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Slave),對很多人來說它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彙,它指的是失去人身自由,並被他人任意驅使、壓迫、剝削,為他人做事的人。毫無疑問,奴隸過著極其惡劣的生活。但俗話說得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自古以來,試著反抗的奴隸並不在少數,但很可惜,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
但哪怕只有0.1%的機會,他們都不會放棄,200多年前,一位來自海地的黑人奴隸,便成功改寫歷史,翻身當上了皇帝,上位以後,他的第一道指令,就是消滅所有白人,一時之間,數千白人命喪於此,然而2年後,他卻迎來了悲劇。
1758年9月20日,一個男嬰在海地北格朗德裡維耶爾一個種植園呱呱墜地,然而從他出生這一刻起,就註定了他未來的悲劇生活——因為他的父母,均是奴隸。由於奴隸是「沒資格」給自己孩子取名的,所以奴隸主給他取名為讓-雅克·德薩林,此時誰也不知道,這個孩子將在未來改變海地奴隸的人生。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海地這個地方,它是位於加勒比海北部的一個島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面積達到2.78萬平方公裡。這裡原本生活著一群樸實的印第安人,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然而1492年,哥倫布的到來,徹底摧毀了他們的生活,很快,這裡就成為義大利的殖民地,1502年,又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起初,島上的印第安人進行了多次反抗,但很快就在西班牙人的武器下失敗,日復一日的壓迫,讓他們逐漸屈服,而島上的土著,也幾乎絕跡。後來,西班牙人拋棄了這個地方,法國人立馬「接棒」登陸,在法國人的統治下,這個地方越來越富有,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奴隸們愈發悲慘的生活。
168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甚至頒布了一項允許種植園主任意對黑人奴隸施加私刑的法令。就此,這裡成為黑人奴隸的「人間地獄」,白人們稍有不滿,就對黑人奴隸拳打腳踢,用鞭子把他們打得皮開肉綻,更有甚者,直接將黑人裝進麻袋,扔進河裡,或是拿去餵狗……終於,奴隸們再也受不了了,奮起反抗,卻又一次次失敗。
比起他們,讓-雅克·德薩林要稍微「幸運一點點」,因為他的主人,是一個自由黑人,但這依然沒有改變德薩林是奴隸的本質。1791年,海地爆發了新一輪的奴隸起義,德薩林立刻加入其中,沒想到他頗有軍事才能,帶領隊伍獲得數次勝利,於是成為領軍人物。
經過整整13年的努力,德薩林和他的起義軍終於攻破佛悌埃斯,這是法國人在這裡的最後一個堡壘,隨後,德薩林宣讀獨立宣言,就此,海地獨立,它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由奴隸起義而建立的國家。
在大家的擁護下,德薩林被推上帝位,由於從小目睹了白人對黑人奴隸做出的暴行,德薩林對白人有著深深的恨意,於是他上位後的第一個命令,就是毀滅白人。1804年,海地大屠殺爆發,短短幾個月,5000多名法國人命喪於此。
大屠殺結束後,德薩林便繼續自己的統治,他想要快速振興當地的經濟,但很可惜,這裡的人民沒有接受過教育,也缺乏各種技術,甚至沒有商業活動。德薩林為了在短時間內提高農業產量,竟然重新建立了「種植園制度」,狠狠處罰那些不努力幹活的人,這樣的行為,和當年的白人農場主相比,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很快就引起了人民群眾的不滿,但德薩林卻仍然堅持,1806年,海地出現暴亂,德薩林親自去鎮壓,結果遇刺身亡,距離他登上帝位,不過2年,真是令人唏噓。