,所以後來的皇帝都依照學習,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14個,漢武帝也有很多個;而到了明清,皇帝大多只有一個,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雍正皇帝等。
亞太各地,如朝鮮、日本、越南因為中國的影響,也開始使用年號;比如日本,到現在還在使用年號「令和」。
廟號和諡號都是後人取的,而年號是皇帝自己取的,所以這年號多少能體現皇帝的性格,在下面這8個年號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又一位與眾不同的皇帝。
1、霸氣的洪武帝。
歷史上的大一統皇帝中,出身布衣的、真正屌絲出身的,劉邦勉強算一個,朱元璋則是貨真價實,他以一介布衣,窮到只能當和尚的氣質,成功創造了一個大一統王朝,而洪武,這兩個字,也是能配得上朱元璋的皇圖霸業的。
2、欲超越秦始皇的地皇。
自從贏政取了秦始皇這一皇號(某種程度也是一種年號),後代的皇帝做夢都想超越秦始皇,在歷史評價上可能沒辦法,但在年號上想壓一下也是可以的。
所以當有外星人氣質的王莽取得了西漢的政權後,他做了一件非常大氣的事,改年號為「地皇」,你秦始皇認為自己是人皇嘛,那好,我做地皇好了,比你人皇還高一級,我不要子子孫孫無窮無盡,我只要三萬六千歲。
很可惜,地皇四年,王莽戰死。
3、又一個想當三皇的皇帝
到了南北朝末年,楊堅建立了隋朝,隋文帝也是個有理想的青年,如何表現自己有理想呢?年號唄,他給自己取了個年號,叫「開皇」。他對這個年號情有獨鍾,在位24年,用這個年號就用了20年。
開皇比三皇還厲害,那是三皇之前的元始天尊的存在,在有的地方就叫盤古大帝,那位開天的大帝。
4、被歷史汙名的卓越皇帝。
受老爸影響,楊堅的兒子楊廣也很有志向,他繼承皇位後,志向遠大卻更務實,取了個叫「大業」的年號,這年號,指導著楊廣開運河、修長城、設科舉,果然是大業有成。
很可惜被手下宇文化及所殺。如果老天多賜他幾年,唐朝存不存在還是未知。
5、終於有人叫天皇。
人皇被贏政佔了,地皇被王莽佔了,那不是還有天皇嘛?
唐德宗783年,涇原士兵造反,時任鳳翔節度使朱泚被部下擁立為皇帝,朱泚自稱大秦皇帝,第二年,朱泚改國號為「漢」,年號改為「天皇」。
很可惜,六個月後,朱泚兵敗被殺終,要不然中國也有天皇了。
天皇上天,地皇入地,看來上天入地也不是好事。
5、有企圖的永樂大帝。
除了朱元璋,明朝的皇帝數永樂帝朱棣最為有名了。朱棣在位期間,取年號為「永樂」,這一來,明朝百姓果然開始安居樂業。國力更是達到頂峰,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在中國600多個年號中,這也是一個有氣勢的年號。
6、有意思的梁武帝。
在南北朝,梁武帝蕭衍的年號很有意思,可以說在古代獨樹一幟。
比如他有個年號,叫「大通」,後來覺得太張揚,就改叫「中大通」,啥意思,大通太大,中和一點?
好事往往成雙,沒過多少時間,他又取了個年號,叫「大同」,後來又覺得太大,於是改為「中大同」。中不中?就憑這我覺得他就是河南人。
更有意思的是,他早先還有個年號,叫「普通」,生怕別人想得太大,所以把自己說得普通一點。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薰陶下,他的兒子繼承了大位,於是改年號為「大寶」。
叻,多接地氣。再怎麼屌絲氣質,後人也覺得霸氣。
7、家道敗光的皇帝。
清朝有個皇帝,大家都熟悉叫道光,意思是說道德主張得到傳頌和發揚光大。
本來是個好名字,奈何道光皇帝上位20年,即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此後整個大清王朝都生活在動蕩中,10年後,道光皇帝在無路可走的內憂外患中憂愁成疾而死,死之前,立了一位兒子——鹹豐皇帝。鹹豐做了一件大事,他娶了個媳婦,慈禧。
8、還有更霸氣的。
當你認為天皇最霸氣了?還不是呢,還有更霸氣的。
公元874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又強迫百姓繳稅服役,百姓走投無路,王仙芝聚集大量人開始武裝起義。875,黃巢響應王仙芝。877年,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殺死節度使薛崇,王仙芝死後,眾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
黃巢的詩大家都知道,是相當的霸氣,一脈相承,黃巢也改了個年號,王霸。
驚不驚喜,霸不霸氣?
很可惜,不到十年,黃巢就敗死狼虎谷了,死的地方果然也霸氣。
可謂是,王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