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袋動物之謎!古代澳大利亞是「奇怪的」有袋類巨型動物的家園
現代有袋類動物的祖先向世人展示了「奇怪」的解剖結構。澳大利亞是奇怪動物的同義詞,但研究人員現在提醒我們,在人類踏足地球之前很久,那裡就有奇怪的動物了。在過去2500萬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巨型有袋類動物家族的「奇怪」解剖結構已經被揭示出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帕拉契斯提斯獸有貘一樣的頭骨和巨大的「彎刀一樣的爪子」。
-
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面臨滅絕 野貓或為元兇
【環球網綜合報導】澳大利亞北部有袋類動物如袋狸、袋鼬鼠和樹負鼠等的數量近年來急劇下降。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5月8日報導,7日公布的一項分析顯示,這種現象可能是野貓造成的。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的野生動物保育教授詹森披露,澳大利亞的小型哺乳類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危險,澳大利亞北部的情況尤其嚴重。
-
袋狼-體型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
袋狼 是近代體型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
-
澳大利亞大陸為什麼擁有這麼多有袋類動物?
據統計,澳大利亞大陸上共生活著240多種有袋動物,而在其他地方,這種動物卻並不多見。是什麼原因,讓有袋類動物十分青睞澳大利亞大陸呢?有袋類是屬於哺乳綱、有袋下綱的一個動物類群,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擁有育兒袋。目前,世界上共有大約322中有袋類動物,它們共被分為負鼠科、袋鼬科、袋鼴科、袋狸科、新袋鼠科、袋貂科、袋熊科、袋鼠科等十多個科。除了美洲地區有負鼠科和新袋鼠科等分布,其餘的有袋類動物大多數都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上。
-
考古研究發現已滅絕的有袋類動物袋貘體重可能超1噸
考古研究發現袋貘體重可能超1噸新華社雪梨2019年9月17日電 一項新研究發現,澳大利亞一種已滅絕的有袋類動物——袋貘,其體重可能超過1噸(1000公斤),而且前肢肘關節固定維持在100度左右的夾角,這種前肢形態在已知的哺乳動物中顯得與眾不同。
-
[視頻]澳大利亞:史前巨型有袋動物化石(上)
[視頻]澳大利亞:史前巨型有袋動物化石(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7日 18:47 來源:CCTV.com 5年前,澳大利亞考古學家在納拉伯平原的一個洞穴中發現了一大批珍貴的史前動物化石。在對這些化石進行了長期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之後,西澳大利亞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得出了許多令人驚奇的結論,並稱之為「本世紀最大的發現之一」。下面就讓我們隨著鏡頭一同去探尋埋藏在納拉伯平原下的秘密。 納拉伯平原是位於澳大利亞西南部的石灰巖平原,它瀕臨澳大利亞灣,橫跨西澳大利亞和南澳大利亞兩個州,綿延560公裡。
-
澳大利亞有袋動物演化史:會不會進化出"袋人"?
現存的有袋類動物非常少,只有270種,絕大部分都生活在澳大利亞及其周邊島嶼。除了剛才提到的袋鼠、樹袋熊、袋食蟻獸、袋獾等,還有已經滅絕的袋獅、袋狼、袋猴等等。這就好像人類的早產兒被放進保育箱內精心呵護一樣,也就是說有袋類動物都是早產兒。那麼奇怪了,為什麼有袋類動物都生活在澳大利亞呢?為什麼澳大利亞的胎盤生哺乳動物種類非常少呢?這難道是因為「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那天天吃澳洲牛肉、澳洲麵包,喝澳洲水長大的澳大利亞人會不會有一天也進化出育兒袋呢?那女生們倒是可以免受十月懷胎的痛苦了!
-
澳大利亞發現新物種,或是當地最大的哺乳動物,咬力直追非洲獅
文/勵生在世界上,大約有240種有袋類動物,其中分為負鼠科、袋鼬科、袋鼴科>等十幾個科,大約有170種生活在澳大利亞及其島嶼,所以,澳大利亞才被稱為「有袋類動物」的故鄉。像樹袋熊、袋鼠都是生活在澳大利亞上的有袋類動物的代表,它們活潑、呆萌,樣子十分討喜,當然,有袋類動物中也有一些兇猛、可怕的物種,如袋狼,一種臉像狐狸,體型偏長的有袋類動物,它們的嘴巴可以長得很大,一口就能將獵物的頭骨咬碎,不過,這種動物由於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目前已經全部滅絕。袋狼雖然兇猛,但是比起袋獅而言,明顯還是不夠看。
-
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那麼多的動物是有袋的?比如袋鼠、考拉……
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那麼多的動物是有袋的?比如袋鼠、考拉…… 提到有袋類動物,人們首先會想到袋鼠和考拉。事實上,有袋類是屬於哺乳綱、有袋下綱(後獸下綱)的一個動物類群。
-
有袋類動物可不止袋鼠,一起來看看這個特殊的大家族吧。
有袋類動物,是一類特殊的哺乳動物,它們僅生存於澳洲,其特徵是有著獨特的育兒袋,這在全世界動物當中是絕無僅有的。有袋類動物非常奇怪,它們沒有發育完全的胎盤,所有的寶寶都是早產出生,自它們從母體中分娩出後,就直接待在育兒袋中發育成長。
-
科學家意外發現澳大利亞有袋動物可在黑暗中發光
被海洋包圍的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物種資源最奇特的地方之一。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袋動物可在黑暗中發光這件事。十月份的時候,一支美國科學家團隊在《哺乳動物》(Mammalia)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指出了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的生物螢光特性。
-
同樣是有袋類動物,為什麼袋鼠的口袋開口朝前,袋熊卻朝後呢
導語:同樣是有袋類動物,為什麼袋鼠的口袋開口朝前,袋熊卻朝後呢?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要說澳大利亞有什麼動物,相信很多人脫口就是袋鼠、考拉、長頸鹿,其中,袋鼠的育兒袋向來為人們所驚奇,很多人至今都不肯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生物會在身上自然長出一個口袋嗎?不要懷疑,袋鼠真的有袋,而且世界上有袋類的動物並不只有袋鼠這一種,澳大利亞的袋熊,同樣身上有個口袋。袋熊是一種體形粗壯得像熊一樣,臉卻像老鼠的哺乳動物。
-
考古研究發現袋貘體重可能超1噸
新華社雪梨9月17日電 一項新研究發現,澳大利亞一種已滅絕的有袋類動物——袋貘,其體重可能超過1噸(1000公斤),而且前肢肘關節固定維持在100度左右的夾角,這種前肢形態在已知的哺乳動物中顯得與眾不同。 袋貘出現在大約2500萬年前的澳大利亞東部,大約1萬年前滅絕。
-
澳大利亞有人聲稱發現已宣布被滅絕83年的袋狼
澳大利亞發現塔斯馬尼亞虎(袋狼),令人矚目的是,這種動物早在83年前(1936年)就已經滅絕了。至於信息來源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自然資源部,該部門報告了過去三年當地居民8次遇到袋狼的情形。
-
有袋類中的「巨人」——大袋鼠
一提起袋鼠,人們很自然就會聯想到澳大利亞,袋鼠已成了澳大利亞的標誌。澳大利亞的國微上有袋鼠的圖案,在國際航機上也畫有一個騰空奔跑的大袋鼠,真不愧為袋鼠的故鄉。至大袋鼠屬包括紅、灰和巖、大袋鼠三種。在200多種有袋類的同族中,紅大袋鼠的體形最大,和人一樣高。
-
東部袋鼬絕跡半世紀後將重返澳大利亞大陸
新華社坎培拉3月7日電(記者徐海靜)澳大利亞是有袋類動物的老家,其中一種東部袋鼬已經在澳大利亞大陸絕跡50多年,野生東部袋鼬只能在塔斯馬尼亞島上找到。不過,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的幫助下,這種小動物很快會重返大陸。
-
山東泰安發現巨齒型化石 古時泰山曾有大象出沒
5月23日,經專家鑑定,泰安市逯家莊村兩農民在大汶河發現的兩塊巨大齒型化石,屬於比較完好的大象牙齒化石,證明遠古時期泰山地區氣候特別溫暖
-
有袋類動物的演化史
就在前不久,澳大利亞官方曝光出了一條關於樹袋熊功能性滅絕的新聞。樹袋熊這種只吃樹葉的可愛動物終於也要走上白鰭豚、北白犀的後塵了。而這也為本就非常脆弱的有袋類生態環境敲響了警鐘。大洋洲是現金僅剩的兩片擁有有袋類的大陸之一,和人類一樣同為哺乳動物的它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神奇生物呢?
-
澳洲為什麼是有袋動物的天堂,幾乎所有的有袋動物都生活在這裡!
距今4500萬年~3800萬年前,澳大利亞與其他大陸因漂移逐漸隔離開,隨之離開的哺乳動物只有有袋類動物。這些動物在這塊孤立的大陸上經歷漫長的演化,最終成為獨特的種群,而澳大利亞也成為有袋類動物的樂土。有袋類動物的樂土不久前,一支專業考古隊深入澳大利亞內陸地區進行考察,結果在人跡罕至的蠻荒之地發現了大量史前動物的骨骼化石,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具保存相當完整的袋獅骨骼化石。袋獅是一種早已滅絕的有袋類動物,現在世界上已經沒有與之血緣接近的動物了。
-
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那麼多的動物是有袋的?比如袋鼠、考拉……
前言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所知道的很多有袋的動物比如說袋鼠、考拉、袋獾……幾乎都生活在澳大利亞。大家有沒想過這是為什麼呢?,那我們就要解說有袋動物為什麼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地理原因。1.澳大利亞在很長一段時間上並沒有原始人居住,所以有袋動物沒有遭到人類的殺戮,得到長時間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