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楊納聊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
冬季到了,又正式進入了數九寒天。有九九寒天九九八十一天的時候。至於何時開始數九,也是有很多說法的,一方面是認為冬至當天即開始數九,農村也有一句話叫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看字面意思,夏至三庚日開始進入三伏天。事實也是如此,在冬至和壬數九這一天,顯然是無法理解的。冬至若逢壬、癸,則會有很多的延遲,並且會混亂混亂,所以開始計算的時間是九點九,還是從冬至來臨時開始。
而壬又有九個,這裡所說的壬正是壬辰的寓意。冬天到了,現在已經到了,立春也不遠了。冬天到了,春天在寒冬中孕育。因此又稱冬至為春天之母。這是春天滋養的寓意。在全年中,數九寒天是最冷的季節。前面說的冷不過是開胃小菜,只有等到數九以後才是真正冷。特別是到了三九四九期間,更是滴水成冰、天寒地凍,九天雖固定,但出九天或早或晚,對來年的年景也有很大影響。
鄉下有句俗語叫:二月不九,餓死豬狗,這句俗語指的是什麼?
第一,明確二月份不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二月,也不是指陽曆,而是指陰曆。老一輩說陽曆每年都不一樣,陰曆每年都是同一天,就像我們過生日一樣,大多數地方都是按照農曆日期來過的。和鄉村耕作一樣,農曆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因此這裡的二月指的是農曆二月。
把二月份的事搞清楚,再來認識九,這個諺語裡的九,就是指九天。自去年冬季至今,連續9個月,若今年農曆二月包含9個9天,則二月為「9」,反之則不包含。以今年為例,2019年的冬至從12月22日開始,有9個9天,即81天,到了2019年,9個9天的最後一天是2020年的3月11日,而陰曆是2月18日。這樣算來,今年農曆二月就有了"九"。
有關二月份沒九這一說法,民間還有一首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六、九沿江望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走」,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九天的氣候變化。
氣候因季節而異,對作物生產有影響。一般說來,農曆二月有九,但萬事亦有特殊情況,如有一年有九,則屬反常,春天來得特別早,地裡的害蟲不經過寒冬,就會繁衍增多,這對莊稼是不利的。春季來得太早,很可能會出現倒春寒,此時冷的時候熱,此時冷的時候冷,這樣會嚴重危害農作物,造成糧食減產。
農夫們種莊稼,都希望風調雨順,有一個豐收年,辛勤幾個月,會得到回報。而且如果氣候反常,降雨增加或減少,都是對作物生長不利的。
古時候,土地是最大的財富,許多帝王賞賜都是直接封地給臣子。古時候,土地是解決溫飽最大的保障,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溫飽就無法解決。沒有現在的東西那麼方便,沒有什麼東西去超市一趟就能買回來。因此,遠古時代的農民,無論是為地主耕種,還是為自己耕種,都會嘔心瀝血地在田裡整理莊稼。
如果由於氣候原因,造成田地收成不佳,對農民來說,是致命的一擊。不僅僅是自己會餓死,家裡的家畜如豬、狗更會餓死。這裡也是這個農話的由來,其實這裡的豬狗,更深層的意思是指人。這個農話也被用來比喻大自然的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的影響,自然對人類的約束作用。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楊納聊三農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