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珠澳大橋白海豚島入選央視春晚分會場
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將在港珠澳大橋白海豚島設立分會場。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央視1月14日公布消息,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繼續採用「北京主會場+各地分會場」的直播模式,突破演播室界限,將春晚舞臺的歡聲笑語帶到觀眾的身邊。日前,已確定在河南鄭州、粵港澳大灣區兩地設立分會場。
-
2020年春晚分會場又在這裡舉辦,珠海到底憑什麼兩次獲得青睞
2020年鼠年春晚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2020年春晚繼續沿用主會場+分會場的直播模式,在北京之外另設分會場,分會場安排在河南鄭州及粵港澳大灣區兩地。很多小夥伴摸不著頭腦,鄭州大家都知道,河南省會城市,中原地區樞紐,那粵港澳大灣區具體是哪個城市舉辦呢?又有什麼優勢能承辦春晚分會場呢?
-
港珠澳大橋邂逅「海上大熊貓」
一抹抹粉紅可愛的身影,時而靈動地躍上海面,與不遠處的港珠澳大橋相映成趣。9月4日,南方日報記者在港珠澳大橋白海豚島附近,幸運地邂逅10餘頭中華白海豚,這群傳說中的「海中精靈」。中華白海豚俗稱白忌、白牛、白海豚,被漁民們譽稱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是海豚動物中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廣東珠江口保護區則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保護區管理局已累計識別2381頭中華白海豚。記者當天偶遇的大部分白海豚,身體為粉紅色,年齡約30歲,還有部分白海豚身體為灰黑色,年齡較小,大約10歲。
-
港珠澳大橋邂逅「海上大熊貓」
一抹抹粉紅可愛的身影,時而靈動地躍上海面,與不遠處的港珠澳大橋相映成趣。9月4日,南方日報記者在港珠澳大橋白海豚島附近,幸運地邂逅10餘頭中華白海豚,這群傳說中的「海中精靈」。    中華白海豚俗稱白忌、白牛、白海豚,被漁民們譽稱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是海豚動物中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港珠澳大橋附近偶遇「粉紅小可愛」
一抹抹粉紅可愛的身影,時而靈動地躍上海面,與不遠處的港珠澳大橋相映成趣。9月4日,南方日報、南方+攝影記者在港珠澳大橋白海豚島附近,幸運地邂逅10餘頭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俗稱白忌、白牛、白海豚,被漁民們譽稱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是海豚動物中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港珠澳大橋背後故事:「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倒逼方案優化
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當今世界裡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世界級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譽為是我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的裡程碑之作。
-
港珠澳大橋全球最長能抗8級地震 橋下白海豚增多
新華社發 建成通車後珠海香港兩地通行時間將從陸路約三小時、水路1個多小時縮減到30分鐘車程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昨日正式貫通。據了解,大橋主體橋梁長22.9公裡,宛如一條巨龍橫跨在伶仃洋海面上,橋面上的「中國結」、「海豚」、「風帆」 三個巨型景觀在伶仃洋面上熠熠生輝,已成為港珠澳大橋以及伶仃洋面上的標誌性景觀。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在這些世界級挑戰的背後,是一系列創新攻堅和科技支撐的強力驅動。」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表示,自2003年前期籌備工作開始至今,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為主線,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圍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共開展科研專題研究300餘項,終於託舉起這座世界級工程。 目前,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全線貫通。
-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0-07-11 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3期將特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來講述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故事。
-
港珠澳大橋可抗風力16級 1.2億保護白海豚(圖)
港珠澳大橋九洲航道橋設計效果圖。新華社發 港珠澳大橋總平面圖。新華社發 本報電綜合本報和新華社報導:連接粵港澳三地、長達近50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於15日正式動工建設。大橋預計於2015年完工。
-
致敬40年|「橋痴」孟凡超:港珠澳大橋體現了中國速度
超級工程的設計不容許邊建邊改2018年10月24日,歷經6年前期設計、9年建設,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是我國橋梁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環保要求最高、建設標準最高的「超級工程」。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由香港行車至珠海、澳門從3個多小時縮短至45分鐘左右。這座大橋的總設計師,就是孟凡超。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用匠心刷新中國速度
建造期間,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首創外海深插超大直徑鋼圓筒快速築島技術,創造了221天完成兩島築島的世界工程記錄,縮短工期超過2年;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珠海、澳門同香港間的車程,也由3小時縮短至半小時。港珠澳大橋,見證著中國速度。在世界橋梁建設行業當中,有句流行語: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則要看中國。
-
湖北老鄉珠海乘首班穿梭巴士抵港港珠澳大橋上奔馳40分鐘
橋通港珠澳,天塹變通途。籌備6年建設9年,集橋、島、隧為一體的港珠澳大橋昨日上午正式通車。車輛和人員如何完成通關查驗?旅客如何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往來粵港澳三地?大橋上運營的穿梭巴士有何亮點?楚天都市報記者昨連線了乘坐首班穿梭巴士過橋的湖北老鄉朱鵬景。他說,坐巴士穿越港珠澳大橋,就像在「海上巨龍」中自在兜風,便宜舒適省時,十分愜意。
-
港珠澳大橋「同濟元素」彰顯上海科創硬實力
10月24日,經過近8年的建設,全長55公裡、被稱為「工程界的珠峰」的港珠澳大橋將迎來正式通車的歷史性時刻。如一道彩虹橫跨伶仃洋——它是當今世界最長的跨海通道,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超過35公裡,海底隧道長約6.75公裡,橋梁長約22.9公裡。尋常人不知道的是,在這座大橋技術最難的節點人工島及隧道部分,處處體現了「同濟元素」。
-
「同濟人與港珠澳大橋建設專題展」揭幕,集中展示同濟人為大橋建設...
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周年之際,10月29日,由同濟大學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聯合主辦的「圓夢世紀工程 唱響同濟橋歌——同濟人與港珠澳大橋建設專題展」,在我校博物館揭幕。120幅展板、420餘張圖片、39件(套)實物,系統回顧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歷程,集中展示了包括師生、校友在內的一大批同濟人為港珠澳大橋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黨委書記、我校傑出校友朱永靈,我校黨委書記方守恩出席,共同為展覽揭幕。我校副校長江波主持揭幕儀式。
-
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8日起恢復有限度服務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珠海5月7日電(記者 鄧媛雯)7日,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公司發布公告稱,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由5月8日起恢復有限度服務。公告顯示,恢復有限度服務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對開澳門口岸的穿梭巴士每天共有6個班次,最早班次是10時30分,最晚班次是20時10分。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香港)有限公司和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曾於4月4日共同發出通告稱,為了配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由2020年4月6日零時起暫停營運。
-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
港珠澳大橋10月24日上午9時,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設計負責人孟凡超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通車後將形成三地「1小時生活圈」的戰略目標,珠三角同城化、一體化的時代即將到來;港珠澳大橋對大灣區經濟增長有重大的支撐作用,經濟價值遠超大橋本身千億元的投資,會為區內經濟產生幾十萬億經濟效益。
-
港珠澳大橋2天後正式通車 外國曾斷言中國人不行!這項世紀工程究竟...
來源: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廣東共青團、灼見等 今天,官媒發布消息港珠澳大橋將於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屆時,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口岸實現24小時通車、通關原來4個小時的陸路車程 將縮短為30分鐘!
-
廣大院士團隊擔綱港珠澳大橋抗震設計 創新隔震技術世界領先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姚瑤 通訊員/廣大宣)「港珠澳大橋通車了!」想起親身參與的超級工程正式啟動,這些天,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哈薩克族總工程師溫留漢·黑沙常感到興奮。
-
港珠澳大橋:保護白海豚花了3.4億,實現「零傷亡不搬家」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於10月24日上午正式通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21日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了解到,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中華白海豚,耗資約3.4億元。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作人員提供給澎湃新聞的文字材料顯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沒有出現大的安全事故、質量事故和環境汙染事故,做到了人與工程、環境和諧相處,實現了海上「三零」(零死亡、零汙染、零事故),實現了白海豚「零傷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