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矢量發動機亮相,殲20何時裝備?飛控技術將是最大難題

2020-12-04 百家號

近日,在即將到來的珠海航展上,一架1034號殲10B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其風頭甚至蓋過了殲20,最大的亮點就是其攜帶了中國自產的矢量發動機,這讓過去一直說中國造不出矢量發動機的人受到深深的「傷害」。

這架殲10B正是去年曝光的那架殲10,如今現身珠海航展並可能進行飛行表演,說明其矢量發動機技術已經非常可靠,達到了實用化的階段。

從結構上來看,這款發動機應該是AVEN多元矢量發動機,而且就設計而言是很先進的,類似美國F16MATV項目裝備的F110-GE-129多元AVEN矢量發動機,這款發動機至今仍然代表著美國矢量發動機設計水平最高的。這種多元矢量發動機設計技術不同於俄羅斯的117S設計,根據分析俄羅斯的新型發動機「產品30」也還是117S矢量結構設計模式。

這種設計最大優勢是減重設計好,中國的這款矢量發動機使用了複合材料,比起俄羅斯的重量要輕的多,其次每個獨立的收斂片能夠很好讓推力得到高效發揮,相比於俄羅斯的矢量發動機設計推力損失方面要小於俄式矢量發動機,可以說中國的多元矢量發動機技術上要比俄羅斯的117S先進。

AVEN多元矢量發動機對其他核心系統也是有相當高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飛控系統和航電系統。飛控系統的設計和航電系統的可靠性必須要嚴謹,還要經過多次測試和試飛在飛控系統和航電系統確保沒有問題後,AVEN多元矢量發動機才能上天飛行。這不僅考驗一個國家的整體電子科技水平,也考驗航空工業水平。

像F119這款發動機是世界上最早服役的矢量發動機,在航電系統和飛控系統方面表現就不錯,但是F119的矢量控制設計比較早,也因此在推力損失和漏氣方面損失就要大一些。AVEN多元矢量技術是未來矢量發動機的發展趨勢,這方面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具備這樣的能力。

AVEN矢量結構設計非常考驗一個國家航空發動機方面的設計能力,中國很早就已經開始研究矢量發動機了,90年代中期便開始了,但是一直有一個問題導致中國的矢量發動機進度較慢,就是飛控系統和航電系統。

中國是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才成功攻克飛火堆一體化技術。直到今天這些前期的努力終於變成果實,亮相世界。對於中國發展殲20未來的矢量發動機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佐證,殲20未來必然是AVEN多元矢量發動機。

可以看出中國的AVEN矢量發動機,已經逐漸追上世界一流水平,至於殲20何時能夠裝備上這種矢量發動機,還要看飛控系統能否將矢量發動機、鴨翼、全動垂尾整合到一起。這種飛控的編寫難度極大,成為殲20裝上矢量發動機最大的「攔路虎」。

作者:浮生若夢

相關焦點

  • 殲20戰機略展身手,8個翼面同時轉動,飛控技術登峰造極
    殲20戰機由於採用了遠距鴨翼氣動布局,被認為擁有出色的超音速性能,飛行員也曾表示「一旦進入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不過殲20的翼展較小並且機身較長,較高的長細比被認為不適合亞音速機動,甚至有觀點認為殲20的亞音速機動性還不如第四代戰機,甚至被認為是一款具備隱身能力的截擊機。
  • 航發又有新亮點,殲20最新改進型換塗裝亮相,推力增加到14.8噸
    該報導稱,這一款機型就是被眾網友推測為殲-20生產型的殲-20B,與之前的機型相比較,這一款新型戰機的最大變化,便是換裝了中國自主研製的國產發動機。新年伊始,這批全新換裝國產發動機的殲-20也正式亮相,自殲-20首飛以來,該機到底是採用哪種發動機也引發過不小的爭論,一般都認為早期殲-20裝備的是俄制發動機,為滿足殲-20對推重比的要求,這款發動機的加力推力也從12.5噸增加到了14.8噸。
  • 中國矢量殲10B飛出「眼鏡蛇機動」和落葉飄
    作為蘇霍伊戰機的經典動作,「眼鏡蛇」機動也曾是許多人用來衡量戰機機動性的一個非硬性標準,殲-10能否做同樣的過失速機動,網絡上就曾有持續多年的討論。裝備了我國國產的渦扇10B矢量發動機的殲-10B,雖然表演只有短短數十分鐘,但是它代表著我國掌握了曾經不可逾越的矢量推力技術。
  • 殲11D性能如何?對比其他型號,戰鬥力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通過網上曝出的一些圖片可以看到殲-11D從外觀上有幾個關鍵變化,對比殲-11的其它型號,它的機頭雷達罩形狀變化很大,有一個向上傾斜的角度,這恐怕是因為裝備了相控陣雷達的緣故。結合殲-10C,殲-20的雷達罩形狀,結合各種報導內容,殲-11D應該是裝備了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 為何與殲20胞弟,沈飛「雪鴞」相似
    成飛最早製造單發殲-7戰鬥機時,沈飛製造雙發殲-8戰鬥機,兩架同樣發動機型號的戰機,成飛在90年代開始製造殲-10戰鬥機時,沈飛製造的殲-11戰鬥機,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發動機型號一樣,一個是單發,一個是雙發,進入新世紀,誰都想不到,形勢徹底改觀,成飛研製出雙發重型戰鬥機殲-20,沈飛卻走了偏門,搞了一款推力適中的FC-31突擊機
  • 中國又一重大發動機項目曝光,未來可用於空天飛機和高超聲速...
    提起王海峰,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當時配備推力矢量的殲-10B戰鬥機進行了精彩的「眼鏡蛇機動」等高難度機動表演,驚豔四座。而當時的航展現場新聞發布會上,得知殲-10B推力矢量技術驗證機的總師就是王海峰。
  • 宏亮瞻局|珠海「神鷹」:「魔改」殲7系列之終極王牌(上)
    作為「東道主」及參展規模最大的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攜134項航空產品亮相珠海,其中37項為首次公開。中航工業自主研發的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殲20隱身戰鬥機、運20大型運輸機、直10武裝直升機等重磅機型,讓世界看到了解放軍空中裝備的跨越式發展;軍貿明星「翼龍」無人機家族等產品彰顯出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彩虹」-7隱身高空長航時無人機、CM-401反艦彈道飛彈、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等新品裝備,進一步凸顯中國航空工業強勁的趕超勢頭;而中俄聯合研製的CR929寬體遠程客機則展示出中國在空天科研領域一貫秉持的開放
  • 美軍為何要突然重啟F22生產線:最大原因並不是因為中國殲20
    20戰鬥機又即將服役,美國靠著五代機對中國進行「訛詐」的歷史即將終結,因此迫切需要生產更多的F-22來對抗中國殲-20。【鷹眼圖說軍事 鷹眼快評欄目第367期】軍事專家指出,F-22單價高達1.4億美元,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覺得力不從心,原計劃生產380架,最後削減到了186架,在2012年最後一架F-22戰機交付 美空軍時,美軍環顧中俄五代機的研發情況,認為186架完全夠用,但是沒想到,近年來中俄兩國尤其是中國五代機進展神速,殲-20即將在2017年正式服役的消息令美國嚴重不安,認為現有的F-22
  • 央視曝光殲16最新動態,大象漫步成群出動,戰力剽悍一眼望不到頭
    能夠配備國產霹靂系列空空飛彈,以及鷹擊系列反艦飛彈等多種武器彈藥。這種載彈量是五代機不能相比的。 其具有航程遠,載彈量大等特點,地位不輸於殲20,未來將能跟殲20配合作戰。
  • 國產四代機高清組圖,4S指標已達75%,銀色塗裝堪比「殲星艦」
    加上前一段時間,空軍某部兩架殲-20隱形戰機在2019年空軍航空開放活動上,進行了5場精彩的飛行展示,這款戰機已經被更多的國人熟知。殲-20隱形戰機綽號威龍。網上的軍迷喜歡將殲-20稱為黑絲或者殲星艦。殲-20是航空工業成飛的產品,成飛近20年時間裡,先後推出了殲-10A,梟龍,殲-10B和殲-10C戰機。
  • 港媒評析參閱裝備:「核武王牌」亮相 殲-20展示戰鬥姿態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導 香港《星島日報》7月31日報導稱,解放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大閱兵,武器裝備接近一半首次亮相或參加閱兵,包括殲-16、殲-10C戰機,3款電子戰無人機等,而壓軸出場的東風-31AG戰略核飛彈,射程覆蓋全球,主動亮相之舉震懾各方。
  • 軍媒評殲-10B表演"眼鏡蛇機動": 與30年前普加喬夫展示的意義完全...
    其實,早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蘇聯人維克多爾·普加喬夫(Viktor Pugachyov)已向全世界展示這一過失機動動作,而時隔近30年,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上演相同動作,背後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眼鏡蛇機動」反映出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擁有全新的設計理念和關鍵技術。
  • 300米低空殲-10C遭鳥撞擊,空中發動機停車,飛行員最後三秒跳傘
    2020年10月5日《解放軍報》1版刊登了一篇題為《生死關頭,戰機避開居民區》的文章,講述了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王建東,在駕駛戰機開展對抗空戰訓練過程中,低空遭鳥撞擊,冷靜準確臨機處置,將地面傷害降到最低的真實故事。從文中配圖來看,王建東駕駛的應該是殲-10B新型戰機。
  • 中國:殲20早列裝我空軍,印度發愁隱身戰機何時準備,賣給誰
    在美國之外,中俄兩國都緊追美國打造本國隱身戰機,在此基礎上俄羅斯重點打造出蘇-57戰機,中國則打造出殲-20隱身戰機,而且中國殲-20戰機率先俄羅斯蘇-57戰機裝備部隊。    在中美俄空軍裝備隱身戰機之際,再加上目前缺乏隱身戰機,導致印度在隱身戰機處在全面落後狀態,而且美軍F-35戰機出售給印度條件則是印度必須先採購F-21戰機(即F-16戰機印度版),這讓印度在隱身戰機惴惴不安,特別是中國空軍裝備殲-20隱身戰機,這讓印度意識到在隱身戰機全面落後中美俄三國。
  • 20年只做成一筆買賣,俄羅斯專家納悶:中國為啥不買我們的戰機了?
    鄰國曾經是蘇霍伊戰機的最大用戶,曾經引進了70多架蘇-27SK/UBK戰鬥機,並引進了這款戰機的生產線,製造了100多架殲-11A戰鬥機,然後又仿製出上百架殲-11B戰鬥機,在俄羅斯眼中,蘇-35戰鬥機的性能遠遠優於蘇-27SK、蘇-30MKK,但是鄰國最終卻只引進了24架。
  • 印度光輝戰機蹉跎20年,法國手把手教,為何產量不及梟龍零頭?
    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大家都知道,印度的國產高技術武器,研發、裝備的周期都是「長篇連續劇」。而前兩天,印度國產的「光輝」(Tejas)戰鬥機,迎來了首飛20年的「生日」,但和比它還晚兩年誕生的中巴「梟龍」戰鬥機相比,「光輝」的產量少得可憐,這又是為什麼呢?
  • 網絡驚現「殲星艦壓馬路」!這種飛機或將成為中國空軍下一代主力
    端午節剛過不久,陝西某地就出現了一個被嚴密包裹的大粽子,這並不是什麼世界最大粽子挑戰,也不是什麼廣告噱頭,而是一架大型粽子機。網絡上有人驚呼這是「殲星艦壓馬路」,其實這背後另有故事。這是因為這裡則坐落著中國大飛機的生產中心——西安航空工業基地,這裡擁有著全球最大的飛機製造企業西飛,全國唯一的大中型飛機設計研究院一飛院,以及全國唯一的飛機強度測試中心強度所。
  • 同為國產五代機,殲-20與FC-31有什麼區別?為何FC31還沒轉正?
    由於五代機耗費資金、再加上技術困難,目前世界上能夠研製第五代機的國家卻只有三個,那就是美國、中國、俄羅斯。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列裝五代機的國家,同時又是世界上第一個列裝兩款五代機的國家。
  • 中國首款三面翼戰機比殲15早13年,24年前已是世界一流,潛力巨大
    沈飛科研人員很早就敏銳地注意到了電傳飛控技術的光明未來,早在1982年就啟動了殲-8 ACT主動控制技術驗證機項目,探索縱軸電傳飛控系統。 隨後在1990年,科研人員又再接再厲在兩側進氣的殲-8II上開始了更先進的三軸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的研究,該機就成為了殲-8II ACT技術驗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