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上海開咖啡館?對不起,這個夢不太好圓

2021-01-11 新聞晨報

來源:微信公眾號「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記者:韓小妮 顧箏

「開家咖啡館」,這是許多文藝青年的夢想。

尤其是近幾年,各種咖啡館在上海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在大眾點評上輸入「咖啡館」三個字,顯示有8000多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不過且慢,我們可能要給你澆盆冷水了。

用過來人的話來說,開咖啡館是一個圓夢的過程。至於這個夢是噩夢還是好夢……那就不好說了。

「想咖啡了。」疫情期間,不少人這麼說。

在沉寂了近兩個月後,南陽路上的小咖啡館漸漸恢復了活力。

這條小路從西到東,不過400多米,卻有好幾家咖啡館。

南陽路205號,據說是許多咖啡館主來上海的「朝聖地」。

這是一家嵌在居民樓裡的小咖啡店,店面只有兩個平方。

南陽路上這家迷你咖啡館,傳說曾經「月入10萬」。

Manner Coffee就是從這裡起家,如今在上海擁有約50家門店,並把足跡延伸到了北京、蘇州、成都等城市。

往銅仁路方向走,100米間有一家藍京咖啡和Manner的另一家分店。

「靜安是上海咖啡氛圍最好的區域之一。」銅仁路菜場那家Manner的咖啡小妹友善而健談。

「這邊咖啡館確實挺多的。我們旁邊有星巴克和瑞幸,那邊有一家Wagas。」她一一細數道。

「前面有家藍京,做得也挺不錯的。老闆在附近開了兩家店。」

甚至,Manner在自己跟自己競爭。

「我們這邊基本三步就有一家Manner。南陽路有一家,旁邊東海廣場有一家,芮歐、晶品、上海商城、奉賢路上都有。」

競爭如此激烈,讓靠近陝西北路的Yolo Sense難免有些壓力。雖然有堂吃的地方,但它家的咖啡價格卻只比Manner貴了2元。

由於競爭激烈,南陽路上的咖啡館定價都不敢太高。

當問及這家咖啡館開了多久,咖啡小哥回答說:「我們開了很久了。」

「有四五個月了吧。」他繼而補充說。

南陽路上形形色色的咖啡館,可以說是現今上海咖啡業態的一個縮影。

近些年,上海的咖啡行業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

2017年10月,被稱為「星爸爸的爸爸」的皮爺(Peet’s)咖啡,在東湖路上開出第一家店,一時間座位難求。

兩個月後,「星爸爸」出手了。

全球最大的星巴克烘焙工坊落戶上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門前大排長隊。

南京西路上的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門口常有人拍照。

「日本第一咖啡品牌」Doutor、「加拿大國民咖啡」Tim Hortons紛紛搶灘上海。

咖啡陪你、動物園咖啡等韓國咖啡連鎖品牌,在市場上經歷了一番沉浮。

還有自帶話題的瑞幸咖啡,成立不到兩年便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然而最近,資本泡沫又碎了一地,跌破了傳統咖啡人的眼鏡。

上海本土的咖啡品牌Seesaw、Manner成績也不錯,經過幾年的成長後,先後拿到融資,加快了開店的步伐。

一時間,上海的咖啡行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大批獨立咖啡館受到鼓舞,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美團點評與咖門進行的聯合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上海有6500家咖啡館,居全國首位。

這幾年,數字蹭蹭蹭繼續向上攀升。如今在大眾點評網上鍵入「咖啡館」三個字,可以得到8000多個結果。

「我聽說有些從國外留學回來或者在外企工作的年輕人,因為喜歡咖啡文化,放棄高薪去做咖啡師、開咖啡館。」珈露夢咖啡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蔭法說。

咖啡師們通常年輕且充滿活力。

在他從業的十年裡,整個咖啡行業經歷了很大的變化。

「我剛入行的時候,很多人對咖啡不了解,只知道雀巢速溶咖啡。」張蔭法說。

「現在,許多人不但會去咖啡館喝咖啡,還會自己在家裡衝泡。這是很大的進步。」

「我曾經帶日本的同行考察過上海的咖啡館。他們很驚訝,上海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了。他們覺得,上海在崛起。」

「儘管上海咖啡館的整體水平還有些參差不齊,但一些好的咖啡館,已經超過日本了。」

「在中國大陸,上海的咖啡館水準應該能排到第一。甚至,比香港、澳門還要好。」

艾紋的咖啡館「百啡待興」,符合文藝女青年對於咖啡館的所有憧憬。

店面開在布滿老洋房的永嘉路上,一個大大的院子,門口兩棵桂花樹,有來自各個產地的咖啡,也有高顏值的甜品蛋糕。

3月中旬的周六下午,陽光照進院子,咖啡館內座無虛席,客人換了一撥又一撥,當天到店消費的客人有100多單。

周末下午,艾紋的咖啡館裡生意不錯。

一切看起來歲月靜好,然而個中艱辛卻只有艾紋自己知道。

她把這家店稱為「百啡待興3.0」,因為在此之前,曾有失敗的「1.0」。

自從2008年愛上咖啡,艾紋看書、上培訓班、去咖啡豆產地,成了「咖啡重度發燒友」。

從企業HR崗位辭職後,2017年,她就像許多文藝女青年一樣萌生了想法:為什麼我不自己開家咖啡館呢?

店址是精挑細選的,在人民廣場來福士廣場附近的漢口路上。艾紋曾在十字路口掐表計算人流量,數字之大讓她心裡樂開花。

她花2萬元的月租金,拿下了20平米的店面。

當時,小店面的Manner爆紅,在提高咖啡出杯量的同時降低支出,有報導稱創始店生意最好的時候「月入10萬」,帶火了外帶模式的小咖啡館。

「百啡待興1.0」也是這樣一家外賣窗口店。在艾紋的設想中,這家小咖啡館應該跟國外一樣,咖啡平價,買了可以帶走,想喝了再光臨。

「然而現實環境卻給了我兩記響亮的耳光。」艾紋說。

「當時,我只賣咖啡,但那邊咖啡並非剛需,而且周圍有好幾家咖啡館。」她回憶說,「我一天的出杯量,大概只有二三十杯的樣子。」

而有文章核算稱,在上海這樣房租和人工成本都較高的地方,外帶模式咖啡館平均每天要賣出200杯以上,才有可能賺錢。

眼看著一天天虧損,撐了七個月之後,艾紋忍痛關店。

可是,心裡畢竟放不下「開咖啡館」這個夢。在經歷「2.0工作室」的調整之後,艾紋又蠢蠢欲動,動起了開店的念頭。

艾紋把新店開在洋氣的永嘉路上。

這次,她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在門店裡除了賣咖啡,還賣蛋糕、賣茶,賣各種周邊產品,儘可能地提高客單價。

去年試營業的時候,恰是桂花飄香之際,生意火爆了一陣。

今年1月18日,「百啡待興3.0」正式開業,正準備等開年大展身手,誰知被新冠疫情打了個措手不及。

咖啡館不能開張,近4萬一個月的房租卻得照付。三個咖啡師的工資和各種加金,每個月的人力成本3萬有餘。

艾紋說:「這個年過得都把自己過哭了。」

好在她有兩手準備,在開這家店的時候,就有「用門店給電商平臺帶流量」的計劃。疫情期間,她採用了「B計劃」——讓電商平臺拯救門店虧損。

咖啡師們化身「十八線主播」,在直播網站上賣咖啡豆,在團隊的齊心協力和老客人的幫襯下,總算暫時度過了危機。

在永嘉路上,百啡待興還算幸運的。

永嘉路上另一家咖啡館在年初開門營業。

原先,附近有五六家咖啡館。然而有一家在過年前歇業了,另一家在疫情中倒下了。

還有一家在年初開業,寬敞的店面面臨著比百啡更大的租金壓力。

「相比其他生意,開咖啡館的前期投入比較小。」張蔭法的「師父」袁惠國說

「一臺中等的espresso咖啡機大概七八萬,設備上總共投入大約20-25萬左右,挨下來就是裝修費。」他說。

「簡單點的六七十萬就好投資一爿咖啡店了。假使面積小,主打外賣,甚至於二三十萬就可以開爿店了。

「而且,咖啡的毛利率是很高的。」

他給我們算了一筆帳:咖啡熟豆成本一般在一公斤200元左右。如果按一杯咖啡用12克咖啡粉來計算,可以做83杯咖啡。

核算下來,一杯咖啡的成本只有幾塊錢。

單就產品本身而言,咖啡的毛利率是很高的。

「但問題是,儂有足夠的客流量來抵消前期投入,以及每月房租、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嗎?」

2002年,袁惠國帶著日資背景的珈露夢回到家鄉上海做咖啡豆生意。他在古北開了一家同名咖啡館,為公司打品牌。

作為上海最早的精品咖啡館之一,十多年來,珈露夢在咖啡圈裡積累了口碑,也培養了一批忠實的顧客。然而袁惠國卻感到,生意越來越難做。

「房租和人工一年年漲上去,一爿店就這點面積,營業額沒辦法無限制上漲。」

他記得,2002年剛開店的時候,給員工的月薪是1200-1500元左右。

「阿拉店長是從日本回來的小姑娘,會日文的,招她的工資也不過是1700塊一個月。」他說。

而到2017年,招一個普通員工的月薪已經漲到了5000元。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咖啡館在上海遍地開花,有經驗的咖啡師成了緊缺人才。袁惠國遇到了被「挖牆角」的情況。

奉賢路上兩家咖啡館比鄰而居。

「大概從2015年開始,咖啡行業升溫。」他說。

「交關(很多)我認得的、本來不是做咖啡的人,比方講金融投資界的,伊拉覺得咖啡館投資小來兮,都來投資開咖啡館了。」

「有一腔搶人搶得蠻結棍(厲害)的。」他說。

「人家過來吃咖啡,吃了幾趟以後,就開始尋阿拉員工談,有辰光把薪資開得虛高,造成阿拉員工大量流失。」

「到後來阿拉實在是搪不牢(承受不住)了。工資給高了,阿拉自家要赤字了;不給高嘛又招不到人。」

用袁惠國的話來說,開業十幾年間,咖啡館「賺到過幾個月小鈔票」。

後來因為個人原因,三年前,他把咖啡館轉手給了一個經常來喝咖啡的老客人。

在經營咖啡館的同時,珈露夢也為其他咖啡館提供生豆和熟豆。袁惠國和張蔭法因此看到了上海咖啡界競爭之激烈、經營之不易。

就拿如今咖啡館比鄰而居的南陽路來說吧,其實這已是「繁華後的平靜」了。

當年Manner創始店在南陽路一炮而紅後,效仿者蜂擁而上。

「有段時間開了十家、十五家咖啡館。」張蔭法說,「大家都去模仿開小型店,價格便宜,以外賣為主。」

「格辰光交關開店的小朋友來我此地買咖啡豆。」袁惠國回憶說。

「我就講,倷利潤噶低,當心哪一天說倒就倒了。因為一旦有人再來模仿,市場一定飽和的。後來果然交關店關脫了。」

南陽路上一家正在裝修的店面,門楣殘存著咖啡館的招牌。

艾紋也有同樣的感受:「從我2016年入行時,大家就在瘋狂開店了。」

「只不過大多數咖啡館都很雷同,於是你會發現,開店潮和閉店潮幾乎是同時發生的。」

「咖啡館之間的較量,不用看都能感受得到。」她說,「比如徐匯區,永嘉路、武康路、太原路,哪一條路省心了?」

「大家都在努力做『差異化』。無論是裝修風格,還是出品質量、營銷策略,無所不用其極。但在我看來,匯總起來無非也就兩個字:活著。」

她總結說:「如果咖啡館開在比較好的地段,而你只賣咖啡,除非老闆本人特別有錢,或者有投資方,否則我認為存活率會比較低。」

經營咖啡館面臨著房租、人力成本等壓力。

就百啡待興而言,目前除了門店以外,還有咖啡培訓、咖啡豆線上銷售等業務。「綜合來看,門店反而是幾個板塊中最不賺錢的。」

張蔭法也說:「上海的咖啡館開店5年以上的有一些,10年以上就很少了。」

「你去問問那些個曾經開過店的老闆們,有多少人敢說自己不後悔的?」艾紋說。

在她手機裡,有些朋友在一兩年後就退出了咖啡行業,心灰意懶之下,把圈子裡所有的朋友拉黑後,銷聲匿跡了。

「為什麼不做了?因為不賺錢啊,你得先活著才能有夢想,對不對?」她說。

除了租金高企、人力成本不斷上漲,國人咖啡消費率偏低也是咖啡館生存所面臨的問題。

「中國的咖啡行業還在發展中。人們把喝咖啡當作調劑生活的一種方式,而非剛需。」艾紋說。

「你去看國外的咖啡品牌,無論大小,存活都不成問題,因為咖啡消費量擺在那裡。」

「如果今天中國喝咖啡的人數可以和喝奶茶的人數差不多,我相信,咖啡館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這些年,各種小咖啡館在上海遍地開花。

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2018年,中國大陸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僅為4.7杯/年。

而美國、日本的咖啡人均消費量分別達到了261.5杯/年和207.1杯/年。相比之下,差距不小。

張蔭法把這種差距看作是一種機會。

「上海的咖啡館雖然競爭很激烈,但好的沒多少家。」他說,「這是一個很年輕的行業,未來的潛力是很大的。」

而袁惠國和艾紋作為過來人,則勸後來者在開店前要三思而後行。

「像阿拉這種人,心裡廂都有一個夢,想開一爿咖啡館。」袁惠國感慨說。

「確實,開咖啡館可以碰到交關人,看到交關事體。假使開得好,是蠻有味道的。」

「但是開咖啡館,要有兩個條件:一個,最好店鋪是儂自己的。租人家的門面,一旦儂做得好了,萬一有的人開始惡加房租了,儂就吃力了。」

「第二,儂自己要有錢有閒,做出特色。但是儂講要賺大鈔票呢?這蠻難的。只能夠白相相,賺點零用鈿,夠吃夠用就可以了。」

開一家小咖啡館,是許多人的夢想。

艾紋也說:「開咖啡館,是一個讓你圓夢的過程。至於這個夢是噩夢還是好夢,就看你怎麼經營了。」

「第一,你得有錢。不然你會被各種各樣的情況打得措手不及。」

「第二,你得有人。一家得以存活的門店,除了依靠老闆的運營能力以外,還需要得力的員工和靠譜的供應商。」

「第三,你還得有時間。每天只蹲在店裡的老闆是沒有將來的。作為老闆,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走出去,看看市場、尋找合作、做做公關和社交,以幫助品牌得以健康持續地發展。」

「那麼話又說回來了,當你有錢、有人、有時間,幹點什麼不好,為什麼要想不通開咖啡館呢?」

「我希望你們的文章可以犀利點。」她說。

「你如果真的愛咖啡,真的是有足夠的錢,又覺得假使虧錢也還是愛這個行業,你才要來。不然我勸你買套別墅等增值會比較快點。」

「在上海開咖啡館,真正能活下來的,都值得我尊敬,他們一定付出了很多。」了解其中酸甜苦辣的艾紋說。

所以,請珍惜在上海喝到的每一杯好咖啡。想自己開咖啡館,你真的考慮清楚了嗎?

相關焦點

  • 上海「東海咖啡館」,是猶太人開的,有著90年的歷史!
    每次說到上海,人們腦海中出現最多的形容詞就是摩登、繁華,上海的城市規劃是全國最好的。各種特色建築和商業區隨處可見,構成了上海的繁華景象,而最能凸顯上海風格的地方,相信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了,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有8000多家,最早的咖啡館可以追溯到1934年,現在,這家有90年歷史的咖啡館在關閉12年後重新開張了。這家咖啡館就是東海咖啡館,位於外灘附近的滇池路,承載著老一代上海人的記憶。
  • 這個RO死忠粉開了一家 仙境傳說 主題咖啡館
    有這麼一個仙境傳說RO玩家,在遊戲裡找到了另一半,兩人一起在上海開了一家RO主題咖啡館。從玩家到咖啡店老闆,他依然忘不掉仙境傳說帶給他的美好回憶。正因為對仙境傳說... 什麼樣的粉絲才能稱得上骨灰、死忠?
  • 上海不容錯過的14家個性咖啡館(全文)
    ESPRESSOAMERICANO地址:南京西路1376號上海商城購物廣場105單元這個咖啡館只有兩個座這裡的ESPRESSO味道並不總是一樣的。從沒有顧客不滿意這裡的ESPRESSO。附近辦公樓、酒店的人常常在這裡喝咖啡,他們還可以將咖啡打包,帶回去慢慢喝。而附近別處的咖啡廳就做不到這一點,因為他們沒有特殊的杯子。
  • 上海小店故事 | 最酷社區咖啡館
    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這些年開在醫院裡的咖啡館,怎麼樣了?
    我們見過咖啡館開在街邊,開在商場裡,開在辦公樓裡,開在高層建築之上,開在酒店裡,開在帳篷裡,經營著咖啡飲品、蛋糕、麵包、曲奇、糖果、冰淇淋、西餐、書籍、禮品等。而咖啡館開進醫院,這個在國內是悄然進行的?
  • 如家跨界咖啡市場,上海首家咖啡館開業
    12月22日,首旅如家酒店也開始做咖啡了,並在上海開出首家咖啡館「如咖啡」,這意味著咖啡行業又有「新人」要進軍咖啡新零售了。跨界開咖啡館的公司有很多,但酒店跨界做咖啡,看起來總有點怪怪的,這也許就是為何該消息發布後立即引發業界關注的重點吧。
  • 動不動辭職開花店咖啡館的姑娘,後來賺錢了嗎?
    據說10個女人裡面,9個都有開一間花店或咖啡館的文藝夢。在想像中:等攢夠了錢,就去開一間屬於自己的花店,不需要太大,有格調就好。在芳香四溢的玻璃房中,插插花,聊聊天,終日與鮮花為伴,歲月靜好,優雅明媚。
  • 寧波開出大陸首家正版Hello Kitty咖啡館
    Hello Kitty,日本著名卡通萌星,1974年生,英國人;圓臉蛋,五個蘋果高,三個蘋果重。最愛粉紅色,喜歡聽童話故事,收集各式各樣美麗可愛的小裝飾品,喜歡和許多好朋友一起到公園或森林去玩,最甜蜜的夢想是和男朋友丹尼爾在一個浪漫的海邊小教堂結婚……    就在這個五一,寧波的南塘老街上,由Hello Kitty品牌所有者三麗鷗公司授權,大陸首家Hello Kitty主題咖啡館正式開業了。
  • 放假就在上海來一次咖啡之旅吧[圖]-上海人,上海,咖啡館,咖啡,克勒...
    原標題:放假就在上海來一次咖啡之旅吧  據樂遊上海,上海最香的是什麼?有接地氣的早餐,有四季變換的花香,還有飄香一整年的咖啡。無論是老上海還是新上海,喝咖啡都是生活中抹不去的步驟。體驗上海咖啡香,不如這樣走走:
  • 花近10萬進口「鴨子」開咖啡館,鄭州這家店火了!
    咖啡館為什麼要引進寵物? 在企查查中搜索關鍵詞「寵物咖啡館」,河南商報記者發現,全國範圍內有853家符合條件的企業,這還不包括以其他註冊形式進行經營的寵物咖啡館。 怎麼想著去開這麼一家投入成本大、且品種特殊的寵物屋呢?
  • 夜上海·悅動|圓一個飛上藍天的夢
    這是上海的航模愛好者們又在集結飛行。圓一個飛上藍天的夢想,航模運動,在上海曾有深厚底蘊,而如今,正煥發出全新活力。圖說:航模運動圓一個飛上藍天的夢想 圖IC兒時飛翔夢想對於很多老上海航模愛好者而言,曾經位於南京路459號的翼風模型店是昔日的一片樂土。
  • 《阿衰》:小衰和大臉妹開咖啡館,餐品名太扎心,差點勸退金老師
    大家好,這裡是二次元小柯南。如果小衰和大臉妹出現在現實世界的話,他們兩個肯定是創意小能手,總是能發生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同時,小衰也很有做生意的頭腦,行動力也很強。這次,小衰和大臉妹朝著商業進發了,他們兩個合夥開了一個咖啡店,準備做一個與眾不同的咖啡館。
  • 超大店:1200平獨立咖啡館、挨著星巴克開,這是什麼玩法?
    Sugarman素飲·糖人(以下簡稱糖人),是我採訪過最大的獨立咖啡館。1200平面積,還大膽地開在了星巴克隔壁。開業4年,年營業額做到了800萬。在「能開小就不開大」、10平小店盛行的咖啡圈,這種「特大型咖啡館」是怎樣生存的?
  • 我能開嗎?聊聊現在流行貓咖啡館
    在日本,貓咖啡館文化是一個很流行元素,並且早在2000年就開始了。所謂貓咖啡館就是指主要以貓咪為主題的咖啡館,在貓咪咖啡館裡,貓咪是主體。是否擁有金錢,擁有權力對它們來說都不重要,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這裡,喝咖啡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跟貓咪一起玩耍能緩解壓力和孤獨。
  • 開店診斷:老司機開咖啡館,一月賠2萬,還有救嗎?
    為保護店鋪隱私,部分門店信息作模糊處理 這個老闆是廣東人,今年5月,她到東莞開了一家咖啡館,選址美食街尾端的位置。 咖啡館的調性,奶茶店的運營,會讓消費者錯亂。 真正喝精品咖啡的人,是不太會選擇在咖啡館吃炸雞的;而喜歡奶茶配炸雞的人,更喜歡毫無距離感的檔口店,很大可能會選擇同一條街的益禾堂+正新雞排。 咖啡館並不是不能搭售茶飲、小吃,但一定要主次分明。
  • 開咖啡館的張小兜,其實是位狗醫生.
    那時候家樓下就有一家咖啡館,老闆是個臺灣老先生,兜媽經常在那家店裡辦公。時間久了,她就萌生了和這位老先生一起合夥做生意的念頭。開一間自己的店。磨了很久,固執的老先生終於答應了兜媽的合作邀請。小店剛剛開始步入正軌,突然有一天,這位老先生以店鋪的環境太嘈雜突然撤股,人間蒸發。兜媽說自己一下子就懵了,那時才發現自己對店裡的核心技術一無所知,包括最重要的奶茶配方和咖啡豆的進貨渠道,那也是兜媽第一次以店主的身份跟大家開會,幸運的是店員們都很夠意思,留下來幫助她度過難關。兜媽到福建的茶城一家一家的查,終於找齊了物料。果糖機壞了,不知道正確的配比,於是一杯一杯的嘗試,調配比例。
  • 紀念馬克思 | 從布魯塞爾天鵝咖啡館到上海老漁陽裡,這個「幽靈...
    天鵝咖啡館,也曾是他們流連思索、捕捉靈感、製造傳奇的地方。正因這些天才的自由的靈魂,使得美麗的平民廣場充滿了人類理性的光輝。 翻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花了將近二個月 當1847年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在天鵝咖啡館誕生之時,馬克思29歲,恩格斯27歲。
  • 上海人為什麼不敢聽《寶貝對不起》?
    多圖預警,膽小慎點~未來我們也會不定時推送其他城市的靈異故事,敬請期待。作者| 田偉秋編輯 | 羊缺牙寶貝對不起,不是不疼你,真的不願意,又讓你哭泣;寶貝對不起,不是不愛你,我也不願意,又讓你傷心。寶貝對不起 ,不是不疼你,真的不願意,又讓你哭泣……這首連90後都能跟著唱幾句的《寶貝對不起》是草蜢樂隊的代表作之一,乍一聽曲調歡快,歌詞裡戀愛的酸臭味隔著屏幕都能聞出來。可是,如果它毫無理由地連續在商場循環播放十幾年,還伴隨著「靈異傳說」呢……
  • 從澳洲回國後,我在桂林開了一家咖啡館
    來澳洲之前,我在國內做媒體相關工作,在北京做過朝九晚七的北漂,其實來澳洲之前,我的心態還是比較平穩的,可以說已經度過了那段迷茫期,但內心深處還是想去探尋一種新鮮的體驗。我來澳洲打工度假的時候正好30歲,家裡人其實不太支持我,但我沒有猶豫,只想送給30歲的自己一個間隔年,我覺得人生其實不需要輕易設限。
  • 開咖啡館又開烘焙工坊 宜家這是要搶誰的飯碗?
    這樣的場景,不是在美國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也不是在英國老牌咖啡品牌Costa,而是來自瑞典的家居巨頭宜家在國內開出的首家烘焙工坊。 2019年9月10日,「宜家烘焙工坊」正式落戶宜家上海徐匯商場,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去參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